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工作原理-PPT.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发动机工作原理-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工作原理-PPT.ppt(18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发动机工作原理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发动机的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2.能以性能指标为主线,深入到与性能指标密切相关的工作过程(循环、进气、排气、燃烧工程),分析影响性能指标的主要因素,找出提高汽车发动机性能的基本规律和技术措施。2第一节 发动机总体结构及基本原理3图片4一、发动机的定义 发动机是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 5二、发动机的分类 1.按使用燃料分:汽油机、柴 油机等。2.按工作循环分:四冲程发动机、二冲程发动机。3.按气门位置分:顶置气门式发动机、侧置气门式发动机。4.按气缸排列分:直列式发动机、v型发动机。5.按气缸数分:单缸发动机、多缸发动机。6三、发动机的总体结构 发动
2、机由“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组成1.两大机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2.五大系统:冷却系、润滑系、燃料供给系、点火系、起动系 71.曲柄连杆机构 作用:将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转变为活塞往复运动的机械能,再通过连杆将活塞往复运动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而对外输出动力。组成:由气缸体和曲轴箱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组成 8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9图片 102.配气机构 作用:使可燃混合气及时充入气缸并及时从气缸中排出废气。组成:它由进气门、排气门、挺杆、推杆、摇臂、凸轮轴、正时齿轮等组成 11图片123.冷却系 作用:把受热零件的热量散到大
3、气中去,以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组成:它由水泵、散热器、风扇、分水管、水套等组成。13图片144.润滑系 作用:润滑、冷却、清洗、密封等。组成:由机油泵、滤清器、限压阀、油道等组成。15图片165.燃料供给系 汽油机 作用:按需要向气缸内供应已配制好的可燃混合气,燃烧后排出废气。组成:化油器式由燃油箱、汽油泵、化油器、进、排气管、滤清器等组成。直喷式由燃油箱、电动汽油泵、油压调节器、喷油器、进、排气管、滤清器等组成。17图片18图片19 作用:向气缸内供应纯空气并在规定时刻向气缸内喷入柴油,燃烧后排出废气。组成:由燃油箱、喷油泵、喷油器、进、排气管、滤清器等组成。柴油机柴油机20图片216.点火
4、系 1.作用:按规定时刻及时点燃气缸内的混合气。2.组成:由蓄电池、分电器、点火线圈、火花塞等组成。22图片237.起动系 1.作用:使静止的发动机起动。2.组成:由起动机及附属装置组成。241.上止点:活塞离曲轴回转中心最远处;2.下止点:活塞离曲轴回转中心处;3.活塞行程(S):上、下两止点间的距离(mm)S=2R;4.冲程:活塞油一个止点到另一个止点运动一次的过程;5.气缸工作容积(Vh):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让出的空间的容积(L);6.发动机工作容积(Vl)动机所有气缸工作容积之和,也叫发动机的排量。i:气缸数四、基本术语25图片26 7.燃 烧 室 容 积(Vc):活 塞 在 上
5、止 点 时,活 塞顶上面的空间容积。8.气 缸 总 容 积(Va):活 塞 在 下 止 点 时,活 塞顶上面的空间容积。9.压缩比():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的比值。点火系27 活塞往复四个冲程完成一个循环的发动机称四冲程发动机。每个循环由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 五、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28图片29上 上 上作用 曲轴活塞进气门排气门压力温度 进气 冲程吸入新鲜混合气 转半圈开 关0.075-0.09Mpa 370-400K 压缩冲程提高燃烧速度转半圈关 关0.6-1.2Mpa 600-700K 作功 冲程燃烧作功 转半圈关 关Max 3-5Mpa Max1800-2200K 排气
6、 冲程排出废气 转半圈关 开0.105-0.115 MPa 900-1200K 图表30 每个循环也由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但由于柴油的性质与汽油不同,其混合气形成的方式、着火方式与汽油机也不同。下述不同点:1.进气冲程进入气缸的是纯空气;2.压缩冲程压缩比大,压缩终了的压力、温度高。3.作功冲程压缩冲程末,高压柴油呈雾状喷入气缸内,自行燃烧作功,最高压力5-10Mpa;4.排气冲程与汽油机基本相同。压力0.105-0.125Mpa,温度800-1000K。六、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31 每个循环也由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但由于柴油的性质与汽油不同,其混合气形成的方式
