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除法教学设计共3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教案).docx
《二年级下册除法教学设计共3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除法教学设计共3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年级下册除法教学设计共3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教案)二年级下册除法教学设计共1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竖式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平均分小棒的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 2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列除法横式、书写除; 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明确题意; 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沟通符号表征、图形表征、语言表征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表征形式,但含义是相同的。) 二、根据平均分的操作理
2、解除法竖式的写法,明确竖式中各数的含义 1整体感知写法 2沟通平均分操作与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理解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1)建立联系。 (2)沟通关系。 3回顾对比,理清写法 4尝试练习,进行巩固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这个除法竖式的意思你读懂了吗? (2)竖式中两个1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3)你发现这道题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4)分完后没有剩余的时候,我们怎样表示? 5巩固表内除法竖式 三、对比反思,总结全课,积累经验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除法竖式和除法横式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除法竖式有什么好
3、处?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共3篇) 四年级上册除法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二年级除法教学设计(共3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除法教学设计共2 数学二年级下册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成“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例1通过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数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
4、含义。例2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1 / 9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
5、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实物果盘、小棒。 教法简介: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
6、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子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 / 9 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利用学生练习做题的环节,深化理解余数小于除数,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理念与策略: 本节
7、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通过让学生经历分东西的活动,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良好的基础。整个教学过程秉承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
8、性,我将教材略作表动,因此把例1和例2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形成有“剩余”的表象 课件出示:图上的同学们在做什么? 他们在分组摆小棒呢。齐读要求:有11根小棒,能摆几个这样的图 3 / 9 形? 你们想参加这个活动吗?分成三个小组,用小棒摆一摆。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 一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正方形,还剩3根小棒。 二组:用11根小棒,摆了3个三角形,还剩2根小棒。 一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五边形,还剩1根小棒。 教师:剩下的小棒为什么不摆了? 学生:不够再摆一个图形了。 教师:在实际分东西的时候,会有“剩余”的情况。板书:剩余 二、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除法 教学 设计 小学 数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