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某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某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表面上是县一级政府行使经济管理职能实现社会发展,实质上却需要站在更高的区域层次谋求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县域城镇化发展战略等历史机遇,但也面临着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国民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要素保障能力不足等挑战,可谓是问题和机遇并存。一、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上强调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2、,再次明确未来的政策红利与城镇化焦点已经来到县城,这标志着占据了我国*%国土面积、承载了逾*%第一产业、吸纳了超过*%人口的县域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点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空间。当前,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双循环”主动脉已经形成,但良好的经济循环体系除了要搭建主动脉,还要疏通“双循环”的毛细血管,在此背景下,县域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之间的重要区域,也就成为了“双循环”市场的真正潜力所在。县域经济衔接城市市场和农村,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及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纽带,也就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量的新空间。二、*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但财政实力依然较弱。据统计,*年度*市生产总
3、值迈上*亿元新台阶,达到*.*亿元;*、*、睢阳区、*突破*亿元以上;*、*、*区、*超过*亿元;示范区突破*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亿元的县(市、区)由*年的*个增加到*个。但即便是经济基础最好的*市财政收入还未达到*亿元,与杭州余杭区*亿元的财政收入相差甚远。虽然各县域财政收入不断提升,但相比财政支出来说仍是相去甚远,对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较深,自给率低,且人均财力较其他地市县域也有明显差距。(二)产业集聚持续强化,但集聚效应仍不显著。近年来,*特色县域集群发展有所收获,如:*超硬材料产业年产金刚石*亿克拉、金刚石微粉*亿克拉,金刚石微粉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和*%,被誉为“中国
4、超硬材料基地”;*钢卷尺产销总量占全国的*%以上,出口总量占到全国的近*%,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国家计量协会授予“中国钢卷尺城”称号,等等。但从全国产业发展来看,*产业发展处于全国产业链的“中下游”,产业发展的层次低,县域产业集群效应还不够显著;从产业链上来说,主导产业不够突出,产业链条短,“头部企业”较少,没有紧紧扭住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企业间关联性弱,缺乏专业化分工和上下游合作关系。(三)资金投入持续加大,但经济活跃度还不够强。近年来,*货币化棚改进入了迅速发力阶段,各县域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总额持续加大,拉动了经济增长。建成县域医共体*家。市域快速通道一期建成通车,构建
5、了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区*-*分钟不收费交通经济圈。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尽管如此,各县域经济发展要素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较为严重:一是从金融层面看,县域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占全市的比重不断上升,但存贷比过低,经济活跃度较弱。特别是各县域上市企业数量的不足,上市公司总数甚至敌不过江苏省单个县域,在很大程度上映示出社会融资能力的不足和资本市场支持的乏力;二是从在人口层面,根据“七普”人口普查数显示,*各县域流出人口达*万人。就县域经济发展来说,人口的流失,就意味着劳动力资源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队伍的弱化,进而也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要素保障形
6、成更大的挑战。(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但营*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近年来,*“放管服效”改革不断深化,在全省率先出台优化营*环境条例,“无差别综合窗口改革”“一网通办”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企业服务日”活动,用好重点项目建设“早餐会”、服务企业面对面工作“晚茶会”等工作机制,让企业安心舒心搞发展,成果斐然。但是营*环境改革的下沉度仍然不够:一是党员干部解放思想不够、担当意识不足。特别是简政放权“雷池越不得、奶酪动不得”的观念,在一些部门领导思想中根深蒂固。工作中“认识不够不愿担当、能力不够不能担当、求稳怕事不敢担当、无利不往不想担当”。二是办事效率低下、政策支持落实难。对比沿海发
