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税制改革后纵向财政不平衡对广西农村小学教育的影响.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分税制改革后纵向财政不平衡对广西农村小学教育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税制改革后纵向财政不平衡对广西农村小学教育的影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分税制改革后纵向财政不平衡对广西农村小学教育的影响 摘要:分税制改革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变迁史上最深远、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使我国的税收征收和安排变得有章可循,转移支付作为其核心内容旨在维护我国纵向各级政府及横向各地区的均衡发展。但是,分税制改革也带来了纵向财政不平衡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小学教化等公共服务的供应质量。本文以广西农村小学教化为例,探讨分税制改革后纵向财政不平衡对广西农村小学教化的影响。 关键词:纵向财政不平衡;转移支付;农村小学教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记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2)15-0219-03 11014年的分税制改革,旨在提高财政收入占G
2、DP的比重和中心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重新划分收入安排格局,提中学央的财政吸取实力,增加中心调控宏观经济以及供应公共服务的实力。由于各级政府的事权财权安排不明晰,且未对省级以下各级政府的事权做出明晰的划分,基层政府担当了与其财权并不相符的事权,降低了基层政府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分税制改革的另一个核心内容是实现中心对地方、上级对下级的转移支付,以缓解纵向以及横向发展不均衡的态势。但是,广西等严峻依靠中心转移支付的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总量本就不足,专项转移支付的项目与该地区农村小学教化发展的真实需求存在出入,使得纵向财政不平衡的问题不能得到根本改善,西部地区基础教化尤其是小学教化的发展仍面
3、临诸多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之后带来的纵向财政不平衡以及现行转移支付体制存在的问题,探寻这些因素对广西农村小学教化产生的影响,从而为提高广西农村小学教化质量,避开基层政府在义务教化供应中的职责缺位供应可行策略。 一、中国财政状况与教化财政体制 改革开放初期,为提高“统收统支”财政体制下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力度,我国推行了财政包干制,地方政府获得了辖区内税基的剩余索取权,中心政府的财政收入需依靠地方政府从下至上缴纳的上解来征收,中心政府的财政吸取实力严峻减弱。11013年,中心政府的财政收入已经低至22%。为转变中心财政窘迫状况,重新划分央地财政收入安排格局,国务院确定于110
4、14年起在全国实行分税制改革。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基层政府范畴内造成了事实上的纵向财政不平衡,并扩散到义务教化领域。我国在11016年制定了义务教化法,确立了推行九年制义务教化的同时也划分了各级政府在义务教化领域的财政支出责任。其中,中心政府负责宏观上的义务教化方针政策以及对落后地区义务教化的经费补助,省级政府加以说明和指导,供应详细的教化服务、教化设备和筹措教化经费的责任则由县级以下政府担当,支出责任被进一步固化,甚至法定化为县乡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基础教化领域实行的“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支出管理模式使基层政府在预算内财政收入不足的同时担当了沉重的基础教化支出责任,事实上拉低了基层政府
5、供应基础教化的实力和质量,也滋生了基层政府在基础教化领域的“乱收费”现象,与国家的教化均衡发展目标相悖。 分税制改革的另外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立了中心政府对地方政府、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后,中心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规模不断上升。2022年,中心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总额为46509.49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占其中的比例为59.27%,专项转移支付占40.73%。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义务教化的转移支付规模为1611.101亿元,占5.85%。在专项转移支付中,教化支出为1236亿元,占专项转移支付总额的6.53%,其中用于农村义务教化阶段的学生养分改善资金为169.77亿元,占专项转移支
6、付的0.90%,用于农村义务教化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为308亿元,占专项转移支付的1.63%,用于农村义务教化阶段老师特设岗位安排工资性补助资金为44.06亿元,占专项转移支付的0.23%。虽然中心政府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连年增长,但是地方政府将其用于发展义务教化的规模并不高。而在中心拨付的用于发展农村义务教化的专项转移支付中,完全用于提高农村义务教化质量的转移支付规模也仅占专项转移支付总额的2.76%。 二、分税制改革后纵向财政不平衡对广西农村小学教化的影响 布里姆莱提出:教化是具有较大外部性的公共物品,由于其无法干脆创建收益,因此须要生产性部门担当其所须要的教化成本及支出,而这种担当
7、的方式通常表现为国家和地方税收。因此,税收构成了教化经费的主要来源。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调整中心和地方共享的税收收入比例,并划定相关的行政管理和供应公共服务的支出责任。小学教化的经费投入便是分税制改革之后由地方政府担当的主要事权。然而,纵向财政不平衡问题所导致的干脆后果就是基层政府的预算内财政收入不足,对义务教化经费支出有心无力。纵观广西的教化经费收支和办学条件发展状况,区内农村小学教化供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分税制改革之后基层政府的事权和财权不统一,供应公共品的支出责任主要集中在基层政府身上,而基层政府尤其是村政府在税收共享中所占的比例又不足以支付其公共品支出。从农村小学教化经费收
8、入端来看,2022年到2022年,虽然广西农村小学各项教化经费都有所增加,肯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小学教化的发展,改善了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2022年到2022年,廣西农村小学各项教化经费收入当中,各级政府征收的用于教化的税费虽然都有所削减,但总量仍旧保持在5亿左右的水平。姑且不论其是否合理以及经费是否被合理运用,教化附加费用占教化经费收入的比重偏高,间接说明各级政府拨付的教化经费仍旧存在巨大缺口。其次,2022年到2022年,广西农村小学教化征收的学杂费增加了六一百零一余万元,增加率为18.73%,这与中心政府减免农村小学学杂费的政策目标相距甚远。改革之后,虽然
9、事实上增加了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规模,但总量仍旧不足,且部分地方政府并未将其投入到小学教化的发展之中,导致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化发展捉襟见肘,也将一部分小学教化支出压力转嫁到了农夫身上,如表1所示。 其次,广西农村小学教职工工资仍旧偏低,无法切实保证农村小学老师的基本生活和各项需求,难以形成有效的工资绩效激励。2022年,广西全区一般小学老师工资福利支出为9,925,0101千元,其中农村一般小学老师工资福利支出为7,887,278千元,占總体的79.47%;全区一般小学年均教职工数为243,778人,其中农村一般小学年均教职工数为194,273人,占总人数的79.69%。与全区教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税制 改革 纵向 财政 不平衡 广西 农村 小学教育 影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