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机-PPT.ppt
《病因病机-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因病机-PPT.ppt(1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病性辨证概念病性辨证概念 病因学中病因与辩证病因学中病因与辩证学中的病因之关系学中的病因之关系概述1 1 病性辨证,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病人所表现的各种症状、体征等进行分析、综合,从而确定疾病当前证候性质的辨证方法。2 2 病因与病性概念区别1、病因是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始因素,如外 感六淫、七情刺激、外伤、劳倦等;-属于病因学、发病学的范畴2、病性,是指病理变化的本质属性,或称为 “病机”。也就是当前证候的性质,如气虚、血瘀、湿热、痰饮等,-属于诊断学、辨证学的范畴 3 3 只是由于中医学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主要是从症状而推求原因,因而病因学研究的病因与辨证学探求的病性往往又是一致的。病因学
2、是由因析果,辨证学是由果析因。4 4 病性辨证分为:第一节 辨六淫证候 第二节 辨阴阳虚损证候 第三节 辨气血证候 第四节 辨津液证候 第五节 辨情志证候 5 5第一节第一节 辨六淫证候辨六淫证候 辨六淫证候,是根据病人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等,对照六淫病邪的致病特点,通 过 分 析,辨 别 疾 病 当 前 病 理 本 质 中是否存在着六淫证候。6 6u六气六气: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是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变化因素。u六淫六淫:淫,有太过、浸淫之意,泛指反常。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六气变为六淫的条件:当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超过了正常限度的时候,如六气的太过和不及,或非其
3、时而有其气,或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越了人体的抵抗能力,导致机体发病,这时的六气就成为六淫。当人体的正气不足,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减低,轻微的气候变化,也会导致机体发病,这时的六气也叫做“六淫”。可见,六气变为六淫的关键是能否导致机体发病。相关知识回顾7 7u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1.外感性外感性 一是指病邪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自外而来,易形成外感病。二是指感受六淫之邪,初期多见表证,若表证不解,病邪多由表入里。2.季节性季节性 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但非绝对,高温作业易感热、中暑。3.地域性地域性 六淫致病常与居住地区和环境密切相关,如西北高原地区气候
4、寒冷而干燥,多发生寒病和燥病;东南沿海地区气候炎热而潮湿,多发生湿病;高温环境作业者多易患火热燥病等。8 8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9 94.相兼性相兼性 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犯人体而发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寒邪侵犯人体形成寒病;风、热邪同时侵犯人体形成风热感冒;风、寒、湿三气同时侵犯人体形成风寒湿痹等。两种以上邪气同时侵犯人体而发病,多以风邪为主导,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或同类性质的邪气相兼,如寒湿困脾等。5.5.转化性转化性 六淫致病在一定
