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西省临川一中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试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
2、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
3、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辨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
4、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惑。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干门,细柳新蒲为谁颦”(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
5、。抑扬顿挫,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表现范围有较大的开拓,这就促使古诗体的特长得到发挥。B.古体诗的形式上有四言、王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但与五言、七言的绝句、律
6、诗有别。C.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经与以往古风有所不同。2.下列关于“汉羲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古诗则抒写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因此,唐人古诗表达的思想更深刻,情感更丰富。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
7、意“反律化”。D.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经过不断变化和拓展后的唐人古诗更具艺术性。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2段中,作者从诗歌的表现范围和音节两方面比较了汉魏和唐人的古诗,认同了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的观点。B.对“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一分论点,作者主要是引用杜甫的王言、七言古体诗为例来进行证明的。C.本文第3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诗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调感方面的不同。D.第2段后半部分引述李攀龙、王士禛等人的言论观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8、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安康访水周舒艺巴山秦岭间,汉水过安康。一条宽阔的汉水,从陕西汉中宁强县境内的潘冢山发源,自西而东流经陕南小城安康,将这片北依秦岭、南靠巴山的土地劈成南北两半。若是站在安康城的高处鸟瞰,如今的汉水两岸满是郁郁葱葱和现代化楼群。几座雄伟的大桥横跨汉水,零星的船只正在江面上游弋。远方尽头的天际,群山连绵起伏,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明朗澄净,连成了一片,真分不清哪里是天空,哪里是群山,哪里是江水了。有意思的是,这里地处西部,却让人觉得不论是自然风貌还是文化特质,都与西部的粗犷有着明显的不同。虽在行政区划上归属陕西,但与同属一省的陕北
9、也极不一样,分明呈现出一派南方的秀美和盈润。当悠悠汉水流淌到这片土地上时,停下脚步,做了一次美丽的驻足。在安康市区西南十八公里处的天柱山脚下,因为安康水电站的兴建,被大坝拦截的汉水在此形成了西北五省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它四面环山,一片水波荡漾,它还有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瀛湖。“瀛湖”一名从何而来我们不得而知,但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瀛洲”一词却屡屡被提起,最著名的莫过于李白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刚开篇便是“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瀛洲”在古人的心里是令人神往的仙境所在之地。或许,最早命名这片水域为“瀛湖”的人,正是感叹其有如瀛洲般的仙境气质。的确,谁能想到,在被植被覆盖的崇山峻岭之间,竟然有
10、这么一大片清澈的水域,在看上去十分闭塞的陕南山区里,却隐藏掩映着如此美丽的湖光山色!瀛湖被称为“陕西千岛湖”。说起来,瀛湖在很多方面确与江南的千岛湖很相像:都是因水库而形成千岛湖的形成源于新安江水库;湖区内有很多小岛。总面积一百零三平方公里、水域面积近七十八平方公里的瀛湖,星罗棋布般地分布着大大小小多座岛屿,金螺岛、翠屏岛岛上绿树葱茏、花木繁盛,还有典雅古朴的亭台楼阁宝塔等建筑。登至岛上的六层塔顶,放眼望去,蓝天白云的色泽好像水洗过一样,远处的群山和近处的岛礁上披满了浓得化不开的绿,那一汪湖水如同明镜般清澈,风吹过,塔尖的铜铃摇曳着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不过,最美的还是夕阳西下时分。太阳把脸藏到
