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PPT.ppt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PPT.ppt(10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重点提示:1.心理发展及学生心理发展基本特征。2.认知发展的阶段论;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3.中学生人格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4.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5.学生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n评价目标:n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本概念。n2.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n3.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n4.评价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第一节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n 心理发展:人的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心理发展:人的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
2、的生命全程中发生的有规律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心理变化过程。n注意:注意:n1.1.心理发展毕生持续,贯穿于生命全过程。心理发展毕生持续,贯穿于生命全过程。n2.2.心理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从无到有、从简到繁。心理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从无到有、从简到繁。n3.3.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两大方面。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两大方面。n4.4.心理发展可以是积极的变化,表现为心理机能的改善;也可能心理发展可以是积极的变化,表现为心理机能的改善;也可能是消极的,表现为心理机能的衰退。是消极的,表现为心理机能的衰退。n5.5.
3、心理发展是天性与教养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心理发展是天性与教养的共同作用的结果。n6.6.心理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心理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n1连续性与阶段性n个体出生后,心理发展就持续不断、贯穿其一生;但在持续一生的心理发展中,具体的心理功能会表现出处于具有质的差异的不同阶段特征。n2定向性与顺序性n尽管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n3不平衡性n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n4差异性n体现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
4、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千差万别。(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人们对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持有不同的观点。人们对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持有不同的观点。1 1 1 1、连续论者连续论者连续论者连续论者:强调发展的连续性,认为心理的发展只是数量的变化,一:强调发展的连续性,认为心理的发展只是数量的变化,一个婴儿与成人仅在量的方面有差别,儿童是成人的一个缩影。个婴儿与成人仅在量的方面有差别,儿童是成人的一个缩影。在中世纪绘画中出现的儿童形象便是小大人(在中世纪绘画中出现的儿童形象便是小大人(miniature adultminiature adult)。)。直到直到1919世
5、纪以前,还没有真正的儿童读物。世纪以前,还没有真正的儿童读物。中世纪绘画中的儿童的形象是“小大人”。2 2 2 2、阶段论者阶段论者阶段论者阶段论者:认为发展要经历一些不连续的步骤和阶:认为发展要经历一些不连续的步骤和阶段,在每一个阶段或水平上,行为的组织有着质的差段,在每一个阶段或水平上,行为的组织有着质的差异。强调发展过程是阶段性的,而不是平稳或连续的异。强调发展过程是阶段性的,而不是平稳或连续的。3 3 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学观点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学观点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学观点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学观点: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既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个从量
6、变到质变的过程,它既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又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在一定时期内,个体心理又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在一定时期内,个体心理的发展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只发生一些细微变化,的发展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只发生一些细微变化,即属于量的积累,体现着发展的连续性;当某些代即属于量的积累,体现着发展的连续性;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新质要素表新质要素的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新质要素取代旧质要素占据主要地位,这时量变的过程就发取代旧质要素占据主要地位,这时量变的过程就发生了质的生了质的“飞跃飞跃”,表现出发展中的间断或跳跃现,表现出发展中的间断或跳跃现象,意味着新的阶段形成象,意味着新
7、的阶段形成。图图1-1 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a代表发展是连续的累进,代表发展是连续的累进,b为波浪式向前的曲线,代为波浪式向前的曲线,代表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表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从图从图1-1看出心理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看出心理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个的,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延伸;旧质中孕育着新质,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延伸;旧质中孕育着新质,新质中由包含着旧质。但作为某一阶段特征的新质中由包含着旧质。但作为某一阶段特征的是那些占优势地位的因素,它体现着本阶段的是那些占优
