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新教案.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的定义及分科。2、把握人体的组成。3、把握人体解剖学的常用术语。一、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的定义和分科人体解剖学是争论正常人体形态构造及其进展规律的科学。教材重点分属三门学科:人体解剖学:主要凭肉眼观看的方法,对正常人体形态构造进展争论的一门科学。组织学:借助显微镜观看人体的组织切片,争论正常人体细胞、组织及器官微细构造的科学。胚胎学:是争论人体胚胎发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二、人体的组成1、人体的根本组成: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2、人体从外形上可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3、内脏的概念: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大局部器官都位于体腔内,并借肯定管道
2、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故总称为内脏。三、常用的解剖学术语1、解剖学姿势标准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两足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的姿势。2、方位依据解剖学姿势,规定了人体的特定方位。(1) 上和下: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2) 前和后:胸、腹为前,腰、背为后。(3) 内侧和外侧:依正中线正中矢状面为标志;近正中线者为内侧,远正中线者为外侧。(4) 内和外:指空腔器官和体腔;近腔者或腔内面为内,反之为外。(5) 浅和深:近表皮者为浅,远表皮者为深。(6) 近侧和远侧:近端和远端主要对四肢及其附着部位而言;靠近躯干者为近侧,远离躯干者为远侧。3、轴和面(1) 轴矢状轴呈前、前方向。冠状轴
3、呈左、右方向。垂直轴呈上、下方向。上三轴相互垂直。(2) 面矢状面前前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局部的切面。冠状面额状面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局部的切面。水平面横切面水平方向将人体横切为上下两局部切面。对器官而言,沿着器官长轴纵切或横切,分别称为纵切面和横切面。其次章根本组织教学内容:1、根本组织的概念。2、上皮组织的构造特点和分布。3、被覆上皮的构造特点、分类及分布。4、腺上皮的构成及分类。5、外分泌腺及内分泌腺的定义。根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类是构成人体的最根本构造故称根本组织。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细胞间质对细胞有支持和养分等作用。第一节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简称
4、上皮,它的构造特点是细胞多,排列严密,细胞间质很少。上皮组织按其分布和功能,可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生殖上皮和感觉上皮。本节仅介绍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一、被覆上皮(一)构造特点1、构造特点细胞排列严密呈膜状;细胞有极性,一端朝向游离面, 另一端朝向基底面;一般无血管,靠基膜层渗透供给养分。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如皮肤感觉灵敏。分部在人体体表和衬在体内多种管腔和囊的内面。(二)分类被覆上皮分类简表被覆上皮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1) 单层扁平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构成,细胞呈扁平形,细胞核扁圆, 位于细胞中心,依据分部部位可分为:1)
5、 内皮:分布于心、血管及淋巴管内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2) 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及心包等处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2) 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立方形细胞构成,细胞核呈圆球形,位于细胞中心。主要分布于小叶间胆管及肾小管和甲状腺滤泡壁等处。(3) 单层柱状上皮:为一层柱状细胞排列而成,细胞间夹有少量杯状细胞。细胞核为椭圆形,靠近细胞基底部。单层柱状上皮主要分布于胃肠、胆囊等处粘膜的内外表,具有保护和吸取等功能。(4)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体形细胞、小颗粒细胞及杯形细胞等构成。其特点是:游离面有纤毛,主要分布于呼吸道的内外表,具有保护和分泌的功能。(5) 复层扁平上皮:也称