5、的条件下,其证候的性质可以发生转化。如表寒证可入里化热形成里热证。引起转化的原因有两点:l体质不同体质不同l治疗不当治疗不当1010一、风淫证二、寒淫证三、暑淫证 四、湿淫证五、燥淫证六、火热证辨六淫证候1111一、风淫证概 念临床表现与常见证型外风(风淫证)内风证的鉴别辨证要点1212 【概念】指风邪侵袭人体肤表、经络,卫外机能失常,表现出符合“风”性特征的证候。l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l风性善行而数变 l风性主动 l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致病的特点13131414外风证与内风证的区别风淫证:主要是感受外界风邪所致,证候表现如上。内风证:是由于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如热盛、阳亢、阴虚、血虚等所致,
6、以出现类似风性“动摇”特点:眩、麻、抽、颤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称为“动风”。证候表现外风与内风有所不同,临床时应加以鉴别。1515风淫证的辨证依据 新起恶风、微热、汗出、脉浮缓,或突起风团、瘙痒,或肌肤麻木,或肢体关节游走疼痛,或面睑浮肿等症。1616二、寒淫证概 念临床表现及常见证型伤寒与中寒的鉴别辨证要点1717 【概念】指寒邪侵袭机体,阳气被遏,以恶寒甚、无汗、头身或胸腹疼、苔白、脉弦紧等为主要表现的实寒证候。l寒为阴邪,易伤阳气l寒性凝滞而主痛l寒性收引 一是寒邪侵犯肌表,可致腠理闭塞,汗孔闭合,出现发热恶寒,无汗等症状。二是寒邪侵犯经络,引起筋脉收缩挛急,气血不通,见关节挛急疼痛,屈
7、伸不利等症状。寒邪致病的特点:1818寒淫证寒淫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寒淫证常分为寒淫证常分为“伤寒伤寒”(”(即即“伤寒证伤寒证”)”)和和“中中寒寒”(”(即即“中寒证中寒证”)”)以及以及“寒痹寒痹”。三者三者在病在病因、病位、证候表现、病机等方面有异有同。因、病位、证候表现、病机等方面有异有同。伤寒证中寒证寒痹概念伤寒证中寒证寒痹鉴别1919【概念概念】“伤寒证伤寒证”:指寒邪外袭于指寒邪外袭于肌肌表表,阻遏卫阳阻遏卫阳,阳阳气气抗邪于外所表现的表实寒证又称外寒证、表寒抗邪于外所表现的表实寒证又称外寒证、表寒证、寒邪证、寒邪束束表证、太阳表实证、太阳伤寒证等。表证、太阳表实证、太阳伤寒证
8、等。“中寒证中寒证”:指寒邪直接内侵脏腑、气血指寒邪直接内侵脏腑、气血,遏遏制制及损伤阳气及损伤阳气,阻滞脏腑气机和血液运行所表现的阻滞脏腑气机和血液运行所表现的里实寒证里实寒证,又称内寒证、里寒证等。又称内寒证、里寒证等。“寒寒 痹痹”:寒邪侵袭肢体经脉,气血凝塞而:寒邪侵袭肢体经脉,气血凝塞而致的致的四肢关节疼痛、拘急、屈伸不利、遇寒加剧四肢关节疼痛、拘急、屈伸不利、遇寒加剧20202121寒淫证的辨证依据 寒淫证的辨证依据是,新病突起,病势较剧,有感寒原因可查,以寒冷症状为主要表现。本证属实寒证,与由于机体阳气亏虚所形成的虚寒证有所不同,主要根据是否感受寒邪、发病及病势的新久缓急、病体的
9、强弱等方面进行鉴别。2222三、暑淫证概 念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323 【概念【概念】指感受暑热之邪指感受暑热之邪,耗气伤津耗气伤津,以发热以发热口渴、神疲气短、心烦头晕、汗出、小便短黄、口渴、神疲气短、心烦头晕、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干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舌红苔黄干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l暑为阳邪,其性炎热l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l暑多挟湿暑邪致病的特点:2424暑淫证临床表现u发热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黄,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暑性炎热升散,耗气伤津 u发热,卒然昏倒,汗出不止,气喘,甚至昏迷、惊厥、抽搐等;或见高热,神昏,胸闷,腹痛,呕恶,无汗等。-暑闭心神,引
10、动肝风 2525暑淫证的辨证依据 暑淫证的辨证依据是,夏月有感受暑热之邪的病史,发热、口渴、汗出、疲乏、尿黄等为常见症状。2626四、湿淫证概 念临床表现外湿与内湿鉴别辨证要点2727 【概念】指感受外界湿邪,或体内水液运化失常而形成湿浊,阻遏气机与清阳,以身体困重、肢体酸痛、腹胀腹泻、纳呆、苔滑脉濡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l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l湿性重浊l湿性粘滞 l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致病的特点:2828湿淫证临床表现 胸闷脘痞胸闷脘痞,口腻不渴口腻不渴,纳呆纳呆,恶心恶心,大便稀大便稀溏溏,小小便浑浊。妇女可见带下量多。面色晦垢便浑浊。妇女可见带下量多。面色晦垢,舌苔舌苔滑腻滑腻
