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优秀教案3篇(囚绿记优秀课件).docx





《《囚绿记》优秀教案3篇(囚绿记优秀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囚绿记》优秀教案3篇(囚绿记优秀课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囚绿记优秀教案3篇(囚绿记优秀课件)囚绿记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从解读题目入手,理清作者的感情线索。 2、概括作者笔下绿的特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 3、多元解读主题,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 。 教学重难点: 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 。 教学方法: 诵读感知、读写品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一起去寻找那片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请大家在中找出下列字词,并注音: 陆蠡( l ) 涸辙( zh ) 淅沥( x ) 猗郁( ) 移徙( x
2、 ) 婆娑 ( su ) 瞥见( pi ) 蕈菌( xn ) 揠苗助长( )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题目为囚绿记,“绿”是指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作者为什么“囚绿”? 明确: “绿”指常春藤。 “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让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囚绿”是因为喜爱。 2.课文哪几段是直接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概括。 (赏绿)囚绿(释绿)(念绿) 四、细读课文,品味情感: 1. 找出文中对绿的前后不同的称呼,看看不同的称呼反映出作者对绿的情感前后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尽量使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提示
3、:运用圈点批注符号) 赏绿 绿影 喜悦满足欢喜留恋 囚绿 绿色 喜悦不快可怜恼怒 释绿 绿囚 珍重祝福 念绿 绿友 怀念 2.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的句子,并标上序号,品味作者笔下绿的特点。 (1)囚禁前,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位绿友的精神风貌的?概括出这位绿友怎样的特点?(生命力旺盛 蓬勃 无拘无束) (2)囚禁后,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位绿友的精神风貌的?此时的它又有什么特点? (柔弱而蓬勃 向阳 固执) 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常春藤这位“绿友”活泼可爱,充满朝气;而囚禁后成了“病孩子”,但即使这样,它仍然十分固执,永不屈服。如此强烈的反差,如此鲜明的对比,作者仅仅是为了写“常春藤”吗? 五、感知作者
4、,深化主题: 1、知人论世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联系作者简介,试从文中找出有关本文写作时代背景的句子。 明确:13段 2、齐读13段: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了。我们一起看看最后作者写了什么内容。这一段中最触动你的是哪一句话? (
5、“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我们回看课题,“囚绿”在这里发生变化了。 变成了“囚人” 什么人? (中国人。) 中国人有没有被屈服呢? (没有) 请看这“绿”和“中国人”之间,作者是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的? (运用象征手法,绿其实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阳光的中国人。) 蓬勃 希望、生命 绿 象征(托物言志) 向阳 自由、光明 固执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物) (志) 小结: 陆蠡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他不仅抒发了自己对绿的热爱,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精神,寄托了作家对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托物言志。 3、归纳主题: 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
6、的精神,抒发了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颂扬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表达了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之情。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六、再读课文,发散思维: 本文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 (提示:从常春藤的身上和作者对绿的态度和方式上去思考。) 1、困境中要坚强,冲破阻力才能成功。 2、爱不一定要占有,真爱就应学会放手。 3、世间的一切生命其实都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尊重生命。 七、布置作业,课后练笔: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在寂寞中,常春藤不离不弃地陪伴着作者,这绿色的常春藤在作者的眼中已不是一株植物,而是一个老友,也许作者常常会与
7、这位老友交谈。在“赏绿、囚绿、释绿、念绿”这几个部分中任选一部分,设计一组作者与常春藤的对话。 要求:1、对话要符合作者在每个时段的心情。 2、能体现绿的象征意义。 3、语言要求生动形象。 囚绿记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 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教学方法: 从圈划、品味
8、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研读课文 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
9、述“囚绿”的经过。 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这是任务一。 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质疑。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提问任务一 全班交流后明确: 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 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色生命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囚绿记 优秀 教案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