6、复层鳞状上皮,由多层细胞构成,其浅部是数层扁平细胞,中部是数层多边形细胞,基底部是一层呈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复层扁平上皮最大特点是,外表不断脱落,基底层不断增生。主要分布于皮肤的表皮,以及口腔、食管、肛管和阴道的内外表。该上皮具有耐摩擦,和较强的保护功能。(6) 变移上皮:也称移行上皮,由数层形态不规章细胞构成,最大特点是可随所在器官的容积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层数和形态转变,故称变移上皮。主要分布于输尿管和膀胱等处的内面。(三)被覆上皮有保护、吸取、分泌及排泄等功能。(四)上皮细胞的特别构造 1上皮细胞的特别构造(1) 微绒毛: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与细胞质向细胞游离面突出形成的细小指状突起。它的主要功
7、能是扩大了细胞的外表积,有利于细胞对物质的吸取。见于小肠管等处。(2) 纤毛:亦是细胞膜与细胞质向细胞游离面突出形成的细小指状突起,但比微绒毛粗长,可有规律地向肯定的方向摇摆。见于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二、腺上皮和腺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称腺上皮,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所构成的器官称腺。依据分泌物质排出的方式,腺可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一)外分泌腺外分泌腺具有导管,故又称有管腺。依据构成的细胞数量,可分为单细胞腺和多细胞腺。1. 单细胞腺:杯形细胞是人体唯一的单细胞腺,它夹布于肠管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之间和呼吸道上皮细胞之间,可分泌粘液。2. 多细胞腺:一般由分泌部和导管两局部构成(1) 分泌部:一般
8、由单层细胞围成,具有分泌功能。1)依据分泌物的性质:分为浆液腺、粘液腺和混合腺。浆液腺分泌浆液;粘液腺分泌粘液;混合腺的分泌物既有浆液又有粘液。(2) 导管:主要由上皮细胞构成,是输送分泌物的管道。导管的一端与腺腔相通,另一端开口于有关器官的管腔或体表。(二)内分泌腺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直接渗入血液中,故又称无管腺。内分泌腺的分泌物称激素(hormones)其次节结缔组织教学内容:1、结缔组织的构成、分类及功能。2、疏松结缔组织的构成及细胞特点。3、软骨组织的构成及分类。4、骨组织的构成及显微构造。5、血液的组成及血细胞的分类、正常值及功能。结缔组织由少量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构成,细胞间质包
9、括纤维和基质。具有支持、连接、养分、保护和修复等功能。一、固有结缔组织固有结缔组织即通常所说的结缔组织,分布广泛。(一)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蜂窝组织,其特点是细胞少,但种类较多。细胞间质中的纤维排列散乱、疏松,基质丰富。广泛存在于人体的组织之间、器官之间以及器官内,构成器官的组成成分。 1细胞间质含有基质和纤维两种成分。(1) 基质:是一种粘稠的物质,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多糖和水等, 能阻挡多种侵入体内的细菌集中。(2) 纤维:分为 3 种,即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2细胞主要有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等。(1) 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中成分最多的一种细胞,主
10、要功能是合成基质和纤维,与创伤愈合有亲热关系。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是维生素 C。(2) 巨噬细胞:是血液中单核细胞进入组织分化而来具有吞噬进入结缔组织内的异物和细菌;逸出血管的红细胞以及组织内年轻死亡的细胞; 同时还参与免疫反响。(3) 肥大细胞:是血液中碱性粒细胞进入组织内分化而来,胞质内含有大量的粗大颗粒,其内含有肝素、组织胺及慢反响物质。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慢反响物质与过敏有关。(4) 浆细胞:由淋巴细胞分化而来,它能合成免疫球蛋白(抗体)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疏松结缔组织概要名称构造特点功能特点纤维胶原纤维为主要纤维、成束排列,又称白纤维韧性大、抗拉力强纤维弹性纤维纤细;排列
