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八篇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过 一、复习 1、出示准备题,用竖式计算。 345+159 1328-579 426+98 2307-296 (全班练习之后,说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口算 口算练习(1)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2、教学例1。 (1)读题由学生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板书算式2.83+1.57 2.87元和1.57元各是几角几分? 竖式怎么列? 为什么?(相同数位对
2、齐.) (3)师生一起计算出结果。 (4)说一说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小数加法怎样计算? 3、学习例2 计算。 15.64-3.9 (1)全体学生试做。 (2)集体评议。评议之后说说小数减法和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列竖式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 4、试一试 10.84+2.6 3.05-2.85 5、请学生观察例1和例2,大家来归纳小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然后填在书上。 6、练一练 书上第2页 1、4、5 7、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三、作业 书上第2页练一练 第2、3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珠算( p.3,例3、例4)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珠算小数加减法
3、,并能正确进行珠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3+0.4 1.5+0.5 2.4+1.2 4.5-0.9 5.3-4.8 8+2.5 2、笔算(计算之后说说笔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7.65+2.13 3.14-2.09 0.96+4.68 8-7.56 二、新授 1、出示准备题(用珠算计算,做好之后说说整数加减法的珠算方法)。 2、出示例3 用珠算计算。8.76+4.03 (1)由全班学生用珠算计算. (2)计算之后,说说小数加法的珠算方法。 3、出示例4 用珠算计算。 5.6-0.85 (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来解决此例题。) 4、小结 (1)讲解珠算小数加减法的拨
4、珠方法。 (2)请学生填好书上第3页的内容,并读一遍。 5、练习 (1)试一试 26.75+3.4 25.72-9.8 (2)书上第4页2、4。 三、布置作业 p.4 1、3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
5、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10课时) 认识整十数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认识几十几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课时; 一、认数 一年级 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
6、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
7、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10课时) 认识整十数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认识几十几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课时;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并会分辨。 过程与方法:观察、交流、操作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纯朴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分辨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情境图、
8、学具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信息窗二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一幅什么画?图片上都有些什么内容? 二、学习有关图形的知识 1、观察这幅图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每种物体各由什么图形拼成的,重点引导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时,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主要的牧童、牛开始,到周围的事物。 2、对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 (1)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明确不同图形的名称。比如,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2)平行四边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它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进一步明确不同的图形。 3、比一比,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与长方体、
9、正方体、圆柱、球进行比较,明确今天所学的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以前学的都是由不同的面组成的立体图形。 三、课堂练习: 1、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2、画一画 引导学生从学具盒中找到这几种不同的图形,然后利用手中的图形画一画,在纸上画出各种平面图形。 3、剪一剪 将画出的平面图形用小剪刀剪下来,在剪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不同图形的特点。 4、拼一拼 你能利用手中这些图形也来做一幅美丽的图画吗? 学生拼完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拼出的图画的各个部分都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 三、课堂 本节课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看着横式直接写出得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一个
10、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进一步掌握整十数乘多位数及多位数末尾有0的看着横式直接写出得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看着横式直接写出得数的方法,逐步提高计算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443 584 961 673 562 975 832 394 2计算。 234 576 826 735 引出课题。 二、教学新知。 1把准备题中的234改成8234、2394,让学生尝试着用看横式直接写出得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2反馈:你是怎样算的? 3练习。 4再次尝试练习。 29503 6750 三、巩固练习。 1书本中练习。 2计算。 3应用题练习。 四、作业 作业本p14
11、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复习重难点: 1.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式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会分类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3.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复习措施及课时安排: 1、复习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从而
13、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活动,以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2、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4、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5、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6、知识分类 知识点 对应教材 复习说明 课时安排 认识钟表 第八单元P91-P95 巩固整时和半时的读写
14、,另外通过练习看接近整时的钟面(P120),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1课时 认识图形、分类 第四单元P32-P37,第五单元P38-P41 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四种平面图形,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并能辨认这些图形;复习按单一标准和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 1课时 20以内的数 第一单元P2-P5, 第二单元P6-P13,第三单元P14-P22、P29, 第六单元P42-P71,第七单元P84-P87 学生对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 第三单元P23-
