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煤矿地质实习报告(9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煤矿地质实习报告(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煤矿地质实习报告(9篇).docx(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煤矿地质实习报告(9篇) 书目 第1篇煤矿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第2篇4000字煤矿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第3篇煤矿地质实习报告范文4000字 第4篇煤矿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第5篇煤矿地质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第6篇煤矿地质学相识实习报告范文 第7篇煤矿地质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第8篇煤矿地质实习报告 第9篇煤矿地质实习报告范文8000字 煤矿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第一章:概况 一:勘探工作目的,本次野外实习,勘探工作目的是: 二:勘探任务,本次野外实习的任务是: (1)视察各实习地点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和地表水体等其他状况; (2)视察奥陶纪石灰岩的颜色、光泽、解理、化石的种类及其含量、断层等其他状况;
2、 (3)对断层做素描图、描述其擦痕的状况; (4)视察晚奥陶统与中石炭统的假整和面及其过渡岩层的风化程度、颜色、岩性、化石种类及其数量等其他状况; (5)视察中石炭统本溪组泥岩层的岩层特点、砂岩的颜色、解理及砂岩岩层中所包含的矿产、石灰岩的颜色、解理、裂隙的发育状况、化石的种类及其数量等; (6)视察上石炭统的黏土层、石灰岩层的特点、岩层厚度、其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岩层的裂隙发育程度、含水状况、矿产种类及其数量;(7)视察上石炭统的砂岩、泥岩、黏土层的特点、及其中所含的化石种类和数量; (8)视察煤矿的地形、了解煤矿的各种设施的用途、视察各种机器的特点,了解其工作方式及运用方法和运用留意事
3、项.(9)了解煤矿的开采状况、煤的种类、煤的储存和运输等。 三:交通状况 缝山针公园位于太行山系南麓,焦作市中心北部,交通便利,公园西边是村庄,公园前是东西走向的马路,公园内是海相沉积的中、晚石炭统石灰岩。 红砂岭位于的缝山针的公园西方,焦作影视城北方3千米左右,影视路从南面跨过,上白作乡马路从南至北穿过此地区,交通便利,有盘山马路通山,山腰有小型铁矿和其他的一些废弃的铁矿矿井。 西张庄位于焦作市区西部,有马路通往山下,从山下到山上路矿稍差,山顶上有硫磺矿和用黏土烧制陶瓷器皿的小工厂。 焦煤集团珠春矿位于焦作矿区西南部,东距焦作市五千米;马路铁路交通便利,焦晋高速在矿区西部穿过,焦克马路在矿区
4、北部通过,有矿区铁路专线与焦柳、正太干线连接。 四:天气状况 五:水文地质状况 (1)在缝山针公园内无固定水系,小寺河和群英干渠自西向东穿过本地区,一般干枯无水,夏秋季节汇合降雨并排泄山洪,有时会发生小规模的山体滑坡,山下有一小塘,含水量不多,为景观用水。地层含水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砂岩含水层、二叠系砂岩含水层、石炭系第八层、二层石灰岩、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 (2)在红沙岭未见到明显水体,无固定水系,无河流、河塘,仅有东西走向的群英干渠,一般干枯无水,夏秋季节汇合雨水并排泄山洪,此处地貌多为褶曲,季节性雨水多渗入地下。 (3)在西张庄没有发觉明显的水体,无固定水系,无河流、河塘,群英干渠自
5、西向东穿过,一般干枯无水,夏秋季节汇合雨水并排泄山洪,此处地貌多为褶曲,季节性雨水。 4000字煤矿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目的 煤矿地质学课程的相识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力,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次实习是该课程课堂教学的接着,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学问。运用这些学问去视察、探讨、分析和推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育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熬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酷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实习的主要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