11、散乱,又称黄纤维具有弹性网状纤维很细、分支多、交织成网、数量很少细胞成纤维细胞为主要细胞,呈扁平星形或梭形合成基质和纤维脂肪细胞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在周缘贮存脂肪系统巨噬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强大的吞噬力量和免疫作用浆细胞呈圆卵圆形,核似车轮产生抗体(二)致密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的构造与疏松结缔组织近似,主要分布于肌腱、韧带、皮肤的真皮及器官的被膜等处,具有连接、支持和保护等功能。(三)脂肪组织 1构成:主要由大量脂肪细胞构成。2. 分布:主要分布于浅筋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3. 功能:具有贮存脂肪、缓冲机械性压力、阻挡体内热量散发和参与脂肪代谢等功能。(四)网状组织1. 构成:网状组织主要
12、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网状细胞为一种星形多突起细胞,相邻网状细胞的突起彼此连接成网,故称网状组织。2分布:网状组织主要分布于骨髓、淋巴结、脾和淋巴组织等处,参与构成这些器官的支架。二、软骨组织与软骨(一)软骨组织的一般构造: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细胞间质包括基质和纤维。基质呈凝胶状,软骨细胞位于基质内,主要由水和软骨粘蛋白构成,包埋在基质中的纤维主要为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软骨分类分类构造特点分布透亮软骨含少量胶原原纤维,颖时呈半透亮状喉、气管、支气管、肋软骨、关节软骨等弹性软骨含大量弹性纤维,交织成网,有弹性耳廓、会厌等纤维软骨含大量胶原纤维束, 韧性好耻骨联合、椎间盘等三、骨
13、组织与骨骨组织由细胞间质和骨细胞组成,细胞间质是由凝胶状的基质和大量胶原纤维构成,其内有大量的钙盐沉积,故细胞间质格外坚硬且有肯定韧性。 1骨基质即骨组织的细胞间质。其化学成分分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1)有机成分:主要为胶原纤维和少量凝胶状基质。(2)无机成分:又称骨盐,主要为钙盐。2. 骨的细胞有骨细胞、骨原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均分部于骨基质内。(二)骨的构造(以长骨为例)骨由骨质、骨膜、骨髓构成。此处重点表达骨质。骨质可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1. 骨密质构造致密,分布于骨的表层,其骨板分三种类型:(1) 环骨板:略呈环形,构成骨密质的外层和内层,分别称为外环骨板和内环骨板。(2) 骨单
14、位:又称哈弗系统,位于骨密质的中层。是由骨板呈同心圆围成的圆柱状构造,中轴有中心管,内含血管和神经。(3) 间骨板:是一类外形不规章的骨板,主要分布于骨单位之间。 2骨松质构造疏松,分布于骨的内部,由骨小梁连接而成,骨小梁: 为细小的片状或针状平行排列的骨板。四、血液血液是在心血管中流淌的红色粘稠液体,成人为 400500 毫升,占体重的 78,属结缔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一)血浆血浆为淡黄色的液体,相当于细胞间质,约占血液容积的 55。1成分:血浆成分主要是水,还有血浆蛋白、凝血因子、养分物、代谢产物、激素、及无机盐等。(1) 水:约占 90。(2) 血浆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
15、蛋白原等。(3)凝血因子:参与凝血和止血。2. 血浆与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称血清,它与血浆相比缺少了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二)血细胞血细胞约占血液容积的 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细胞所占血液的容积百分比称血细胞比容。 1红细胞(RBC):是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1)形态:成熟的红细胞呈双面微凹的圆盘状,中心较薄,周边较厚。(2)构造特点:稚嫩红细胞较大,成熟红细胞较小,无细胞核及细胞器, 细胞质内布满血红蛋白。(3)功能:具有运输 O2 和 CO2 的功能。(4)正常参数:1)红细胞正常值:男性(4555)1012L 女性(3550)1012L 2)血红蛋白(H
