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部分 第2章 课时66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pdf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部分 第2章 课时66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部分 第2章 课时66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时课时 66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1生态脆弱区(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2)主要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3)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4)我国生态脆弱区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石漠化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场退化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1)风蚀荒漠化: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2)水蚀荒漠化:分布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如我国东南丘陵红色荒漠化、喀斯特地貌区石质荒漠化。(3)盐渍(碱)化:分
2、布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不合理灌溉地区,如黄淮海平原。(4)冻融荒漠化:分布于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位置特征: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2)土地退化的原因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多大风。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具体表现优化土地 利用结构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构筑防护体系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草地退化严重地区: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
3、种植物,固沙防沙;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地养地,自然恢复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控制牲畜数量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调整牲畜结构,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1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具体如下表所示:主要表现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严重破坏植被,造成
4、风沙侵蚀草原地区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以增加收入铲掉草皮,破坏植被;翻动土层,严重破坏草场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超载放牧破坏牧草生长和土壤结构,土地沙化,草场载畜量降低,从而形成新一轮的超载放牧,加速了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的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漠边缘农业生产土壤肥力降低后被弃耕,进而演变为沙地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地区迫于人口压力,盲目扩大开垦规模,导致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次生盐渍化工矿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区工矿区在开发居民点和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交通建设中
5、不注意环保道路建设中,不重视环境保护,破坏植被、污染水源、弃土弃渣化2.“图解法”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措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知识拓展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1)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2)压缩耕作用地,保障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3)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的质量。(4)大力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土地复垦工
6、作。(5)利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6)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2020全国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 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 1 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面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 1 所示。图 2 示意毛乌素沙地 19952013 年气温、降水的变化。(1)分别简述图 1 所示、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
7、的关系。(8 分)(2)说明毛乌素沙地 19952013 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6 分)(3)毛乌素沙地 19952013 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6 分)(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4 分)生态脆弱区大多是各种环境要素的过渡区,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要素过渡形成的;本题毛乌素沙地的变化就是风力作用与流水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以此为情境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风力作用、流水作用等外力作用;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需要从图中提取不同阶段风沙沉积
8、与湖沼面积数量变化的关系,进而明确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从图像、文字材料中,获取风力作用与流水作用之间相互关系的相关信息,通过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读出毛乌素沙地变化的原因,培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第(1)题直接读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阶段湖沼面积在波动增加,风沙沉积曲线波动下降;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高值,风沙沉积一度最小,之后迅速增大;阶段风沙沉积呈现剧烈波动,整体增大,湖沼面积则逐渐减小;表现出二者关系一直是相反的升降关系,即此消彼长。第(2)题从图 2 可知,气温变化不明显,蒸发稳定,而降水波动增加,水分条件改善,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植被的固沙能力提高,流动沙丘(地)
9、趋于固定。第(3)题该地 19952013 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但湖沼面积却减小,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不符,应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主要是人口增多,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造成湖沼面积减小。第(4)题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可自由选择,但必须明确赞同或反对的态度,然后按选择的结果组织相应的原因。答案(1)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3
