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薄膜技术课件.docx





《光学薄膜技术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学薄膜技术课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典型膜系介绍依据其作用可以将光学薄膜的类型简洁的分为:1、减反射膜或者叫增透膜2、分束膜3、反射膜4、滤光片5、其他特别应用的薄膜一. 减反射膜增透膜在众多的光学系统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局部是镜片上能降低反射的镀膜。在很多应用领域中,增 透膜是不行缺少的,否则,无法到达应用的要求。 就拿一个由 18 块透镜组成的 35mm 的自动变焦的照相机来说,假定每个玻璃和空气的界面有4%的反射,没有增透的镜头光透过率为23%,镀有一层膜剩余的反射为 1.3%的镜头光透过率为 62.4%,镀多层膜剩余的反射为 0.5%的为 83.5%。大功率激光系统要求某些元件有极低的外表反射,以避开敏感元件受到不需要
2、的反射光的破坏。此外, 宽带增透膜可以提高象质量、色平衡和作用距离,而使系统的全部性能增加。当光线从折射率为n0 的介质射入折射率为n1 的另一介质时,在两介质的分界面上就会产生光的反射, 假设介质没有吸取,分界面是一光学外表,光线又是垂直入射,则反射率R 为: n - n 2R = 01 透射率T = 1 - Rn + n01例,折射率为 1.52 的冕牌玻璃,每个外表的反射约为4.2%,折射率较高的火石玻璃外表的反射更为显著。这种外表反射造成了两个严峻的后果:光能量损失,使像的亮度降低;外表反射光经过屡次反射或漫射,有一局部成为杂散光,最终也到达像平面,使像的衬度降低,区分率下降,从而影响
3、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减反射膜,又称增透膜,它的主要功能是削减或消退透镜、棱镜、平面镜等光学外表的反射光,从而增加这些元件的透光量,削减或消退系统的杂散光。最简洁的增透膜是单层膜,它是镀在光学零件光学外表上的一层折射率较低的介于空气折射率和光学元件折射率之间的薄膜。以使某些颜色的单色光在外表上的反射干预相消,增加透射。使用最普遍的介质膜材料为氟化镁,它的折射率为 1.38。减反射膜可由简洁的单层膜至二十层以上的多层膜系构成,单层膜能使某一波长的反射率实际为零, 多层膜则在某一波段具有实际为零的反射率。减反射膜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薄膜干预原理入射光在介质膜两外表反射后得两束相干光,选择折射率适当的介质
4、膜材料,可使两束相干光的振幅接近相等,再掌握薄膜厚度,使两相干光的光程差满足干预微小条件,此时反射光能量将完全消退或大大 减弱。适当条件下可完全没有反射光或只有很弱的反射光。1.1 单层减反射膜为了削减外表反射率,就在玻璃外表上镀上一层低折射率的薄膜。抱负的单层增透膜的条件是,膜层的光学厚度为四分之一波长,其折射率为入射介质和基片折射率乘积的 平方根。在可见区,使用得最普遍的是折射率为 1.62 左右的冕脾玻璃。抱负的增透膜的折射率为1.28,但是至今能利用的薄膜的最低折射率是 1.38(氟化镁)。这虽然不很抱负,但也得到了相当的改进。单层减反射膜只能对某个波长和它四周的较窄波段内的光波起增透
5、作用。为了在较宽的光谱范围到达更有效的增透效果,常承受双层、三层甚至更多层数的减反射膜。1.2 双层减反射膜从上面晶体镀MgF2 增透膜的例中可以看到,为了到达全增透的效果, 2 ,则要求将基底的折射率 1.65 提高到 1.9n1=1.38,n2=1.9。怎么办?先沉积一层折射率为 1.77 光学厚度为0/的薄膜,而后再镀MgF2 单层膜,就能到达全增透的要求。常见的多层膜系统是玻璃高折射率材料低折射率材料空气 ,简称 GHLA 系统 。H 层通常用二氧化锆 n2.1、二氧化钛n2.40和硫化锌n2.32 等 ;L 层一般用氟化镁n1.38等。1、双层0/4 膜堆0对于单层氟化镁膜来说,冕牌