16、b)正常值:男性 120160gL 女性 110150g/L 白细胞分类简表白细胞有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3)红细胞寿命:平均约 120 天。2. 白细胞(WBC):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1) 分类:依据白细胞胞质中有无特别颗粒,以及颗粒的嗜色性,将其分为假设干类型。(2) 各种白细胞的形态构造:1)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胞呈球形,胞质中含有很多细小均匀的颗粒,细胞核一般分为 25 叶,具有活泼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力量,吞噬细菌后形成脓细胞。2) 嗜酸性粒细胞:呈球形,核多分为 2 叶;胞质内布满粗大均匀的, 桔红
17、色颗粒;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在发生过敏反响或寄生虫病时,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 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细胞核呈“S”形或不规章形;胞质内含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紫蓝色颗粒,颗粒中含有肝素和组胺等物质。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白三烯参与过敏反响。4) 单核细胞:是血中最大的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呈肾形、马蹄形或不规章形;单核细胞进入组织内分化为巨噬细胞(组织细胞); 单核细胞具有较强的吞噬作用。5) 淋巴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核大,染色深。依据淋巴细胞的发生部位、外表特征、寿命长短和免疫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分为 T 细胞、B 细胞等类型。(3) 白细胞的正常值:1)
18、 白细胞总数:成人(410)109 个/L,男女无明显差异。2) 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 5070嗜酸性粒细胞 053 嗜碱性粒细胞 01单核细胞 38 淋巴细胞 20303. 血小板或称血栓细胞。它是骨髓巨核细胞质脱落的小块,无细胞核,有完整的细胞膜。形态呈双面扁圆的盘状,血涂片中单个或成群分布,具有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参与止血与凝血作用。(3)正常值:(100300)109 个/L (四)血细胞的生成与衰亡在人体内,血细胞不断地生成,又不断地年轻、死亡。血细胞的生成过程称为造血。1. 造血器官在胚胎时期,造血器官先是卵黄囊,后有肝、脾和骨髓造血;在诞生后,婴儿靠骨髓造血;成人仅椎骨、髂骨、
19、胸骨、肋骨等处的红骨髓才有造血力量。2. 血细胞起源:各种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它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统造血祖细胞(定向干细胞)。各定向干细胞增殖分化为相应的血细胞。3红细胞的生成与衰亡(1) 生成过程:从原红细胞、经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再经网织红细胞而成为成熟的红细胞。(2) 形态演化:细胞在发育过程中,胞体由大变小,胞核从有到无,血红蛋白从少到多。(3) 年轻与死亡:不断年轻的红细胞,将在肝、脾、骨髓等处被巨噬细胞吞噬分解。临床意义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称血像。患某些疾病时,血像常有显著的变化。一般来说,红细胞少于301012/L,血红蛋白低于100g/L
20、,则为贫血。白细胞总数增多,提示细菌性感染的存在。血小板低于 5 万mm3,将有出血倾向,严峻时,消灭紫癜。第三节肌组织教学内容:1、肌组织的组成、分类及肌细胞的构造。2、三种肌组织的特点和分布范围。3、骨骼肌的超微构造。肌组织的组成、构造和分类:1、肌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肌细胞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等。2、肌细胞的形态构造:肌细胞呈长纤维状,因此又称肌纤维。肌细胞膜称肌膜(肌内膜),细胞质称肌浆。肌浆内有很多丝状纤维称肌原纤维。3、肌组织分类:肌组织依据构造和功能,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一、骨骼肌骨骼肌主要由骨骼肌纤维构成,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为随便肌。(一)骨骼
21、骨纤维的一般构造(光镜构造)骨骼肌纤维呈瘦长的圆柱状。细胞核呈扁椭圆形,数量较多,可达几十甚至几百个,紧靠肌膜的深面。在光镜下,肌纤维呈现出明暗相间的横纹,故将骨骼肌称为横纹肌。(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构造(电镜构造) 1肌原纤维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构成,两种肌丝有规律的排列,使肌原纤维呈现出明带和暗带。明带和暗带对应排列,呈现出肌纤维的横纹。2. 肌节:暗带(A 带)的中心有 H 带和 M 线,明带(带)的中心有 Z 膜,相邻两 Z 膜之间的肌原纤维即为肌节。肌节是骨骼肌收缩的根本构造单位。3. 横小管:是肌膜陷入肌纤维内所形成的横向小管,它围绕于每条肌原纤维的四周,是兴奋从肌膜传入肌纤
