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2篇(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docx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2篇(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2篇(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doc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2篇(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 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编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以学生已有的观察物体的丰富经验为基础,先明确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等知识,自然地由实物图抽象出直观图。在介绍棱和顶点的概念后,引导研究有几条棱、几个顶点,接着研究面和棱的特征。教材力图沟通棱、顶点和面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在合作交流中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大多注重用“直观实证”的方式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而对面、棱、顶点之间关系的认识更多停留在定义所描述的层次。这也就限制了这一内容
2、对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作用。事实上,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已经积累了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认识。如何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深层次构建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学生学习“体”的困难往往在于缺少从面到体过渡的桥梁,从点、线、面到体的认识发展需要充分地在“体”上寻找点、线、面之间的联系,实现认知结构的顺应,这是空间观念建立的关键。 师:刚才,同学们动脑筋有条理地数出了长方体有 生(齐):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师:我们的研究不能满足于“是什么”,还要探究“为什么”。 (学生疑惑地用眼神告诉我:这有什么“为什么”?事实就是这样嘛!) 师:没问题?我先来说一个,长方体有6个面
3、,每个面都是(长方形),长方形有4条边,这些边就是长方体的(棱)。那长方体就应该有6424条棱,可为什么只有12条棱呢? (学生仔细打量眼前的长方体模型,积极探索着答案。) 生:(跑到黑板前指着直观图)就拿这条棱来说,它既是上面的一条边,又是前面的一条边。所以,在计算时,同一条棱算了两次。其他的棱也是这样。 师:那应该怎样算呢? 生(齐):64212条棱。 师:你现在也能提一些“为什么”的问题吗? 生1:长方体的6个面,每个面上有4个顶点,能算出24个顶点,为什么只有8个顶点? 师:问得好!你有答案吗? 生1:我有答案,但想让其他同学回答。 生2:(指着直观图上的一个顶点)这个顶点既是上面的一
4、个顶点,又是前面的一个顶点,还是右面的一个顶点。也就是说这个顶点计算时被算了3次。其他顶点也一样。所以应该用6438个顶点。 师:真是太好了!刚才我们是由面的个数,根据面与棱、顶点之间的关系推算出棱的条数、顶点的个数。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生1:能不能由棱的条数推算出顶点的个数、面的个数? 生2:由顶点的个数是不是也能推算出面的个数和棱的条数? 师:真会提问题!同学们有兴趣研究吗? (学生兴致勃勃地研究并汇报了两个问题。) 师:观察一下这6道算式,在利用面、棱、顶点之间关系推算时,有什么规律? 生1:都先算出了24。这是为什么? (学生陷入了沉思,不一会儿,陆续举起手。) 生2:这儿的24表示
5、的是24条边(棱)或者24个顶点。因为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6个长方形一共有24条边、24个顶点。 生3:推算时,就要先算出24条边或24个顶点,再看看与要求的面、棱、顶点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出最后的结果。 师:老师也没想到,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弄清楚了这么多“为什么”。 师:同学们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等多种方法发现了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除此之外,有没有其他方法研究面和棱的特征? 生:通过重叠比较,我们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两个长方形完全一样,也就是它们的长和宽分别相等。所以,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师:反过来呢? 生:通过测量,我们发现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而
6、相对面的长和宽分别是两组相对的棱,长和宽分别相等的长方形完全相同。 师:真厉害!看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不仅可以通过操作来发现,更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思考来发现。 一、数学学习是经验的,也是推理的 新课程注重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但如今的课堂上不乏学生的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但很少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有人说,推理是中学的事。其实不然,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如果忽视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数学思维的发展。所以,重视学生在具体、丰富的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
7、形成过程,获得体验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从已有的数学事实出发,展开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小学几何常被称为“经验几何”,这并不意味着几何教学无须承担发展推理能力的重任。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平面图形的知识经验,已经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并且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经验,这些知识经验基础使学生探索长方体的特征没有任何障碍。因此,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应成为教学的诉求。实践表明:从学生熟悉的面(长方形)的数量和特征出发,联系面围成体的活动经验,对棱的条数、顶点的个数及棱的特征展开验证性推理是非常有价值的。这其中有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进行的推测,也有依
8、据已有的某个事实,按照逻辑和运算进行的推理。形式化结果的解释也蕴含着丰富的推理,由面到棱和由棱到面的特征推断让我们看到了证明的雏形。这些都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空间观念是具象的,也是关系的 一般认为,小学阶段几何图形教学承载的空间观念目标主要是能进行实物和图形间转换。这种空间观念是相对“具象的”。实践表明:要实现实物与图形间的转换,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建立准确的模型。这就要求,对图形的认识不能停留于直观建构,而要适度抽象为头脑中的模型,这种模型的稳固形成依赖于对图形基本元素关系的理性思辨。否则,学生头脑中的模型依然是模糊的,不能随时顺利提取和准确利用。引导六年级的学生有意识地思考长方
9、体的基本元素面、棱、顶点之间关系,不仅必要而且可行。这种关系的找寻以棱和顶点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各自数量之间的关系、面和棱的特征联系为主要研究对象。教师引导学生以长方体的模型和直观图为依托,首先考量面的个数与棱的条数之间的关系,深化了对“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这一概念的认识;接着由面的个数到顶点的个数的推算则从面的角度揭示了顶点的形成;后来又逆向地从棱到顶点、棱到面、顶点到棱、顶点到面等角度全方位、深刻揭示了各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四条棱围成了一个面,一条棱的两个端点就是两个顶点,一个长方形四个角的顶点就长方体的顶点等。教者还引导学生从面的特征推理出棱的特征、从棱的特征推理
10、出面的特征,这也深刻揭示着面和棱之间的密切联系,沟通了面与体的内在联系。这些元素关系的建立极大地明晰了学生认知结构中的长方体模型,为后面学习长(正)方体展开图、长方体的表面积等知识提供了坚实的观念基础。 三、课堂思考是个体的,也是群体的 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在教师的引导和与同伴的思维碰撞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课堂中学生要进行独立思考,但个体思维的成果也需要与同伴的交流和碰撞。这其中,教师是促进个体思维深入、群体思维共享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当个体思维依靠自身的力量不能打开或难以实现转换时,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便成为重要的源头。正如学生面对由对面、棱、顶点的“是多少”向“为什么”的思考跃进时,教师示范提出
11、了“为什么”的问题,将思维聚焦于利用关系推算数量,从而搭建起一个对原有信息整理分类、分析关系的思维桥梁。这也激活了学生自主提问和思考的方向,学生的思维随着有价值的问题的提出不断展开,个体思维的丰富成果不断被演化和推广。在由此及彼的类比处,教师适时的点拨:“刚才我们是由面的个数,根据面与棱、顶点之间的关系推算出棱的条数、顶点的个数。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再次打开学生的思路,促进自主提问和思考的深入。在研究似乎可以告一段落时,教师画龙点睛式的追问“有什么规律”,再次引发群体思维的风暴。而后,学生群体水到渠成地“证明”棱的特征、面的特征,更展现出思维的无限潜力。这么丰富的思辨成果只有在教师的引导和点
