《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所有课时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所有课时教学反思.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所有课时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部课时教学反思 本文关键词:上册,课时,人教版,反思,数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部课时教学反思 本文简介:(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第1单元打算课第1课时数一数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孩子们本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也是在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一年级的数学课对孩子们有很深远的影响,要让孩子们爱数学,要让孩子们真正喜爱数学课,这几天的课很重要。本课内容非常简洁,就是要让孩子们能手口一样地按依次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部课时教学反思 本文内容:(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第1单元打算课第1课时数一数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孩子们本学期
2、的第一节数学课,也是在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一年级的数学课对孩子们有很深远的影响,要让孩子们爱数学,要让孩子们真正喜爱数学课,这几天的课很重要。本课内容非常简洁,就是要让孩子们能手口一样地按依次数数。新课伊始我创建了“学校校内”这个让孩子们感到簇新新奇的场景来引起他们的爱好,让他们视察校内中有那些物体,再数一数它们的个数,最终用点子表示个数。整个课堂进行得比较顺当,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孩子对数数已经特别熟识,没有用手指引着一个一个数的习惯;在用点子表示物体个数时有个别孩子画的太过于随意,没有形成排列规则、整齐的画图方法。针对这些问题,我着重让孩子们用手指引着数了好几遍,
3、培育孩子仔细细致的好品质。对于画图不规则的现象,我也进行了指正,以防今后的作业中出现随意、马虎的现象。第2课时比多少教学反思我过去教学“比多少”时,总是自己拿出不同的图让学生依据我拿的图进行比较。在现在的教学中,我意识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特性的过程。“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少?什么比什么多?”在教材里有意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爱好高涨,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学生通过细致视察、动手操作、尝试,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启发和补充,使自己对“比多少”的问题得到清楚全面的相识。有些学生还发觉了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小组合作。
4、探究学习变更了原来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欢乐,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觉了问题:由于年龄较小,自律性不强,在小组探讨时一些学生出现了开小差的现象。对此我没有干脆对他们提出指责,而是通过互动提示每一个学生主动思索与课堂有关的问题,收到了不错的反响。第2单元位置第1课时上下前后教学反思本节课要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依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于“上、下”的位置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阅历,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去相识,而对于“前后”的位置关
5、系,这是学生相识比较薄弱的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来亲身经验学问的发生、发展及形成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先整体视察主题图,然后一边视察一边用“上”或“下”描述图中货车、火车、轮船的相对位置。通过反馈,学生对于“上、下”的位置关系描述比较到位。学生感受到:在物体位置不变时,两个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是不变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不同。学生的视察实力和表达实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主题图进行视察和描述之后,学生又用“上、下”说说讲台上摆放的物品的位置关系,并动手摆学习用品,使学问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第2课时左右教学反思在日常生活中
6、,学生对“左、右”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相识,但对左右依次的概念比较淡薄、简单混淆,所以,教学时就要从学生的左、右手起先,让学生明白一般的人写字、吃饭都用右手,另外一只手就是左手,进而了解并熟识“左”“右”这两个位置的关系。但是“左”“右”的相对性在他们的头脑里还是一片空白,所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是这节课的难点。因此,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先让学生体验“左”“右”,然后感悟“左”“右”,最终理解“左”“右”的相对性这几个方面。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背景是特别重要的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对于他们理解数学学问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正是借助生活阅历,学生经验了一个从详
7、细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在新课起先时让学生借助双手初步体验“左”“右”,通过“找身上分左右的好挚友”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左”“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好玩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第3单元15的相识和加减法第1课时15的相识教学反思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我主动地进行反思,首先分析学生的学情和原有的学问阅历,然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凸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的特点,使教学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一、创设情境,增加数学课堂魅力。生动、贴切的情境设计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不仅要关注学生学问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情感、看法、价值观的培育。特殊是小学一年级
8、的数学教学,更应当注意培育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数学素养。“寓教于乐”始终是小学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在本课中,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通过创设去王奶奶家玩的情境,并配上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留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新奇心和求知欲,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顺当开展15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二、数学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做”出数学的精彩。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让数学课堂生动化是教材的特点之一。操作与实践、探究与发觉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要使学生不是记数学,而是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发觉,在活动中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活动化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体现出其必要性。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摆图片、摆图形等