11、,脉濡缓或细等。脉濡缓或细等。湿邪阻滞气机湿邪阻滞气机湿邪阻滞气机湿邪阻滞气机,脾胃运化失调脾胃运化失调脾胃运化失调脾胃运化失调 皮肤湿皮肤湿疹疹、瘙瘙痒痒,或局部渗漏湿液或局部渗漏湿液 湿郁于肤表湿郁于肤表,阻滞经气阻滞经气 头昏沉如裹头昏沉如裹,嗜睡嗜睡,身体困重身体困重,肢体关节、肌肉肢体关节、肌肉酸痛酸痛 湿阻气湿阻气机,清阳不展机,清阳不展2929但湿淫证常是内外合邪而为病,故其证候亦常涉及内外。3030湿淫证的辨证依据 起病较缓而缠绵,以困重、酸楚、痞闷、腻浊、脉濡缓或细等为证候特点。3131五、燥淫证五、燥淫证 概概 念念临床表现以及分类临床表现以及分类燥淫证(凉燥、温燥)、内燥
12、鉴别燥淫证(凉燥、温燥)、内燥鉴别辨证要点辨证要点3232 【概念】指外界气候干燥,耗伤津液,以皮肤、口鼻、咽喉干燥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燥邪致病特点: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易伤肺3333燥淫证临床表现 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口唇、鼻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干燥,或见干咳少痰、痰粘难咯,小便短黄,脉象偏浮等。-燥邪侵袭,易伤津液,易损伤肺 根据感受燥邪的寒温不同又各有不同,根据感受燥邪的寒温不同又各有不同,分为:凉燥、温燥,临床表现不尽相同。详分为:凉燥、温燥,临床表现不尽相同。详见下表:见下表:l凉燥凉燥l温燥温燥 3434燥淫证与内燥燥淫证与内燥亦可相互为因亦可相互为因,内外
13、合病。内外合病。3535燥淫证的辨证依据:(季节、环境、干燥征)常见于秋季或处气候干燥的环境,具有干燥不润的证候特点。3636六、火热证概 念临床表现辨证要点3737 【概念】指外感火热邪毒,阳热内盛,以发热、口渴、胸腹灼热、面红、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或洪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l火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气 l火热性炎上l火热邪易生风、动血热邪易扰心神l火邪易致疮痈火邪致病的特点:3838火热证临床表现l口渴喜饮口渴喜饮,汗多汗多,大大便便秘结秘结,小便短黄小便短黄 热盛热盛伤津耗液伤津耗液 l面色赤面色赤,舌红或舌红或绛,苔绛,苔黄干燥或灰黑黄干燥或灰黑,脉数有脉数有力力(洪数、滑数、弦数等
14、洪数、滑数、弦数等)阳热阳热炽炽盛盛,气血沸涌气血沸涌l发热恶热发热恶热,烦躁烦躁,甚者或见神昏、甚者或见神昏、谵谵语语 火热火热燔燔灼急迫灼急迫,扰动心神扰动心神l惊厥、惊厥、抽搐抽搐,吐血、吐血、衄衄血血,痈痈肿疮肿疮疡疡 阳热阳热炽炽盛盛,生风生风,迫血妄行灼,迫血妄行灼 血腐肉血腐肉3939火热证的辨证依据 新病突起,病势较剧,以发热、口渴、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干、脉数有力等为主要表现。阴虚证虽与火热证同属热证范畴,但本质上有虚实的不同,火热证以阳热之邪有余为主,发热较甚,病势较剧,脉洪滑数有力。阴虚发热的热势底,本质是阴液的亏虚。4040第二节 辨阴阳虚损证候 辨阴阳虚损证候,
15、是根据病人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等,对照阴津、阳气的生理、病理特点,通过分析,辨别疾病当前病理本质中是否存在着阴、阳虚损的证候。4141 一、阳虚证辨阴阳虚损证候 二、阴虚证 三、亡阳证 四、亡阴证4242一、阳虚证 (一)概 念 (二)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4343 指体内阳气亏损,机体失却温养,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以畏冷肢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形成阳虚证的原因,主要有:久病损伤,阳气亏虚,或气虚进一步发展;久居寒凉之处,或过服寒凉清苦之品,阳气逐渐耗伤;年高而命门之火渐衰。4444阳虚证阳虚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畏冷畏冷,肢肢凉凉,面色面色晄晄白白,神疲神疲,乏力乏力,气短气短,脉脉