8、势地位的因素,它体现着本阶段的本质特征。本质特征。如,从如,从儿童动作的发展儿童动作的发展儿童动作的发展儿童动作的发展看,看,6、7个月时儿童开始爬行,个月时儿童开始爬行,先是腹部着地慢慢爬,再到靠手膝爬行,由不熟练先是腹部着地慢慢爬,再到靠手膝爬行,由不熟练的爬行到熟练的爬行,这种爬行技能上的变化体现的爬行到熟练的爬行,这种爬行技能上的变化体现着儿童动作发展的连续性;但在一岁左右,儿童开着儿童动作发展的连续性;但在一岁左右,儿童开始能够站立和直立行走。由爬行到直立行走,不只始能够站立和直立行走。由爬行到直立行走,不只是爬行技能的简单扩展,而是出现了本质不同的行是爬行技能的简单扩展,而是出现了
9、本质不同的行为模式,即进入动作发展的新阶段,但该阶段还会为模式,即进入动作发展的新阶段,但该阶段还会保留或表现出爬行。例如,儿童刚刚开始直立行走保留或表现出爬行。例如,儿童刚刚开始直立行走时,行走动作还不熟练,在需要快速移动或疲劳时,时,行走动作还不熟练,在需要快速移动或疲劳时,小孩还会爬行。小孩还会爬行。(二)定向性与顺序性(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在正常情况下,个体身心的发展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一定的先在正常情况下,个体身心的发展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而且这种顺序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逾越的。例如,儿童身体和后顺序,而且这种顺序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逾越的。例如,儿童身体和运
10、动机能的发展按照两条法则进行:运动机能的发展按照两条法则进行:自上而下(头尾)法则:头部动作自上而下(头尾)法则:头部动作躯干动作躯干动作脚动作脚动作 即抬头即抬头翻身翻身坐坐爬爬站站行走行走 从中心到边缘(近远)法则:动作发展与身体的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从中心到边缘(近远)法则:动作发展与身体的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远离身体中心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晚。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远离身体中心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晚。如,上肢动作:肩头和上臂如,上肢动作:肩头和上臂肘腕肘腕手指手指(三)不平衡性(三)不平衡性 个体在生命全程中的发展不是按一个模式进行,也不是按相同的速个体在生命全程中的发展不是
11、按一个模式进行,也不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进行,而是表现出不平衡性。度直线进行,而是表现出不平衡性。从个体发展的不同方面看,个体神经系统的发展先快后慢,从个体发展的不同方面看,个体神经系统的发展先快后慢,9 9岁时接岁时接近成人水平,而生殖系统的发展则是先慢后快,在青春期前发展缓慢,近成人水平,而生殖系统的发展则是先慢后快,在青春期前发展缓慢,一到青春期(女童一到青春期(女童11111212岁,男童岁,男童13131414岁)则快速发展。岁)则快速发展。从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看,个体发展的速度是不同的:幼儿前期是从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看,个体发展的速度是不同的:幼儿前期是第一个加速发展期,然后童年期是
12、一个平稳发展期,而青春期又出现第第一个加速发展期,然后童年期是一个平稳发展期,而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加速期,然后在整个成年期是一个少变化期,最后老年期是下降期。二个加速期,然后在整个成年期是一个少变化期,最后老年期是下降期。(四)个别差异性(四)个别差异性 一般说来,一个正常儿童的发展总是要经历基本的发展阶一般说来,一个正常儿童的发展总是要经历基本的发展阶段。但是同是在正常范围内的个体,在发展速度、最终达到段。但是同是在正常范围内的个体,在发展速度、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发展的领域等等总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如,的发展水平、发展的领域等等总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如,n从智力发展速度看,有的儿童早慧
13、,有的大器晚成;从智力发展速度看,有的儿童早慧,有的大器晚成;n从智力水平看,有的人智力平平,有的人智力超常;从智力水平看,有的人智力平平,有的人智力超常;n从个人的优势领域看,有的儿童语言能力发展得好,有从个人的优势领域看,有的儿童语言能力发展得好,有的儿童动作发展得好。的儿童动作发展得好。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n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n1乳儿期(01岁);n2婴儿期(13岁);n3幼儿期(36、7岁);n4童年期(6、7岁11、12岁);n5少年期(11、12岁l4、15岁);n6青年期(14、15岁25岁)n7成年期(2565岁);n8老年期(65岁以后)。n 中学生所处的年龄
14、阶段大致包括少年期和青年初期。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大致包括少年期和青年初期。n(一一)少年期少年期 n1 1定义:少年期是指定义:少年期是指1111、1212岁到岁到1414、15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n2 2心理发展特点: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心理发展特点: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在这一时期,抽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在这一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形象思维做支柱
15、,开始出现反省思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形象思维做支柱,开始出现反省思维。维。n(二二)青年初期青年初期 n1 1定义:这是指定义:这是指1414、1515岁至岁至1717、18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n2 2心理发展特点: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心理发展特点: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
16、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与现实自我仍面临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分裂危机。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n(一)学习准备n1定义:学习准备是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性的学习的适合性。也就是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n2两个维度: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的方面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横向的学习准备是
