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牙本质发育异常分类方法进展及相应临床管理策略.docx





《2023牙本质发育异常分类方法进展及相应临床管理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牙本质发育异常分类方法进展及相应临床管理策略.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牙本质发育异常分类方法进展及相应临床管理策略(完整版)摘要位于第4常染色体的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 , DSPP )基因是迄今发现的遗传性牙本质发育 异常的主要致病基因。根据de La Dure-Molla等提出的新分类,将由 DSPP基因突变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牙本质发育异常的疾病统称为牙本 质发育不全(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 , DI),包括 Shields 分类 法的牙本质发育不良n型(dentin dysplasia type-n , DD-口)、牙 本质发育不全n型(dentinogenesis imper
2、fecta type-n , DGI-n ) 和牙本质发育不全田型(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 type-m ;DGI- m ) 3种疾病。将Shields分类的牙本质发育不良I型(dentin dysplasia type- I , DD- I )称为根部牙本质发育不良(radicular dentin displasia ) 0本文对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的分类方法、临床 特征、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根据不同阶段的临床特征,提 出相应的临床管理和治疗策略。牙本质发育异常是指牙本质在发育过程中,受到遗传因素或药物、 环境等外源性因素影响而出现的牙本质结构和矿化异常
3、11。牙本质发 育异常多为遗传性,临床表现可主要局限于牙本质,也可同时伴有其 他系统性疾病;同一患者不同年龄、不同牙列、不同牙位的临床表现 也不尽相同。针对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患者复杂的临床表现,迫切 需要建立一套简洁有效的诊断系统。技术和通用型自酸蚀粘接剂提高粘接性能;粘接界面尽量位于牙釉 质层,涂氟保护漆促进牙釉质再矿化。关于渗透树脂的临床效果,尚 需临床研究证实。(2 )牙本质结构变化及粘接应对策略:DI牙本质中的矿物质密度显 著降低3 , 36 。DI牙本质的微观结构受到显著影响,但影响呈非均质 性3。DI管周牙本质表现异常,牙本质小管不规则,数量减少,直 径减小,一些小管的末端呈扫帚
4、形分支,呈簇状排列。胶原纤维排列 紊乱,出现增厚和缠结现象。止匕外,罩牙本质有时可能含有钙化、无 定形或颗粒状物质,分散于DEJ附近的球状间隙。Gallusi等136 研究 表明,DI牙本质小管和DEJ结构异常导致粘接无法形成混合层,影响 粘接效果。Mao等【38 拉曼光谱结果显示,DI牙本质的胶原基质结构 稳定性降低,且存在低矿化现象。因此,DI显著增加了牙本质粘接的 难度。针对DI的牙本质粘接,建议尝试以下方法改善粘接效果31:喷砂, 增加牙本质表面的微粗糙度,增加附着力和表面能;喷砂后进行酸 蚀,去除遗留的氧化铝颗粒;选用能与牙本质相互作用的生物材料, 如玻璃离子水门汀、通用型粘接剂等。
5、目前还缺乏相关临床研究验证 喷砂处理的有效性。对m、IV级磨耗的乳牙,建议制作预成冠进行修复以防止患牙进一步 磨耗39 。乳牙与恒牙相比矿化程度和硬度均较低,耐磨性差39;必须对乳牙磨耗进行针对性干预。乳磨牙金属预成冠在临床上已广泛 应用,但其美观性欠佳,当患儿家长对美观有要求时,可考虑氧化锌 预成冠39 。乳前牙可选择美学预成冠如树脂预成冠或氧化锌预成冠 等。当乳牙严重磨耗无法行预成冠修复时,可进行覆盖义齿修复4。 随着患儿牙列的替换和颌面部发育,应定期检查和更换义齿。对发生 脓肿无法保留的乳牙,应及时拔除。m、IV级磨耗的恒牙通常伴有咬合关系紊乱和垂直高度丧失,需进行 咬合重建,建议选择全
6、冠、高嵌体修复,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及外观, 保护颗下颌关节。当恒牙严重磨耗至牙龈水平仅剩残根时,可进行覆 盖义齿修复或种植义齿修复41 。3 .DI的根管治疗:DI患牙磨耗后极易露髓,引起牙髓坏死及根尖炎症。 DI患牙根管常表现为髓腔钙化、部分或完全闭锁、多发髓石,重度DI 则表现为髓腔宽大、根管壁薄。DI患牙根管变异增加了临床根管治疗 的难度42。当根尖片显示髓腔钙化时,可拍摄锥形束CT辅助诊断。锥形束CT可 从三维角度观察髓腔形态和钙化情况,判断根管治疗的难易程度。此 外还可使用显微镜、乙二胺四乙酸、超声、动静态导航技术辅助治疗 钙化根管,提高患牙的留存率42, 43 0当冠向入路疏通根管
7、失败时, 可考虑根尖手术或牙半切术试保留患牙。以上治疗方法均失败后,应 拔除患牙后修复。4 .DI牙冠变色的治疗:DI患牙出现牙冠变色,主要与釉质厚度和髓腔 闭锁有关,可通过漂白、贴面或全冠等口腔多学科合作,恢复前牙美 观44, 45 o5 .DI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治疗:DI乳牙常因过度磨耗仅剩残根,一 旦乳牙早失,应及时制作间隙保持器,维持缺牙间隙,保证恒牙的顺 利萌出。当同时伴垂直距离丧失时,可考虑功能性活动间隙保持器46。 制作活动义齿后,需定期复查并观察恒牙的萌出情况,及时调整、更 换活动义齿。DI恒牙牙列缺损余牙牙根长度合适的情况下可进行正畸治疗关闭间隙, 但牙根长度过短的病例可能