10、)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4)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 450 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 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拉沃葡萄梯田位于阿尔卑斯山南坡,日内瓦湖北岸。在 12 世纪中叶,教士将山坡上的石头有序地垒成一道道石墙,整治成梯
11、田种植葡萄,并修筑了纵贯山坡的导水渠道,将梯田上方各处流下来的水引导到水渠中汇集起来,送到山下的湖里去。下图为拉沃梯田景观(图 1)和“梯田类型示意图”(图 2)。据此完成 13 题。1关于拉沃梯田的叙述正确的是()A石墙裸露,不利于保持水土B当地建石质梯田原料匮乏C位于阴坡,光照不足D导水渠道可减轻日内瓦湖湖水的污染2与水平梯田相比,坡式梯田对种植农作物的积极作用是()A有效拦截雨水,缓解旱情B扩大耕地面积,降低人口密度C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D单位土地面积获得更多光照3在黄土高原缓坡上更适宜修筑哪种梯田()A水平梯田B反坡梯田C隔坡梯田D坡式梯田答案1.D2.D3.B解析第 1 题,拉沃梯田垒
12、出石墙,能减缓水的流速,减轻水土流失,有利于保持水土;“将山坡上的石头有序地垒成一道道石墙”,表明当地石材丰富;“拉沃葡萄梯田位于阿尔卑斯山南坡”,表明拉沃梯田位于阳坡,光照充足;“将梯田上方各处流下来的水引导到水渠中汇集起来,送到山下的湖里去”,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水土流失,避免水流直接冲刷土壤,减轻日内瓦湖湖水的污染,D 正确。第 2 题,水平梯田地面平坦,水流速度更慢,更能有效拦截雨水,缓解旱情;梯田属于对地形的改造,把坡地改造为梯田,可以扩大耕地面积,但是对人口密度影响不大;与水平梯田相比,坡式梯田坡度更大,土壤养分的流失更多;与水平梯田相比,坡式梯田的坡度相对较大,可以增加单位土地面积
13、内的太阳辐射,从而获得更多光照,D 正确。第 3 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四种梯田中,反坡梯田的保水保土效果最好,所以黄土高原缓坡上更适宜修筑反坡梯田,B 正确。作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齐沙漠(图 1)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库布齐沙漠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率已分别由 2002 年的 0.8%、16.2%大幅提升到 2016 年的 15.7%、53%,成为名副其实的绿洲。库布齐沙漠的治沙模式(图 2)已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河北等地成功复制,而且已向沙特阿拉伯、蒙古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推广,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据此完成 45 题。
14、4库布齐沙漠治理的关键是()A治沙技术的创新B合理利用水资源C种植耐旱耐碱作物D政府政策性支持5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库布齐沙漠()A已被森林广泛覆盖B土地盐碱化得到解决C地下水位显著提升D盐湖的盐度下降答案4.A5.C解析第 4 题,从图 2 中得知,库布齐沙漠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是治沙技术的创新。故A 项正确。第 5 题,虽然该地森林覆盖率从 2002 年的 0.8%大幅提升到 2016 年的 15.7%,但没有被森林广泛覆盖;土壤盐碱化是干旱地区因灌溉不当导致的生态问题,荒漠化的治理能缓解土地盐碱化问题,但不能解决;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地下水位
15、显著提升;虽然该地区生态环境改善,降水增多,但干旱地区的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盐湖盐度不会下降。故 C 项正确。答题指导答题指导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分析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时,往往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着手,其中成因与防治措施是分析的重点。(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可根据区域特征总结如下:在湿润的山地丘陵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易引发水土流失;在干旱的灌溉农业区,不合理灌溉易导致土地盐碱化;在草原牧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易造成土地荒漠化。(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自然原因:区域的自然背景
16、决定了一个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因此,分析自然原因时,往往考虑气候、地形、植被类型及覆盖率、地表沉积物等。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水平、政策导向等。(3)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建: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走廊、草方格沙障、森林公园、淤地坝工程等。改:改善经济结构,改坡(田)为梯(田)。法:健全环保法律和法规;加强管理,加大执法力度等。2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规范答题术语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处于过渡区域,生态脆弱;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流水的冲刷力强;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
17、地表破碎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耕地和资源的需求增大;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造成表土和植被的破坏荒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河湖水域面积减少,河(湖)床裸露;全球变暖,蒸发旺盛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耕地和资源的需求增大;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等不注重环保土壤盐碱化自然原因降水量小,晴天多,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利于水、盐汇集;沿海地区,海水倒灌;全球变暖,蒸发旺盛人为原因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耕作技术不当;缺乏完善的排水系统等湿地萎缩自然原因全球变暖,气候干旱,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
18、累,自然充满湖沼人为人口激增;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原因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气候异常;火灾人为原因人口激增;滥伐森林;毁林开荒;伐木烧薪等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原因自然演化的过程;自然灾害人为原因破坏生物生存环境(生存空间减少、环境污染加重等);过度采集、捕猎3.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规范答题术语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工程措施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生态环境问题而采取具体的工程措施,如:针对水土流失在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针对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建设草方格工程固沙;针对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部分 第2章 课时66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2023 年高 地理 一轮 复习 新人 部分 课时 66 生态 脆弱 综合治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