16、沉迟无力沉迟无力-阳气亏阳气亏虚虚,温养温养,推动推动无力无力 口淡不渴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或喜热饮,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利利,大便稀薄大便稀薄,舌淡胖舌淡胖,苔白滑苔白滑-阳气亏阳气亏虚虚,蒸蒸 腾、气化腾、气化无力无力 自自 汗汗-阳气亏阳气亏虚虚,肌表不固肌表不固4545阳虚证的辨证依据 病久体弱,以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晄白、舌淡胖等为主要表现。4646二、阴虚证 (一)概 念 (二)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4747 【概念】指体内阴液亏少而无以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以咽干、五心烦热、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导致阴虚证的原因主要有:热病之后热病之后杂病日久杂病日久
17、,伤耗阴液伤耗阴液情志过极情志过极,火邪内生火邪内生,久而伤及阴精久而伤及阴精房事不节房事不节,耗伤阴精耗伤阴精过服温燥之品过服温燥之品,使阴液暗耗。使阴液暗耗。4848阴虚证临床表现两两颧颧潮红潮红,五心烦五心烦热,潮热,潮热热,盗汗盗汗,舌红少舌红少津或少苔津或少苔,脉细数。脉细数。-阴液亏少阴液亏少,阴不,阴不制阳制阳,虚阳内扰虚阳内扰形体消瘦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口燥咽干,小便短黄小便短黄,大便干结大便干结 -阴液亏少阴液亏少,失其,失其滋润、濡养滋润、濡养4949阴虚证的辨证依据 病久体弱,以五心烦热、尿黄便结、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5050三、亡阳证 (一)概念(二)临床
18、表现(三)辨证要点5151 【概念】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欲脱,以冷汗、肢厥、面白、脉微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形成原因形成原因】阳气虚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阳气虚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阴寒极盛或因大汗、失精、大失血等阳随阴脱阴寒极盛或因大汗、失精、大失血等阳随阴脱剧毒刺激、严重外伤、剧毒刺激、严重外伤、瘀瘀痰阻塞心窍。痰阻塞心窍。5252亡阳证临床表现 冷汗淋漓、汗质稀淡,肌肤不温,手足厥冷-阳气衰微,失却温煦、固摄 神情淡漠,呼吸气弱,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微欲绝等。-阳气衰微,失却推动之能 5353亡阳证的辨证依据 有长期阳虚病史,或有导致阳气暴亡的因素,以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
19、气息微弱,脉微欲绝为主要表现。5454四、亡阴证 (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 (三)辨证要点5555 指体内阴液严重耗损而欲竭,以身灼口渴、唇焦面赤、脉数疾、汗出如油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亡阴可以是在病久而阴液亏虚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也可因壮热不退、大吐大泻、大汗、大量出血、严重烧伤致阴液暴失而成。5656亡阴证临床表现 汗热味咸而粘、如珠如油,身灼肢温,虚烦躁扰,恶热 -阴液欲绝,阴不制阳,阳热独盛面赤颧红,呼吸急促,脉细数疾 阳热独盛,燔灼迫急口渴饮冷,皮肤皱瘪,小便极少,唇舌干燥 阴液亏虚,失其滋润5757亡阴证的辨证依据 有阴液严重耗损的病理基础,以身热烦渴、唇焦面赤、脉数疾、汗出如油
20、为主要表现。5858 由于阴阳互根,所以亡阴与亡阳皆可相互累及而最终导致同损俱亡。但具体证候中,常有先后、主次之别。亡阳和亡阴均出现于疾病的危重阶段,故必须及时、准确地辨识。在病情危重的基础上,若突然汗出,往往是亡阴或亡阳之兆,根据汗质稀冷或粘热,结合身体、四肢、面色、脉象等,辨别亡阳与亡阴。5959亡阳证与亡阴证证候鉴别表6060第三节第三节 辨气血证候辨气血证候 辨气血证候,是根据病人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等,对照气血的生理、病理特点,分析、判断疾病中有无气血亏损或运行障碍的证候存在。6161气血证候的分类:一方面为气血亏虚,属虚证,主要包括气虚证、血虚证,气脱证、血脱证、气陷证、气不固证;另
