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一中高三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安徽省阜阳一中高三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一中高三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徽阜阳一中高三月考试卷 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 共66分)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与中华文明吴同瑞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和谐观念的确立源远流长。在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基础的先秦典籍中,尤其是在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中,对和谐观念已有明确论述,并给予了崇高评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概念内涵十分丰富,外延无限广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个人举止到国家行为,从产品交换到文学艺术,从思维方式到生活方式,无不追求和谐。饮食讲求五味调和, 音乐讲求和谐之美, 买卖讲求公平, 故有“和售”一词从历史文献的有关论述中,我们体会到,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是一项多层次、全方
2、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层层推进、全面展开。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描绘了和谐社会、大同世界的理想目标,而且昭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即以和谐观为指导,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身心内外关系。注重普遍联系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万物应和谐相处,亲密无间。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天与人的和谐一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调。正因为人与自然万物浑然一体,人就应当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而决不可任意摧残自然,毫无节制地向自然界粗暴索取,人为破坏大自然的和谐状态。唯其如此,人类的生存环境才能不被破坏,自然
3、生态才能保持平衡,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中心环节是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国先哲认为,在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中,人和最关键、最重要。人和才能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战斗力。人和贯穿于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国家关系等不同层次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是社会安定的基础。中国古代十分重视“齐家”,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恩爱。因此,“孝悌和亲”成为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家和万事成”、“家和万事兴”,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传世格言。推而广之,对朋友、对他人也要讲求和谐、和睦, 再推而广之,国与国之间更要以和为贵,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人。当今中国推行以邻为伴、以邻为善、求同存异、
4、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提倡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强调国与国之间和则两利,斗则俱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合乎规律的继承和发扬.以注重伦理文化为特点的中华文明,特别重视个人的修身养性。而修身养性的重要内容和理想境界就是身处困境而能保持心态的平和,使身心内外达到和谐状态,即宋明理学家所宣扬的“孔颜乐处”。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孔子称赞贤弟子颜回能够安贫乐道,而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后来,儒家以孔颜为榜样,特别注重内心
5、和谐愉悦的精神享受。宋明理学明确指出孔颜乐处是一种精神境界,其集中表现就是通过自我道德修养达到身心内外无所窒碍的和谐状态。上述种种表明,追求和谐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这一“传统观念”作为一种宝贵的思想资源,经过批判继承,并与新的时代精神相融合,对于当代和后代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将会日益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点正在被广大的中国人民所认识,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民所认识。两位巴西学者说得好:“由于很多人认为孔子是通过伦理体系来致力于社会和谐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人本主义哲学家之一,在新世界的建设中,儒学无疑要起很大的作用。这一说法于1988年在巴黎得到了一群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支持,瑞典的
6、阿尔文博士声明:“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1,关于和谐概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和谐概念的确立源远流长,在先秦的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中,已有了和谐观念的萌芽,并对其给与高度的评价。B, 和谐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也很广泛,从个人举止到国家行为,从产品交换到文学艺术,从思维方式到生活方式,无不追求和谐。C,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描绘了和谐社会,大同世界的理想目标,而且昭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D,追求和谐这一传统观念经过批判继承,并与新的时代精神相融合,对以当代人和后代人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将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2,
7、下列各项,不属于“人和贯穿于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国家关系等不同层次中”的具体表现的一项是(3分 ) ( )A, 对朋友、对他人也要讲求和谐、和睦,,社会各个成员各个阶层之间应该要彼此尊重,友好相处,共同发展。B,家庭和睦是社会安定的基础。中国古代十分重视“齐家”,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恩爱。C,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中心环节是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国先哲认为,在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中,人和最关键、最重要。人和才能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战斗力。D,国与国之间更要以和为贵,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人。如今的中国提倡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合乎规律的继承和发扬。3,下
8、俩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饮食讲求五味调和, 音乐讲求和谐之美, 买卖讲求公平,这都是和谐观念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表现。B ,“孝悌和亲”成为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核心,“家和万事成” 、 “家和万事兴”等传世格言都表明和谐观念在中国早已深入人心。C,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天与人和谐一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调,人就应当亲近自然,认识自然,按照人类需要基础上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D,孔子称赞贤弟子颜回能够安贫乐道,是因为颜回身处深处困难而能保持心态的平衡,使身心达到和谐状态。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全乐先生文集叙孔北海志大而论高,功烈不见于世,然英伟豪杰
9、之气,自为一时所宗。其论盛孝章、郗鸿豫书,慨然有烈丈夫之风,诸葛孔明不以文章自名,而开物成务之姿,综练名实之意,自见于言语。至出师表简而尽,直而不肆,大哉言乎,与伊训、说命相表里,非秦汉以来以事君为悦者所能至也。常恨二人之文,不见其全,今吾乐全先生张公安道,其庶几乎!呜呼,士不以天下自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公为布衣,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虽对人主,必同而后言。毁誉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世远道散,虽志士仁人,或少贬以求用,公独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曰:“用之则
10、行,舍之则藏。”上不求合于人主,故虽贵而不用,用而不尽。下不求合于士大夫,故悦公者寡,不悦者众。然至言天下伟人,则必以公为首。公尽性知命,体乎自然,而行乎不得已,非蕲以文字名世者也。然自庆历以来讫元丰四十余年,所与人主论天下事,见于章疏者多矣,或用或不用,而皆本于礼义,合于人情,是非有考于前,而成败有验于后。及其他诗文,皆清远雄丽,读者可以想见其为人。信乎其有似于孔北海、诸葛孔明也。轼年二十,以诸生见公成都,公一见,待以国士。今三十余年,所以开发成就之者至矣,而轼终无所效尺寸于公者,独求其文集,手校而家藏之,且论其大略,以待后世之君子。 (节选自东坡全集卷三十四)【注】孙北海:孔融。4,下列句
11、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自为一时所宗 宗:效仿。 B,常恨二人之文,不见其全 恨:遗憾。 C,是非有考于前 考:考虑。 D,独求其文集,手校而家藏之 校:校订。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 A 功烈不见于世 B诸葛孔明不以文章自名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C,与伊训说命相表里 D其器小也 君安与项伯有故 其孰能讥之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开头作者用了烘托的手法,用孔融,诸葛亮的文品来烘托张公的文品。 B、在第二段中以抨击当时世人“不以天下自重
12、自任”引出对张公人品的赞扬,敬重之情溢于言表。 C、在这篇序言中,作者把笔墨重点放在对张公人品的描述上,突出他的刚正操守。 D、从“读者可以想见其为人”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公的人品和文品是一致的,这是苏轼孜孜以求的境界。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公独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曰:“用 之则行,舍之则藏。”(5分)译文:(2)公尽性知命,体乎自然,而行乎不得已,非蕲以文字名世者也。(5分)译文: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89问题。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8、简要分析诗中的“改”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阜阳 一中 三月 语文试卷 Word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