15、P31,第六单元P42-P81,第七单元P88-P90,第九单元P96-113 1、通过对算式的计算与分类,整理加减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填写加减算式中的未知数。 3、掌握10以内的加法与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不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在解题方法多样化的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1-2课时 解决问题 贯穿于第三、六、七、九单元 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图中给出的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复习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挖掘出形象图以外的资源,如看图并根据对话信息进行计算。 四、学生常见错题及解决
16、策略: 认识钟表 1、 写时间会写成11:12、11:时30分或11时30等; 2、容易把6时半看成是7时半。错因:时针旋转的方向未弄清,时针其实是过了6,但还没有到7。 3、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时,会长短颠倒或者长短不分。 1、平时多观察钟表上的时间,加深其对时针、分针及其旋转方向的认识。 2、通过亲自动手拨出,更好地巩固对整时和半时的认识。 3、分针指着6,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半,注意是过了几。 4、培养细心观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1、数图形时不注意顺序; 2、对长方体、正方体的本质属性未掌握好。 3、把长方体与长方形的名称混淆。 4、按同一标准分类时不能找出其中的立
17、体图形或平面图形。 1、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者边数边作记号等方法。 2、要求分清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20以内数的认识 1、 数数出错; 2、 8的后面是()或者4的前面是(),学生有时会把后面和前面弄错。 1、 数数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者边数边作记号等方法。 2、 看尺子图能较好的分清前后关系。 1、分不清几个和第几。 2、左右不分 1、读题时先把题目中重要的字、词圈出来。 如:将从左数的第6个涂上红色,把从右数起的5个圈起来。(5个要全部圈在一起)。 2、反复读几次。 数的组成:个位是6,十位是1,这个数是(61),由5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51) 1、认真读题。 2、
18、可自己在纸上画一个数位表,对着写。 20以内的加法及10以内的减法 1、 看错数字 2、 看错运算符号 3、 12+3=42,错把个位3加到十位上 1、 仔细看题,认真检查; 2、 可用符号帮助; 3、 检查时默读题目。 一图四式 用部分数减部分数: 3+7=10 7+3=10 7-3=4 列减法算式时必须用总数减部分数 看图列式计算 1、不能选择正确的方法及有效的数学信息。 2、找不到题目中的全部条件:形象图与对话结合的。 1、加法是把各部分合并在一起,而减法的本质是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 2、要求孩子记住:问号问的是几,等号后面就写几。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19、巩固所学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出连加的算式,说出是几个几相加。 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3、总结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总结出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有关0的乘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投影出示) 3+3+3+3=()() 7+7+7=()() 5+5+5+5+5+5=()() 6+6+6+6+6=()() 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 3 = 12 ( ) ( ) ( ) 3、谈话: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
20、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出示挂图:第一幅图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 老师引导学生提问: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板书: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谁来解决他的问题?(指定5名以上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挂图:第二幅图 思考:魔术师现在在变什么新花样?谁看懂了?老师引导学生第二幅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 老师想问问大家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学生回答,引导学
21、生回答出0只。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出示书中的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实践、体验,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结论:1和任何数相乘,得数就是这个数。 0和任何数相乘,得数都是0。 三、巩固练习。 1、 提问 (1)图中一共有几棵树?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说的对吗?为什么他说得对?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 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 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
22、算式。(让学生比较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法哪种方法最快) 2、 根据插图,按顺序回答。 (1)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 3、自主练习第4、5题。 4、自我检测:我学会了吗?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1+1+1=3 133 0+0+0=0 030 教学反思: 学生能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并能和加法算式进行联系,学生在找0和1的乘法算式的规律时,很容易总结
23、出规律,但在具体做题时个别学生还是把乘法和加法的结果搞错,应让学生多多练习,加以巩固。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案示例 教室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介绍教室 (一)创设情景 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一定对教室很熟悉,今天淘气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和我
24、们一起学习,谁愿意给淘气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 (二)介绍教室 1学生介绍教室中有什么物品 2这样介绍淘气只知道我们的教室中有什么东西,你能用我们所学过知识来介绍吗? 3谁愿意到前面给淘气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4刚才两位同学介绍的一样吗?为什么? 5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6小结:你们面对面坐着,因为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在叙述中前、后、左、右的位置也就正好相反 二、活动二:介绍去学校各个专业教室的路线和各个专业教室 1淘气现在想到我们的各个专业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怎么才能到各个专业教室吗? 2出示图片:学校示意图 3学生介绍专业教室的所在位置 4淘气想到自然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应该怎样走才能到那吗? 5
25、学生选择任意一个专业教室说路线 三、活动三:游戏 1淘气:同学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做游戏吗?全班一起做“文明操” 2看卡片指方向 学生看卡片做动作(卡片为:前、后、上、下、左、右、空白7张学生看到卡片后将手指指向相应的位置速度由快到慢) 3听口令反指方向 规则:手指指向与淘气的口令相反的位置 四、活动四:介绍自己的房间 1我已经了解了你们的学校,还没有了解你的房间呢?请你介绍一下 2学生任意介绍自己房间物品所摆放的位置 教案点评: 这节课中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教室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教室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通过“淘气与我们一起上课,参观校园”这一情景
26、贯穿全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和不同的角度中进一步感知位置、确定位置,不断体验探究位置与顺序。对有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和运用。位置的相对性是本课中的重点、难点,巧妙的创设情景,设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进一步感受体验前后变化的相对性。让学生体会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同学们合作交流中合理判断推理出位置的顺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本课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活动性于一体,有效的进行教学,突破难点。本节课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上好一节复习课作了一些尝试。 探究活动 听口令指方向 游戏目的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