22、维的通道。4. 肌浆网:在肌原纤维的四周,有很多相互吻合的纵行小管,肌浆网在靠近横小管的局部较扩大,称终池,终池内贮存有大量钙离子。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合称三联体。二、心肌心肌主要是由心肌纤维构成,分布于心壁等处。它受自主神经支配, 不受意识掌握,是不随便肌。心肌收缩具有自动节律性,不易疲乏。(一)心肌纤维的一般构造心肌纤维呈短圆柱状,有分支,互连成网。心肌纤维也有横纹,但不如骨骼肌纤维的明显,一般有 12 个椭圆形的细胞核,位于心肌纤维的中心。(二)心肌纤维的连接心肌纤维的相互连接处,有一条染色较深的带装构造,称闰盘。(三)心肌纤维的超微构造心肌纤维的超微构造与骨骼肌纤维相像,但肌原纤维不如
23、骨骼肌纤维明显,横小管较粗,肌浆网比较稀疏,纵小管不甚兴旺,终池较小。(四)心房肌纤维心房肌纤维为构成心房的心肌纤维,除有收缩功能外,还有内分泌功能。目前已确认心房肌纤维可分泌心房利钠尿多肽(心钠素),具有排钠利尿、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三、平滑机平滑肌广泛分布于血管壁和很多内脏器官,又称内脏肌。平滑肌受自主神经支配,为不随便肌。该肌收缩缓慢而长久。(一)平滑肌纤维的一般构造平滑肌主要由平滑肌纤维构成,肌纤维呈长梭形,长短不一,无横纹。每条平滑肌纤维有一个细胞核,呈椭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心。(二)平滑肌的分布平滑肌主要分布于血管、气管、胃、肠等壁内。第四节神经组织教学内容:1、神经组织的组成
24、和功能2、神经元的形态和构造3、神经元的分类4、突触的电镜构造5、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和功能6、神经纤维的概念和分类7、神经末梢的概念和功能8、神经组织的组成和功能一、神经组织的组成和功能1、组成: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2、功能:神经细胞能感受刺激,传导冲动;神经胶质细胞有支持、养分和保护神经细胞等功能。二、神经元(一)神经元的形态构造神经元形态多样,根本构造有胞体及突起两局部。 1胞体神经元的胞体形态不一,有圆形、梭形、星形和锥体形等。细胞核较大,呈圆形、染色淡,位于细胞的中心。细胞质内很多细胞器, 其中特别的有以下几种:(1) 尼氏体(Nissl):又称嗜
25、染质,呈颗粒状或小块状,数量较多,能合成蛋白质和神经传递质。(2) 神经原纤维:呈细丝状,在胞体内交织成网。 2突起由神经元的细胞膜和细胞质突出形成,分树突和轴突两种。(1)树突:每个神经元有一至多个树突,可承受刺激。其特点是粗短, 分支多有小棘。(2)轴突:较长,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并有轴突输送功能。(二)神经元的分类1. 依据突起的多少分类(1)多极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多个树突。(2)双极神经元:有一个轴突,一个树突。(3)假单极神经元:从胞体发出一个突起,随后又分为两支。其中一支进入脊髓或脑,称中枢突,可传导冲动;另一支进入其他组织或器官, 称四周突,可承受刺激。2. 依据功能分类(
26、1) 感觉神经元:也称传入神经元,它能将神经冲动传入中枢。(2) 运动神经元:也称传出神经元,它能将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3)联络神经元:也称中间神经元,介于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 起联络作用。3. 依据神经递质分类可分为胆碱能神元、胺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和氨基酸能神经元。(三)突触 1概念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接触点称突触。2. 分类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大类。通常所说的突触指化学突触。3. 构造突触(化学突触)分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三局部。突触前成分的细胞质内含有大量的突触囊泡,囊泡中含有神经传递质;突触后膜的外表有受体。化学突触是神经冲动呈单向
