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篇.docx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一 1、教学目标 1、在详细的情境中熟悉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章 2、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详细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能通过实际探究,感受到数学的简洁和有用之美。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对位置的学问有肯定根底,但主要建立在方位上面,比方前、后、左、右或者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而用数对来表示平面上的点,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是新学问,但本课的例题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场景也是学生特别熟识的教室座位,因此,学生对于学问点的生成应当比拟顺当和自然。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列和行的意义,能用数
2、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挨次。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谈话引入 通过家长会查找座位引入课题。 你是如何给家长描述你在教室里的位置的? 活动2【讲授】明确行和列的含义 1、规定列和行。 (1)以教师的方向规定列和行的含义。 (2)用第几列和第几行的方式说一下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2、明确数学上列和行的含义。 (1)展现竖列横行。 (2)演示列左起行下起的一般状况。 活动3【活动】用数对表示位置 1、尝试用更简洁的方式(数字)表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2、找出他们表示方法的共同点。 (1)都有两个数字。 (2)
3、左列右行。 3、引出数对的概念。 4、数对的读法。 5、用数对表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活动4【活动】嬉戏点兵点将 1、点单兵。 (1)位置在数对(4,4)的同学。 有什么一样点? 4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用一个数字可以表示出精确的位置吗? (2)位置在(5,4)和(4,5)的同学。 有什么一样点? 可以交换位置吗? 2、第3列。 (1)用数逐一报出自己的位置。 (2)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3)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第3行。 (1)用数对逐一报出自己的位置。 (2)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3)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活动5【活动】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上的点 1、比照教室平面图和动物园平面图。 (1)有什
4、么不同的地方? (2)0既列的开头,又是行的开头。 2、用数对表示场馆的位置。 3、在平面图上表示指定位置的场馆。 活动6【练习】学会应用 1、练习1 2、挑战自我。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二 1、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亲密联系。 2、利用已有学问,经受探究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正确把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正确把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共性调整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环节 问提问生活中有哪
5、个同学一、创设情创设“打电话”的情境, 有打长途电话的阅历。境 1、出示文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争论如何解决“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问题。 二、自主探2、组织学生探究如何计算4.830.7和457.2的究,创立数得数时,在探究之前,先引导学生比拟这两个算式 和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学模型 假如除数变成整数就好了,引导学生把新的学问转 化为已有的学问。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一样的倍数,使除数变 成整数,再根据小数除以整书的方法进展计算。1、试一试:其中37。10。53和8。40。56被除 三、稳固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后,被除数末尾需要
6、补0,与应用2。77。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后,被除数 比除数小,商的整数局部需要补0,在练习后反应时要引起学生的留意。 2、练一练/1,2,3补充练习: 1、把下面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4.681.2122.380.34 5.20.3253251610.462.笔算。6.840.91225.841.799.641.5 220.5147 3 4 一、创设情境二、自主探究,创立数学模型三、稳固与应用 呈现中国银行20xx年3月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 首先引导学生进展解答。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一般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一般需要保存两位小数,因此学生将
7、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1、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依据得数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2、练一练:P71/1,2,3,4 第1题:这是人民币和港币的兑换,12.51。07, 四、总结。超过了11元港币;也可以用兵11.07,不到本世 纪末2元,因此11元港币不够。 第2题:这是人民币和日元的兑换,要留意的是:50007.09所得到的近似值还需要去乘100.第3题:这是欧元换人民币,50009.15=45750元不需要近似值。 依据学生的练习状况进展小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三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2课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 教学内
8、容: 教材第707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把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并能正确地进展计算。 2、学生在按挨次进展计算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策略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把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并能正确地进展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喜爱下棋吗?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李教师正在体育用品商店为同学们购置中国象棋和围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道题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再问:想一想,要求李教师一共要付多少元,要先算
9、什么?请按自己的想法列式解答,并与同学沟通。 指名板演,并组织讲评。 提问:假如列综合算式解答这道题,可以怎么列? 依据学生答复板书:123+154。 2、提醒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绽开教学 1、教学例1。 启发:你会算这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吗?请同学们先依据例题中的填空想一想,这道算式可以按怎样的挨次计算?再试着算一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察,并指名板演。 追问:你觉得按这样的挨次计算正确吗?能联系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来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吗? 比拟分别计算出两个积与同时算出两个积的两种状况。提问:谁的计算过程更简单一些?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 谈话:这里还有一道三