9、嬉戏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体验,真正体会15的基数含义和数序。这符合一年级小挚友以嬉戏为主的学习特点,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数学学问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熟识的数学生活情境中开心地探究问题。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学生参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并让课堂焕发了新的生命。第2课时比大小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动身,创设生动好玩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视察、操作、猜想、推理、沟通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驾驭基本的数学学问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视察事物、思索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以及学好
10、数学的愿望。”因此,整节课我都是围围着这个目标进行设计和教学,现反思如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主动性。俗话说:“良好的起先是胜利的一半。”而爱好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因此,在上课时,我就用猴子玩耍的故事把学生的爱好调动起来。这样引导自然、形象,融科学性、趣味性一体,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还通过比一比、说一说等动手实践活动,发觉了比大小的规律,这也为以后的学习供应了有利的材料。二、为学生供应了充分的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机会和气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学生不仅拥有了很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还在实践中
11、拥有了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机会。三、学生是学习的主子,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急于对学生的回答给出确定或否定的看法,而是为学生供应主动思索和合作沟通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子。在此过程中我只是供应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选择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或看法,引导学生沟通,以寻求问题的答案。学生在整课堂中反应主动,有剧烈的求知欲望,教学效果不错。但作为老师还应特殊关注在群体教学环境下的个别学生,订正这些学生为活动而活动、同流合污的倾向。第3课时15相识及比大小:练习课教学反思本节课是练习课,是对前面两个课时所学的“15的相识”和“比大小”的练习巩固。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
12、学生已经会认、读、写15各个数和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欠缺的仅仅是熟练度和准确度。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巩固15各数的认读,加深对三种符号的认识。本节课一起先,我通过数一数大姐活动,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的“15的相识”。然后通过对各个习题的引导,让学生在做题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欢乐,同时也巩固了旧知。总之,本节课是一节较为胜利的练习课,达到了练习巩固的目的,也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为后面的数学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第4课时第几教学反思自然数有两重含义,用来表示事物多少时,是基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是序数。本节课学习的是有关序数的含义。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序数的含义,教学中我留
13、意从一下几点进行操作:一、利用主题图,引入教学主题。教材主题图能将学生留意力集中。因此,一上课,我就要求学生仔细观看主题图,明白主题图的意思,并适时提问:从图中你能不能知道谁最先买到票,为什么?从而引出序数“第1”。有了“第1”的相识,我进而提出了一些指向性较明的问题,学生快速相识了“第1”“第2”二、联系生活、学习数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序数的含义,我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第几”的含义,如“考试我想得第1”“我坐在第1组”,等等。学生有了老师的引导,很快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第几”的意思。这样,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新知,也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对于低年
14、级的学生的教学,首要是须要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这就是实行不同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乐于参加。第5课时分与合教学反思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对4和5的组成进行教学。对于4和5的组成的学问,大多数学生通过学前学习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因此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他们通过摆小棒对“4和5的组成的合理性”进行感性的理解,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在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体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育学生与人合作、沟通的实力。课堂上通过“猜数量”等嬉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玩中学”的乐趣,而体会学习数学大姐乐趣也正是本课堂的另一个教学点。第6课时分与合:练习课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堂练习课,我力求把学
15、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培育他们解决问题的实力。如先通过用小黑板出示两道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回顾前面所学学问。再在完成练习四的习题中,放手让学生去说、去想、去沟通、去体会,从而使学问由他们自己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是帮助他们“过桥”的人,引导他们走最近的路到达目的地。第7课时加法(1)教学反思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学问的容器,而成为主动探究学问的主体。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加计算过程。老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敬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纳不同的方法计算,敬重学生自己的选择。“5以内的加法”是在学生相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了加法意义的
