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 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满分冲刺攻略(人教版2019必修2)(解析版).docx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 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满分冲刺攻略(人教版2019必修2)(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 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满分冲刺攻略(人教版2019必修2)(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6章 生物的进化正确理解和运用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的相关证据1.对人的上肢、猫的前肢、鲸的鳍、和蝙蝠的翼在结构上相似性的分析(1)人的上肢、猫的前肢、鲸的鳍和蝙蝠的翼,从外形来看,这些器官很不相同但是比较它们的内部结构却基本上一致,它们都是由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组成的,排列的方式也基本一致。这些器官只是在进化过程中,由于它们所处环境的不同,逐渐出现了形态和功能上的不同。(2)从这些器官结构上的相似性可以说明,这些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2.比较人、鱼、龟和鸡胚胎发育的相同或相似性人、鱼、龟和鸡胚胎发育的相同或相似性说明,高等脊椎动物是从古代的某些低等脊椎动物进化而来的。
2、也就是说,脊椎动物和人都是由共同的古代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所以它们的胚胎在发育初期十分相似。古代脊椎动物共同的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所以陆生脊椎动物和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会出现鰓裂。人是从有尾的动物进化而来的,所以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会出现很明显的尾。生物进化与物种的形成1.自然选择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同点a.进化局限于“个体”水平b.自然选择源于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c.未就遗传变异的本质作出科学解释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相同点a.变异是进化的原材料b.自然
3、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2.物种的形成(1)物种形成的标志:产生生殖隔离(2)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渐变式:先长期地理隔离,最后产生生殖隔离。骤变式:主要通过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一马铃薯)、多倍体远缘杂交(如甘蓝一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可以创造新物种。3.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区别和联系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生殖隔离出现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与原生物的关系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同一物种,也可能属于不同物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1.基因频率:是指一个种群基因
4、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1)不同的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可能不同,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等。(2)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不断进化2.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值3.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3)已知基因型AA或a的频率,求A或a的频率经常用到开平方的方法。4.运用哈代一温伯格平衡定律,由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1)内容: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对(A、
5、a)时,设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则(p+q)2=p2+2pq+q2=1。其中p2是AA(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pq是Aa(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q2是a(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适用条件: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以下5个条件的情况下,各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或者说是保持着动态平衡的。这5个条件是种群大;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的发生;种群之间不存在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没有自然选择。5.X染色体上基因的频率计算协同进化1.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
6、2.类型协同进化的类型包含类型举例不同物种之间互利共生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捕食猎豹和斑马寄生黏液病毒和兔子竞争作物与杂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地球最早是无氧环境厌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现空气中有了氧气出现好氧生物3.意义: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内容: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4.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 1化石作为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主要的原因是()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
