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黄河颂教案15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黄河颂教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黄河颂教案15篇.docx(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黄河颂教案15篇黄河颂教案1一、说教材1、说地位和作用:本课歌颂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表达热爱黄河、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主题。而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歌,感情强烈,气势磅礴,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颂歌,能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能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理解各部分意思。 能力目标:在反复朗读中提高朗诵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3、说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
2、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二、说教学方法1、说教法: 朗读教学法:本文是一首现代抒情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形象,语言浅显,情绪慷慨激昂。学习本诗,朗读是关键,诗歌内涵的把握、主旨的理解和学生情感的体验均可以在朗读中形成。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这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学习诗歌、鉴赏诗歌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科交叉法: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等历史背景,本文又是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词,还有黄河有关知识等,涉及到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学科知识。教师应进行学科资源的整合,充分为教学服务。 讨论分析法:对黄河精神的理解,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行驶,先分组进行讨论,再交流各自的
3、理解。2、说学法: 在课堂中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尝试上网搜索、整理各种信息资料(如:黄河的知识,黄河的文明)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说教学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提供形象直观的黄河图片资料和震撼 人心的黄河颂等光碟,增加课堂容量,创设课堂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三、说教学过程1、导语设计: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称为什么吗?(生答: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吗?(生答: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该是黄河
4、两岸。)(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黄河的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热情的风度,博大宽广的胸怀,奋进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今天,我们一起来体会和吟诵一首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2、话说黄河历史: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现在,让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来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学生回答: 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全长、流经省份等。 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开封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 黄河名胜古迹:西安大雁
5、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建筑,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引资料谈黄河带给我们的灾难和痛苦,如:黄河决堤、泥沙淤积等。3、吟读黄河颂歌: 古代有歌颂黄河的古诗名句: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中华儿女,向着黄河唱出颂歌。 先由老师配乐范读全诗,请同学将听到的语气、重音标注在书上。听完后,选出你最喜欢的一
6、句或一节,说说应该怎样读。 学生讲语言、重音,并试读喜欢的诗句。教师及时鼓励。 分三个小组朗读养育、保卫、激励三个层次,比一比,哪组读得最好。(学生当评委,并作点评,教师小结) 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师生联读,配上音乐)4、探究黄河精神: 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屏幕出示问题) 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
7、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小结。5、咏唱黄河歌曲: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6、归纳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我们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7、布置作业:课外完成手抄小报一份:黄河,母亲河!黄 河 颂光未然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的精神黄河颂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
8、技能:掌握字词,背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伟大内涵。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被喻为母亲河的黄河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摇篮。_大家见过黄河没有?_没有。那就先让我们欣赏一下黄河的画面。(播放黄河画面的视频)黄河以它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它,是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它沧桑,
9、它与它的人民一起经历过抗争与苦难。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就以它磅礴的气势激励它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二、介绍作家和写作背景:先让学生介绍。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与音乐家冼星海合作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章歌词。黄河大合唱共八章,其中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传诵最广。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到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伟大而坚强的军民,
10、怎不让他唱出豪迈的颂歌。三、既然黄河颂是一部音乐作品,那先让我们来听歌,好不好?大家在听歌的过程中注意感受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放歌曲)这首歌雄浑、高亢,听后你有什么感受?激动、振奋。用四字成语概括,那就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下面大家就带着这激动的心情、昂扬的热情进入课文的朗读,在没朗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扫清字词的障碍:1.注意下列黑体字的读音din png pi kung ln巅澎湃狂澜b png z哺育屏障滋长下面大家就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把我们澎湃的激情宣泄出来吧!2.指导阅读.朗诵诗歌要注意以下几点: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节奏和对文章感情的把握。.“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
11、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3.欣赏朗诵视频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这段朗诵比我们课文多了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是这首诗的朗诵词。朗诵词有什么作用呢?提示、领起、铺垫的作用,还有揭示主题和渲染氛围的作用。4.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四、梳理文章的脉络:望黄河颂黄河伟大坚强赞祖国五、问题探究: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2如何理解黄
12、河是摇篮?是屏障?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4歌颂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有什么作用?研讨第四个问题:这是一种呼告的修辞,就好象面对黄河在大声呼喊。三次出现“啊!黄河!”很自然地把文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啊,黄河!”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赞颂黄河对中国的贡献,写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篮,既然是摇篮,我们就应该读得深情一点。第二个“啊,黄河!”它是从地理位置的优势来描写、抒发对黄河的情感。所以,读得要比第一个稍微带点感情一些。写到了它像一个巨人。既然是一个巨人,我们就应该读得更加坚定。而第三个则是写的黄河的泽被众生,它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所以,读时感情要最浓厚的。写到了它哺育
13、了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就应该在读这一段的时候使感情达到顶峰。七、联想: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历代文人写过不少关于“黄河”的诗句,你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学了黄河颂这篇文章,你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谈谈你们的感想吧!课下延伸:1阅读黄河大合唱的第三章黄河之水天上来,及其它歌唱祖国山河的诗歌。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3搜集黄河过去、现在的自然环境资料,然后写出个人看法。黄河颂教案3教学目
14、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学生齐读。三、内容研讨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
15、,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小结课文。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序曲主体尾声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五、再朗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六、课外作业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2、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
16、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设计与步骤:一、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来感染、调动学生。二、学生们把预习所查资料展出并汇报交流,共同了解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中其第二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三、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练习朗读。2、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3、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4、“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5、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四、内容探究1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2为什么把黄河
17、比作“摇篮”和“屏障”?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是不是病句?为什么要词性活用?4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五、小结课文六、欣赏黄河颂音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朗诵并学唱黄河颂2拓展延伸提高教学设计与步骤:一、概述上节课内容,组织黄河颂的朗诵表演二、学唱黄河颂三、组织学生表演唱(安排好领诵、齐诵、个人领唱和合唱,如学生能力强,方能有好的效果)四、再组织学生欣赏并演唱保卫黄河并讨论:为什么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国家?目标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黄河颂五、比较阅读长江之歌再次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如能阅读和演唱结合效果更好。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阅读材料见语文课课练练习设计:练笔1、
18、评析黄河大合唱其他乐章的歌词2、赏析你平日里喜爱的歌曲之一3、为你熟悉的一段音乐填写出歌词黄河颂教案4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中华之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4、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5、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材分析重点:(1)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2)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诗人写作此诗的意图。难点(3)把握诗文的基调,加强对诗歌的
19、朗读,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具课件教案学案课时2教学补充教学过程简记: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一、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1、字音认读狂澜(ln)屏障(zhng)哺育(b)体魄(p)2、字形辨识障(zhng)屏障浊(zhu)浊流哺(b)哺育湃(pi)澎湃蟑(zhng)蟑螂蚀(sh)腐蚀捕(b)追捕拜(bi)拜年二、内容讲解诗
20、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和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激发广大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这首诗的内容层次分明,并用“啊!黄河!”作为梳理的依据。首先写望黄河。一个“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先是近镜头特写“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一节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特别是黄河的色彩、形态、奔腾的气势、汹涌的力度。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黄河 教案 1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