16、基础上教学的。新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索角度不同,运用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老师应敬重学生的想法,激励学生独立思索,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册计算教学部分的突出特点是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所以,依据这一理念和现代教学观念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一下的教学环节:1、利用多媒体的动感画面,导入新课。2、分小组相互探讨沟通,探究发觉。3、结合教学内容分成练习,巩固深化,加深对加法的理解。4、总结、归纳、质疑,从而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敬重学生,注意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视察、自主探究、操作、表述,使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让学生
17、从中感受、理解学问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体会到发觉数学的乐趣。第8课时加法(2)教学反思“5以内的加法”是本学期教学的第一个重点内容,因此我特别重视本节课的教学。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下的教学环节:1、设计多媒体的动画,吸引学生的留意力,导入新课。2、依据课时涉及的学问点,分小组相互沟通,探究发觉。3、结合教学内容分层练习,巩固深化,加深对加法的理解。4、总结、归纳、质疑,从而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为了能利用它解决问题,培育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育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并潜移默化
18、地渗透美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第9课时减法(1)教学反思这一课主要教学与减法相关的概念,要求学生在理解并驾驭减法意义的基础上正确娴熟的读、写减法算式。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减法,学好减法的关键在于使学生充分理解减法的含义。因此,在教学中我创建了学生感爱好的情境,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划一划”,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减法的含义即“去掉”。在此基础上,对减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进行教学,使学问步步深化,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初步接触减法,为了使学生娴熟地驾驭5以内的减法,我结合大量图片,让学生自主视察发觉,使学生充分理解减法的算理,达到“一通一百零一通”的目的。第10课时减法(2)教学反思我
19、在教学这一课时,注意遵循这样一个教学思路:由演示问题到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最终完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详细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爱好。教学重点:减法的含义,口算5以内数的减法以及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学问点的支配力求做到由低到高,由点到面,步步深化,以便让学生很简单就学会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从总体来看,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进行。老师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关注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育,如:细心视察画面,口头逻辑表达等,更明显的是重视了学生的发展,为从图示题向应用题过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理念中的养成教化、发展
20、观点。下面我就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较为详细的反思。本课注意让学生从情境中发觉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在体会减法的含义这一环节,注意培育学生视察图的实力,引导学生从创设情境中找信息,并依据找到的有用信息提出问题。老师通过了课件演示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爱好,在肯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理解图意。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说出了“5-3=2”,然后让学生依据图意说算式的含义,找一找“5”“3”“2”在图中分别表示那一部分。这一环节的教学更进一步培育了学生的数学逻辑实力,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含义的理解。在练习过程中我采纳了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从图中发觉信息,获得数学学问;在情境中让学生提出
21、问题,用数学的眼光谛视问题,用教学的观点解决问题。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摆纸鹤写算式的过程中运用学问。而且在练习过程中,练习形式留意了由个人回答到集体练习,由点到面,层次清楚。我很重视让学生看图说图意,从中培育学生视察实力和语言表达实力。本课思索点:要留意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训练学生依据知道的信息来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培育学生说和问的实力是特别重要的,但要防止说套话。可以采纳不同形式的练习课,让学生用精确的语言表达出不一样的图意,并列出算式。第11课时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5以内的加减法是本学期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也是学生在进入小学后学习的第一个数学重点学问。因此,我特意支配了这样一
22、堂练习课,力图帮助学生整合之前课堂上学过的内容,保证学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教学支配方面,为了尽可能照看到不同程度的学生,我将课堂分为了“基础练习”“巩固练习”“拓展练习”三大块,使学生能够按部就班地理解和消化学问。从课堂效果来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仍旧存在一部分学生“吃不透”,另一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在课堂内容的支配上,还可以吧三部分训练进一步细化,所选练习题还可以更具有典型性。第12课时0的相识教学反思本课是在学生相识了数字15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本节课中力求体现:激发爱好让学生乐学,联系生活使学生要学,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使学生会学。注意对
23、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这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新生,他们虽已有肯定的生活阅历,但没有将这些阅历提炼为数学学问,因而对“0”表示起点知之甚少,所以这是一个难点。基于学生的新奇,以及对生活中的动态、好玩的事物特殊感爱好,因此,自己设计教学时,我力求从生活实例中引入,找寻生活中的“0”。好的方面:1、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数字含义,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3、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大部分学生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能明白“0”的含义及写法。不足方面:1、在教学活动中,总是想把学生的思维定在自己设想的圈子中,使学生
24、的思维受到了肯定限制。2、在教学活动中,我没能深化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阅历,以至于有些环节脱离了主题。第13课时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首先,本节课是在学生相识“0”的基础上支配教学的。从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来说,他们对“0”原来就不生疏,生活中也会接触到有关“0”的加减法,因此,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状况,我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动身,在备课中针对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细心设计教学环节,以发展学生的实力。其次,课上尽可能让学生努力地进行尝试,并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驾驭了新的学问,体会到了胜利的喜悦。在学生每进行一类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后,我都让学生视察算式的特点并启发学生再说出类似的算式,使学生刚好将自己
