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疟原虫薄血膜形态鉴别特征-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显微镜下疟原虫薄血膜形态鉴别特征-PPT.ppt(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显微镜下疟原虫薄血膜形态鉴别特征薄血膜中常见的血液成分薄血膜中常见的血液成分中性白细胞酸性球血小板大单核球淋巴球红血球23人人 体体 疟原虫的基本结构疟原虫的基本结构疟原虫基本构造为细胞浆、核和疟色素。疟原虫基本构造为细胞浆、核和疟色素。疟原虫基本构造为细胞浆、核和疟色素。疟原虫基本构造为细胞浆、核和疟色素。n n1.1.细胞浆细胞浆细胞浆细胞浆 n n 被染成蔚蓝色或深蓝色,随着虫体发育长大,细被染成蔚蓝色或深蓝色,随着虫体发育长大,细被染成蔚蓝色或深蓝色,随着虫体发育长大,细被染成蔚蓝色或深蓝色,随着虫体发育长大,细胞浆逐渐增多。间日疟原虫发育到大滋养体阶段,胞浆逐渐增多。间日疟原虫发育到
2、大滋养体阶段,胞浆逐渐增多。间日疟原虫发育到大滋养体阶段,胞浆逐渐增多。间日疟原虫发育到大滋养体阶段,胞浆呈阿米巴样活动,胞浆内有空泡。胞浆呈阿米巴样活动,胞浆内有空泡。胞浆呈阿米巴样活动,胞浆内有空泡。胞浆呈阿米巴样活动,胞浆内有空泡。4人人 体体 疟原虫的基本结构疟原虫的基本结构n n2.2.核核核核 n n 即细胞核或染色质粒。在正常情况下核呈鲜红即细胞核或染色质粒。在正常情况下核呈鲜红即细胞核或染色质粒。在正常情况下核呈鲜红即细胞核或染色质粒。在正常情况下核呈鲜红色,呈圆形或不规则,结构致密,在个别发育阶色,呈圆形或不规则,结构致密,在个别发育阶色,呈圆形或不规则,结构致密,在个别发育
3、阶色,呈圆形或不规则,结构致密,在个别发育阶段较为疏松,例如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的核。段较为疏松,例如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的核。段较为疏松,例如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的核。段较为疏松,例如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的核。n n3.3.疟色素疟色素疟色素疟色素 n n 颜色和颗粒的形状,因疟原虫种类而异。间日颜色和颗粒的形状,因疟原虫种类而异。间日颜色和颗粒的形状,因疟原虫种类而异。间日颜色和颗粒的形状,因疟原虫种类而异。间日疟原虫的色素颗粒呈短棒状,黄褐色;恶性疟原疟原虫的色素颗粒呈短棒状,黄褐色;恶性疟原疟原虫的色素颗粒呈短棒状,黄褐色;恶性疟原疟原虫的色素颗粒呈短棒状,黄褐色;恶性疟原虫的色素颗粒呈细砂状
4、,黑褐色。虫的色素颗粒呈细砂状,黑褐色。虫的色素颗粒呈细砂状,黑褐色。虫的色素颗粒呈细砂状,黑褐色。5人人 体体 疟原虫的基本结构疟原虫的基本结构n n3.3.被寄生的红细胞被寄生的红细胞被寄生的红细胞被寄生的红细胞 n n 被间日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胀大、颜色变淡。被间日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胀大、颜色变淡。被间日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胀大、颜色变淡。被间日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胀大、颜色变淡。疟原虫发育至阿米巴样体,红细胞出现薛氏点疟原虫发育至阿米巴样体,红细胞出现薛氏点疟原虫发育至阿米巴样体,红细胞出现薛氏点疟原虫发育至阿米巴样体,红细胞出现薛氏点(Schuffners dots)(Schuffner