7、遗物或生活痕迹B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C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顺序D化石是古生物学家研究的对象【答案】C【分析】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化石在越早形成的底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底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从而揭示了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不同生物的来源有同一性、生物的演变有进化性、进化具有漫长性和顺序性、生物产生多样性和亲缘性。【详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C符合题意。故选C。2生
8、物进化有很多方面的证据,图中属于什么证据()A比较解剖学证据B生物化学证据C胚胎学证据D古生物化石证据【答案】A【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4)细
9、胞水平的证据: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详解】比较解剖学证据往往是通过分析同源和同功器官以及痕迹器官,从而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由图观察可知,图中比较这六种肢骨骼发现,它们的组成和排列顺序有一致性,这属于比较解剖学证据。A正确,BCD错误。故选A。3日本的长尾鸡是著名的观赏鸡,全身羽毛雪白,短小的身体拖着约两米的尾羽,来航鸡是产卵量很高的卵用鸡。长尾鸡和来航鸡的培育成功是()A自然选择的结果B人工选择的结果C生存斗争的结果D定向变异的结果【答案】B【
10、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人工选择。【详解】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人类根据各自的喜好和需求,对不同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对具有不同变异的鸡逐渐选择,并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通过遗传使这些被选择下来的性状不断地积累加强,就逐渐地形成了现代品种多样的家鸡。例如,有的人需要产蛋多的鸡,就杀死了产蛋少的鸡,留下产蛋多的鸡来繁殖后代,这样逐代人工选择下去,鸡的产蛋多这一性状会逐代积累并得到加强,就培育出产蛋多的良种鸡,如莱杭鸡。 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
11、择,使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因此长尾鸡和莱杭鸡的形成是人工选择的结果,B正确。故选B。4下列关于种群、变异、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结果必定是形成新的物种B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中的每一个个体C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D生物进化方向是由遗传和变异的改变决定的【答案】C【分析】 进化: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降低。【详解】A、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A错误;B、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B错误;C、种群的基因库
12、为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C正确;D、生物进化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D错误。故选C。5某岛屿上存在着桦尺蠖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成为工业区。下表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种桦尺蠖的数量比例变化。森林时期建成工业区后50年灰色蛾黑色蛾灰色蛾黑色蛾99%1%1%99%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是()A定向变异的作用B自然选择的作用C灰色蛾迁入,黑色蛾迁出D工业煤烟使灰色蛾变成黑色蛾【答案】B【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型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详解】ABCD、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桦尺蠖两
13、种体色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建成工业区后50年,由于环境污染,灰桦尺蠖容易被天敌发现,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小,不适应环境,逐渐被淘汰,黑桦尺蠖更适应环境,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增大,因此数量增多。两种体色比例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CD错误,B正确。故选B。6白头叶猴和黑叶猴是分布于我国南部的两种灵长类动物,二者的自然分布区没有重叠,白头叶猴分布在左江以南、明江以北,而黑叶猴分布于左江以北和明江以南。在动物园中,二者曾成功杂交并产生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白头叶猴和黑叶猴种群存在着地理隔离B由动物园杂交结果可知二者属于同一物种C二者毛色差异可能与自然选择压力无关D二者均朝着适应各自生活环境的
14、方向进化【答案】B【分析】判断是否为同一物种的依据是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在自然条件下不能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详解】A、白头叶猴和黑叶猴种群生活环境不同,存在着地理隔离,A正确;B、杂交后代育性未知,故不清楚确定是否属同一物种,B错误;C、毛色变异可能是中性突变,C正确;D、二者均朝着适应各自生活环境的方向进化,D正确。故选B。7抗生素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其在杀死部分细菌的同时会导致细菌的抗药性增强,而现在有效的药物越来越少,我们需采取行动,禁止滥用抗生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抗药性增强是抗生素发挥选择作用的结果B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了抗药
15、性变异C抗生素是对细菌的有利变异进行选择D滥用抗生素可使细菌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使细菌朝抗药性逐渐增强的方向进化【答案】B【分析】在自然界中,细菌存在抗药性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活下来,并且能繁衍后代。【详解】A、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抗药性增强是抗生素发挥选择作用的结果,A正确;B、抗药性变异在滥用抗生素之前就已经存在,抗生素是将有抗药性的个体选择出来,B错误;C、抗生素对细菌的有利变异进行选择,对细菌来说,抗药性增强有利于细菌的生存,C正确;D、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选择导致细菌抗药性基因频率提高,使细菌朝抗药性增强的方向进化,D正确。故选B