6、初步视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视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视察相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运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视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二、实习状况 (一)时间 20xx年x月2日至20xx年x月4日,野外实习共三天。 (二)小组成员 王xx 王xx 王xx 吴xx 武xx 薛xx (三)实习路途 (1) 20xx年1月2日 星期四 晴 河南省xx市辉县市上八里乡薄壁镇鸭口村 (2)20xx年1月3日 星期五 晴 河南省焦作市龙洞乡xx村后沟 (3)20xx年x月4日 星期六 晴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常平乡向南100米
7、左右 三、实习内容 1、相识实习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学会区分三大类岩石。 2、相识实习区地层剖面,了解地层划分,对比方法,熟识地层时代。 3、相识实习区地质构造(褶皱、节理、断层)学会识别方法。 4、学会运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断层)产状。 5、学会做标准的野外地质记录。 6、编写实习报告 其次章 地层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地层可以显示地层形成的先后依次,因此它和 肯定得时间含义相联系。所以在底层形成以后,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此种依次称为正常层序。 区域内出露与发育的地层由老到新主要有:太古界变质岩系、元 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
8、、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新生界第三第四系,其中,二叠系下统,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 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再细到系、组)新生界 古生界为地球上首次大量出现生物的时期,距今约 7.5 亿年到 2.3 亿年前,主要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在焦作地区因为地层遭到侵蚀,缺失了全部的志留系和泥盆系。其中寒武系和奥陶系为整合接触;奥陶系和石炭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石炭系和二叠系为整合接触。 2.1 太古界(a r) 辉县市上八里乡鸭口盘山马路沿途的太古界可见底层为赞皇群 (arz ),所 视察到的地质现象为:在盘山马路边可以看到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混合岩及小
9、型岩脉或岩墙侵入岩体。 (1) (2)呈黑褐色及黄褐色,鳞片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黑云母和石英。斜长石占55%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泽,风化后呈土状光泽,黑云母占 15%25%左右,呈片状。石英占 15%25%左右,油脂光泽。 (2)角闪斜长片麻岩主要由斜长石、角闪石、石英及黑云母、透辉石、紫苏辉石等矿物组成。明显的片麻状构造是由暗色矿物、浅色矿物相同排列的条带表现出来。角闪斜长片麻岩,由中基性岩浆岩及富铁白云质泥灰岩经高级区域变质作用形成。角闪石占50%60%左右,呈柱状 或粒状,斜长石占 20%30%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泽,风化后呈土状光泽。石英占5%10%左右,油脂
10、光泽; (3)花岗片麻岩(肉红色),其矿物成分主要是正长石、石英、黑云母、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可包括三种不同类型: 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碱性长石片麻岩; 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花岗质混合片麻岩; 与造山运动同时在强应力作用下,由压力结晶作用形成的片麻状花岗岩。 (3) 混合岩 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岩石。它是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的过渡岩类,混合岩的矿物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定向排列。 在盘山马路视察到的混合岩:含有肯定数量近于平行的浅色长石英质或花岗质脉状体的混合岩,多呈厚度不等的层状特征特征,围岩中大量的侵入体(脉状、条带状)与围岩组合在一起形成岩石,围岩称为基体,侵入岩称为脉体,主要有石英脉和长石英