17、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n3学习准备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格塞尔(格塞尔(A.GesellA.Gesell)“成熟优势论成熟优势论”: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学习与生理上的成熟和学习。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准备状态”有关,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有关,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格塞尔的成熟优势论虽然提到生理成熟和环境两个
18、因素的相互作用,格塞尔的成熟优势论虽然提到生理成熟和环境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但更强调成熟的作用。但更强调成熟的作用。双生子爬梯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成熟前的训练不起多大作用,是事倍功半。成熟前的训练不起多大作用,是事倍功半。双生子爬梯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 让同卵双生子让同卵双生子T和和C在不同的年龄开始学在不同的年龄开始学习爬楼梯。习爬楼梯。T从出生后的的从出生后的的48周起接受爬梯周起接受爬梯训练,每天练习训练,每天练习10分钟,连续分钟,连续6周;周;C则从则从出生后的第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训练,每天的练习时间周开始训练,每天的练习时间相同,仅训练两周,就赶上了相同,仅训练两周,就赶上了T。双
19、生子爬梯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 图图1-4 双生子训练爬梯的结果双生子训练爬梯的结果n教学前必须明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这是新教学的出发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新的教学,这就是教学的准备性原则,我国教育学中“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原则”。n(二)关键期n1定义:关键期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n2对教学的要求: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心理发展是否有关键
20、期,即是否存在心理发展是否有关键期,即是否存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有机体最容易学习某某个特定的时期,有机体最容易学习某种行为反应?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最种行为反应?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最早源于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早源于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Lorenz,K)对动物印刻()对动物印刻(imprinting)行为的)行为的研究。研究。印刻反应印刻反应 劳伦兹研究发现,鹅、鸭、雁等动物在刚刚孵劳伦兹研究发现,鹅、鸭、雁等动物在刚刚孵化出来后,让它们接触其他种类的鸟或会活动的东化出来后,让它们接触其他种类的鸟或会活动的东西(如人、木马、足球),它们就会把这些东西当西(如人、木马、足球),它们就会把这些东西当
21、作自己的母亲紧紧追随,但对自己同类的母亲却无作自己的母亲紧紧追随,但对自己同类的母亲却无任何依恋。这种现象好似在凝固的蜡上刻上标记一任何依恋。这种现象好似在凝固的蜡上刻上标记一样,固称样,固称“印刻印刻”。这种印刻现象只发生在极其短。这种印刻现象只发生在极其短暂的特定时刻,一旦错过这个时机,就无法再学会。暂的特定时刻,一旦错过这个时机,就无法再学会。据研究认为,小鸡的母亲印刻的关键据研究认为,小鸡的母亲印刻的关键期是出生后的期是出生后的1016小时,小狗的关键小时,小狗的关键期约在生后期约在生后37周。周。过去认为,动物出生后不久就会认过去认为,动物出生后不久就会认识母亲是出于亲子本能,后来的
22、发现并识母亲是出于亲子本能,后来的发现并非如此。非如此。印印 刻刻 反反 应应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人们把动物研究的结果应用到早期个体心理发人们把动物研究的结果应用到早期个体心理发展身上,就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关键期问题,展身上,就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关键期问题,认为个体行为的发展有阶段性,有些行为是在发育认为个体行为的发展有阶段性,有些行为是在发育的某一个时期在适当的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如果的某一个时期在适当的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这种行为就永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这种行为就永远不会产生。这个时期就称为该种行为发展的关键期。不
23、会产生。这个时期就称为该种行为发展的关键期。例如,有人认为例如,有人认为2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等。期等。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教育启示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教育启示n抓住关键期及时进行教育,事半功倍抓住关键期及时进行教育,事半功倍n但不能认为儿童过了某个年龄就不能进但不能认为儿童过了某个年龄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行有效的学习。二、心理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n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n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24、n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认知发展理论要点如下:1.儿童的思维不同于成人的思维,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数量方面,而且也表现在质量方面,儿童不只在信息量(知识总量)方面不如成人,而且对于信息加工的方式(思维过程)与成人不同。也可以说,他们在用一种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2.人的认知发展经历几个特定的阶段,而且这些阶段按固定的次序发生。这种次序对所有儿童都是相同的,尽管有些人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的时间可能提前或滞后。这些阶段构成一个层次,即每一个阶段不同于前一个阶段,但每一个阶段又是从前一个阶段发展而来。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特征不是其特有的思维内容,而是其特有的思维方式。2
25、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图式是指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这里的动作或活动是指外部动作和内化了的思维活动。图式最初来自遗传,是一些先天性的无条件反射,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丰富起来。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进行的。同化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应顺应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生 心理 发展 教育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