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案5篇 短文爱莲说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教案5篇 短文爱莲说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爱莲说教案5篇 短文爱莲说教案爱莲说教案1 一、教学设想: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我在教案的设计上,力求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力求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说”的 特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1、教
2、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爱花吗? 生:(略) 师:既然爱花,那么请你说出一种你喜爱的花,并说出喜爱的原因。 生答:(略) 师:看来,同学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师:咱们先一起欣赏一幅画(打开多媒体课件-国画“莲花”)。多美的莲花啊!清纯,脱俗,它从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请同学们搜索一下记忆中
3、有关描写莲花的古诗文句,并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示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了解体裁,简介作者。 了解体裁 点拨:“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作者简介 明确: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三、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1、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2、听录音,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3、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
4、分组自学,疏通文意。 1、分组自学,要求:对照解释,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 不懂之处,互相讨论。 2、汇报自学情况,不懂之处,举手提出,可指名回答。 五、合作探究,品味赏析。 1、探究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多媒体展示问题) .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讨论并归纳:两个“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
5、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 讨论并归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讨论并归纳: (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2)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3)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讨论并归纳: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
6、成隐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喻象征成君子。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点拨: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格的人,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六、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七、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我爱 ”说或写一段话,抓住所说事物的特征,力求能出新意。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八、归纳总结 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
7、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附: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周敦颐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濯清涟而不妖质朴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正直 香远益清-芳香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 托物言志 (莲) (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爱莲说教案2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理解作品,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引导学生保持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教学重点: 探究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托物言志的手法,衬
8、托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插图,谈感受 (请同学们将书翻到插图第一页,这是什么?看到这幅图你有何感受?请同学来谈一谈。 那么宋代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看到了盛开的荷花又会有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敦颐赏荷有感而发写成的绝世佳作爱莲说。) 二、文学常识 1、“说”如何理解?(划下解释一,齐读) 2、作者简介(齐读) 3、30秒识记常识。 三、诵读课文 1、欣赏录音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节奏、语速、语气。 2、跟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准确。 3、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和感情。 4、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 四、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结合书下解释
9、,也可以利用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2、不懂的词句可以作上记号,小组讨论交流。 3、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4、自主读译课文,巩固重点文言词。 5、齐读课文(要求:口读心译) 五、研读探究 1、文章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为什么爱莲呢? (用原文回答) 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莲具有哪些品质特点值得作者喜爱? (自己思考写一写,然后小组讨论补充) 3、由此看来,作者写莲,已经赋予了莲花人的品质,作者不仅仅是写莲,实质是写人,做人也应当做一个洁身自好,通达正直,高洁端庄的人啊!作者爱莲,写莲,不正是表达自己这种志向吗?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4、请同学们带着赞美之情诵读这几句。 5、文章写的是莲
10、,文中却多次提到菊花和牡丹,这是为什么?有何用意?(正衬,反衬) 6、作者对爱菊和爱牡丹的人各持什么态度?(惋惜,鄙视)最后三句应该怎样来读? 明确:“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7、请同学们自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8、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三句。 六、教师小结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他志在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我们也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同学
11、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周敦颐高洁傲岸的人格,学到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更应该学会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诗意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一切,因为只有这样,我们写出的文章才会方香四溢。 爱莲说教案3 教学设计 本节采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因为文章的写作是一篇文言文,所以,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进行设疑自探。教师在设疑的同时,教师同时板书于黑板的右侧,对于不完整的问题,教师随机给予补充、归纳。本节解决的重难点是诵读课文,正确疏通文意,把握主旨,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因为这篇短文是“诵读欣赏课”,所以以诵读为主,讲授为主。抓住“文脉”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旨。 讲授本课,将采用“读议
