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第13课《唐诗五首》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唐诗五首》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 唐诗五首野 望目标导航 了解诗人及诗歌写作背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默写。(重点)在反复诵读、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品味诗句朴素清新、流畅自然的语言。(难点)结合诗句内容,体会诗人彷徨无依、孤独抑郁的情感。助读资料 1.题目解说“野”指原野,在原野里;“望”是向四处望。“野望”,眺望原野。2.作者名片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尝居东皋,号东皋子。原有集,已散失,后人集有东皋子集。3.背景资料 本诗选自王绩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诗人于隋大业年间举孝悌廉洁及第,除秘书正字、饧州六合县丞。简傲嗜酒,屡被弹劾。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
2、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皋。这首诗作于唐初,诗中流露出诗人避世退隐的意愿。2.主题归纳 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3.写作特点(1)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一景一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符合律诗的基本章法。(2)朴素清新,流畅自然。这首诗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式,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4.问题探究 诗歌的颔联和颈联运用
3、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颔联,作者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眼前静景: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枯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间唯见些许余晖,多么宁静、开阔、美丽。接着,诗人的笔锋又转向动的叙写,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牧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句中的四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字词全解 1.薄暮:傍晚。薄,接近。2.犊(d):小牛。这里指牛群。3.禽:泛指猎获的鸟兽。4.采薇:采食野菜。黄鹤楼目标导航 了解诗人及诗歌写作背
4、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默写。(重点)品味本诗自然洒脱的语言特色,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难点)体味诗人抒发的人生失意和思乡的情感。助读资料 1.题目解说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上。太平寰宇记:“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驾,故号为黄鹤楼。”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1981年重建的。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2.作者名片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全唐诗中收录了他42 首诗。著有崔颢诗集。3.背景资料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一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
5、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写下此诗。2.主题归纳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游览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抒写了游子的乡愁。3.写作特点(1)意境开阔,气势宏大。此诗为黄鹤楼的名篇佳作,即便大诗人李白也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因为这首诗写得实在太高妙了。诗人将黄鹤楼的传说与人生的感发写得如此空灵、如此真实,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时空切换自然,意境深远而又不晦涩,犹如信手拈来,读之如行云流水,一泻而下。(2)虚实结合。诗的前四句叙写仙人乘鹤的传说,写的是想象,是传说,是虚幻的;而后四句则是写实,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个人情怀。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巧
6、妙地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3)自然洒脱。诗的前四句一气贯通,跌宕转折,连用三个“黄鹤”、两个“空”字,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三平调结尾,完全摆脱了格律和平仄的约束,自然流泻,意到笔随,情跃纸上。(4)独具匠心的剪裁。本诗有令人回味无穷之感。诗人将思念亲人的狭义乡愁与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有机结合,使得本篇的韵味和风骨登上了同类诗作的巅峰。4.问题探究“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诗的尾联是思乡名句,描绘的是江面上已一片暮霭,仿佛笼罩着烟雾一般:“烟”字描绘了一种朦胧、弥漫、飘忽的景象。崔颢在这里用了一
7、个“烟波”,就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现了出来,在极有深度的视觉形象中蕴含着醇厚的韵味。它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图,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黄昏时分,忙碌在外的人们都回家了,而自己呢,仕途失意,面对浩浩江水,独立在苍茫暮色之中,更添异地漂泊之感。诗作用一个“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字词全解 1.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2.晴川:晴日里的原野。3.萋(q)萋:草木茂盛的样子。4.乡关:故乡。使至塞上目标导航 了解诗人和诗歌写作背景,能够正确、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默写。(重点)品味雄浑道劲的语言特色,学习融情于景、虚实结合的写法。(难点)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古代将士戍守边疆
8、的艰苦,学习古人为国尽忠的精神。助读资料 1.题目解说“使”,出使;“至”,到。题目的意思是“奉命出使,到达塞上”。这首诗作于诗人赴边途中。2.作者名片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迁蒲(今山西永济),故又称蒲人。一生写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为“王孟”。著有王右丞集。名作有鸟鸣涧从军行观猎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3.背景资料 本诗选自王维集校注卷二(中华书局1997年版)。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当时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奉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
9、王维排挤出朝廷。诗人单车问边,虽有孤寂之感,但更多的是凌云之气。此诗作于赴边途中,写出塞时沿途所见之景。归纳探究 2.主题归纳 这首五言律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感。3.写作特点(1)融情于景,虚实结合。这首诗首尾两联叙事,中间两联写景。前两联写此次出使的经历,在叙事写景中抒情。颔联写景虚实相映,表达悲壮情怀。后两联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景中寓事,景中含情。颈联写景,以实写虚,融情于景。尾联叙事,衔接首联。(2)雄浑遒劲,逼真传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