25、已有的学习阅历和实际的结论建立起联系,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得学生主动思索,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了实力。再次,整节课能关注每个学生,尤其在说算理的环节中,每个学生都主动思索,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物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受到了不错的效果。第14课时第3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这节课支配的内容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系统地整理和复习所学过的学问。为了使学生在头脑里对已学过的相关学问形成自己的学问结构,教学中,我细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以切实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在对5以内数的相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时,引导学生全面复习5以内数的相识,并让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家住在几号楼几单
26、元几号,使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生活的亲密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字的眼光去视察身边的事物。“整理和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学问进行系统整理,从而建立网络化、系统化的学问结构。老师把枯燥的教学内容融入嬉戏之中,使数学学问变为鲜活的富有生命的小精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学学问。第4单元相识图形(一)第1课时相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学问的起先,主要是从形态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相识立体图形。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态的物体,因此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形态感知方面的阅历。上小学后,随着学生思
27、维实力的提高,须要将这种感性阅历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洁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通过视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相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并会识别;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和视察事物的实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育学生用数学进行沟通、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为:使学生直观相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态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敬重学生的主体性,本节课分为六个环节进行教学: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二、动手操作,感知形态。三、实
28、践探究,相识特征。四、实践运用,体验特征。五、巩固练习。六、课后小结。整节课,我为学生供应了充分的视察、操作和探讨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嘴、动耳的活动中自然而然的学习和运用数学学问,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了对各种物体的特点相识。本节课我认为教学比较好的方面是:1教学设计思路清楚,教学时使学生对物体的相识能由详细物品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运用图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2.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由浅入深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使探究活动基本做
29、到了有效。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这些形态的,把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渐渐学会发散地思索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增加学生运用数学的乐趣。4.给学生供应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视察、操作、发觉,用感观来体验不同立体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加深对各立体图形的相识,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索的实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创新。教学不足之处:1.学生的留意力不够集中,老师的组织教学不到位,学生不听指挥,随意玩桌上物品。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求不够明确,导致学生没有听清晰就动手操作。3.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多说说图形的特征。4.在“说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这些立体图形”这一问题时,我
30、觉得虽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但是还没有大胆绽开。第2课时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立体图形的拼组”是现行新课标教材中“相识图形(一)”这一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亲密的联系,同时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好素材。教学“立体图形的拼组”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视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有序的思索问题,学会表达沟通,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我在设计这节课时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1)老师在设计“立体图形的拼组”这一教学内容时,是让学生在相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利用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和合
31、作学习,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2)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在教学本课时,我除了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资源,还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放手让学生去视察、去操作、去尝试,做他们想做的、在学习是过程中,学生不但树立了学好数学是信念,同时还增加了合作学习的意识。第5单元67的相识和加减法第1课时6和7的相识教学反思教学6和7的相识一课后,我更加体会到爱好对于孩子们学习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以“趣”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一、创设新奇、好玩的人物情境。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实际动身,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索、探究、沟通获得学问。”6和7的相识这节课相对来说学问点较多,而小学一年级的学