27、传导的重要构造根底。三、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散布于神经元之间,种类较多,分中枢和四周两类。神经胶质细胞无传导功能。(一)中枢神经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胶质细胞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具有吞噬功能。(二)四周神经胶质细胞四周神经系统中的神经胶质细胞称施万(Schwann)细胞,它沿神经元的突起分布。四、神经纤维和神经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及其四周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两种。(一)有髓神经纤维1. 四周神经系统中的有髓神经纤维中心为神经元的突起,四周包有髓鞘和神经膜。髓鞘的神经膜有节段性,
28、每一节段有一个施万细胞, 节段间有郎氏结,相邻两个郎氏结之间称节间段。2.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缠绕而成。(二)无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较细,无髓鞘五、神经未梢神经未稍是四周神经纤维的终末局部,它终止其他组织或器官内。依据功能,神经未梢可分为两类,即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一)感觉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是感觉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实际上它是感觉器,可细分为游离神经末梢和有被囊的神经末梢。1游离神经末梢呈树枝状,多分布于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中,主要感受痛觉。 2有被囊的神经末梢包有结缔组织被囊,有如下几种类型:3(1)触觉小体:呈椭圆形,分布于真皮的乳头层,与触觉有
29、关。(2)环层小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分布于真皮深层等处,能感受压力和振动的刺激。(3) 肌梭:呈梭形,分布于骨骼肌,能感受肌纤维的张力变化和运动的刺激,属本体感受器。(二)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神经末梢是运动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布于肌组织和腺,可支配肌纤维的收缩和腺的分泌。分布于骨骼肌的运动神经末梢称运动终板,也称为神经肌接头,其构造与突触相像。第三章运动系统教学内容:1、把握运动系统的组成。2、把握骨的分类、形态和骨的构造。3、把握骨的化学成份和物理特性。4、把握骨连结的形式和关节的根本构造。5、把握躯干骨的组成,形成的主要构造和功能。6、把握颅的组成,各骨的名称、部位和颅的整体观各面的主要构造。
30、7、把握四肢骨的组成和主要构造。8、把握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骨盆、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组成、特点及功能。9、把握面部、颈部、躯干和四肢主要肌的名称、位置和功能。10、把握帽状腱膜、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和股三角的组成及构造特点。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具有支持人体、保护体内器官和运动的功能,在运动中,骨是杠杆作用,关节是枢钮,骨骼肌为动力器官。第一节骨和骨的连结一、概述一骨总论1、数目成人骨有 206 块。2、分类(1) 部位分类:躯干骨、颅骨和四肢骨。(2) 形态分类:长骨、短骨、扁骨及不规章骨。3、骨的构造(1) 骨质:即骨组织,分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类,其中骨密质致密
31、坚实,耐压性强。(2) 骨髓:人有两种骨髓,分为黄骨髓和红骨髓,其中红骨髓主要分布于骨松质的小梁间隙内,其中髂骨、胸骨和椎骨等处的红骨髓,终生保存。(3) 骨膜除关节面外都被有骨膜,内含有丰富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养分和修复再生都具有重要作用。4、骨化学成份及物理特性由有机质和无机质两类构成,颖的成人骨有机质约占骨重的 1/3, 无机质约占 2/3,所以骨不仅具有很大的坚硬性而且又有肯定的弹性和韧性。幼儿的骨有机质较多,所以小儿骨简洁畸形;老年人的骨有机质少,无机质较多,故老年人简洁骨折。5、骨连结(1) 直接连接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直接相连,特点是比较结实、活动较小, 如颅骨
32、之间的缝,椎骨之间的椎间盘。(2) 间接连接:又称滑膜关节或关节。连接处的特点:有间隙,活动性大。 1关节根本构造关节面:是指构成关节各骨的邻接面,外表掩盖有透亮软骨。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膜性囊,分为外层纤维膜和内层骨膜。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软骨组成的密封腔、呈负压,含有少量滑液、对关节具有润滑作用。 2关心构造:韧带、关节盘、半月板和关节唇。3运动的形式:屈和伸,内收和外展,旋内、旋外及环转。二、躯干骨的连接躯干骨为 51 块,由椎骨、胸骨和肋组成。1、椎骨(1) 数目1) 成人:共26 块:颈椎 7 块、胸椎 12 块、腰椎 5 块、骶骨 1 块、尾骨 1 块。2) 幼儿:共 33
