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案范文7篇(部编版《跳水》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跳水》教案范文7篇(部编版《跳水》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跳水》教案范文7篇(部编版《跳水》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跳水教案范文7篇(部编版跳水教案)跳水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科7个生字,正确读些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船长在危机面前沉着、冷静、果断的性格,学习他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的性格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创设情景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新课文跳水。(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引导学生看课题想问题:
2、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教师把大家提出的问题汇集起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例如:谁跳水?调试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认读生字,并在文中标出。同桌之间互读生字及生词。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2、讨论故事的主要内容。 3、找生回答,教师随之板书:猴子撕帽子孩子爬上桅杆。孩子走到横木上遇到危险。船长开枪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四、巩固延伸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布置学生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第
3、二课时 教学目标:合作探究,研读重点段落 教学过程: 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学习重点段落。 1、读课文,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2、投影显示: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教师叙述猴子“放肆起来”的原因,学生接着说“放肆”的结果。 学生叙述猴子“放肆起来的原因”,教师揭示“放肆”的结果。 用“显然”说一句话。 3、由于猴子的放肆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学生读相关的段落。 猴子是怎样都孩子的?(画出表示猴子动作的词语,然后读一读,体会体会,想一想是否可以用其他动词代替) 投影出示: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它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
4、身走回来。同位讨论:只要一失足,结果会怎样;即使拿到了帽子,结果会怎样。 4、默读课文,说说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 指名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救孩子?(小组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小组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觉得四十秒时间太长了?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夺回帽子?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怎样做?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教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跳水给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列夫.托尔斯泰写这个故事,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导学生讨论汇报: (1)遇到危险,头脑要冷静; (2)遇到问题,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去解
5、决; (3)开玩笑不能太过分。 四、拓展延伸,启发想象 这件事过后,孩子会说些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展开你们的想象,把他们想说得说出来。 跳水教案范文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模仿、显然”造句。 2、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
6、习兴趣。 4、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表现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船长的智慧,冷静的处事方法。 教具准备: 媒体课件:(镜头一、一望无际的大海、一艘轮船,甲板上水手、孩子、猴子;镜头二、孩子追赶猴子走向最高横木摇摇晃晃;镜头三、船长举枪要射击情景;镜头四、孩子跳入大海被水手救上?醢宓那榫啊#?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谈话导入 1、师: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阅读了跳水这个故事,你对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纷纷发言,各抒已见) 2、课文是怎样记叙这个故事的呢?
7、老师要请同学来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理一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46自然段。 (1)师:这篇课文的人物有很多,不知同学们能否找出来? 老师相信你们,请行动吧!快速浏览课文。 (板书:孩子猴子水手船长) (2)师:(出示课件1。边放课件边解说)有一天,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一艘帆船正往回航行,水手们正悠闲地站在甲板上欣赏着美丽的大海。瞧,一只猴子出来了,正和水手们取乐,可事隔一会儿,这里却发生了让人心惊肉跳的事。 (3)(出示课件2:一个孩
8、子摇摇晃晃地站在桅杆的顶端) 师:同学们,你们的神态、语言已经告诉我,你们都感到这个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师:请打开书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里哪几个自然段描写这个孩子处境很危险,找到了可以大声告诉同学们。 (4)师:现在请大家小声读文,边读边画出这三个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小孩子处境危险,找到后可以和同桌议一议。 师:找得十分准确,请再读课文中描写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试一试你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些句子。 (5)师:思考好了,请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交流、讨论。 (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的二、三个小组学习讨论) (6)师:现在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预设1:若学生
9、抓住文中关键词“放开绳子”,摇摇摆摆”,“走上横木”,感受到孩子处境十分危险时,教师可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联词“只要就”这段话,更深层的感悟到“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更体会到孩子处境的危险,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文。 预设2:若学生只抓住了正面描写的句子,没有发现“这时候,甲板上的人都在望着全都吓呆了”这个侧面描写的句子时,引导学生再读文,抓住“吓呆”一词,从中感悟这些经历许多困难的水手已被眼前情境(太危险的情境)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傻站着,更深入感悟了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7)师:同学们把刚才对课文的感悟用朗读的方式再现出来,就更棒了! (生朗读师引导学生