32、生有效注意时间较短,所以我结合课本的主题图,创设了学生熟识的“放学后打扫教室”的情境,调动学生的主动参加意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加课堂学习,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都说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感受不到自己是在学习”,我虽然没有那样精湛的教学技巧,但我努力营造这样的学习氛围。二、课堂环节设计合理,内容充溢。本节课虽然是以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来进行,但我力求让教学扎实、有效,并细心设置了多个练习环节。利用探究题目将原来内容较多又缺乏联系的各个部分贯穿起来,使学生在轻轻松松是学习氛围中驾驭、巩固学问。三、关注细微环节,注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及思想品质的教化。“教化无小事,到处是教化。”在教学过程中,
33、我不仅仅关注学生学问的获得,而且在视察主题图时,我教化学生要讲卫生、爱集体,学会与他人分工合作。在小组合作中,我告知孩子:只有团结、努力才会有更多收获。此外,在书写6、7时,我也不忘适时订正、指导学生的写字姿态。从课堂效果看,这节课达到了预设的要求,但也存在值得反思的地方。一、数学课的教学,应处于不断学习和摸索中,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要更恰当精确。二、对于本课相关学问的复习应考虑得更周到。三、在基数、序数意义的区分这一环节还有待完善。第2课时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正确驾驭数学学问和技能外,关键的一点是要让他们觉学习数学是好玩的,而不是枯燥的。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地体会了
34、学习数学的乐趣。1、猜数、分数的乐趣。为了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和符号感,能用数学符号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我用让学生解决问题来引入,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念,强化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学生也对这样的教学活动产生了极大的热忱。分数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将6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挚友,再说一说分法。老师板书分法,让学生更明确6的组成。在此基础上,再教学7的组成便水到渠成了。2、动脑的乐趣。在学生已经能够分6的状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练习7的组成。让学生对6和7的分法进行总结,从而驾驭如何快速分6和7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和7的组成。3、助人的乐趣。在教学时,我通过让学生相互帮助根据
35、肯定的依次写出6和7的组成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可以用自己驾驭的数学学问帮助别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乐趣,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既好玩又有用。从课堂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的要求。第3课时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以复习旧学问引入,在两人一组的嬉戏探究中学习6和7的加减法。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看图列式,为学习应用题做好铺垫。本节课还有一些要改进的地方:1、对于5+1和1+5的情境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依据一样的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视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还是
36、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时候老师应当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一幅图能够列出两个式子其实就是同一种摆法而已。这样有利于学生驾驭“一图两式”的由来。2、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一图两式”。为了做好铺垫,应指导学生重点复习6和7的组成,并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看到一组还能联想到另一组。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看到2+5=7的时候立刻可以想到5+2=7。还可以让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哪些像这样得数是7的“好挚友算式”?3、对于本节课的计算,绝大部分大姐学生都会。老师应当选择“你的想法是什么”“你是怎么算的”这样的问话引导学生思索计算的过程,从而学习借助6和7的组成计算加减法的方法,否则学生很简单只停留在自己
37、能得出的计算结果上,而不去考虑计算的方法和过程。在学生表述他用实物来算的过程的时候,应刚好引导升华为:因为1和5组成6,所以1+5=6。第4课时6和7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练习是新授课必不行少的一个环节,依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目的在于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欢乐学习、驾驭学问、形成技能、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在练习的设计上穿插摆一摆、分组竞赛等形式,并加以竞赛。同时加强对学习实力较弱的学生的关注并刚好帮助其纠错订正。第5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反思这节课是讲授“解决问题”的内容,旨在培育学生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实力。教材在这里
38、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教材第一次出现这种形式的内容,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学问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发觉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启发引导,由扶到放,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学生细致视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找出有用条件和选择恰当的方法计算。本课还留意了内容的深浅把握,只就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进行指导,主次把握得好,突出了重点,攻克了难点。第6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反思解决问题始终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依据以往的教学阅历,我把教学重点放在
39、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驾驭解决问题的格式与计算方法的选择上。在前面教学解决加法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初步理解了大括号的作用,教学的重点放在相识大括号下面的数量及部分数位置的问号上。我先让学生找一找大括号,说一说大括号表示什么,让学生明确大括号一样是表示两边物体的数量,大括号下面有数字,就是表示已经知道总的有多少个,再让学生视察分析这个画面和上一题加法不同的地方,知道加法中原来两边都已经知道数量是多少,现在其中的一部分有问号,也就是说其中的一部分物体不知道数量是多少,让学生探讨明确已经知道总数及其中的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用总数扣掉已经知道的那一部分数,所以用减法计算。最终,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很
40、快地驾驭了解决减法问题的格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7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反思6和7的加减法和解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要学问点,为此我将两者结合起来支配了这节练习课。在设置课堂教学环节时,我从学生已有的学问动身,联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同时在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画的意思,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觉本节课仍旧存在不足之处,反思总结如下:1、课堂涉及是练习题还应当精简一些,多选典型题目;2、在师生互动环节中,课堂秩序有些混乱,造成了时间的奢侈。应当在与学生互动时,多引导他们探讨思索与课堂内容有关的问题,避开开小差的
