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8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意图.docx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8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意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8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意图.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8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意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1、2题。 2、了解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 3、学习作者有顺序、细心观察植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目标2、3。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并通过词语表达感情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爬山虎的脚。板书,齐读课题。 2、自读课文。 (1)看看课文有几段。 (2)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从课文中找出写爬山虎的脚的段落。 3、读讲35节写爬山虎的脚的部分。 (1)不看书思考:想知道什么是爬山虎的脚,要从课文的什么地方找?
2、 (2)自读35节,回答:什么是爬山虎的脚? 找会的同学回答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知道了什么是爬山虎的脚,让不会的同学读相应段,再回答什么是爬山虎的脚。 (3)分节学习。 第3节。 承上导入: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爬山虎的脚,齐读写什么是脚的句子。 逐句读,引导学生明白,这一节是从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写什么是爬山虎的脚。 第4节。 自读,思考,概括意思。(爬山虎的脚怎样爬。) 教师以“触”字为例,引导学生找出写爬山虎的脚怎样爬的字词。 “爬山虎的脚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为什么作者不说是“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讲解为什么是“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而不是“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爬山虎是植物,它的脚
3、不会动。它要向上,必须不断地长出新脚。也就是说,它向上爬,实际上就是不断地长出新脚。所以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而不是“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向作者学习,认真思考,做到用词准确。 第5节。 自读,分两层。 引导概括两层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引导概括本节意思。(爬山虎的脚的变化。) 4、第1、2节学习。 (1)第1节。 齐读后思考,概括意思,(爬山虎的位置。)并回答: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认真思考,不准说“我家后院”或“学校操场”上。 (2)第2节。 自读,概括意思。(爬山虎的叶子。) 讲解“拂过”、“漾起”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并传达感情的特点。 “拂过”。
4、1“一阵风拂过”中的“拂过”能换成“吹过”吗? 2“拂”字是提手旁,说明这个字的本义与手有关,是用手轻轻抹过的意思。这个意思可以组常用词“拂尘”。“拂尘”字面的意思就是轻轻地抹去灰尘,现在指拂去灰尘的一种工具,类似于我们常见的“鸡毛掸子”。用“鸡毛掸子”抹去灰尘,当然是很轻了。所以,“拂”字常用的意思表示动作轻。比如,妈妈为我拂去衣服上的灰尘。这个“拂”,不仅写出了动作轻,还表现了妈妈对“我”的爱。课文中的“一阵风拂过”,当然也说明风是轻轻地吹过。妈妈对“我”轻轻地“拂”表现了妈妈对“我”的爱,那么,课文中风轻轻地拂过叶子,就写出了风像人一样,很爱惜爬山虎的叶子,不舍得猛刮。作者写的风都这么爱
5、惜叶子,那么,作者对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态度呢? 3简单的一个“拂”字,就写出了作者的感情,我们在写作文时,要向作者学习,通过选用准确的字词来表达我们的感情。所以,这儿的“拂过”不能换成“刮过”。让我们带着作者喜爱爬山虎的叶子的这种感情,来自己有感情地读一下这一段吧。 “漾起”。 “漾”字是三点水,说明这个字的本义与水有关,是写水面微微动荡的样子。课文中,“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漾”字既照应了前面的“拂过”,说明风小,叶子只是微微动着,又写出了叶子在墙上铺得看上去像水面那样平。我们在写作文时,同样要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生动。 5、全课小结。 (1)结合板书,不看书给课文分段,并说说课文的主要
6、内容。 (2)由(1)引导学生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作为课文的题目。 课文写了爬山虎的位置、叶子和脚,但课文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而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爬山虎的脚”。这说明,文章写了很多内容,可以用文章的主要内容做文章的题目。这是给文章拟题的一个方法。 (3)结合全文让学生明白,要写一篇文章介绍一种植物的一部分,一般也应该简单介绍一下这种植物的整体情况。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脚,但课文还写了它的位置和叶子。这说明,要写一篇文章介绍一种植物的一部分,一般也应该简单介绍一下这种植物的整体情况。 6、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模仿本课,写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重点写它的样子,
7、并向作者学习,通过一些词语表达出自己对这种植物的感情。 7、板书。 15、爬山虎的脚 位置(1):墙上 叶子(2):拂过漾起 爬山虎的(3)什么是脚:位置颜色样子 脚(4)怎样爬:触巴拉贴一脚一脚 (5)变化:触着墙没触着墙? 课后小记: 1、应利用文中插图。 2、应在学习兴趣激发上努力。 3、学生回答问题后应给予及时评价。 附: 爬山虎的脚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儿一顺朝下,在墙上
8、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就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
9、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目、均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问激趣,整体感知 出示谜语 A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