5、s dots)。被恶性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被恶性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被恶性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被恶性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大小正常或稍微缩小,红细胞上有时见到茂氏胞大小正常或稍微缩小,红细胞上有时见到茂氏胞大小正常或稍微缩小,红细胞上有时见到茂氏胞大小正常或稍微缩小,红细胞上有时见到茂氏点点点点(Maurers dots)(Maurers dots)。6薄血膜中被疟原虫寄生红血球薄血膜中被疟原虫寄生红血球形态特征形态特征n间日疟原虫被寄生红间日疟原虫被寄生红细胞细胞n胀大色浅,薛氏点鲜胀大色浅,薛氏点鲜红色,细小,数多红色,细小,数多n恶性疟原虫被寄生红恶性疟原虫被寄生红细胞细胞n大小正常,色稍紫;大小正常,
6、色稍紫;茂氏点紫红色,粗大,茂氏点紫红色,粗大,数少数少7薄血膜疟原虫形态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间日疟 环状体环状体(R)红血球:正常。红血球:正常。大小:大小:较大,约为红较大,约为红 细胞直径细胞直径1/3。胞浆:胞浆:环状,浅蓝色。环状,浅蓝色。核:核:红色,一个,红色,一个,偶有二个。偶有二个。色素:色素:没有。没有。8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继续保持安静继续保持安静9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恶性疟环状体环状体红血球:大小正常红血球:大小正常,颜色较深。颜色较深。大小:大小:较小,约为红细胞较小,约为红细胞 直径直径1/51/6。胞浆:胞浆:兰色,环状纤细,兰色,环状纤细,有时位于
7、红细胞的有时位于红细胞的 边缘。常见多个同边缘。常见多个同 寄生一红细胞现象。寄生一红细胞现象。核:核:红色一个红色一个,常有二个。常有二个。色素:色素:没有。没有。10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环状体(R)11薄血膜中小滋养体形态特征薄血膜中小滋养体形态特征n间日疟原虫小滋养体间日疟原虫小滋养体n约为红细胞直径的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3;环较粗大;核;环较粗大;核1个;个;2个核和一个红细胞寄生个核和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环状体,不如恶性疟个环状体,不如恶性疟原虫多见原虫多见n恶性疟原虫小滋养体恶性疟原虫小滋养体n约为红细胞的约为红细胞的 1/6;环;环纤细;核纤细;核12个;个;n一个红细胞寄生一个
8、红细胞寄生2个环状个环状体的常见体的常见12薄血膜疟原虫形态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间日疟大滋养体大滋养体(T)红细胞:胀大褪色,出现形状大红细胞:胀大褪色,出现形状大 小相等,分布均匀,数小相等,分布均匀,数 目较多,鲜红色薛氏小目较多,鲜红色薛氏小 点。点。大小:较大。大小:较大。胞浆:不规则,浅兰色,出现阿胞浆:不规则,浅兰色,出现阿 米巴伪足,有空泡。米巴伪足,有空泡。核:核:红色,一个。红色,一个。色素:有,细小杆状,黄葛色,色素:有,细小杆状,黄葛色,分布不均匀。分布不均匀。13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间 日日 疟疟 大大 滋滋 养养 体体14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恶性疟大滋养体大滋
9、养体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较深,可出现较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较深,可出现较粗、大小不一、分布不匀、数目较少红粗、大小不一、分布不匀、数目较少红色茂氏小点。色茂氏小点。大小:较小。大小:较小。胞浆:兰色,圆形,坚实,体积小。胞浆:兰色,圆形,坚实,体积小。核:一个,红色。核:一个,红色。色素:较细的黑褐色颗粒,常集成块。色素:较细的黑褐色颗粒,常集成块。15薄血膜中大滋养体形态特征薄血膜中大滋养体形态特征n间日疟原虫大滋养体间日疟原虫大滋养体n虫体不规则,较大;虫体不规则,较大;阿米巴样空泡明显;阿米巴样空泡明显;疟色素细小,黄褐色疟色素细小,黄褐色n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n体小