7、达地区,我们在项目审批、建设上存在审批难、落地难、推进慢等问题。在兑现招*引资承诺时雷声大、雨点小,严重影响县域在企业家心中的形象,甚至会造成企业对投资环境的担忧,有损企业的发展意愿。三、关于*县域经济实现追赶跨越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一)产业裂变,源于思想解放。笔者认为:“南方与北方不仅是地理环境之差,干部的思想解放程度和发展思路差别也很大”。现实是很多北方城市都在“等”,等什么?等国家投资、国家优惠、国家贷款、国家政策;而南方的城市都是在“抢”,抢什么?抢发展机遇、风口行业、风口项目,都在挖空心思干。毛主席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深圳市委市政府要求所有的公务员分期
8、分批参加“芯片班”,为什么呢?不是让公务员去搞科研、去研究芯片,而是深圳下一步要发展成为全国的芯片研发制造中心和国际的研发制造中心,所以他们要求公务员必须首先懂得。*年*月*日,疫情防控十条刚公布,就在一些地方还在被疫情困扰,焦虑犹豫时,浙江省政府牵头开展“千团万企”出国抢订单行动,随后广东、江苏、四川也开始行动。这些南方城市的干部为什么就敢为人先?关建的一点就是南方干部敢想敢干、能干会干。敢想,体现在思想解放程度上,善于在立足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关注环境趋势发展变化,从而谋划新的发展路径和项目;敢干,体现在执行力上,他们发展地方经济的热情是发自内心的,能够勇于担当、冲破阻力;能干,体现
9、在工作作风上,以高效务实理念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是真正的服务员;会干,体现在工作方法上,善于突破传统思维条条框框束缚,善于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所以,我们要向南方城市学习、向南方的干部学习,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一是要把“抓经济发展”始终作为我们工作的中心。基层工作包罗万象,从信访维稳到民生保障,从乡村振兴到基层党建,尽管工作千头万绪系,但是各县域党员干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不能变,注意力不能转移,要真心实意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关心爱护企业家;二是要选派中青年干部到南方跟班学习。当然这个学习是要有的放矢的,要弄清楚“江浙沪好在哪里?强在哪里?快在哪里?深度刨析其根源。跟班学习不是补履历
10、,要不挂任职务、不参与具体工作分工,但是要能通过列席党委政府会议、重点工作推进会、专题工作会、现场办公会等,开展专题调研、蹲点考察,参与重大政策制定、重大活动筹办、重要工作推动等方式,熟悉掌握工作程序、决策重点,发现亮点经验模式,补足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学以致用,推动发展。(二)选准产业,一张蓝图绘到底。*年*县委决定以全国制鞋产业“东引西进”产业转移的天时、*东西交汇的“地利”和劳动资源的“人和”优势,决定发展制鞋产业。十余年来,*县委无论人员怎样变动,但始终坚持一双鞋、一条路、一群人、一起拼、一定赢的制鞋发展理念,如今已在国内鞋业界形成南晋江、中*、北三台“三足鼎立”局面。这其中
11、蕴含两个重要启示:第一个启示,就是要选准主导产业。一个县域主导产业的选定,需要县委一班人深入调研,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深入挖掘县域的比较优势,如政通人和、劳动力资源、交通区位、营*环境或者具备土地规模化经营条件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在进行科学分析研判,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把适合县情、民意和发展前景广阔的产业选准,方向对了,执行才能有效。方向错了,越努力越南辕北辙。第二个启示,主导产业是选择的,更是培育的。*坚持培育制鞋产业十余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县委无论人员怎样变动,但坚持制鞋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从未改变,才有了发展成果。县域内主导产业的发展,是在深入调研、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选定的
12、,但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锚定目标不放松,从无到有一步一步的培育,可能需要*年、*年甚至*年的接续奋斗,特别是需要党员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奉献精神。所以,*各县(市、区)可以借鉴吸收*的成功经验,选定产业,培育产业,发展企业,富裕人民。以*县为例:*作为传统农业县,应结合交通区位、人力资源、土地规模化经营条件具备等比较优势,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进而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结合酥梨品牌影响,发展农家乐、民宿、休闲观光农业经济等等;依托牧原集团,大力发展养殖业,进而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同时,依托农、畜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三)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营
13、*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打造良好的营*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自*年开始,东北的一汽奥迪、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等头部企业机构开始在杭州、扬州等地迁徙布局。孔雀东南飞这一现象折射出的重要一方面就是南北“营*环境”的差异。而且,从目前来说县域优势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吸引力减弱,产业梯度转移的区域竞争已然从“拼优惠”“拼服务”转向了“拼产业政策”“拼开放制度”。比如:长三角、粤港澳等国际化城市是我国目前最主要也是最大的产业转出地,这些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型的制度环境”,这也是这些城市集聚产业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要想承接这些地方的产业转移,就要在县域内形成“开放