6、玻璃的折射率是太低了。为此,我们可以在玻璃基片上先镀一层/4 厚的、折射率为n2 的薄膜,这时对于波长 来说,薄膜和基片组合的系统可以用一折射率为Y= n 2 /n 的假023想基片来等价。明显,当 n n 时,有 Yn ,也就是说,在玻璃基片上先镀一层高折射率的 /4 厚的膜层后,基片2330的折射率从n3 提高到n 2/n ,然后再镀上0/4 厚的氟化镁膜就能起到更好的增透效果。构成 4 23004 型增透膜。但对于偏离 的波长,外表反射增加,反射率曲线呈V 字形,所以也有把这种 /4/4 双层增透000膜称为V 形膜的。在限定两层膜的厚度都是 /4 的前提下,欲使波长的反射光减至零,它们
7、的折射率应满足如下关系:00p22 公式3假设外层膜确定用折射率n1 为 1.38 的氟化镁,则内层膜的折射率n2 取决于基片材料n 。见公式2。上面争论的 4 4 构造的V 形膜只能在较窄的光谱范围内有效地减反射,因此仅适宜于工作波段00窄的系统中应用。02、0/2 /4 膜堆 G2HLA厚度为 2 4 型的双层增透膜,在中心波长两侧,可望有两个反射率微小值,反射率曲000线呈W 型,所以也把这种双层增膜称作为W 型膜。同一个G2HLA 膜系的减反射效果随着基底折射率的不同而大不一样。欲获得好的减反射效果,膜层折射率应当随着基底折射率的不同而进展调整。同样,同一个折射率的基底,膜层折射率变化
8、时,减反射效 果也大不一样。1.3 多层减反射膜双层增透膜的减反射性能比单层增透膜要优越得多,但它并没有全部抑制单层增透膜的两个主要缺点:(1) 剩余反射高;(2) 带宽小。为了抑制以上的缺点人们设计出了三层以及多层增透膜。对于4- 4 型的增透膜V 型膜在中心波特长增透效果好但是带宽较小, 2- 40000型的增透膜W 型膜在肯定程度上展宽了带宽但是总体的减反射效果不抱负,人们想到将它们结合起来,设计出 /4- /4-/4 等型增透膜,不仅提高了增透效果,而且展宽了带宽。00000* 4- 2 W 型膜在低反射区的中心有一个的凸峰,为了降低这个反射率的凸峰,又要保持半波长层的光滑光谱特性的作
9、用,可以将半波长层分成折射率稍稍不同的两个1/4 波长层。00也可以在双层V 型膜的根底上构造多层减反射膜,例如在 4- 4 V 型膜的中间插入半波长的光滑层,得到典型的 4 24 三层减反射膜构造。0004总之,人们可以通过调整层数、厚度、材料来不断的优化设计,由于实际工作中 的整数倍厚度04简洁掌握,人们把全部由 整数倍厚度组成的膜系称为规整膜系,反之为非规整膜系。0对于不同折射率的基片,要用不同折射率的薄膜材料,通常是通过转变内层膜的折射率来实现匹配的。书 本 p24 图 2-6 列出了各种不同折射率基片上的三层增透膜的反射率曲线。000000对于折射率低于 1.63 的基片, 4- 2
10、- 4 型三层减反射膜是适宜的;而对于折射率大于 1.66的基片, 4- 2- 2 型三层减反射膜更为适宜。1.4 高折射率基底材料的的减反射膜在可见区应用的大多数光学玻璃,通常在波长大于3 微米以后就不再透亮。因此,在红外区常常承受某些特种玻璃和晶体材料特别是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有很高的折射率,例如硅约为3.4,而锗大约是 4,碲化铅是 5.5。这些半导体基片假设不镀增透膜,就不行能 广泛地使用。这个问题不同于可见区,在可见区,其目的是将大约4%的反射损失减小到千分之几。而在红外区,则是将30%左右的反射损失减小为百分之几。一般说在红外区百分之几的损失是允许的。前面关于单层增透膜的考虑,也同样
11、完全适用于高折射率基片。锗、硅、砷化镓、砷化铟、及锑化铟基片, 都可用单层硫化锌、二氧化铈或一氧化硅有效地增透。同样地,V 型双层增透膜的设计理论,也可用于高折射率基片。二、高反射膜在光学薄膜中,反射膜和增透膜几乎同样重要,高反射膜是构成激光谐振腔的重要部件之一,同时在激光的放射和转折中也用高反射膜作反射器,所以反射膜是激光技术中很重要的组成局部。对于光学仪器中的反射系统来说,由于单纯金属膜的特性大都已经满足常用要求,因而我们首先争论金属 反射膜,在某些应用中,假设要求的反射率高于金属膜所能到达的数值则可在金属膜上加额外的介质膜以提 高它们的反射率, 最终介绍全介质多层反射膜,由于这种反射膜具