10、,圆形;空泡小;体小,圆形;空泡小;早期疟色素细小,金早期疟色素细小,金黄色,晚期结成块状,黄色,晚期结成块状,黑褐色黑褐色16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间日疟未成熟裂殖体未成熟裂殖体红细胞:胀大,褪色,可有薛氏红细胞:胀大,褪色,可有薛氏 小点。小点。胞浆:较不规则,空泡小或消失,胞浆:较不规则,空泡小或消失,浅兰色。浅兰色。核:核:红色,分裂为二个以上。红色,分裂为二个以上。色素:黄褐色,分布不均匀。色素:黄褐色,分布不均匀。17薄血膜疟原虫形态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间 日日 疟疟 未未 成成 熟熟 裂裂 殖殖 体体 18薄血膜疟原虫形态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恶性疟未成熟裂殖体未成熟裂殖体红
11、细胞:大小正常,颜色较深,可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较深,可 有茂氏小点。有茂氏小点。大小:大小:较小。较小。胞浆:胞浆:规则,圆形或卵圆形,兰规则,圆形或卵圆形,兰 色。色。核:核:分裂为二个以上,红色。分裂为二个以上,红色。色素:色素:黄褐色颗粒,常集成黑褐黄褐色颗粒,常集成黑褐 色团块。色团块。19薄血膜中裂殖体前期形态特征薄血膜中裂殖体前期形态特征n间日疟原虫裂殖体间日疟原虫裂殖体(S)前期前期n圆形或不规则;核分圆形或不规则;核分裂为裂为2个以上,空泡个以上,空泡消失;疟色素分布不消失;疟色素分布不匀匀n恶性疟原虫裂殖体前恶性疟原虫裂殖体前期期n圆形,核分裂为圆形,核分裂为2个个以上;
12、疟色素集成团以上;疟色素集成团快快20薄血膜疟原虫形态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间日疟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红细胞红细胞:胀大,褪色,可见薛氏:胀大,褪色,可见薛氏 小点。小点。大小大小:个体较大。个体较大。胞浆和核胞浆和核:裂殖子:裂殖子1224个平均个平均 16个,排列不规则,个,排列不规则,核红色,胞浆浅兰色。核红色,胞浆浅兰色。色素色素:黄褐色常集于疟原虫的一黄褐色常集于疟原虫的一 边。边。21薄血膜疟原虫形态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恶性疟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红细胞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较深,大小正常,颜色较深,可见茂氏小点。可见茂氏小点。大小大小:虫体较小。虫体较小。胞浆和核胞浆和核:裂
13、殖子:裂殖子836个平个平 均均1824个,排列个,排列 不规则或呈二重排列,不规则或呈二重排列,核红色胞浆兰色。核红色胞浆兰色。色素色素:黑褐色,集中于中央黑褐色,集中于中央 或一侧。或一侧。22薄血膜中成熟裂殖体形态特征薄血膜中成熟裂殖体形态特征n间日疟原虫裂殖体间日疟原虫裂殖体n大于正常红细胞;裂大于正常红细胞;裂殖子殖子1224个,通个,通常常16个,排列不规个,排列不规则;疟色素常集于一则;疟色素常集于一侧,黄褐色侧,黄褐色n恶性疟原虫裂殖体恶性疟原虫裂殖体n小于正常红细胞;裂小于正常红细胞;裂殖子较小,殖子较小,836个,个,排列不规则;疟色素排列不规则;疟色素成团快状,黑褐色成团
14、快状,黑褐色23薄血膜疟原虫形态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间日疟大(雌)配子体大(雌)配子体形状大小形状大小:圆或椭圆,较大。:圆或椭圆,较大。胞浆胞浆:深兰色。深兰色。核核:一个,较小,深红色常一个,较小,深红色常 偏于一边,核周可见偏于一边,核周可见 明显不染色带。明显不染色带。色素色素:黄褐色,均匀散在,数黄褐色,均匀散在,数 目较多。目较多。24间日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间日疟小(雄)配子体小(雄)配子体 形状大小形状大小:圆形,虫体较小。:圆形,虫体较小。胞浆胞浆:浅兰色。浅兰色。核核:一个,较大,疏松,一个,较大,疏松,位于中央,浅红色,位于中央,浅红色,周围有明显不着色周围有明显不着色