12、拨下通过群体的思维才能不断地展现。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2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的自主发现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会辨认长方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精心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二、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四、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五、教学过程 1.分类、操作、引出新知 (1)教师出示一幅图:你能将它们根据一定标准分类吗? (2)
13、师生共同概括:像粉笔盒等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排球、土豆等都占据一定空间把它们称为立体图形。 请同学们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呢? (3)拿出一块橡皮,横切一刀,露出一个面,让学生触摸,并说说感觉,教师明确这部分叫面。再切一刀,再让学生触摸两面相交的线,说出感觉,明确这在立体图形中叫做棱。什么叫棱? 将橡皮的一个面扣放在桌面上,与两个面垂直再切一刀,触摸三条棱相交的点,说出感受,明确它叫顶点。什么叫顶点? (4)找实物指出它的长、宽、高。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 2.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长
14、方体的特征。 那么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量一量、比比后,完成表格。 (提示: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学习用具独立探究、自主发现面、棱、顶点的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指导要点如下: 数面、棱、顶点时,如何数比较科学。 采用多种学习方法。 (提示:如测量、计算、比较及用身体某个部分去接触面、棱、顶点等。) 独立填写“我的发现”一表。 面 棱长 顶点 (学生在学习时,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多种学习方法,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除了各部分的数量外,还要引导学生认识。) a.按棱的长度可分为3组,每组内4条棱平等且长度相等; b.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
15、有3条,长度不一定相等; c.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长、宽、高; d.长方体的形状、大小是由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的; e.面的特殊情况。 完成做一做,反馈订正。 小结。 五、课堂练习 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计算棱长总和。 综合练习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2)长方体的三条棱长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 ) (3)有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的形体一定是长方形。 ( ) (4)长方形纸是长方形不是长方体。 ( ) (5)有6个面,且6个面都是长方形,它一定是长方体。 ( ) 实践与应用
16、(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已知长是8厘米,高是7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2)用一根168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教具,长20厘米,宽12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3)用一根长100厘米的铁丝,做成一个长9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后,还剩多少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 同学情况分析和教学设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同学在学习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几何知识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所以教学中重点是让同学亲自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建立空间观念。为后面学习外表积和体积打下基础。本课教学我的设想是通过
17、同学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亲手玩弄实物或图形,运用电脑课件来重点展示图形的面、棱、顶点的特点,使同学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些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反馈练习,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同学运用观察、丈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同学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玩弄实物协助同学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同学准备: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每组至少8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18、请同学们来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生答)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把数学书最后两页的组合图形纸板沿虚线内折,然后围起来,你围成了什么形体?举起来让大家看看。(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它们是由面围成的,有一定的厚度。) 师: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方:(出示实物)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灯罩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你能不能举出几个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例子?(同学举例) 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评析:用同学熟悉
19、的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实物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充沛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实际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为了协助同学更好地认识实际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种设计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有利于教与学双方一起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摆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墨水盒、牙膏
20、盒、魔方、乒乓球等。 学生准备: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每组至少8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来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生答)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把数学书最后两页的组合图形纸板沿虚线内折,然后围起来,你围成了什么形体?举起来让大家看看。(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它们是由面围成的,有一定的厚度。) 师: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如:(出示实物)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灯罩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你能不能举
21、出几个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例子?(学生举例) 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师: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或实物,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长方体的哪一部分?然后打开书20页,看看你摸到的部分在长方体中叫什么?看谁最先找到答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面、棱、顶点) 师:请同学们放下书,看老师的演示,边看边用手摸摸长方体学具,感觉一下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电脑演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分组合作学习) 师: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 正方体 认识 教案 12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