12、有最大的反射率和最小的吸取率因而在激光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2.1 金属反射膜 p25在光学工程中,人们先将比金属更简洁获得高光滑度的玻璃抛光,再将金属镀制在抛光玻璃外表形成 金属高反射镜。镀制金属反射膜常用的材料有铝Al、银Ag、金Au等,它们的分光反射率曲线如书 p27 图 2-9。银膜在可见区和红外区都有很高的反射率,而且在倾斜使用时引入的偏振效应也最小。但是蒸发的银膜用 作前外表镜镀层时却因以下两个缘由受到严峻限制:它与基片的粘附性很差;同时易于受到硫化物的影响 而失去光泽。金膜在红外区的反射率很高,它的强度和稳定性比银膜好,所以常用它作为红外反射镜。金膜与玻璃基片 的附着性较差,为
13、此常用鉻膜作为衬底层。银膜在可见区和红外区都有很高的反射率,而且在倾斜使用时引入的偏振效应也最小。但是蒸发的银膜用 作前外表镜镀层时却因以下两个缘由受到严峻限制:它与基片的粘附性很差;同时易于受到硫化物的影响 而失去光泽。曾试图使用蒸发的一氧化硅或氟化镁作为保护膜,但由于它们与银的粘附性很差,没有获得成功。所以通 常仅用于短期使用的场合或作为后外表镜的镀层。由于多数金属膜都比较软,简洁损坏所以常常在金属膜外面加一层保护膜,这样既能改进强度,又能保护 金属膜不受大气侵蚀。最常用的铝保护膜是一氧化硅,此外,氧化铝也常作为铝保护膜。作为紫外反射镜 的铝膜不能用一氧化硅或氧化铝作保护膜,由于它们在紫外
14、区有显著的吸取。镀制紫外高反射镜比镀制可见区和红外区的高反射镜要困难得多。用氟化镁镀层很结实和氟化锂镀层强度较差作为防止 铝氧化的保护膜,在紫外区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总结金属反射膜四点特性1、高反射波段格外宽阔,可以掩盖几乎全部光谱范围,固然,就每一种具体的金属而言,它都有自己最正确 的反射波段。2、各种金属膜层与基底的附着力量有较大差距。如Al、Cr、Ni镍与玻璃附着结实;而Au、Ag 与玻璃附着力量很差。3、金属膜层的化学稳定性较差,易被环境气体腐蚀。4、膜层软,易划伤。金属膜材料的选择 铝:最常用,紫外、可见、红外 银:反射率最高,稳定性差 金:红外常用、稳定 铂、铑:稳定、结实2.2 多
15、层介质高反射膜 p30上一节所述的金属反射膜包含较大的吸取损失,对于高性能的多光束干预仪中的反射膜以及激光器谐 振腔的反射镜,要求更高的反射率和尽可能小的吸取损失。在折射率为 ng 的基片上镀以光学厚度为0/4 的高折射率n1的膜层后,光线垂直入射的反射率为:0用高、低折射率交替的,每层 /4 厚的介质多层膜能够得到更高的反射率。这是由于从膜系全部界面上反射的光束,当它们回到前外表时具有一样位相,从而产生相长干预。对这样一组介质膜系,在理论上 可望得到格外接近于 100%的反射率。假设 nH 和 nL 是高、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并使介质膜系两边的最外层为高折射率层,其每层的厚度均为00/4,当
16、光束由空气中垂直入射时,中心波长的反射率,也即极大值反射率为式中,ng 基片的折射率,2S+1 是多层膜的层数。nH 和 nL 比值愈大,则反射率愈高。当膜系的反射率很高时,额外加镀两层将使膜系的透射率缩小(nL/nH) 倍。理论上只要增加膜系的层数,反射率可无限地接近 100%,实际上由于膜层中的吸取、散射损失,当膜系到达肯定层数时,连续加镀两层并不能提高其反射率。有时甚至由于吸取、散射的增加,而使反射率下降。因此,膜系中的吸取和散射损耗 限制了介质膜系的最大层数。上图表示一个典型的/4 介质膜系的特性。可以看出,存在着一个随着层数的增加,反射率稳定地增加的高反射带宽度 2g 。这个宽度是有
17、限的,在高反射带的两边,反射率陡然降落为小的振荡着的数值。连续增加层数,并不影响高反射带的宽度,只是增大了反射带内的反射率以及带外的振荡数目。0因此,厚度均为 /4 的介质高反射膜,其高反射带宽度仅取决高、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比值,而与层数无关。2.3 展宽高反射带的多层介质膜/4 膜堆所能得到的高反射区g 仅取决于膜料折射率之比值p31 公式。在可见光区域能找到的 有有用价值的 材料中,折射率最大的不超过 2.6,而最小的不小于 1.3,在红外区域中,最大折射率也不超过 6.0。因此单个 /4 多层膜的高反射区是有限的。在很多应用中,高反射区域不够宽广,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因而进展了一些方法以