11、质岩脉。岩浆沿着与岩层层面垂直或斜交的断面侵入,形成了规模较大,似墙状的岩体体,称为岩墙。构成岩脉和岩浆的岩浆岩从酸性到基性都有。 (4)变质岩 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是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类型之 一。先期形成的岩石在地壳中受高温、高压及外来物质深化的影响下,引起其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变更,而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是这类岩石大多数具有结晶结构、定向构造(如片理、片麻理等)和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征变质矿物。 2.2 元古界(pt ) 元古界包括了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元古代中期发生了全球性的大冰期,世界各地都发觉了冰川遗迹。在元古代末期,起先出现了腔肠动物、环节
12、动物和节肢动物,但这些动物都没有坚硬的骨骼,所以化石上只是留下印痕等遗迹。元古代也曾发生广泛的地壳运动,在前期是地球主要的造山时期。在中国北方为“吕梁运动”。元古代时期的地层中隐藏有丰富的铁矿、铜矿和稀土金属矿物 在辉县上八里镇盘山马路前进方向右侧可以看到元古界云梦山组的岩性组成和地层不整合接触现象。云梦山组其下部颜色为红色、紫红色变质石英砂岩,上部颜色为浅色的厚层状结构。以石英为主(大于 90%),硅质、铁质胶结,层理明显,大部分为中粗粒的结构,层面上有波痕和泥质龟裂纹,多形成陡峭的悬崖。该地区的石英砂岩的厚度比较大,达到 100m 以上。 在当地可以清晰的看到云梦山组与赞皇群上下两套地层产
13、状不一样,呈肯定角度斜交;两套地层岩石变质程度差异较大;缺失某年头地层,可以得出云梦山组与赞皇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3 古生界(ph) 古生界分为下、上两界,下古生界(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海相沉积为主,其中寒武系、奥陶系砂岩、竹叶状灰岩和笔石页岩代表浅海相沉积。上古生界(包括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陆相沉积大量发育,含煤沉积广泛分布。其中石炭纪纺锤虫灰岩属较深的海相沉积,煤层属沼泽相沉积。二叠纪的硬石膏层、石膏层、岩盐层、泥灰岩和红色砂岩均属泻湖相沉积。 在中国华北及东北南部,下古生界由浅海相石灰岩为主的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统组成,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和上古生界的泥盆系及下石炭统。中
14、上石炭统为海陆交相互的含煤沉积,二叠系以内陆盆地积累为主。在南方古生界是一套巨厚的浅海相石灰岩。上二叠统早期夹有重要煤系。在东北北部,古生界为巨厚的海相沉积和海陆交相互沉积并夹有中酸性火山岩和凝灰岩。在西北古生界以巨厚的海相沉积为主,有大量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 2.3.1 寒武系() 寒武系是寒武纪形成的地层,分下、中、上三个统的7个地层单位,即下统的馒头组,中统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上统的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 下统 主要为灰黄色的钙质页岩,紫红色的钙质泥岩及薄层石灰岩。主要为粘土类矿物,有肯定的方解石。由于页岩、泥质灰岩抗风 化实力弱,简单风化破裂。地貌上常为低山丘陵。 (钙质页岩)
15、 中统 主要为青灰色的石灰岩,呈厚层状,常有鲕状结构和豆结构,地形上构常为陡坎地形。 (鲕状灰岩) 上统 白云质灰岩,风化面呈灰黑色或深灰色,簇新面呈灰色,与奥陶系石灰岩正好相反。厚层状,矿物成分有方解石和白云石,以方解石为主。当方解石含量大于90%是石灰岩;当方解石含量大于 75%时,白云石含量大于 20%时,为含白云质石灰岩,当方解石含量大于 50%时,叫白云质灰岩,白云石大于 50%时,叫钙质白云岩。在野外推断时可以用稀盐酸来检验,反应猛烈的是石灰岩,反应缓慢的叫白云岩。结构为隐晶质向显晶质过渡,典型的特征为风化面上有淋滤沟,又称披麻状结构或刀砍纹。撞击时冒白烟,且有臭味。可以作为冶金熔
16、剂。 (白云岩) 2.3 .2奥陶系(o) 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 )主要为青色、青灰色的石灰岩,以及方解石(主要矿物成分为碳酸钙)为主,质纯,性脆,呈厚层状。层面上能够看到白色的方解石脉的充填,其风化面上由于受到风化故颜色较浅,簇新面的颜色较深。奥陶纪全球海洋较稳定,沉积平稳,此时期产生较厚的灰岩,簇新断面有闪光,方解石晶粒的原因。 2.3.3 石炭系(c) 自奥陶纪后,海水退出整个华北及东北南部地区,长期遭遇风化剥蚀,直到晚石炭世时,海水才又重新侵漫到这一地区,形成一般不超过500米的海陆交替相的含煤沉积,所含动物群与华南相像。东北北部区下石炭统以海相碎屑岩为主夹灰岩,时夹陆相碎屑沉积