15、 带。带。色素色素:黄褐色,散在分布。黄褐色,散在分布。25薄血膜疟原虫形态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恶性疟大(雌)配子体大(雌)配子体形状大小形状大小:新月形,两端稍尖。:新月形,两端稍尖。胞浆胞浆:深兰色。深兰色。核核:一个,较小,致密,一个,较小,致密,深红色位于中央,深红色位于中央,核周可见透明不染核周可见透明不染 色带。色带。色素色素:黑褐色,密布于核黑褐色,密布于核 的周围的周围26薄血膜疟原虫形态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恶性疟小(雄)配子体小(雄)配子体形状大小形状大小:腊肠形,两端钝圆。:腊肠形,两端钝圆。胞浆胞浆:浅兰色或淡紫红色。浅兰色或淡紫红色。核核:一个,较大,疏松,一个
16、,较大,疏松,位于中央,浅红色,位于中央,浅红色,核周可见不染色带。核周可见不染色带。色素色素:黑褐色,疏松地分黑褐色,疏松地分 布于核周围。布于核周围。27薄血膜中大(雌)配子体薄血膜中大(雌)配子体形态特征形态特征n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n小于正常红细胞,圆小于正常红细胞,圆形;核小,致密,深形;核小,致密,深红色,偏于一侧,胞红色,偏于一侧,胞浆深蓝色;疟色素散浆深蓝色;疟色素散在在n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n新月型,两端较尖;新月型,两端较尖;核小,致密,深红色,核小,致密,深红色,位于中央;胞浆深蓝位于中央;胞浆深蓝色;疟色素块围于核色;疟色素块围于核周周2
17、8薄血膜中小(雄)配子体薄血膜中小(雄)配子体形态特征形态特征 n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n大于正常红细胞,圆大于正常红细胞,圆形;核大,疏松,浅形;核大,疏松,浅红色,多位于中央;红色,多位于中央;胞浆浅蓝色或淡红色;胞浆浅蓝色或淡红色;疟色素散在疟色素散在n恶性疟原虫雄配子体恶性疟原虫雄配子体n腊肠形,两端钝圆;腊肠形,两端钝圆;核大,疏松,淡红色,核大,疏松,淡红色,位于中央;胞浆浅蓝位于中央;胞浆浅蓝色或浅红色;疟色素色或浅红色;疟色素围于核周围于核周29大配子体与大滋养体区别大配子体与大滋养体区别虫体大小虫体大小:几乎充满被寄生的红细几乎充满被寄生的红细胞胞n核核:一个,
18、较大且致密,周围有一个,较大且致密,周围有一圈空白的不染色带一圈空白的不染色带n胞浆胞浆:边缘清楚,不含空泡边缘清楚,不含空泡n疟色素疟色素:颗粒较多较粗,均匀散颗粒较多较粗,均匀散在在n虫体大小虫体大小:不超过被寄生红细不超过被寄生红细胞的胞的3/4n核核:一个,延长呈带状,周围一个,延长呈带状,周围无明显的不染色带无明显的不染色带n浆浆:边缘不整齐,多有空泡边缘不整齐,多有空泡n疟色素疟色素:颗粒较少较细,颗粒较少较细,分布分布不均匀不均匀30n n恶性疟原虫由于在发作间歇期,绝大部分疟恶性疟原虫由于在发作间歇期,绝大部分疟恶性疟原虫由于在发作间歇期,绝大部分疟恶性疟原虫由于在发作间歇期,
19、绝大部分疟原虫要进入内脏毛细血管发育,周围血液内原虫要进入内脏毛细血管发育,周围血液内原虫要进入内脏毛细血管发育,周围血液内原虫要进入内脏毛细血管发育,周围血液内仅能发现环状体核配子体。因此,恶性疟在仅能发现环状体核配子体。因此,恶性疟在仅能发现环状体核配子体。因此,恶性疟在仅能发现环状体核配子体。因此,恶性疟在发作期为最适宜的查血时间。发作期为最适宜的查血时间。发作期为最适宜的查血时间。发作期为最适宜的查血时间。n n 如在血膜上查见许多这样的小滋养体而如在血膜上查见许多这样的小滋养体而如在血膜上查见许多这样的小滋养体而如在血膜上查见许多这样的小滋养体而无大滋养体,可判定为恶性疟原虫。恶性疟无大滋养体,可判定为恶性疟原虫。恶性疟无大滋养体,可判定为恶性疟原虫。恶性疟无大滋养体,可判定为恶性疟原虫。恶性疟原虫粗大环状体与间日疟原虫的环状体相似,原虫粗大环状体与间日疟原虫的环状体相似,原虫粗大环状体与间日疟原虫的环状体相似,原虫粗大环状体与间日疟原虫的环状体相似,较难区别。此时应依据血膜上有无其他发育较难区别。此时应依据血膜上有无其他发育较难区别。此时应依据血膜上有无其他发育较难区别。此时应依据血膜上有无其他发育阶段的疟原虫来确定。阶段的疟原虫来确定。阶段的疟原虫来确定。阶段的疟原虫来确定。n n。间日疟与恶性疟鉴别要点间日疟与恶性疟鉴别要点3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