41、现象。第8课时8和9的相识的教学反思上完本节课后,个人感觉还有许多细微环节问题没有处理好。1.本节课时间不够,主要缘由有二:第一,可能是教学内容较多,在新课中就有很多练习,整体上时间比较紧张。其次,在两个环节上个人认为处理欠妥,导致时间奢侈。一是学生收集的信息中有一个关于8和9的小故事,这在备课时是没有考虑到的。我觉得这个题材不错,于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读了一下,也奢侈了一些时间,虽然感觉能激起学生的爱好,但在时间如此惊慌的前提下也只能放在课后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了,感觉此处有点不了了之的味道。另外,在教学8和9的序数意义时,我设计了练习题,让学生练习时,我怕读题奢侈时间,就省略了读题过程。但结果学生
42、由于识字量有限,对这一题完成得并不志向,或许读一读题目,效果会好许多,终归这是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我对低年级的教学阅历不足,总是忽视这个问题,所以今后要引起重视。2.处理教材时考虑得还不够周全。8和9的书写环节应当调整到揭题之后,这是其他老师给我的第一个建议。我发觉其实这个问题很明显。但自己之前却没有考虑到,而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看到课本上的依次是这么支配的,就这么死板地去教,可见自己处理教材时还应当考虑得更周全些。又比如在理解8、9的基数和序数意义时,我是通过数图形一题来完成的但由于没有读题,学生反馈状况不太志向。其他老师建议我让学生现场站一站,如请从左数第8个学生站起来,请从右数8个学生站起
43、来。这样的方法既直观又生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几”和“第几”,从而突破难点。第9课时8和9的组成教学反思在本堂课一起先,我就用五角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忱,然后以“猜数”游戏引导学生感受分的过程,发觉一个数的不同分法蕴含的规律,使他们学会有序地操作和思索。在引导他们整理8的分法的过程中,让学生每次移动一个,按依次填出分的结果,让学生在初步驾驭方法的基础上,主动探究数的分与合,其后在探究9的分与合时让学生独立进行,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但按依次摆、写时,有个别学生还是很简单出错,还有学生在写数字时候,存在着书写不规范的问题,在这方面,应加强学生的练习。第10课时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本节
44、课,我用课件出示书上的太阳图,提问:“谁依据这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那么,谁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呢?”列式都还比较顺当。接下来是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算式的含义,我要求学生先看加法,用自己的话把算式是含义表达出来,在看减法,也用自己的话把算式的含义表达出来,最终齐读算式。在说减法算式的含义的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得不是很流畅。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教材供应的图,要求学生写出不同的算式。通过合作沟通,学生写出了四道算式,亲身经验了依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的探究过程,并能将意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培育了学生的看图说话实力及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实力,加强了理解的实力。我认为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
45、生亲身经验了“一图四式”的形成过程,对新知的相识比较深刻,这一点比较胜利。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学生在列减法算式时,有的学生用多的一边削减的一边,在这里应加以强调:不管是“一图两式”还是“一图四式”,列减法算式时,都应从总数中减。第11课时8和9的加减法的应用教学反思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解决过这样的问题,他们对这样的内容已经不生疏了,基本上能够看懂、说清图意并解决问题。训练时,图中问号所表示的数量看起来是已知的,不用计算就已经直知道了,思维好的学生很快能理解,把它当作是未知的,但大部分学生就不好理解了所以在教学这点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来得出,而不是去数未知部分。本节课的胜利之处有以下两点:1.
46、创设情境,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加。将教材供应的主题图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结合老师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到森林游玩”这一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视察自己熟识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新奇心和学习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主动的状态,从而自主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2.创建性地运用教材,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广泛接触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合理组织教学,将数学教学变为学生相识生活、相识数学的活动课,变为发展学生智力、培育学生实力的创建课,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好玩,学得有意义。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在教学中尽量把数学学问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联系起来,创设有关生活的情境,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
47、维。第12课时10的相识和组成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实际动身,创设了生动好玩、直观形象的活动。在一起先,利用故事引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的大小,又引起了新的数学思索:用什么方法可以不让9这么傲慢,帮一帮难过的0?很自然地引出了今日要学习的新数“10”。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了两个数字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数,数与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在数数的时候,我创设大量的情境:数人物、数鸽子等,都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爱好高,教学效果好。在教学10的组成时,我采纳了小组合作、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教学。因为学生在学习29的学问时,已经对数的组成有了肯定的相识。所以,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和学习,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这也培育了初入学的小学生的合作学习实力。在汇报完答案之后,又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找出各个分解式之间的联系,从而培育学生的归纳概括实力。第13课时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致力变更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老师的教学方式,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的看法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他们在老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下面详细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一、教学中,我信任学生,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去探究、去尝试。这节课一起先,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的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