10、步混合运算的算式,你能试一试吗?先算出结果,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按怎样的挨次计算的。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察,指名板演。 (2)反应,说说这道题的运算挨次。 3、引导归纳。 谈话:今日我们学习的三步混合运算,都是不含括号的算式。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按怎样的挨次计算?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学生沟通。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 2、做练习十一第2题。 (1)出示左边一组题,比拟一下,它们有什么一样和不同的地方? (2)学生练习后,试着解释两道题得数相等的道理。 (3)出示右边一组题,让学生先按挨次计算,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这两道题的一样点和不
11、同点。 组织沟通。 3、做练习十一第4题。 出示题目,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要求合唱组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要求书法组和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要先算出哪个组的人数? 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组织反应。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附录局部)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附录局部) 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把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挨次。 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准时稳固新学的运算挨次,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
12、运算挨次。 3。提高学生的计算力量、应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挨次,并进展正确的计算。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预备:例题插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答列式: 28与32的和是多少?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16乘5的积是多少? 6和8相乘得多少? 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教学例题1。 出例如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
13、答。 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需要知道什么? 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教学例2。 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挨次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总结运算挨次。 比拟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一样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提问:假如题目中同时消失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提醒课题:
14、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觉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完成练一练108页,想想做做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五、布置作业 2、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挨次。 2、通过比照、估量等针对性练习,帮忙学生把握有关混合运算的挨次。 3、通过合作和沟通培育学生解决问题多样性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学问题的力量。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挨次,并能正确进展计算。 通过合作和沟通培育学生解决问题多样性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学问题的力量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
15、: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今日我们将学习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1、出示109页习题插图和问题,明题意尝试列出算式 (1)先让学生说说场景中有哪些商品,哪些商品的标价是知道的,图中营业员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知道什么? (2)依据大家对题意的理解,那么要求一支钢笔和一个订书机总共多少元该我们可以怎样运算?你有几种方法进展运算? 【让学生自己先在本子上列出算式不计算结果,然后和同桌争论有什么不同的方法,最终沟通总结方法,并板书出各种方法。】 2、沟通探究结果,并让学生明白每一种算式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16、说说自己列式时的想法。 3、自己列出的算式进展计算,最终沟通计算结果。 重点引导学生沟通:两步混合运算算式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依据数量关系为什么要先算?【通过该教学点让学生理解相应的运算挨次】 4、教学“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1)学生列式计算; (2)组织沟通,在沟通中明确运算的挨次。 5、总结运算挨次: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 (1)让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进展表达; (2)加以归纳形成清楚的熟悉。 三、稳固提高1、完成书本练一练 让学生明确题意然后指导学生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敏捷地选择信息,然后引导学生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集体沟通。 四、适当总结,完成作业“想想做做”第
17、2题剩余习题和第6题(自己提出的问题也要完成) 3、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日常生活阅历和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把握,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2。在学生产生疑问时使学生体会小括号有转变原来运算挨次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 3。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小括号有转变原来运算挨次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理解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和作用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课前沟通,引入课题 同学们,昨天我到百润发大卖场买了一件80元的T恤,我一共带了100元,你们帮教师算算剩下的钱我还可以买5元一双的袜子几双
18、?学生计算,然后沟通自己计算的方法。 依据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进展敏捷的引入,并板书课题。 例:【假如学生状况全部是:1008020(元)2054(双)分步骤做那么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都是用分步骤的方法进展计算的,那么我们能否用一个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今日我们将学习新的学问课题】 二、探究新知,明确算法 1、确定计算方法可能一:在学生自己探究引入题的时候,除了分步做外,可能还有“100805”这样的算式,这时要组织学生充分感受。 组织学生争论:解决例题中问应当先算什么?列成这样的综合算式对不对?那么我们有什么方法才能解决哪一步必需先算的问题? 学生自学课本第34页。 可能二:在学生自己探究引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