17、,厚度较大;上石炭统以海相灰岩为主,所含动物群与华南相像。西北区的石炭系比较困难,厚度大,所含动物群与华南相像。石炭纪在全世界是最早的重要成煤时期。在华北有本溪组和太原组,太原组是中国北部石炭系中最重要的煤系地层,其他沉积矿产有铁、锰、黄铁矿、铝土矿及石膏。 2.3.3.1中统:本溪组(c 2b) 本溪组的岩性组成,主要是粘土岩、铁质岩、铝质岩、砂质岩。下部为紫红色的、褐红色的铁矿层,称为山西式铁矿,中部或中上部为灰色或青灰色的铝土质泥岩或铝土矿。当铝的含量大于 40%,铝硅比大于 2:1 时为铝土矿,否则为铝土质粘土;上部为灰白色薄层状的粘土岩,高岭石含量高时可以作为耐火材料的原料。本溪组的
18、厚度为 0 20m 左右,一般为 810m,沉积时基底不平行成鸡窝状或串珠状的赋存状。 2.3.3.2上统:太原组(c 3t) 为灰黑色的中厚层状、厚层状的石灰岩,单层厚度比较薄(与奥陶纪石灰岩的相比较),有8 层左右,从上到下依次为l 1l 8 ,石灰岩中含有黑色的燧石结核或燧石层,石灰岩中有化石(珊瑚化石、 腕足类化石等),太原组中含有煤层,薄煤层,焦作仅有两层可采煤层一2 和一5煤,石灰岩常构成煤层顶板,其底板由深灰色的或黑色的薄层状泥岩组成。 2.4 二叠系(p) 二叠系是指二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海相; 另一种是以陆相为主为主。二叠系以浅海相灰岩为主,底部常有煤
19、系。 2.4.1 下统 山西组(11ps)山西组的岩层性质为灰色的砂质岩、泥质岩和深黑色、灰黑色的薄层泥岩,该组下部含主要煤层为二 1 煤,又称为大煤,平均厚度在 6m左右,以中厚煤层为主,是焦作地区的主要开采煤层。顶板为砂岩,其表面富含白云母,又称为大占砂岩,在焦作地区,大占砂岩不是很明显。在钻井勘探中,遇到大占砂岩,就预示着将要接近煤层。 2.4.2 下统 下石盒子组 其岩性特征为:主要由黄绿色、灰色砂岩及 泥岩组成,偶夹紫红色团块状泥岩,厚 2140m,平均 80m,本组以底部砂锅窑砂岩与山西组分界。底部为灰白色、浅灰色厚层状含砾风化面呈灰黄色的中粒砂岩,俗称“砂锅窑砂岩”,厚 0.59
20、.3m,平均 6.0m,是本组与山西组分界的主要标记。下部为浅灰色、灰色泥岩、铝土质泥岩及铝土岩,具紫斑,局部含有鲕粒;中部为青灰色瘦长石英砂岩,含海绿石,其间夹青灰色铝质泥岩及黑色泥岩,上部由浅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和薄层状细砂岩及粉砂岩组成,与下伏山西组呈整合接触。下石盒子组的三、四、五煤段和上石盒子组的六、七、八煤段均形成于向浅水海湾进积的复合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小规模海平面升降的影响下,使三角洲各种亚环境向海、陆方向进行了多次交替演化。在上三角洲平原和靠分流河道的部位,煤层变薄甚至尖灭,整体厚度不稳定、改变大,仅局部可采,全硫量低,一般小于 0.5%1.0%,而灰分产率则一般大于 25%30
21、%。在下三角洲平原分流间 湾充填淤平演化的泥炭沼泽环境中形成的煤层较厚,较稳定。此地层在焦作地区不含煤或煤层为不行采煤层。 2.4.3 上统上石盒子组 其岩性特征为:主要由黄、黄绿色浅灰色的砂岩及泥岩组成,厚 0200m,平均 50m。该组遭遇剥蚀严峻,出露不全,与下伏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本地区晚二叠世晚期孙家沟组不含煤,为一套由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的湖泊沉积。 第三章 构 造 3.1褶皱 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岩层受水平方向挤压力的长期作用发生塑 性变形,形成波状弯曲,这种构造形态称为褶皱。 (焦晋高速边褶皱构造 背斜) (焦晋高速边褶皱构造 向斜) (构造示意图) 3.2 节理
22、 裂开面两侧的岩块未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依据受力可以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依据构造成因可分为:构造节理和非构造节理。张节理的描述:张节理指岩石受张应力作用产生的节理,它的张口开裂,节理面粗糙不平,延长不远,当穿过砾岩时,常绕开砾石,张节理常发生于脆性岩石中,并多被石英、方解石等充填。剪节理的描述:剪节理指岩石受剪应力作用产生的节理,它的张口紧闭,节理面光滑平直,节理面延长较远,常有两组相互交叉同时出现,组成 x 型共轭节理。 3.3 断层 构造运动产生的地应力超过组成地壳岩石的强度极,岩石便发生断裂,断裂后的岩块(或岩层)若沿裂开面发生相对位移,这种断裂构造称为断层。它对矿产的开采及其水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煤矿 地质 实习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