8、无法进行正畸,有牙齿松动脱落的风险。 在患者牙颌面生长发育完成前,应进行活动义齿修复,成年后可考虑 行种植义齿修复,以恢复咀嚼功能和美观47。DI治疗的策略: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减少踽病、牙髓炎和 根尖周炎的发生率;保持牙齿形态和牙髓活力;避免干扰恒牙的 萌出;恢复咀嚼、美观和发音,使面部轮廓恢复到正常外观,保证 儿童颌面部的生长发育;降低牙齿过度磨耗及咬合紊乱的风险,预 防或治疗可能出现的颗下颌关节问题;长期随访,关注患者心理健 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四、总结 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进展,对遗传性疾病的致病基因及致病机制的 认识不断加深,目前已不宜单纯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对遗传性疾病进 行分
9、类。de La Dure-Molla分类系统根据致病基因和临床表现,将由 DSPP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包括原Shields分类中 的 DGI-口、DGI-HI和 DD-n ,统称为 DI ;将由 SMOC2、VPS4B 和 SSUH2基因突变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牙根短小的原Shields分类中的 DD-I,称为根部牙本质发育不良。未来随着对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 新致病基因及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该分类系统也需要进行补充和 完善。DI不仅影响牙本质发育,也影响牙釉质和DEJ发育,导致患牙 牙釉质和牙本质磨耗,一旦确诊,需要尽早干预。由于病例数量较少, 针对DI的临床研究非常欠缺,全面
10、有效的治疗方案还需更多的临床研 究数据支持。由于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患者牙本质发育缺陷及合并的釉质牙 本质界(dentin-enamel junction , DEJ )和牙釉质发育缺陷,牙釉 质往往易磨耗甚至剥落,从而导致牙齿迅速磨损,使患牙出现严重的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病理性改变2,因此需及时进行干预和综合治疗 【3。本文阐述了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的分类方法、临床特征、致病 基因研究进展,并根据不同阶段的临床特征,提出相应的临床管理和 治疗策略。一、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的分类和临床表型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是指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乳恒牙牙本质结构异常 的疾病】。最常见的分类系统是Shields在
11、1973年根据患牙的临床 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提出的。Shields分类系统将这些疾病分为牙本质发 育不全(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 , DGI )和牙本质发育不良 (dentin dysplasia , DD )4 。DGI 分为 3 个亚型:DGI-1 ( OMIM 166240 )、DGI-H( OMIM 125490 )和 DGI-m( OMIM 125500 )o DD 分为两个亚型:DD- I ( OMIM 125400 )和 DD-D ( OMIM 125420) oShields分类系统建立后得到普遍使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但由 于该分类提出年代较早,
12、当时没有根据突变基因进行分类,即未按遗 传病的病因学进行分类,未考虑到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的分子病因。 DGI- I的致病基因为编码I型胶原的I型胶原蛋白cd链基因(collagen type I alpha 1 chain , COL1A1 )与 I 型胶原蛋白o2 链基因(collagen type I alpha 2 chain , COL1A2 ),而 DGI-口、 DGI- m和DD- H的致病基因均为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ion , DSPP )2 。根据致病基因,DGI-1 应为一 种疾病,DGI-口、DGI-m和DD-口为另一种疾病的不同
13、亚型。再者, 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患者牙齿表型存在差异,即使同一家系的不同 患者,牙齿表型也不尽相同,且同一病例可能同时具备以上几种疾病 的临床表现。因此,单纯依据患牙临床表现,口腔医师有时难以判断 患者发病是由两种不同的致病基因所致,还是同一致病基因引起的差异表型所致2 。1 .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的新分类系统:随着对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 常致病基因及致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疾病的诊断不再单纯依赖于 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还需要基因诊断明确疾病类型。2015年de La Dure-Molla等15 对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提出新分类,将由位于第 4常染色体上的DSPP基因突变引起、独立于发生于牙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牙本质 发育 异常 分类 方法 进展 相应 临床 管理 策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