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网络文学在中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这个“现实”是包含几亿读者、上千万写作者、数十万签约 写作者、数百家网站、数万部作品的网络文学活动。从广义的角度看,凡是那些在互联网上首发的作品都 是网络文学;如果从狭义的角度看,只有那些在互联网上首发,与网络读者产生互动,并以此创作获得收 入的文学作品才可称为网络文学。中国网络类型小说接续的是中国传统类型小说的文脉,有人将网络文学 称为中国当代通俗小说。从文学的功能上说,网络文学关注的首先是文学的娱乐功能,当然文学的认识、
2、 教育功能在网络文学中并没有失去,只是网络文学更注重读者体验,更强调寓教于乐。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以现代精神和现代的形式完成了文学的现代变革。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对象 是鲁迅所批判的封建旧文学,陈独秀所说的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从形式 上看,网络文学将五四文学批判的旧文学(类型化的通俗小说)重新复活了。那么,网络文学是否在走历 史的回头路呢?网络文学与五四新文学面对的历史语境不一样。五四新文学面对的是晚清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局 面。救国、图强是文化先驱们面临的根本任务,因此他们认为应当致力于器物之变、制度变革和文化变革。 中国现代文化变革借助于文学,通过文学改变国民
3、的精神灵魂。中国现代文学是写实的文学,普通平民代 替才子佳人、王侯将相成为作品的主人公,现代文学作品中充满了祥林嫂、阿Q、觉新、祥子等悲苦的人 物形象,整体风格是沉郁的、悲凉的。在文化上,积极向西方学习,以民主、科学、自由、博爱、平等、 个性解放等现代思想对国民进行精神启蒙。在文学形式上,借用欧化的语言和欧化的形式,开启了中国文 学的“雅化”道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网络文学面对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计 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文学开始边缘化。高等教育不断普及,全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学对民众启蒙 的意义下降。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文学的世俗化色彩增强,文学的消遣功能增加,网络媒
4、体的普及应用 与中国社会的世俗化和多元化发展相契合,娱乐化的网络文学应时而生。网络写作发表的环境与传统文学有根本的不同,写作的内容和风格自然也有较大改变。在网络上,作 者和读者不喜欢一本正经地说话,轻松、戏谑的表达成为网络流行的语言风格。在网络语境中,有一套自 成体系的网络流行语、符号、表情等,各种调侃、有趣的表达写进文学作品。网络文学的兴起是中国改革 开放以来社会发展成就的表征:改革开放为网络文学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大批通俗化、消遣性的文 学作品通过互联网获得了读者;改革开放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使更多的人有大量的消遣娱乐时 间来阅读小说;改革开放以来自由、开放的文化环境,使网络文
5、学广泛吸收、借鉴中外文化与文学资源; 改革开放4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力,为网络文学提供了文化自信,带来了网络 文学积极、开朗、乐观的格调。(摘编自周志雄文学史视域中的网络文学)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传统类型小说具有认识和教育的功能,中国网络类型小说也保留了这些文学功能。 B.面对落后挨打的局面,五四新文学试图寻求器物、制度、文化的变革以实现救亡图强。 C.中国现代文学变革,在作品的主人公身份、思想文化、文学形式三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D.改革开放为网络文学兴起提供了良好环境,网络文学的发展也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成就。2 .根据材
6、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较于网络文学对娱乐功能和读者体验的重视,传统文学更侧重于将娱乐当做实施教化的途径。13. (1)使者很高兴,按照常惠的话来责问单于,单于看着左右的人,很吃惊,向汉的使者道歉说:“苏 武等人确实还活着。”(2)当初从匈奴动身回来时,我的匈奴族妻子正好生下一个儿子,叫苏通国,刚好有音信传来,希望能 通过使者用财物把他赎回来。【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起初,上官桀、上官安父子与大将军霍光争权,多次逐条记 录霍光的过失,送给燕王,让燕王上书昭帝,告发霍光。又扬言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来才授 予典属国之职,霍光的长史杨敞没有功
7、劳,却任搜粟都尉,霍光专权,肆意妄为。“桀”指的是上官桀, “安”指的是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所以“桀”和“安”之间应断开,由此排除CD; “数疏光过失予燕 王”和“令上书告之”为两件不同的事,其主语都是上官桀和上官安,两句之间断开,“数疏光过失予燕 王”之间不能断开。“不降”的主语是“苏武”,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 “坐死:连带治罪”错误。“坐死”意思 是“犯罪被处死”,“连坐”的意思才是“连带治罪”。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A. “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说法错误。原文中只 是
