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的财政政策.docx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的财政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的财政政策.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的财政政策 【摘 要】 文章基于财政视角,从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现状入手,指出财政政策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并从政策层面提出了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详细建议。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均等化; 财政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诸如资源环境约束、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基本公共服务供应不均等造成的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机会公允问题日益显现,在肯定程度上影响了实现全面小康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财政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也是政府供应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如何运用公共财政理论的观点,努力探究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途径,成为当前我国面临
2、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基本公共服务供应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服务供应总量不足 从统计数据看:第一,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财政对公共服务投入不足。2001-2022年我国财政用于公共服务的比例在50%左右。而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最高达到80%以上,最低也超过了60%。其次,社会性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比重低。目前我国的财政支出格局还带有很深厚的“建设财政”的特点,社会性公共服务投入严峻不足,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增长速度落后于经济增长。第三,财政对“三农”投入仍旧不足,用于农业的财政支出比重低于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第四,农村社会性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农
3、村公共财政支出总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上下级政府间公共服务供应不均等 首先,政府间公共服务的事权财权配置结构失衡,责、权、利不对称。1101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心财权大幅度提高,地方财权大幅度下降,但中心与地方的事权配置改变幅度较小。其次,基本公共服务供应覆盖率偏低,也不充分、不稳定,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良性供应机制还没有形成,基层政府供应基础性公共服务的实力极其脆弱,缺乏制度化的保障措施。最终,公共服务的范围、数量和质量存在肯定程度的不均衡。某些应由政府供应的政府没有供应,或未按标准供应,或应当优先供应的没有优先供应。 (三)地域性差异客观存在 目前地方政府担当了大部分的社会服务支出责任,
4、但财政实力依靠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在分税制框架下,不同区域的同一级政府拥有相同的财权,但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拥有不同的财力,导致了富有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巨大的社会服务投资差距,这也是导致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过大的重要缘由。 二、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财政因素分析 财政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配置、安排和调整社会利益关系的不行或缺的重要机制,供应公共服务是政府“以财行政”的基本方式。目前,财政体制的不完善和财力的制约,难以适应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和公共财政制度的客观要求。 (一)分税制财政体制尚需完善 根据“分税制”规定,中心拿走全部增值税的75%和全部消费税;省拿走省内金融系统的全部税收和省属
5、企业上交的留成,另外还要求市、县上解一部分税收;地(市)税收来源是除国税和省属税外的其他各种属地(市区)税收;而县级以下税收来源则仅是中心返还25%的增值税和0.3%的消费税,以及属地的营业税、农业税、特产税、屠宰税、个人所得税、土地运用税等零散小额税种,税源严峻不足,财力有限。而县乡二级财政既要担当县乡教化、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安排生育等投入,还要担当县乡级马路、农田水利浇灌、堤防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财政负担极为沉重。据统计,地方财政支出所占比重从2001年的69.5%上升为2022年的77%,而地方财政收入所占比重从分税制前11013年的78%下降为2022年的45.9%。地方政府
6、用四成多的财力支撑七成多的事务,难以向地区居民供应足够的公共服务。 (二)乡镇财政逆境导致农村公共服务供应不足 乡镇政府是我国政府行政体制中最基层的行政机关,担当了农村社会经济建设的大部分职能。11014年分税制改革时,对基层乡镇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增收分成,短收自补”的管理方法,未能充分考虑到乡镇政府的利益,因共享税安排比例低、税源有限,大多数乡镇财政收入陷入逆境。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取消,基层财政收入明显削减,乡镇政府的财力进一步弱化,事权和支出划分的格局没有大的变动,导致基本公共服务供应不足,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相差很大。农夫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与农夫收入水平呈正比,但由于乡镇政府财力所限
7、,基本公共服务出现短缺。 (三)财政运行体制缺乏保障和规范 面对城乡差距扩大,公共服务供应不足的局面,为了实行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须要,政府在财政运行体制上也不断进行试点与探究。比如财政支持的农村道路建设、引水浇灌工程、农村电网改造、“村村通”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公检法设施建设项目,“两免一补”、“三奖一补”政策等,但这些财政政策仍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影响了政策效果的充分发挥。且我国转移支付形式过多,存在一般转移支付计算中各地标准收入(地方既有财力)驾驭不全面和标准财政支出按财政供给人口计算的不合理性,以及专项转移支付方式较大的随机性,造成转移支付发挥均等化的作用
8、大大减弱。 三、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选择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是一项长期艰难而又困难的系统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围绕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健全中心和地方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亮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加基层政府供应公共服务实力”等,是我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财政体制的根本指导思想。从详细财政政策上来说,必需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 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关键是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根据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本 公共 服务 均等 进程 中的 财政政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