7、、着火方式与汽油机也不同。下述不同点:1.进气冲程进入气缸的是纯空气;2.压缩冲程压缩比大,压缩终了的压力、温度高。3.作功冲程压缩冲程末,高压柴油呈雾状喷入气缸内,自行燃烧作功,最高压力5-10Mpa;4.排气冲程与汽油机基本相同。压力0.105-0.125Mpa,温度800-1000K。六、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32 相同点:1.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两周,每一冲程曲轴转半周,进气冲程进气门开,排气冲程排气门开,其余两个冲程进、排气门均光。2.四个冲程中,只有作功冲程产生动力,其余三个冲程消耗能量。3.必须用外力起动。4.工作循环基本内容相似,主要机件的运动相同,结构基本相同。七、汽油机与柴油机
8、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31.混合气的形成方式不同:汽油机是缸外混合;柴油机是缸内混合;2.着火方式不同:汽油机点燃式;柴油机是压燃式。不同点:34 二冲程发动机工作循环也包括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过程,但它是在活塞往复两个冲程内完成的。第一冲程活塞上方进行换气、压缩,活塞下方进气 当关闭换气孔和排气孔时,混合气开始压缩,直至上止点。活塞继续上行,进气孔打开,混合气被吸入曲轴箱内。第二冲程活塞上方进行作功、换气,下方预压缩 点燃混合气后,活塞下行,至开闭进气孔,压缩曲轴箱内的混合气。继续下行,排气空打开,废气排出。换气孔打开,混合气进入并扫气,直至换气孔和排气孔关闭。八、二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35
9、图片36十、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 37第二节 工程热 力学基础 工 程 热 力 学 主 要 是 研 究 热 能 与 机 械 能 之 间 相 互 转 换 的 一 门科 学。从 汽 车 发 动 机 来 说,就 是 通 过 分 析 气 缸 内 气 体 的 状 态 变化的规律,得到提高发动机热效率的途径。整个发动机的效率可分三部分,如下图所示 燃烧热效率 循环效率 机械效率燃料 热能 活塞功 输出功 燃烧过程 循环过程 机械性能 在 工 程 热 力 学 中,把 实 现 热 能 与 机 械 能 相 互 转 换 的 工 作 物 质(气缸内的气体)简称为工质。38一、工质的热力状态(一)工质的基本状
10、态参数 工质所处的宏观状态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说明工质所处的状态的物理量叫做工质的状态参数。其中压力、比容、温度是可测量的参数,称为工质的基本状态参数。39 1.压力p:工质在单位面积容器壁上作用的垂 直力,单位Pa。绝对压力p:气体的真实压力;表压力pB:用气压表测出的压力,pB=p-p0 p0:大气压。真空度pC:表示气体压力低于大气压的值,用真空表测出,pC=p0p。续一(1)402.比 容v:单 位 质 量 的 工质所占的容积。(m3/kg)续一(2)41 3.温度: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标志。它反映了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程度,是大量分子运动动能的平均值的标志。热力学温标(国际单位制):规定
11、水的三相点的温度为273.16K 的温度标尺。摄氏温标:t T 273.16 续一(3)42(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分子本身不占体积,分子之间没有吸引力的气体。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RT R 为气体常数 任意给定两个参数,第三个参数就确定。续一(4)43(三)工质的比热 单位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用c(kg/kg.k)表示。a)定容比热cV:气体在加热过程中容积保持不变的比热。b)定压比热cP:气体在加热过程中压力保持不变的比热。续一(5)44(四)工质的内能 内能就是工质内部分子和原子运动的动能和分子之间的位能的总和,记作u,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a)分子移动动能 b)分子转动动能 c)分子振动动能 d)分子间的位能续一(6)45 而动能与温度有关,位能与比容有关,因此,一般气体的u只与温度与比容有关,即 uf(T,V)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无吸引力,因此位能为0,故 uf(T)即只要工质的初、终态温度T1,T2确定,不论经过什么过程,其内能的变化都相等 uu2-u1=f(T2)-f(T1)续一(7)46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过程及其所作的功 工 质 状 态 参 数 的 一 系 列 变 化 过 程,叫 做 热 力过程,可用pv图表示,其所做的功为(1kg气体)47 曲线下的面积就是过程所做的功。图片482.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转换与守恒
13、定律)热可以转换为功,功可以转换为热,转变前后的能量保持不变。Q=W 续二(1)49 3.能量平衡方程 设 气 缸 内 有1kg气 体,外 界 供 给 气 体 的 热量 为qkJ,该 热 量 中,一 部 分 用 来 向 外 界 输 出膨 胀 功,另 一 部 分 使 气 体 的 内 能 变 化u,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能量平衡方程:quw mkg 气体 Q U+W 续二(2)50三、气体的热力过程 1.等 容 过 程:工 质 的 容 积 保 持 不 变 的 热 力过程。51 2.等压过程:工质的压力保持不变的热力过程。续三(1)52 3.等温过程:工质的温度保持不变的热力过程。续三(2)53 4.