21、一方面为气血的运行失常,属实证主要有气滞证、血瘀证,气逆证、气闭证、血热证、血寒证。6262辨辨气气血血证证候候气虚气虚类证类证气虚证气虚证气陷证气陷证气不气不固固证证气脱证气脱证四、血四、血瘀瘀证证五、血热证五、血热证六、血寒证六、血寒证气滞气滞类证类证血虚血虚类证类证血虚证血虚证血脱证血脱证气滞证气滞证气逆证气逆证气闭证气闭证一、二、三、七、气血同病证6363 (一)气虚证 1、概念 2、临床表现 3、辨证要点6464 指元气不足指元气不足,气的推动、固摄、防御、气化气的推动、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减退等功能减退,或脏器组织的机能减退或脏器组织的机能减退,以气短、以气短、乏力、神疲、脉虚等
22、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乏力、神疲、脉虚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形成气虚证的原因形成气虚证的原因,主要有主要有:久病、重病、久病、重病、劳累过度等劳累过度等,使元气耗伤太过使元气耗伤太过;先天不足先天不足,后天失后天失养养,致元气生成匮乏致元气生成匮乏;年老体弱年老体弱,脏腑机能减退而脏腑机能减退而元气自衰。元气自衰。6565气虚证临床表现 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神疲乏力 -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或有头晕目眩,舌质淡嫩,脉虚 -元气不足,推动无力自汗,动则诸症加重。劳则耗气6666气虚证的辨证依据 病体虚弱,以神疲、乏力、气短、脉虚为主要表现。6767(二)气陷证 1、概念 2、临床表现 3、辨证
23、要点 6868 指气虚无力升举,清阳之气下陷,以自觉气坠,或脏器下垂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气陷多是气虚的发展,或为气虚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一般指脾(中)气的下陷。6969气陷证临床表现头晕眼花,气短疲乏,形体消瘦,-气虚无力,清阳不升脘腹坠胀感,大便稀溏,或见内脏下垂、脱肛、阴挺等。-气虚无力,气机下陷 7070气陷证的辨证依据 体弱而瘦,以气短、气坠、脏器下垂为主要表现。7171(三)气不固证 1、概念 2、临床表现 3、辨证要点7272 指气虚失其固摄之能,以自汗,或大便、小便、经血、精液、胎元等不固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由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7373气不固证临床表现气短气短,疲乏疲乏,面
24、白面白,舌淡舌淡,脉虚无力脉虚无力;一般一般气虚气虚表现表现或自汗不止或自汗不止;流涎不止流涎不止气气不不固固津津或妇女出现崩漏或妇女出现崩漏,或为滑胎、小产或为滑胎、小产 气气不摄血不摄血或遗尿或遗尿,余溺不尽余溺不尽,小便失禁小便失禁;大便滑脱失禁大便滑脱失禁;或或见男子遗精、滑精、早泄等见男子遗精、滑精、早泄等 肾气不固肾气不固7474气不固证的辨证依据 病体虚弱,以疲乏、气短、脉虚及自汗或二便、经、精等的不固为主要表现。7575(四)气脱证 1、概念 2、临床表现 3、辨证要点7676 指元气亏虚己极指元气亏虚己极,急骤外泄急骤外泄,以气息微弱、以气息微弱、汗出不止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
25、候。汗出不止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气脱证可由气虚证、气不固证发展而来气脱证可由气虚证、气不固证发展而来;也也可以在大汗、大吐、大泻或大失血、出血中风可以在大汗、大吐、大泻或大失血、出血中风等情况下等情况下,出现出现“气随津脱气随津脱”、“气随血脱气随血脱”,或于或于长期饥饿、极度疲劳、暴邪骤袭等状态下发长期饥饿、极度疲劳、暴邪骤袭等状态下发生。生。7777气脱证临床表现 呼吸微弱而不规则呼吸微弱而不规则,汗出不止汗出不止,口开目合口开目合,全全身瘫软身瘫软,神识朦胧神识朦胧,二便失禁二便失禁,面色苍白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口唇青紫,脉微脉微,舌淡舌淡,舌苔白润。舌苔白润。-元气亏虚己极元气亏虚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因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