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PPT.ppt
《《克己复礼》-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己复礼》-PPT.ppt(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克,约束,克制。克,约束,克制。复,回归。复,回归。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2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题解:克服、约束自己的歪思邪想,让题解:克服、约束自己的歪思邪想,让思想走上正轨,使自己的所作所为回归思想走上正轨,使自己的所作所为回归到礼的要求。到礼的要求。(孔子说的(孔子说的“礼礼”主要指主要指 )周礼周礼3 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
2、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惯统治法规(“仪制仪制”)。)。作为原始礼仪,它们的原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作为原始礼仪,它们的原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远古氏族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会功能和政治作用。远古氏族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因之这套生存和活动。因之这套“礼仪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3、,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到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的了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礼仪”就逐渐变为替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4克己复礼的主张克己复礼的主张 本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本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2.112.1章:章:克己克己 3.143.14、7.57.5章:章:崇古崇古 3.13.1、6.256.25、12.1112.11章:章:秩序秩序 16.216.2章:章:道道
4、13.313.3章:章:正名正名 1.21.2、2.82.8章:章:孝梯孝梯 17.2117.21章:章:报恩报恩 17.1117.11、3.33.3章:章:仁仁 5整体解读整体解读61 1、“复复”礼:孔子想要恢复的是什么礼:孔子想要恢复的是什么时代礼?时代礼?第第3.143.14,7.57.5。孔子崇古,对周。孔子崇古,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对周礼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的崇拜和拥护。73.14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要义:推崇周礼要义:推崇周礼 因为周代的礼借鉴了夏商两个朝代,又对此因为周代的礼借鉴了夏商两个朝代,又对
5、此有了增减,所以变得完美丰富了。有了增减,所以变得完美丰富了。7.5甚矣吾衰也;久矣,不复梦见周公。甚矣吾衰也;久矣,不复梦见周公。(主谓倒装)(主谓倒装)强调了程度之强调了程度之“甚甚”和时间之和时间之“久久”,反映,反映了孔子年老体衰和四处碰壁的悲凉心情,对礼制了孔子年老体衰和四处碰壁的悲凉心情,对礼制失落的感叹之深,体现了孔子对西周礼制的无限失落的感叹之深,体现了孔子对西周礼制的无限思慕。思慕。8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9孔子要恢复的是孔子要恢复的是“周
6、礼周礼”:周礼是周朝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周礼是周朝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仪制”)。这套)。这套“礼仪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法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法规。规。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等级制度,是周,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礼
7、的目的是为了区别人与人之间的贵贱和礼的目的是为了区别人与人之间的贵贱和长幼。长幼。102 2、孔子当时的现实生活,社会制度、孔子当时的现实生活,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怎么样?和社会秩序怎么样?第第3.13.1,6.256.25章。章。113.13.1季氏八佾舞于庭季氏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反对:士大夫搞起了天子的排场。反对:士大夫搞起了天子的排场。要义:要严守秩序,不可僭越。要义:要严守秩序,不可僭越。6.25 觚不觚,觚哉,觚哉。觚不觚,觚哉,觚哉。要义:反对名实不符。要义:反对名实不符。12 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
8、,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是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件。是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的表现。坏的过程的表现。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更动的,从井田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更动的,从井田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这里,孔子概叹当美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这里,孔子概叹当今事物名不符实,主张今事物名不符实,主张“正名正名”。尤其是孔子所讲,。尤其是孔子所讲,现今社会现今社会“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这的这种状况,是
9、不能让人容忍的。种状况,是不能让人容忍的。13 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而现实又“”。(概括为四字)概括为四字)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礼崩乐坏礼崩乐坏143 3、面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孔子认为、面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孔子认为应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第第12.1112.11,13.313.3,16.216.2章章 1512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0、。父、子子。”公曰: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君君君:君主的要像个君主君:君主的要像个君主。臣臣臣:臣子的要像个臣子臣:臣子的要像个臣子。父父父:父亲的要像个父亲父:父亲的要像个父亲。子子子:子女的要像个子女子:子女的要像个子女。要义:要各守本分。要义:要各守本分。16 齐景公说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吾”,只关心,只关心“吾食之吾食之”
11、,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人伦天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是天壤之别。人伦天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是天壤之别。孔子的话的要义其实是恢复等级秩序,各守本孔子的话的要义其实是恢复等级秩序,各守本分。分。17 子路曰: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子曰:“必也正名乎!必也正名乎!”子路曰: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野哉,由也!君子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
12、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无所苟而已矣。”1331813.3子路问老师,如果卫君让你去治理国政,您将先做什么呢。孔子回答说是正名。子路这个直性子立马蹦出一句话,说老师也太迂腐了,竟然去做正名这种事。看他老师也不客气地说,子由啊,你太鲁莽了,君子对于自己不懂得的东西最好保持沉默,你不懂怎么能乱说呢。19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孔子说如果让他从事政治,他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 “正名”成语成语:“:“名正言顺名正言顺”,名义正当,道理
13、也讲得通。,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要义:要义:要要“正名正名”(纠正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纠正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各守本分)。种名分,各守本分)。20为什么孔子那么强调为什么孔子那么强调“正名正名”的重要性?的重要性?【明确】孔子所处的时代,虽然周天子尚在,但礼乐【明确】孔子所处的时代,虽然周天子尚在,但礼乐已崩坏,政权已下移,已到了已崩坏,政权已下移,已到了“陪臣执国命陪臣执国命”的地步的地步 。当时的社会现实(实)已不符合西周制度(名)。当时的社会现实(实)已不符合西周制度(名)。孔子认为这些孔子认为这些“实实”的变化是不应该的,他要用的变化是不应该的,他要用“名名”(西周的规定
14、)去纠正已经改变或正在改变的(西周的规定)去纠正已经改变或正在改变的“实实”。社会的混论是由。社会的混论是由“名名”“”“实实”混乱引起的,解决混乱引起的,解决“名名”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解决治国的指导思想问题。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解决治国的指导思想问题。21 孔子曰: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
15、道,则庶人不议。”16.2要义:政治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要义:政治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22 思考:在这段文字中,思考:在这段文字中,“天下无道天下无道”的的含义是什么?含义是什么?【明确】孔子这里讲的,一是周天子的大权落在诸侯手里,二是诸侯国家大大权落在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种时代,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23 面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孔子认为应该面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孔子认为应该 恢复等级秩序,恢复等级秩序,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 “正名正名”是孔子是孔子“礼礼”的思想的组成部
16、分。的思想的组成部分。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只有“名正名正”才可以做到才可以做到“言顺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没有秩序,一是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迎刃而解了。如果没有秩序,一是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是老百姓议论政事。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他希望回到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天下有道”的的那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克己复礼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