33、块:其中骶椎为 5 块,尾椎 4 块,其余同成人。(2) 一般形态 1椎体:位于椎骨的前部,呈圆柱状,是承受压力主要部位。2) 推弓:位于后部、呈半环状,两端与椎体相连称椎弓根。3) 椎间孔:由椎骨的上、下切迹构成,有脊神经通过。4) 椎管:由全部椎骨的椎孔相连而成,容纳脊髓。(3) 各椎骨的形态特征1颈椎横突有孔,棘突分叉。第一颈椎是寰椎、无椎体和棘突。其次颈椎称枢椎,椎体上面有一个向上的齿突。第七颈椎称隆椎,棘突特别长、不分叉,时计数椎骨的重要标志。2胸椎有肋凹、棘突较长,呈叠瓦状向后下倾斜。3腰椎椎体特别大,棘突呈板状。4) 骶骨:呈三角形,有5 块骶椎融合而成,其反面中心有骶管,其管的
34、下口称骶管裂孔,两侧各有一向下的突起称骶角。5) 尾骨:由 4 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下端游离。2、椎骨的连接(1) 椎间盘:位于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由四周的纤维环和中心的髓核构成,其后外侧部缺乏韧带加强,具纤维环裂开的好发部位。(2) 韧带:连接椎骨的韧带有三条长韧带和两条短韧带,俗称“三长两短”。 1长韧带:即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棘上韧带,贯穿脊柱的全长。2短韧带:即黄韧带和棘间韧带,故椎管内穿刺从后向前依次要穿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 3关节:主要有关节突关节、寰枢关节和寰枕关节。3、脊柱整体观(1) 前面观:可见椎体自上而下渐渐增大,但从骶骨耳状面又渐渐缩小。(2) 后面观:可见
35、棘突纵行排列成一条直线,呈叠瓦状排列,其中胸椎斜向后下方,腰椎水平,临床行椎间穿刺应留意进针方向。(3) 侧面观:见脊柱有 4 个生理性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4) 脊柱的运动1) 运动的特点:相邻两上椎骨之间运动幅度较小,但整体动运幅度较大。2) 运动的形式:可作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运动。4、胸廓由 12 块胸椎、12 对肋和 1 块胸骨构成,具有支持和保护胸腹腔脏器和参与呼吸功能运动。(1) 胸骨:由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构成,其中胸骨柄和胸骨体连结处微向前凸称胸骨角,两侧平对其次肋,常作为计数肋的标志。(2) 肋共 12 对,第 1 肋软
36、骨与胸骨柄相连,第 2-7 肋软骨与胸骨体各肋切迹构成胸肋关节,第 8-10 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形成肋弓,两侧肋弓构成的夹角称胸骨下角。(3) 胸廓整体观 1外形:呈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形,上窄下宽。2) 胸廓上口:由第 1 胸椎、第 1 对肋及颈静脉切迹共同围成。3) 胸廓下口:由第 12 胸椎、第 12 对肋、第 11 对肋的前端、两侧肋弓及剑突共同围成。4) 胁间隙:即相邻两肋之间的间隙。(4) 胸廓的运动1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胸廓前后径和横径的增大或缩小,使胸腔容积增大或减小,在呼吸肌的作用下,参与呼吸运动。 2运动原理:当吸气肌收缩时,肋前端上举、胸廓扩大、引起吸气, 当吸气肌收缩或
37、胸廓弹性回缩时,肋前端下降,胸廓缩小,引起呼气。三、颅骨及其连结一颅的分部及组成1、分部(1) 脑颅:8 块颅骨。(2) 面颅:15 块颅骨组成。2、组成脑颅:顶骨 2、颞骨 2、额骨 1、枕骨 1、蝶骨 1、筛骨 1 面颅:鼻骨 2、泪骨 2、颧骨 2、腭骨 2、下鼻甲骨2、上颌骨 2、下颌骨 1、梨骨 1、舌骨 11) 下颌骨:下颌体和下颌支,下颌体的前部两侧有颏孔,上缘有下牙槽;下颌支的内面有下颌孔,下颌上部粗大称髁突,与下颌关节窝组成下颌关节。下颌支和下颌体共同形成向后下的钝角,称下颌角。2舌骨:舌骨体、大角、小角。二颅整体观1、颅的顶面:主要构造有冠状缝、矢状缝和人字缝等。颅卤:生儿
38、的颅盖骨骨化尚未完全形成,骨与骨之间有结缔组膜构成;有前卤和后卤,闭合时间分别是 1-2 岁,和诞生后不久。2、颅底内面观:从前向后分为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3、颅底外面观:分前后两区,主要构造有牙槽弓、鼻后孔、枕骨大孔等。4、颅侧面观:以颧弓为界分为颞窝和颞下窝,主要构造有外耳门、乳突等。翼点:在颞窝的内侧壁由额、顶、颞、蝶四骨邻接处,此处骨质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易受外力损伤而致硬膜外血肿。5、颅前面观(1) 眶:呈四棱椎形,容纳视器,主要构造有眶尖、眶口、眶上孔、眶下孔、视神经管等。(2) 骨性鼻腔:位于面颅的中心,主要构造有梨状孔、鼻后孔;骨性鼻中隔由犁骨和筛骨组成;鼻腔的