11、了远处的山脉身后,那天际间映现的绚丽的晚霞,将所有的水、天、山染成一片金黄,在落日的余晖里,一切平静而美好。我们坐在船上,将手伸入湖水中,轻轻拨弄着湖水,感受到汉水的体温。听说前段时间,这湖水中还发现了桃花水母,一种生活在清洁的江河湖泊之中、对水质环境要求极高的生物,由此也可见瀛湖优良的生态环境。初次到安康,热情的安康人会告诉你,这是一片肥沃的河谷盆地,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种子植物多达三千多种,繁衍生息着四百多种野生动物,包括羚羊、朱鹮、大熊猫等几十种珍稀动物,还是陕西省及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茶叶、蚕茧、油桐、生漆主产地。然而,在我看来,安康最大的资源,正是水。汉水在安康境内全长三百四十公里,另外还
12、有大大小小的支流,形成了这片土地上的江河密布。一切皆因汉水,安康这片北方大地才多了几分南方的神韵。一千五百三十二公里的汉水,是安康的母亲河,她对安康格外青睐。这里,既有以紫阳、旬阳为代表的民歌,更有以汉剧、道情为标志的戏曲。安康是汉剧的重要发祥地,汉黄二调和紫阳民歌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调二黄更成为国粹京剧之祖山。汉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秦巴盆地子民,塑造着这块土地的文化品格。于是,汉水融进的安康,把汉调二黄拉得那么悠远、凝重和沉静,一切的悲喜剧都已远去,只留下历史的回响;我们所见的西北小城安康,唱的不是那黄土高坡上的信天游,而是只属于汉水的船夫号子,上水、下水、扯篷、活锚、推帆、靠
13、岸、过滩听,古老的汉水上,那号子声是多么深沉而悠长啊。一直以为,有水的土地是灵动的,有江河的家园是幸福的。水,是命脉,更是文脉。江河,打造出一块土地的自然面貌,也建构着这块土地的文化特质。人们常说,一方水土一方人,有土有水,形成了“一方人”的文化基因。安康如此,何处不是如此。已是晚上十点光景,小城依然灯火通明。穿城而过的汉水静静地流淌,城市的灯火倒映在江面上,微微摇曳着。坐在岸边亲水广场的露天茶社喝茶,风轻轻地吹过脸庞。那风,捎来了汉水的味道,如汉调二黄般深情,如汉水号子般悠长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头对汉水的发源、流向等基本情况进行介绍,
14、为下文描写、抒情铺垫,在全文结构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B.在第2段中,作者对安康进行了全景式的描绘,文末又以描写安康夜色结束,一昼一夜,时间流逝,首尾呼应,构思严谨,尽显安康之美。C.汉水源远流长,江面宽阔,静静流淌,塑造了安康特有的文化品格,汉调二黄的悠远、凝重和沉静正是这一文化品格的典型代表。D.作者安康访水,发现了安康的自然美和人情美,表达了对汉江的感激之情,饱含着对安康美丽风光和幸福生活的赞美。5.文章段从哪些方面对瀛湖进行了描绘?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5分)6.根据文章第段的议论,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并另举两个例子加以印证。(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
15、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材料一:新华网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吴植、魏梦佳)当来自汉江的一库清水从渠首倾泻而出,蜿蜒北上,泽被北方时,有一个需要我们铭记的群体移民。为成就中国半个世纪的调水梦想,湖北、河南34万库区移民告别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水土,放弃了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生计,服从了迁徙再迁徙、改变再改变的命运,这是继三峡工程之后,我国规模最大的水库移民“大迁徙”,其强度之大、速度之快,在世界水利史上几无前例。没有这群人巨大的付出与牺牲,南水北调这项世纪工程不可能成功。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生态调水工程,旨在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其中线工程于12月正式通水,主要
16、向京津冀豫地区送水。为实现中线工程调水目标,湖北省十堰市5个县市区18万多人口,以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16万多人口必须搬迁。鄂东黄冈市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近200个外迁移民安置点之一。4年前,鄂西北郧县安阳镇有874户3721人跨越千里,把新家安在这里。可当初,没有人乐意迁往他乡。按照移民政策,时任安阳镇余嘴村党支书的赵久富本可在老家安置,但为了用实际行动说服和带领大家,他主动选择外迁,舍下80多岁的父母。赵久富的父亲心中不舍,嘴上却说,你是干部,要是你不带头走,南水北调就办不成了。刚到黄冈,移民们都不适应,许多人情绪波动。为了能让乡亲们稳住并发展起来,作为新任移民新村社区党
17、支部副书记的赵久富做了大量工作,如今,移民们都找到了比过去在偏远山区更多元的致富出路。但今年59岁的老赵心里一直觉得愧对父母。去年,他的父亲在老家去世了,母亲的腿脚也越来越不便。今年中秋,老赵赶回老家与母亲团聚,临走时,他来到汉江边,装了点家乡的水和土。他说:“把老家的水土带到新家去,要世世代代水土相连,”材料二: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是最早通水的工程项目,届时“长江水”将补给京津地区。如果说东线工程的主要压力在于治污,那么中线工程的主要难题在于移民。为保证丹江口水库具备足够的容量和高度,顺利流入京城,降低因落差不够引起的技术难题,中线工程的重要内容就