10、。(丝瓜) B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也是一种蔓生植物,板题:它搭架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展开形象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叶圣陶爷爷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就满眼是爬山虎,指读第一段,齐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看看叶圣陶爷爷是如何把爬山虎怎样爬墙的这一幅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读课文,在文中做泡泡。 2、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3、叶爷爷为
11、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 五、学习第二段 课文写了关于爬山虎的哪两个方面(叶子、脚) 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 1、范读第二自然段。听了有什么感受?(美) 2、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自划、练读 3、交流中适机点出静态、动态;颜色、姿态。 4、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视频播放,练习朗读 5、背诵本段。 6、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指导写字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3 教
12、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6个生字,掌握10个会写的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植物,它是爬墙的高手,可以不借助任何藤架就能够爬满墙,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文章爬山虎的脚。 二、回顾全文,理清顺序 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课文围绕爬山虎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三、品悟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一)读悟结合品悟叶子的美。 那
13、一墙绿绿的爬山虎啊,是那么引人注意,它吸引了作者的眼睛,爬山虎的叶子真美,写叶子的语言更美。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词语或句子,体会叶子的美。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在学生感悟品读的基础上,出示图片引读: 这是新鲜得快要滴出水的叶子,看着那么舒服,你能读出来吗? 这是新鲜得发亮的叶子,耀人的眼,你能读出来吗? 2、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顺”、“均匀”体会叶子排列的整齐美。 出示图片感情引读: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
14、儿空隙。就这样铺满墙。你能读出来吗? 3、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在学生想象出海上波浪般的美丽后,引导学生读出这种美。 观看视频:你们真了不起,已经完全体会出了爬山虎的叶子的美,老师决定送给你们一个小礼物(播放视频,起风时爬山虎的叶子。) 谈感受:你有什么感受? 感情朗读: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置身于一面爬山虎铺成的墙前,在那绿意盎然的叶影间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清爽气息。带着这种感觉,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二)读画结合了解脚的特点。 过渡:爬山虎之所以绿得这么鲜亮,是因为脚能牢牢地抓住墙壁,才能使它舒枝展叶,任意吸吮阳光,显出这般的勃勃生机。那么,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又长
15、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用横线勾出脚的位置,用曲线勾出脚的样子。 交流: 脚的位置:学生找出脚的位置的语句后,教师出示画有爬山虎的小黑板,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找出图中脚的位置。 脚的样子:在学生找出脚的样子的句子后,先让学生说一说枝状、蜗牛的触角有什么特点,再在小黑板上画脚,其他学生拿彩笔在练习本上画。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判断黑板上脚的对错。 观看脚的视频:想看一看爬山虎真实的脚吗?认真观看,看看它和叶圣陶先生写得是不是一样?跟你画得是不是一样? 你觉得叶圣陶先生写出脚的特点了吗?他是怎样做到的?这段中也有一个词表明他进行了认真的观察,是那个词?(注意)正是因为他注意了,才写出了爬
16、山虎的脚的特点,再读一读这段话,注意读出脚的特点。 (三)读书与探索相结合发现爬的秘密。 作者不仅观察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还观察了它怎样爬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 思考:爬山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往上爬,这样指的是怎样呢? 谁能读出相关的语句? 默读这一段话,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发生了变化: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细丝由直变弯;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脚发生变化的用途:变成小圆片是为了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是为了将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指导学生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爬的情景。 课件演示爬墙的过程。一边看课件一边用书上的语言描述。 思考:
17、你明白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吗? 总:爬山虎长一只脚巴住墙,然后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不断长脚,不断向上爬,向左爬、向右爬,最后,爬满整面墙。 四、总结全文,学习作者认真观察的精神。 你想对作者说些什么? 师总结:同学们,事物的美,是不容易一下子被发现的,需要进行认真地观察、甚至长期的观察。你看,叶圣陶爷爷认真观察了爬山虎很长时间,才发现了爬山虎特征。这长期、认真观察、反复观察是多么重要啊。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正确读写“重叠、空隙、触角、痕迹”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8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意图 爬山虎 教学 设计 意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