14、型的土壤和发展环境”,建立一套包含制度创新、产业政策设计等等在内的系统性制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优化营*环境。一般来说,判断县域营*环境的好坏要看两个“量”:一个要看县域内企业数量;另一个更要看这个县域内企业发展质量。如果县域内企业数量多、质量好,特别是上市企业多,那么这个县的营*环境就好!而且会有更多的企业主动集聚于此,这是产业链发展的需要,更是营*环境的虹吸效应。所以说,我们要把评判营*环境好坏的标准交回到市场主体手中,以市场主体满不满意为标准。未来,县域营*环境如何进一步优化?笔者认为:可以从政策、监督、服务三个层面发力。从政策层面来说,在推动一些改革举措时,职能部门不能只关起门来自己研究
15、,而是要俯下身子、沉下心去深入调研,多听听企业意见、多了解企业所需,再经过充分论证和考量,也只有这样的政策才能尽量让更多经营主体平等地享受改革红利。特别是要聚焦主导产业形成体系化布局,研究主导产业链细分领域,坚持一个细分领域一个政策,在企业落户、技术创新、人才引进、金融支撑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从监督层面来说,一方面是监督部门要聚焦市场最受困扰、制约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查处侵害企业权益等问题,以问责执纪倒追责任落实。另一方面是坚持从营*环境的主体满意不满意出发,建立健全由企业监督职能部门的体制机制,扩大企业话语权,进一步促进营*环境优化。从服务层面来说,县域可以建立起县委领导、机关部门、服务
16、专员等多层面、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定向为企业提供“保姆管家”式优质服务。同时,依托数字政府和政务服务平台,通过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与数据资源共享开放,不断优化涉企服务流程,真正实现“全天候、零见面、最多跑一次”。总之,就是要通过优质服务释放企业家活力,让企业家从琐事中解放出来,更多关注于企业生产、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和事情。(四)把握底层逻辑,抓好招*引资“头等大事”。当前,县域招*难、很难、非常难!传统招*政策不外乎“土地价格”“税收政策”等等,各县域同质化竞争十分严重,已到了“卷无可卷”的境界。但是招*引资又有其“真实逻辑”。企业家是非常务实,算的都是经济账,哪里有“钱景”,哪里就是投
17、资兴*的“热土”。开展招*引资,要从如何让企业赚取足够利润的底层逻辑出发,与企业家换位思考,让企业用较低的综合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当然,抓好新形势下招*引资工作,更少不了一支专业的招*队伍。“唯有专业,才有资格和企业对话,才有可能打动引进他们”。张口外行话,引不来金凤凰。所以,我们要了解企业家关心什么?我们有什么?比其他地方能更多提供什么?着力打造一批知道县域比较优势、了解产业细分领域和发展方向、懂资本运作、会整合资源等等专业化、投行化的招*团队。分析多地招*引资实践,笔者认为:目前,*各县(市、区)的招*引资工作要从“普遍撒网”向“重点捕捞”转变。一方面,要围绕已确定主导产业,坚持以“建
18、链、补链、延链、强链”为方向,更加细致地梳理招*“路线图”,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另一方面,要瞄准地处发展前沿、要素市场活跃、产业梯度转移集中的地方,紧盯主导产业链细分领域,梳理完善产业契合度高的中、大型企业清单,分析企业投资意向和发展需要,发扬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踏破脚皮、饿着肚皮、合不上眼皮“六皮”招*精神,不等不靠、不推不拖,主动敲门、精准对接。(五)用活社会资本,蓄好县域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一直是困扰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产业发展来说,银行贷款发放具有十分明显的政策导向,且近年来银行在不断收紧贷款业务,仅靠有限的财政经费投入只是杯水
19、车薪。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优化财政资金使用引导社会资本为经济建设赋能”。基本思路:第一步,由政府出资或者政府联合银行出资成立“产投”“创投”基金,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明确“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基金发展定位,主要用于引导和扶持县域内产业、企业的发展壮大;第二步,产业投资方向确定后,筛选引进团队(龙头企业),借用资本市场,由政府“产投”“创投”基金投资认购龙头企业股权,龙头企业拿到股权融资后再自行落地项目。这里有一个主要的点就是政府不谋求控股,在产业(企业)发展向好后及时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退出,再投入下一个项目;第三步,要发挥“产投”“创投”的杠杆作用,构建“基金+项目”“基金+产业”的资本筹建方式,通过政府少量引导基金“种子”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扩大基金规模。同时,主动对接北、上、广、深优秀基金管理团队,做大基金“朋友圈”,带动外部资金、项目、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涌入,从而放大政府资金效应,助力县域经济产业发展、企业做强,真正解决县域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问题。县域经济发展是项系统性工程,本文所表述的,仅是笔者思考的几个点,如:技术创新、人才引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都未曾提及。但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是明确,就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