39、外侧壁分别有上、中、下三个鼻甲, 每个鼻甲下部相应的鼻道,分别称上、中、下鼻道。鼻旁窦:在鼻腔四周的颅骨内并与鼻腔相通的含气空腔,共有四对: 额窦、筛窦、蝶窦和上颌窦,分别开口于鼻腔。(3) 鼻性口腔:主要由上颌骨、腭骨和下颌骨构成。五颅骨连接1、特点:大多为直接连接,间接连接的唯一关节,即颞下颌关节。2、颞下颌关节构成:由颞骨的下颌窝,关节结节与下颌骨的髁突组成。构造特点:关节囊松驰,腔内有关节盘。动动形成:为联合关节,使下颌骨上提、下降、前移、后退和侧方运动。四、四肢骨及其连接一上肢骨及其连接1、上肢骨:每侧共 32 块,肩胛骨 1、锁骨 1、肱骨 1、桡骨 1、尺骨1、腕骨 8、掌骨 5
40、、指骨 14 块。(1) 肩胛骨:位于胸廓后面的外上方,三角形的扁骨,有两面、三角和三缘;其中三角中的上角平对第 2 肋,下角平对第 7 肋。(2) 锁骨:呈“S”形,分为一体,两端胸骨端和肩峰端。(3) 肱骨:位于臂部,有肱骨头、外科颈、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等构造。(4)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属于长骨、有鹰嘴、冠突、滑车切迹、桡骨切迹、三角肌粗隆、尺神经沟等构造。(5)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属于长骨,有桡骨头、桡骨颈、桡骨粗隆和桡骨茎突等构造。(6) 腕骨:排列成两列:近侧列: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7) 掌骨:从外向内依次为 1-5 掌骨,
41、属于长骨,每块掌骨均可分为远端的掌骨头,近端的掌骨底,中部的掌骨体。(8) 指骨:属于长骨,拇指为2 块,其余均为3 块,指骨由近及远分别称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2、上肢骨连接(1) 肩关节 1构成: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2) 特点:肱骨头大、关节盂浅小、关节囊薄而松驰运动敏捷,其中下部最薄弱,易向下发生脱位。3) 运动形式:运动幅度最大的关节、但稳定性差,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动动。(2) 肘关节 1构成:由肱骨的下端和桡、尺骨的上端构成。2构造特点:包括三个关节:即肱桡关节、肱尺关节、桡尺近侧关节,共同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构成。肘关节在伸肘时,肱骨内、外上髁和
42、尺骨鹰嘴三点都在一条直线上;屈肘时三点成一等腰三角形。肘关节脱位时这种关系发生转变。运动形成:屈和伸。(3) 手关节包括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其中桡腕关节是由桡骨下端的远侧面和尺骨下端的关节盘与舟、月、三角骨共同组成。由于尺骨下端有关节盘,所以桡腕关节损伤造成的骨折,多发生在桡骨下端。二下肢骨及其连结1、下肢骨:每侧共 31 块(1) 髋骨 1位置:位于盆部。2) 组成:属于不规章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三块骨融合而成,三块骨融合于髋臼。3) 主要构造:髂前上棘,髂结节,髂嵴。其中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 4 腰椎棘突,是腰椎穿刺的定位标志。(2) 股骨位于股
43、部,人体最长的长骨,上端有股骨头,中部为股骨体,下端有内外侧髁。(3) 髌骨:呈三角形,股骨下端的前方,人体最大的籽骨。(4) 胫骨:长骨,位于小腿的内侧,较粗大;其上端前方有胫骨粗隆;下端形成内踝。(5) 腓骨:长骨,位于小腿的外侧,较细小;上端称腓骨头下端形成外踝。(6) 足骨1) 跗骨:包括距骨1、跟骨 1、足舟骨 1、楔骨 3、骰骨 1 块;即距上跟下,舟连三楔,骰骨在外。2) 跖骨:从内侧向外侧为第 1、2、3、4、5 跖骨。3) 趾骨:拇趾 2 块,其余趾各 3 块。2、下肢骨连结(1) 髋骨的连结 1骶髂关节:由髋骨的耳状面和骶骨的耳状面构成。2耻骨联合:两侧耻骨联合面借耻骨间盘连接而成,女性分娩时稍分别。(2) 盆骨:由左、右髋骨,1 块骶骨、1 块尾骨及其连构造成,以界限为界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界限: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及耻骨联合上缘依次连结而成的环行线。是大小骨盆的分界限。男、女性骨盆的差异比照构造男性女性小骨盆上口心形近似圆形小骨盆下口狭窄宽大骨盆腔高而窄、呈漏斗形短而宽,呈圆桶形耻骨下角70-7580-1003髋关节1) 组成: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2) 特点:股骨头大,髋臼大而深,关节囊厚而坚韧、外表有髂股韧带加强。关节外表有股骨头韧带,含养分股骨头的血管。 3运动形式:与肩关节相像、但稳固性大、活动性小。(4) 膝关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