27、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游戏过程 1教师将学生平均分成两组,面对面站成两横排 2教师站在两队学生的中间 3教师发出口令,如“左”“右”“上”“下”等等 4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指方向 游戏说明 1将学生分成面对面的两队,一是使学生体会位置的相对性;二是增加游戏的难度 教师也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同向的几组 2指错方向的学生可以为大家表演节目,然后继续活动;也可以将其淘汰,等待下次机会 营救队员 游戏目的 1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会前、后、左、右的意义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页,当前在第1页12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小
28、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学习,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认识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这些立体图形,认识了人民币,认识了乘法并且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
29、,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分析 实验或教研主题 各单元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一、 认识除法 目的: 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重点:让学生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 二、 口诀求商 目的: 1、让学生参与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活动,比较熟练的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除
30、 法; 2、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含义解决的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 学意识;能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能有条理地思考,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认图形 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折、剪、拼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重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四、 加和减 目的: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31、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五、 位置与方向 目的: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使学生能区分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位确定其他的三个方位。 3、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并能在平面图上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六、 量长度 目的: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
32、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和量线段的长度;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的重要性;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会恰当地选用长度单位,发展空间观念。 七、 乘和除(一) 目的: 1、使学生经历推导7、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8的乘法口诀合用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7、8的乘法口诀; 2、使学生初步学会乘法和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 3、使学生联系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学会
33、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实际问题,并能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出简单的解释,体会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 八、 时、分、秒 目的: 1、让学生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2、让学生经历1时、1分、1秒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认识几时几分。 难点:接近整时的时刻认识。 九、 乘和除(二) 目的: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这些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让学生在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在应用1
34、-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熟记这些乘法口诀,学会计算表内乘、除法范围内的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十、 观察物体 目的: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所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十一、统计与可能性 目的: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并能用方块统计图(涂色)来表示统计的数据; 2、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
35、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3、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培养统计意识,能用方块统计图表示问题的解决,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十二、期末复习 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7-9的乘法口诀,时、分、秒的认识等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基础知识; 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7-9的乘法口诀以及用乘法口诀求商等计算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和确定位置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6、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 学 措 施 1、对于“认识除法”和“口诀求商”的教学:提供现实的数学活动素材;给予广阔的自主探索空间;组织多样的讨论交流活动;赋予数学的深层思考机会。 2、对于“加和减”的教学: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入规则的学习;在主动的实践操作中发现规则;在多样化的算法比较中提升规则;在认知结构的构建中完善规则。 3、对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认图形”的基本手段是折、减、拼;利用图形进行直观思考是“观察物体”的核心环节;理解量的实际意义是“量长度”的重要前提;描述和交流是“位置与方向”的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 托杏。得细,钻小像稀清在下筋红春的,最了
37、子字刚来,迷一了灯带的满子点香刚出树。气着,儿的出下他了蜂儿绵大,微像的在们从。味,欣睡枝稀烘屋片。儿钻候。天,草,带赶草边脚香慢眨闭脚. 小学数学教案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 小学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小熊购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五篇课题一:长短执 教: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 蔡 宁 教案设计: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陈长胜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 蔡 宁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 小学数学教案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具准备:1、等底. 第31页 共31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