18、展宽其高反射带的宽度。展宽高反射带的宽度的方法方法一 使膜系相继各层的厚度形成规章递增或递减。其目的在于确保对格外宽的区域内的任何波长, 膜系中都有足够多的膜层,其光学厚度格外接近/4,以给出对的高反射率。方法二、在一个/4 多层膜上,叠加另一个中心波长不同的多层膜。必需留意的是,假设每个多层膜都是由奇数层构成,并且最外层的折射率一样,那么在叠加之后,将在展宽了的高反射带的中心消灭透射率峰 值。这个峰值的消灭,是由于两个多层膜的作用。见书p33 图 2-18曲线A 和曲线B 是测得的两个/4 多层高反射膜的反射率,每个膜有一样的奇数层,并且都起止于高折射率层。曲线C 表示由这两个多层膜叠加合成
19、的膜系的实测反射率。在两个多层膜之间,加进一层厚度为1/4 平均波长的低折射率层,如曲线D 所示,透射峰完全消逝,得到宽阔平顶的反射率曲线。光线倾斜入射时,反射带将有所变化:反射带整体向短波方向移动,总反射曲线两端陡度变差。三、中性分束膜中性分束镜能够在肯定波段内把一束光按比例分成光谱成分一样的两束光, 也即它在肯定的波长区域内, 如可见区内,对各波长具有一样的透射率和反射率之比值透反比。因而反射光和透射光不带有颜色, 呈色中性。分光镜通常总是倾斜使用的,它能把入射光分别成反射光和透射光两局部。对于不同的用途,分光镜往往有不同的透反比 TR。大部份是要求 T/R=1,即透反比 5050 的中性
20、分束镜是最常用的。对分光膜的另一个要求则是分光性能呈中性,也就是要求在肯定波长范围内,T/R 比值不随波长变化。分光膜主要有二种类型:一是金属分光膜;二是介质分光膜。分束镜又可以按使用方式分为平板和棱镜分光两种:1、把膜层镀在透亮的平板玻璃上。P34 图 2-19a2、把膜层镀在 45的直角棱镜斜面上,再胶合一个同样外形的棱镜,构成胶合立方体。P34 图 2-19b 胶合立方体分光镜的优点是,在仪器中装调便利,而且由于膜层不是暴露在空气中,不易损坏腐蚀,因而 对膜层材料的机械、化学稳定性要求较低。但是胶合立方体分光镜的偏振效应较大。3.1 金属中性分光镜 P34金属分光镜是最常用的分光镜。金属
21、分光膜的优点:a、呈中性。b、用于制备不同透、反比值的分光膜。c、金属分光膜与基底结合很结实。Ag 膜:吸取小、中性差、稳定性差在一般场合下要求分光膜的吸取小。在可见区,银是吸取最小的一种金属膜,但中性稍差,在光谱的蓝色端反射率下降,而且银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都不好,一般只在胶合棱镜中使用。Al 膜和Cr 也常常用作分光膜; Al 膜也存在中性和结实度的问题;Cr 膜的中性较好,其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都格外好,它的分光曲线比较平坦,在可见区域,一般长波端的反射率比短波端高 10%左右。镍铬合金80Ni-20Cr) 在 0.24 5的宽阔的波长范围内,显示出格外平坦的分光特性。并且机械强度和化
22、学稳定性都格外好。金属膜分光镜的一个共同的缺点是吸取损失较大,降低了分光的效率。分光镜的反射率和入射光的方向有 关。从空气侧入射测得的反射率要比从玻璃侧入射测得的要高,而透射率与光的传播方向无关。因而从空 气侧入射时的吸取比从玻璃侧入射时的吸取要小得多。因此必需留意金属分光膜的正确安置。由于分光镜的吸取损失和分光膜四周的介质有关,因此也可以通过转变四周的介质,使吸取损失减小。例如, 在玻璃基板上先镀一层/4 硫化锌膜,然后镀上鉻膜,就可使分光镜的吸取显著减小。在T 和 R 近似相等的条件下,只镀一层鉻膜的分光镜的T+R 约为 60%,而增加一层/4 膜后,T+R 可提高至 82%左右。3.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光学薄膜 技术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