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发病-PPT.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医基础理论-发病-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发病-PPT.ppt(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概 说一、发病的概念: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即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抗损害的矛盾斗争过程。二、发病学说的概念:研究疾病发生的途径、类型、机制、规律以及影响发病诸因素的理论。三、发病学说的特点:重视内因和外因在发病过程中的相互影响。1、内因是机体自身功能失调,最易导致外在致病因素的侵袭。2、外在致病因素的侵入,加重机体功能紊乱和代谢失调。四、发病学说的源流:(一)内经:提出“外内合邪”即重视内因,即亦不忽视外因在发病中的作用。(二)温疫论:“本气充实,邪不能入”、“本气亏虚,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说明疫病之所以从呼吸道侵入人体,是由于本气亏虚,强调正气防御作用。正邪与发病致病因素 人体 正气正
2、邪斗争阴阳相对平衡破坏不能自行调节恢复发病第一节 发病原理 发病原理,简单说就是“邪正相搏”,疾病发生和变化,在于正邪矛盾斗争的过程。致病因素作用人体后,能否使人发病,受诸多因素影响,不仅与人体正气的强弱,个体体质特点、精神状态有密切联系,而且与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有关。发病原理,旨在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包括发病的基本原理、影响发病的因素和发病类型等。一、发病的基本原理(一)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1、正气的基本概念:指人体正常结构与功能活动及其抗病、康复能力。包括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及其所产生的维护健康的能力。2、正气的防御作用:(1)抵抗外邪入侵:“
3、正气存内,邪不可干”(2)驱邪外出:消除邪气对机体的损害。(3)修复调节能力:正气的“自和”能力对机体阴阳平衡进行调节,可不药而愈。(4)维护脏腑经络功能协调:脏腑经络之气,推动调节各脏腑功能正常发挥,防止各种病理产物形成。3、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正气强弱在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中,发挥主导作用。具体表现:(1)正虚感邪而发病:正气不足,抗邪无力,邪气乘虚而入。(2)正虚生“邪”而发病:脏腑功能失调,精气血津液代谢失常,内生五邪而发病,或形成痰饮、瘀血、结石病理致病因素而发病。(3)正气强弱决定证候类型:正盛邪实实证 邪盛正虚虚实错杂(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邪气的基本概念:泛指各种致病
4、因素。2、邪气的侵害作用:(1)导致生理功能失常:机体失阴阳失调 脏腑经络功能失调 精气血津液代谢及功能障碍(2)造成脏腑组织的形质损害:机体皮肉筋骨损害 脏腑器官损害 精气血津液亏损(3)改变体质类型:改变体质特征,影响对疾病的易罹倾向。3、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1)邪气是导致疾病的发病原因。(2)影响发病性质:不同邪气,发病特点、证候类型不同。(3)影响发病类型和病情:邪气性质和感邪轻重,与病情轻重有关。(4)在特殊情况下,邪气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如邪气毒力、致病力特别强,不可抗拒的暴力等。(三)邪正斗争胜负与发病的关系:1、决定是否发病。正胜邪却不发病 邪胜正负发病2、决定证候类型。包括
5、病变性质,病情轻重都与正邪斗争有关。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一)环境因素与发病:1、气候因素:(1)不同季节,易感病邪和易感病不同。(2)反常季节,促进病邪孳生与传播。(3)气候反常,易诱发和加重宿疾。2、地域因素:(1)引发地方病:现代流行病学与地质学研究发现,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导致疾病的地区性和地方性。(2)促使发病或加重病情:骤然异地而居亦可促成疾病的发生与加重,又称“水土不服”。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多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东北、西北:多克山病、大骨节病。山区及远离海岸地区:多瘿病。北方地区:多地方性氟中毒。鼻咽癌以广东高发,食道癌以华北、西北高发,肝癌以江苏省启东县高发。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基础理论 发病 PPT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