10、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师: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处境危险呢? (引导:语速再快一点、声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生练读文。) 师:你们读文的技巧掌握得真好,太令老师欣赏了! (8)师:我知道此时你们非常想救这个孩子,谁有好办法? (学生各抒己见,进一步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 师:大家的办法,到底行不行呀,为什么呢?我现在不替你们作评判,因为学习原本就是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请再读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 师:那个孩子摔到甲板上了吗? 2、理解文中第7、8自然段。 师:谁救了他?请同桌一起读7、8自然段,把能作为你的理由的句子划下来。 (同桌读书讨论,生汇报。) 师:请自己读读描写父亲
11、和水手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能把你们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吗?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师: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生交流) 2、拓展练习:孩子被救上来后,船长、水手、孩子又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学生从自己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交流中探究,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方法以及借助评价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孩子心理变化及船长性格特征的关键词句品读,教师不失时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中的段落,探究感悟。在实际教学中基本实现了我的教学设想,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利用媒体课
12、件有情有景,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了故事发展高潮结局,突破了难点,解决了学生课前的困惑,使学生随故事的发展,情感也在潮起潮落,感悟出船长遇事沉着、果断、机智的性格特点,展现了他极大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学习如何处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四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而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懂得自读、自悟、自得,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在本节课上,学生充分展示了内在的潜力,乐学、乐问,在启发点拨之中,多数孩子获得自己的感悟。但个别同学自悟能力差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关注全体同学,让每个孩子学得有动力,更加有热情。 总评: 1、本节课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主,坚持学生自读、自悟、自得
13、;坚持辅之以“导”,做到“指一指引”以导向,“点一点化”以开窍,“拨一拨弄”以知晓,把学生引进理解文章的“门”引上理解文章的“路”,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2、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达到乐学、乐问,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强烈的出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学中,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创设交流、想象问题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学生潜意识创造力得以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跳水教案范文3 一、教材分析 跳水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作者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展示给读者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文中人物各有特点,语言运用熟练
14、,人物刻画形象逼真。因此,本篇除抓训练重点以外,还应让学生感悟作者写作方法。 二、指导思想 1.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使学生自始至终能自己读书、自己感悟、自己发现、自己获得。 2.教师为主导。教师带领学生读得更深,体会得更细,悟到得更多,发现得更快,最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得通过读或写表现出来。 3.语文本体观。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二者不可偏废,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积累的基础上,能熟练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同时在精神与情感上获得满足。 三、总体安排 第一课时,在感知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跳出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组织
15、及运用语言材料的精妙之处,从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与体会。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弄清课文主要内容,弄清事物之间的联系。 2.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即文章的中心。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明确学习目的。我们这节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写? 3.看音像资料,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看完后提问: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4.自由读课文,弄清事物间的联系。把描写事物之间联系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学生自由读,教师了解学习情况。 5.交流汇报。 这些事物之间发生了哪些联系?指名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画出了哪些语句?指名回答,要求把画出的句子读出来。 6.画图加深
16、理解。 大家知道了这些事物间的联系,下面我们用一幅图把这些联系表示出来,看谁做得与众不同。 大家画完了,谁认为自己画得好就到黑板上来画给同学们看。指名到黑板上画。其他同学相互交流,把自己画的讲给四人小组的其他人听。学生在黑板上画完后,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评价。 7.自由默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8.汇报交流。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讨论。 9.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 1.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用标点的独特之处。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跳水一课,上节课我们弄清楚了两个问题。这节课呢?我们还要弄清楚两个问题
17、:怎样写的?写得怎样?(板书) (二)弄清作者是怎样写的。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事物之间的联系写清楚的? 读后指名回答。(事情发展的顺序) 在这一课中,事情的发展顺序是怎样的? (起因:风平浪静,水手逗猴子。经过: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上。结果: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把孩子救上船。) (三)体会写得怎样。 1.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句子、自然段或标点符号。用铅笔画下来,并且想一想好在哪里? 2.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谁把自己画的讲给大家。教师提示:每人只有一次机会,一次只能讲一个地方,所以要把你自己认为最好的地方说出来。 学生发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跳水 教案 范文 部编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