14、绝热过程:工质和外界始终没有热量交换的热力过程。而 即 整理后得 为绝热指数续三(3)54四、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卡诺循环 1.循环及热效率 工质经过一系列状态的变化,重新恢复到原来状态所完成的一个封闭过程,叫一个热力循环。正循环:循环安顺时针方向进行(123 41),输出功。反循环:循环安逆时针方向进行(14321),消耗功。55 2.等压过程:工质的压力保持不变的热力过程。续四(1)56 循环热效率:循环所得到的功与加入的热量之比。w:1kg气体在循环中所输出的功,kJ q1:1kg气体在循环中所吸收的热量,kJ。由于一个循环后u0,故q1-q2=w q2:循环放热。所以 续四(2)57 2.
15、热力学第二定律 关于发动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达:不可能建造一种循环的机器,其作用只从单一取热并全部转变成故。即发动机的热效率不可能100%。关于热转递的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达:不可能将热量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续四(3)583.卡诺循环 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的循环叫卡诺循环。ab:等温膨胀 bc:绝热膨胀 cd:等温压缩 da:绝热压缩 其效率是所有循环中最高的,是最理想的循环方案。续四(4)59经推导。循环的热效率为:续四(5)60 从上式可知:1.卡诺循环的热效率总是小于1。若等于1,则T1=或T2=0,这是不可能的。2.提高热效率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提高T1;另
16、一条是降低T2。意义:卡诺循环至今难以实现,但是它对如何提高发动机的循环热效率从理论上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使发动机的循环接近于卡诺循环,以卡诺循环效率来评价发动机热功转换的程度。续四(6)61第三节 发动机的热力循环 与性能指标 本节主要介绍四冲程发动机的理论循环,实际循环,指示指标,有效指标及机械效率等知识。62一、发动机的理论循环 对实际循环作以下假设可得理论循环;a.质是理想气体,比热视为定值;b.工质与外界无热量交换,不计进、排气过程及其流动损失;c.工质的压缩过程和膨胀过程均为绝热过程;d.燃烧过程为外界等容、等压加热过程,而排气过程为等容放热过程代替。63ac:绝热压缩 cz:等容加
17、热zz:等压加热 zb:加热膨胀ba:等容放热 1)混 合 加 热 循 环:每 循 环 加 入 到 气 缸 中 的 热 量Q 分 两部 分,一 部 分 热 量Q1 是 在 等 容 的 情 况 下 加 入 的,另 一 部 分Q1 是在等压情况下加入的,如图。1.理论循环续一(1)64 由于高速柴油机先喷入气缸的燃料迅速燃烧,加热接近于等容,后喷入气缸的燃料燃烧缓慢,加热接近于等压。因此,混合加热循环是柴油机的理想循环 续一(2)65经济性指标热效率t:(证明从略)动力性指标循环平均压力pt:式中:Va/Vc 压缩比;pz/pc 压力升高比;Vz/Vz 预胀比。续一(3)662)等容加热循环 每循
18、环加入到气缸中的热量Q1 是在等容的情况下加入的,如图。因为汽油机混合气的燃烧非常迅速,其实际循环接近等容加热循环。所以等容加热循环是汽油机的理想循环。续一(4)67 由于该循环可看作混合加热循环在Q1 0,1的特例,所以 续一(5)68 2.理论循环分析 1)压缩比 随压缩比增大,两种循环的t 和pt 都将提高。这是因为在加热量Q1相同的情况下,提高压缩比,可提高循环最高温度及平均吸热温度,降低平均放热温度,扩大温差,增大膨胀比,使循环作功增多。(由于柴油机的压缩比比汽油机的大,所以柴油机的热效率比汽油机高)续一(6)69 2)压力升高比和预胀比 在混合加热循环中,若Q1和 一定,增大时,相
19、应减少,即Q1 增加而Q1 减少,从而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使t 和pt 提高。(相同压缩比和能量消耗的汽油机和柴油机,汽油机的热效率比柴油机高)续一(7)70二、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1.实际循环 四冲程发动机曲轴旋转两圈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分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五个过程,可用pv图表示。71其中:rra 线是进气过程abc 线是压缩过程cz 线是燃烧过程zb 线是膨胀过程br 线是排气过程循环得到的净功为Ai-A1 续二(1)72 2.实际循环与理想循环的差异 与理论循环相比,实际循环存在各类能量损失。1)实际工质的影响Wk 2)换气损失W 和Wr 3)燃烧损失Wz 4)传热损失Wb 续二(
