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6章 第1讲 课时40 整体性.pdf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6章 第1讲 课时40 整体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6章 第1讲 课时40 整体性.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时课时 40整体性整体性1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自然环境组成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及地貌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类型: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2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生产功能稳定功能内容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功能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举例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和营养盐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海气相互作用的削减,部分实现了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意义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协调人地关系,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的差异3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变化性统一性内容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自然环境的演化,是要素间物质迁移的结果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意义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4.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1)整体响应: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该要素与其他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其他要素发生连锁变化,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2)响应特点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快速的,各要素
3、变化也不同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1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实例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气候生物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生物气候森林茂密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加剧干旱程度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
4、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与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分布在阳坡,冷杉分布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剧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水文与生物水文生物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芦苇生长在水湿的环境中生物水文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土壤与生物土壤
5、生物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生物土壤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要素分析法(1)环境特征的一致性自然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整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第二步,概括出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以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为例:(2)要素的内在关联性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
6、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3)发生发展的统一性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案例:在河流上、中游地区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影响。案例:青藏高原隆起对东亚、南亚、中亚、西亚的自然环境产生巨大影响。3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分析角度解题方法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
7、,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隆升,有效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使得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更加干旱(2021全国文综乙)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
8、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 13 题。1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A整体向北移动B整体向南移动C面积扩大D面积缩小2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3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B目前基带气温高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D冰期基带气温高答案1.D2.B3.D解析第 1 题,苔原带适宜生长在冷湿环境中,全球气温升高,苔原带南缘会自南向北退缩,面积缩小,B、C 错误,D 正确。因苔原带北部是
9、北冰洋,没有整体向北移动的陆地空间,A错。第 2 题,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东西延伸,说明亚欧大陆北部东西向自然环境差异较小。由于苔原带会随温度升高而北移,说明气温对苔原带的分布影响大,苔原植被对温度比较敏感,A 错误。亚欧大陆北部受海洋的影响大且气温低,湿度东西向差异小,植被东西差异小,B 正确,C 错误。亚欧大陆北部受极地高压带影响,降水少,D 错误。第 3 题,冰期时苔原带自北向南扩展,遇到山地时会经过基带向山上扩展,如果基带气温偏高,则地面的苔原带无法扩展到山上,所以即便是山上气温低、具备苔原植被生长的条件,山上也不会形成苔原带,D 正确。假如冰期时基带气温低,苔原植被可以经过基带扩展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6章 第1讲 课时40整体性 2023 年高 地理 一轮 复习 新人 部分 课时 40 整体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