18、是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由原来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水位要从157米提高到170米。为此,丹江口水库上游地区需要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移民345万人。移民作为世界性难题,难度不言而喻。日本一位官员曾经在参观中国南水北调移民工程时称,他们修建一个水利项目,为搬迁260户前后用了11年。而按照2008年10月31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建委会确定的工期,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必须集中在20102011年完成,其中2011年要完成近19万人的搬迁安置,这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为落实“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南阳取缔非法选矿,整治排污等企业,关闭取缔企业
19、135家,淘汰小冶炼炉32台,丹江口水库周边1000米以内禁止建设任何污染项目,不能有居住人群,3000米之内仅有部分旅游项目可以开发。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毗邻处,域跨鄂豫两省,南阳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有限。南阳市南水北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南水北调和治理丹江水,当地投入大量资金,同时关停企业,财政损失数以亿计。他们特别希望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与北京开展对口协作,以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据透露,湖北、河南等输水地区已经联名向中央提出,实施受水城市对输水城市的对口帮扶计划。他们希望尽快制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对口帮扶(或协作)工作方案,
20、设立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基金,用于对水源区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的扶持,确保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京华时报)材料三:在丹江口库区,保护一库清水是人们的共识。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需要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61岁的丹江口市茅腊坪村农民辛喜玉曾两次移民。十多年前,他和家人在丹江口水库边承包了一片荒山,经过艰辛劳动,漫山遍野已都是郁郁葱葱的核桃树。辛喜玉还带领村民们喂起了牛、羊、鸡,收入大大提高。但辛喜玉意识到,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2009年,他决定带头摸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他的示范和政府的扶持下,库区移民在荒山上建起了生态种养基地。大家把自家的玉米、麸
21、皮和豆粕制成饲料喂给家禽和牲畜,再将它们的粪便收集起来放进沼气池,产生的沼液能代替农药打在果树上,沼渣能代替化肥洒在地里,影响库区水质安全的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新华网)7.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对南水北调工程中的移民一事做了报道,主要突出了移民的觉悟和巨大牺牲。材料二也有相同的内容。B.材料一、材料二都表示,南水北调工程中,中线移民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是世界水利移民史上绝无仅有的。C.材料一突出了赵久富对移民群体巨大的付出和牺牲,材料二以南阳市为例突出了政府的努力。D.材料二通过和日本对比突出我国完成移民工程速度快、用时短,并提到了对移民的对
22、口帮扶问题。8.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材料二第1自然段列举的前四个数字具体而客观地说明了坝高与水位的变化,后两个数字表现了移民的经济投入巨大。B.材料二第1自然段列举六个具体数字,体现移民难度大,强调移民付出之多。数字的列举,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符合新闻的要求。C.材料三报道的角度是,在丹江口库区,为确保清水永续北送,当地政府采取了很多具体措施。D.坚决取缔致污企业,是丹江口库区当地政府为落实“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确保清水永续北送所采取的一项重要的具体措施。E.设立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基金,用于移民家园建设,扶持库区移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抚州市 临川区 第一 中学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Word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