20、3)73续二(4)74三、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以下标i 表示)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所作的功为基础的指标称为发动机的指示指标 751.1.1.1.1.1.指示功Wi 和平均指示压力pi 1)指示功Wi 气体在气缸内完成一个实际循环对活塞所作的有用功。它通过计算pv图上的面积得到。2)平均指示压力pi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的指示功。因此 103 Wi 等于一个假想大小不变的压力pi 作用在活塞顶上,使活塞移动一个行程S 所作的功。续三(1)762.指 示 功 率Pi 单 位 时 间 内 所 作 的 指示功 10-3,kW 式中,i 气缸数,pi 的单位为kPa,Vh的单位为L,n的单位为r/min,为冲
21、程数。续三(2)773.指示热效率i 和指示燃料消耗率gi 1)指 示 热 效 率i 指 示 功 与 所 消 耗 的 燃料热量的比值 式中Ql为所消耗的燃料热量。2)指示燃料消耗率gi 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g/kW h 则 hu:热值续三(3)78四、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以下标e 表示)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率为基础的性能指标。用以评价整个发动机的性能。791.1.1.1.1.1.1.1.1.1.1.1.动力性指标 1)有效功率Pe:发动机输出的功率称为有效功率。Pe=Pi-Pm Pm;机械损失功率 2)有 效 扭 矩Me:由 发 动 机 输 出 的 扭 矩 称 为 有 效 扭矩。,Nm 3)平 均
22、 有 效 压 力pe:单 位 气 缸 工 作 容 积 输 出 的 有 效功。,kPa 续四(1)80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 1)有效热效率e:循环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的热量的比值 m:机械效 2)有效燃料消耗率ge: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g/kWh 注意!ge 与GT的区别 同理 续四(2)81续四(3)822)比 重 量Ge:发 动 机净 重G 与 标 定 工 况 下 的 有效功率之比,kg/kW 续四(4)83 3)强化系数peCm:平均有效压力与活塞平均速度的乘积。其值越大,强化程度越高。续四(5)84 4.发 动 机 的 其 它 性 能 指标 1)排气品质 2)噪声 3)起动性等续四(6)
23、85五、发动机的热平衡 热平衡就是加入发动机的总热量的分配情况,可表示为 QT=QE+QS+QR+QB+QL式中:QT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总热量;QE转化为有效功的热量;汽20%-30%,柴30%-40%QS传给冷却介质的热量;汽25%-30%,柴20%-25%QR废气带走的热量;汽40%-45%,柴35%-40%QB不完全燃烧的热量损失;QL其它损失;汽8%,柴10%。减少各种能量损失,即可提高发动机的效率。86六、发动机的机械损失 发动机功率在内部转递过程中的各种损失称为机械损失。包括摩擦损失、驱动附属设备和泵气损失。一)机械效率:有效功率与指示功率的比值 87 二)械损失的测定1.灭缸法
24、1)将发动机调整到给定工况稳定工作,测出Pe;2)停止第一缸的供油或点火,调整测功器,使发动机恢复原转速,测出Pe1。可得第一缸的指示功率Pi1=Pe Pe1。3)依次使各缸熄火,可得Pe2,Pe3 则Pi2=Pe Pe2 Pi3=Pe Pe3 整机的指示功率 Pi=Pi1+Pi2+PePe1PePe2PePe3iPe(Pe1+Pe2+Pe3+)Pm Pi-Pe iPe(Pe1+Pe2+Pe3+)Pe(i-1)Pe(Pe1+Pe2+Pe3+)续六(1)882.倒拖法 1)发动机与测功机相连;2)使发动机以给定的工况稳定运行,当水温和油温达到正常时,切断供油或停止点火,同时将电力测功机转换为电动
25、机,以给定转速倒拖发动机;3)测定电力测功机的倒拖功率,该倒拖功率即为发动机在该工况下的机械损失功率。续六(2)89续六(3)90 3)润滑油的品质和冷却水温 粘度大,流动性差,摩擦损失增加;粘度小,流动性好,承载能力差,油膜易破裂。冷却水温影响机油的粘度。使用中降低机械损失要做到无机械故障,控制好转速、水温,保持机油清洁等。续六(4)91 第四节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本节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换气过程的进行情况,分析影响充气量的因素,找出减少换气损失、提高充气系数的因素。定义:发动机的排气过程和进气过程统称为换气过程。任务:尽可能将缸内的废气排除干净,并吸入更多的新鲜混合气。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动机 工作 原理 PPT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