12、-悟”的教学模式。 在运用拓展环节中,学生自编习题后,教师出示“之”字在文中运用一题,以巩固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 教学目标: 1、能流畅的诵读课文。 2、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3、把握文章主旨,理解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专题中,我们学习了咏荷诗五首,谁能背诵一下你喜欢的一首?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读荷”部分的第一篇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解题、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何为“说”? 2、作者简介: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 3、写作背景:作者在南康郡任职期间,曾亲率属下开辟一块池塘种莲,名曰“爱莲池”。夏秋之交,莲花盛开,馨香扑鼻。作者闲暇漫步
13、、触景生情,写下本文。 三、检查预习、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个别读。 3、学生齐读。 四、设疑自探: 1、学生设疑。 2、教师对学生设疑进行归纳 出示: 1、理解课文内容。 2、作者为什么喜爱莲花?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的?歌颂了莲花怎样的品质? 3、读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值得学习的写作手法? 五、解疑合探: 六、质疑再探: 学习本文后,你还有哪些疑问? 七、运用拓展: 1、学生自编题。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指出文中的“之”学的意义和手法。 a、 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花之隐逸者也 d、菊之爱 *背诵课文 八、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收获。 爱莲说
14、教案4 : 朗读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多媒体 :一课时 :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个城市里鲜花店越来越多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呢?(由学生自由讲解) 因为鲜花除了具有缤纷的色彩和馨之外,它们还具有美丽、圣洁、华贵等不同的精神气质。人们用鲜花来传递情感,表达问候,人们爱什么花,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心态和志趣。古代有爱梅如妻的林逋,有以菊自励的陶渊明,那么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为什么特别喜爱莲花呢?他是
15、怎样描绘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二、学习文体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三、录音范读课文? 提示:在听的过程中,注意结合课文解释,理解文意。 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课文的录音朗读。在听的过程之中,请大家注意课文的解释。待会我们要做一个小小的词语测试。 “蕃”fn多 “亵”xi亲近而不庄重 “濯”zhu洗涤 “鲜”xin少 四、运用点拨手段,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本文“说”的对象是什么? “说”“爱莲” 1、分析重点段落作者在的开头就写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
16、可爱,为什么作者偏偏喜爱莲花呢?课文的第一节有没有列出理由来? (指学生名回答)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问:大家现在数一数,这段话里有几个短语?七个短语 (由此引出以下问题) 这七个短语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一方面特点?请一位同学结合这幅莲花图来谈一谈。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适时点拨,“淤泥”和“清涟”是莲花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主干);“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前六个短语是从莲花自身而言,最后一个短语则是从观
17、者的感受来说的。)?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者在这样短短的文字之中,却能够如此细描细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爱莲花的外形吗? (自然过渡引出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做莲花拼图,总结出与莲花特征相对应的君子品德 请学生填上与莲花相对应的君子的品德。 提问:淤泥是莲花的生长环境,那么相对应的君子的生长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显妖媚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高洁独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4、再读课文第一部分,读出对莲花崇敬和赞美的感情来。 5、学习正衬和反衬的表现手法本文题为爱莲说,主要是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
18、情,可为什么要把菊和牡丹跟莲放在一起谈论呢?先请大家找出提到菊和牡丹的地方。 (第一节开头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甚至爱牡丹。第二节,写菊花的隐逸和牡丹的富贵。) 问:陶渊明为什么爱菊? 讲解:它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身处污泥之中,用自己的行动一民世俗作斗争。相比较,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从来看,作者更欣赏莲花我们在肯定菊花是正面形象的同时,要明确,它对莲花起的是衬托作用。 提问:为什么说牡丹是反衬呢?(屏幕显示色块对比) 明确: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
19、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映衬手法陶渊明爱菊鲜(正衬)世人爱牡丹众(反衬)予独爱莲屏幕显示“相关知识”: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 结合两句诗讲解课文,让学生了解当时追求复归的不良风气。 五、分析结尾: 一“叹”爱菊者“鲜” 二“叹”爱莲者“少” 三“叹”爱牡丹者“众” 六、学习相关的莲花诗句 叶展影翻当砌月,花开香散入簾风, 不如种在天池上,犹胜生於野水中。 七、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
20、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反馈练习: 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种花,并用来概括原因。 例:我喜爱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爱莲说教学反思 海口一中李莎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对七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爱莲说是一篇文言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那一课我是这样上的。 开始,我从“鲜花店为什么越
21、来越多?人们喜爱什么花代表他们怎样的心态?”,很随便地和同学们展开了漫谈:莲有哪几部分?各有什么特点?你喜欢莲吗?为什么?我把这称之为“漫谈入课”。说是漫谈,其实是我的精心设计。我必须从这一过程中,首先发现学生在学这一课前,哪些已经会了,哪些还不会,从而确定下一步如何去“引导”。 接着是第二步骤:学习课文。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学生提出有两个字音读不准:“濯”“涤”,“鲜”。当堂有学生予以正读。一个句子难读:“濯清涟而不妖”。老师放录音朗读,大家就明白了。然后是对照解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先画下来,待会儿提问。这一步用的时间稍长,老师点拨一下即可。朗读完后,我提
22、了两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莲花究竟有那几点值得他喜爱,课文中有没有说明? 再接下来精读课文,学习周敦颐提倡的“君子精神”。(以拼图形式)这里就是课文里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对课文有疑问的地方。这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最关键之处。一开始,学生由于习惯了老师的满堂灌,没人发言。我就引导大家:找出与莲花相对应的君子品格。五分钟的时间讨论,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爱莲说君子品格,一点一点地全“拼”了出来。但是这个环节显然对初一学生来说太难了。比如以前作为难点分析的,是作者以莲自况,追求高尚情操,讽刺污浊世风的观点。学生在分析的时候,没能分析到点上,真该要他们好好读读这篇。 由于是初次上这样的课,非常遗憾