16、。8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蛾体色在19世纪中叶以前几乎都是浅色的,随着工业的发展,树皮被工厂排出的煤烟熏成黑色,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桦尺蛾成为了常见的类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桦尺蛾的进化提供原材料B自然选择决定了桦尺蛾进化的方向C桦尺蛾在进化过程中基因型频率可能不发生改变D桦尺蛾天敌的存在促进了桦尺蛾种群的发展【答案】C【分析】1、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叫作基因频率。2、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详解】A、桦尺蛾属于真核生物,能进行有性
17、生殖,故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桦尺蛾的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B、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桦尺蛾体色的变化体现了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会发生改变,C错误;D、桦尺蛾与其天敌能共同进化,桦尺蛾天敌的存在促进了桦尺蛾种群的发展,D正确。故选C。9发菜是生长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一种固氮蓝细菌,具有独特的耐旱机制和固氮能力。下列与发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菜细胞中的DNA双链上各存在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发菜染色体上的DNA与细胞质中的RNA的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C发菜某基因表达时翻译的场所为核糖体,且存在
18、多聚核糖体现象D发菜独特的耐旱性可能是干旱导致抗旱基因出现的结果【答案】C【分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根本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生物无核膜,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核细胞有核膜,细胞质中有多种细胞器,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常见的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蓝藻和衣原体。【详解】A、发菜是原核生物,细胞中的DNA为环状,因此,发菜细胞中的DNA双链上不存在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B、发菜是原核生物,其DNA是裸露的,没有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发菜细胞中DNA与RNA的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B错误;C、发菜细胞中有核糖体结构,其基因
19、表达时翻译的场所为核糖体,且存在多聚核糖体现象,从而加快了蛋白质合成的速度,C正确;D、发菜独特的耐旱性是干旱选择了抗旱性状导致抗旱基因被保留并传递到下一代的结果,D错误。故选C。10为探究非洲象是否会在旱季因争夺水源导致其他食草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记录其他 9 种食草动物在水塘内有无象群时在水塘内逗留的时间(单位:min);若存在象群时,其他食草动物在水塘内逗留的时间缩短,则视为其受象群干扰而饮水受阻,或将引起种群密度降低。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推论中最合理的是()A象群对食肉动物的威慑可能为其他食草动物营造了暂时安全的环境B象群规模与其他食草动物在水塘内逗留的时间呈线性关
20、系C对象群的警戒使食草动物在水塘内躲避的时间延长D象群的存在使上述 9 种食草动物饮水受阻【答案】A【分析】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详解】A、由图表数据可知,在有大象存在的情况下,各种食草动物在水塘的逗留时间都延长了,最可能的原因是象群对食肉动物的威胁可能为其他食草动物营造了暂时安全的环境,A正确;B、该实验的自变量之一是有无象群而非象群规模,所以无法得知象群规模与其他食草动物在水塘内逗留的时间之间的有何关系,B错误;C、在有象群存在的情况下,其他9种食草动物无论体型大小,在水塘内的逗留时间都延长,不太可能是由于对象群的警戒造成的,C错
21、误;D、其他9中食草动物在水塘内逗留的时间延长,根据题干假设,它们的饮水并未受阻,D错误。故选A。11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有基因交流ABCD【答案】C【详解】种群是某一个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而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群体,错误,正确。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为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正确。在物种形成的
22、过程中,通常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后出现了生殖隔离,错误。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错误。不同物种之间不会有基因交流,错误,C正确,A、B、D错误。点睛: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12假设羊毛的黑色(B)、白色(b)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B和b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羊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淘汰前,该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B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减小C白色羊至少要淘汰2代,才能使b基因频率下降到25
23、%D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羊群中基因型Bb的频率逐渐增加【答案】C【分析】由题意可知,淘汰前,B和b基因的频率均为1/2,则在该种群中bb的频率为1/21/2=1/4,BB的频率为1/21/2=1/4,Bb的频率为21/21/2=1/2。因此,黑色个体的频率为3/4,白色个体的频率为1/4。【详解】A、由题意可知,淘汰前,B和b基因的频率均为1/2,则在该种群中bb的频率为1/21/2=1/4,BB的频率为1/21/2=1/4,Bb的频率为21/21/2=1/2。因此,黑色个体的频率为3/4,白色个体的频率为1/4,即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不相等,A错误;B、淘汰前,由于种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 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满分冲刺攻略人教版2019必修2解析版 生物 进化 2022 2023 学年 学期 期末 满分 冲刺 攻略 人教版 2019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272027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