23、,我没敢让学生再继续争论下去。最后一个步骤:迁移能力。让学生以自己所喜欢的植物为题,作一篇托物言志的练习。由于整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学生的发现为主,所以,学生作起这样的练习来,并不难。 这堂课,学生学得不够轻松自如,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以前的课堂教学,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光记笔记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什么主动性?哪里还有什么发现?有了这样的尝试,如果以后再上这样的课文,我会适当改变一下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一些,不仅使学生成绩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爱莲说
24、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积累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这篇短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认识“说”这种文体。 2.学习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对污浊世风的批判。 2.在现实生活中培养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1.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启迪学生的生活态度。 2.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反复诵读法。 2.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 3.品读赏析重点语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诗词导入,激发兴趣 乘上一叶小舟,荡过
25、碧水湖泊,推开层层涟漪,欣赏莲态万千。莲以其孤傲高洁的花,宽大平和的叶,一脉相承的茎,扎根淤泥的根,博得世人的青睐,赢得人们的赞赏,多少文人雅士妙笔生花赞美它,请听:“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含苞欲放的荷态巧妙传递初夏的气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千顷荷叶一直连到天边,绿得无穷无尽;朵朵荷花映着旭日,红得娇艳。写尽了盛夏荷的风貌。“行到闹红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写的是秋风初起时,红白相间的荷花,以美人醉酒来形容荷花的艳丽与娇憨。可见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说起对莲的钟爱当属宋代周敦颐,莲也因为周敦颐的美赞而留下万世美名。今天我们来欣赏爱莲说理解
26、他爱莲的缘故。 二作者简介,了解背景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宋代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关于周敦颐的为人,黄庭坚曾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喜欢游览附近胜景,他酷爱莲花,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他即赴池畔观赏,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三 文体介绍,理解题意 说,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
27、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思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相似。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谈谈爱莲的道理)。 四 朗读课文,积累理解 1. 正字音 步骤一: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在书中标出难读的字音。 步骤二:全班交流疑难,读准每一个字音。 可爱者蕃( fn) 濯清涟而不妖(zho)(lin) 出淤泥而不染(y) 不蔓不枝(mn ) 不可亵玩焉(xi) 噫(y) 陶后鲜(xin)有闻 步骤三:欣赏名家朗诵,感受本文的节奏美。 步骤四:师生齐读课文。 2.明字义 步骤一:学生再读课文,对照解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掌握重点疑难字词含义。 步骤二:学生抢答
28、,解释词语。 可爱者甚蕃 (多) 出淤泥而不染 (污染)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美丽而不端庄) 不蔓不枝:(生枝蔓)(长枝节) 香远益清:(更加) 亭亭净植(立) 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 ) 花之君子者也:(道德高尚的人) 鲜有闻:(少) 宜乎众矣(当然) 3通文意 步骤一:两人为一组,互译课文。(一人读原文,一人翻译。或一人翻译,一人还原为原文。) 步骤二:学生闯关,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
29、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5)予谓菊 ,花之隐逸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 五 精读细品,合作探究 1.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即谈谈爱莲的道理,莲有哪些可爱之处值得作者喜爱有加呢?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莲花的? 明确:从三各方面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
30、美好的品格。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外形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作者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对莲作了细致传神地描绘,难道他仅仅喜欢莲花美丽的花形和芬芳的气质?文中还将莲花比作了什么? 明确:“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唯独爱莲不仅因为它美丽的外形和芬芳的气质,更因为它有着君子一样的高尚品质。 4. 既然莲是君子的化身,这些描写赋予了莲花哪些高尚的品格?请同学们绘制一幅“莲花君子图”。 老师把描绘莲花的句子分别贴在一片花瓣上,请同学把君子的品德也贴在与莲花相对应的位置。(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的高
31、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孤芳自赏。 “中通外直”-象征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象征君子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象征君子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高洁独立,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朗读背诵指导:“予独爱莲”是统领语,“之”要轻读。生长环境和外形香气要用描写语调读,有审美感情,读后作稍长停顿,再出末句。 请同学背诵描写莲花的句子。 5课文是对莲花进行描写和歌颂的,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的美好。 5. 请朗读三处用菊和牡丹衬托莲的句子,思考三次衬托
32、各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次衬托: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表明自己的喜好与众不同。 第二次衬托:“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写出莲的品格高出百花。 第三次衬托: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慨叹世上没有别人和 自己的爱好相同。 6.从作者对这三种花的评价和爱花之人的感叹中,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做一名君子。也表达出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批判。 朗读
33、背诵指导:第一次衬托依次说菊,牡丹,莲,期间有明显的停顿。第二次衬托分别指出三种花的品格,要用极其肯定的语气读出。第三次衬托用三种花的遭遇来批判世风,“菊之爱”一句有惋惜意,“莲之爱”一句有慨叹意,牡丹之爱”一句有讽刺意。 请同学们背诵这三处句子。 7.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判,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有没有在文章中直接表现出来呢? 明确:没有直接表现,通过莲的美好形象的描写,以莲自况以述其志。这就是托物言志。 六 课堂小结 爱莲说先从可爱的花很多写起,提到陶渊明爱菊,有提到世人爱牡丹,衬托自己爱莲。接着从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等反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花君子般的美好品格。最后,作者将菊 牡丹 莲一一拟人,分别说出它们是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的化身,借爱莲来表明自己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在文中我们不但感受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文人情怀,而且品味到了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 七 借花喻人 自述其志 就你喜爱的花草树木,仿写爱莲说以“爱 说”为题200字左右的小短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点明自己所言之志。 八作业布置 1 搜集有关“莲花”的诗句,整理到积累本上。 2 准确背默爱莲说。 2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