8、说“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可见只是“奏请”逮捕苏武,而霍光压下了奏章,并没有说苏武 被捕。【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如,按照;“让”,责问;“谢”,道歉, 向道歉;“实在”,确实还活着。(2) “适”,正好,恰好;“因”,通过;“致”,送,送给。 参考译文苏武回来的第二年,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与上官安有密 谋,犯罪被杀。起初,上官桀、上官安父子与大将军霍光争权,多次逐条记录霍光的过失,送给燕王,让(燕王)上 书(昭帝),告发霍光。又扬言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来才授予典属国之职,霍光的长史杨敞 没有功劳,
9、却任搜粟都尉,霍光专权,肆意妄为。等到燕王等因谋反被杀,穷究与他们同谋的人,苏武平 素与上官桀、桑弘羊有交情,(苏武为国立功之事)多次被燕王向皇帝申诉,苏武的儿子又参与谋反,因 此廷尉上奏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这个奏章压下,只免除了苏武的官职。几年以后,昭帝去世,苏武因曾以原来的二千石的身份参与朝臣迎立宣帝的计谋,被赐给关内侯的爵 位和三百户的封地。过了很长时间,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苏武熟悉过去的典章制度,(苏武)奉命出使不辱 使命,昭帝生前常常提到这些。宣帝立即征召苏武在宦者署听候命令,(苏武)多次觐见(宣帝),又任 右曹典属国。因为苏武是以有节操著名的老臣,宣帝命令他每逢初一、十五人朝,给予祭酒
10、的尊号,非常 优待、尊宠他。苏武所得的赏赐,全部赠送给兄弟和老朋友,家里不蓄积财产。皇后的父亲平恩侯许伯、宣帝的舅舅 平昌侯王无故和乐昌侯王武、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苏武年事已高,儿 子苏元又犯罪被杀,宣帝很可怜他,就询问身边的大臣:“苏武在匈奴那么长时间,难道没有生子? ”苏 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当初从匈奴动身回来时,我的匈奴族妻子正好生下一个儿子,叫苏通国,刚 好有音信传来,希望能通过使者用财物把他赎回来。”宣帝同意了。后来苏通国随使者回来,宣帝任命他 为郎。又任用苏武的侄子为右曹。苏武终年八十多岁,于宣帝神爵二年病逝。宣帝甘露三年,单于开始入塞朝拜汉朝皇
11、帝。宣帝思念那些辅佐自己的大臣的美德,便令人在麒麟阁 上画上他们的形体相貌,并注明他们各自的官职、爵位和姓名。(-)古代诗歌阅读(9分)【答案】14. D15 .宦海浮沉,飘泊倦怠。“湖海倦游客”表现出词人官途江湖上,身心俱疲的状态。凭古伤今,怀才不遇。词人因屈原的“离忧”而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的辛酸困苦。渴求清明政治,盼望贤主赏识。结尾词人表达渴求被遇的心声,希望有贤明的君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 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D选项,“想象满山遍野的杜若花”错误,
12、满山遍野的杜若花是“实写”,并非想象。【15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评价诗歌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抓显情语,分析景语,了解古 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开头“湖海”二句,从自身落笔。横空而起,抒发词人 湖海飘泊和怀才不遇的感慨,词人曾在请说归休好诗中吐露过脱离官场的复杂心情:“请说归休好, 从今自在闲。”又说:“田间四时景,何处不开颜? ”这种宦海浮沉而今欲归休的感受,贯穿全篇,使这 首境界阔大、宏丽的词作中带上沉郁的格调。“欲吊”句写词人对曾流放此地的诗人、政治家屈原的凭吊。 词人欲要凭吊屈原,却“无所”可吊,词人不知道屈子沉水处,虽然心有遗憾、惭愧,但看到
13、“渔儿樵子” 不免庆幸,屈原死前与渔夫有过对话,便猜想他们可能懂得屈原离忧。词人因屈原的“离忧”而联想到自 己怀才不遇的辛酸困苦,希望有贤明的君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所以有了 “回首叫虞舜”。但是除了满 山开得正艳的杜若花外,没有任何人回答他的苦苦呼唤。其中花开烂漫的美景反衬出词人心境的悲凉。结 尾他喊出了自己渴求被遇的心声,最后却以无声的景语默默作结,仿佛是给词人的凄凉回答。整首词在满 含豪气的描写中,夹杂栏杆拍遍却无人会得的心酸,复杂的情感使词情波澜起伏。(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 . (1)羽扇纶巾橘橹灰飞烟灭(2)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3)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三、语言文字运用(20
14、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0分)17 .(每空1分,共4分):销声匿迹(或:杳无踪迹、无影无踪、消声灭迹、悄无声息、偃旗息鼓、荡然无存、无迹可寻):取而代之(接踵而至、纷至沓来):顾名思义(换而言之,显而易见):神清气爽(或:心旷神怡、怡然自得、喜不自胜、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心满意足、欲罢不能、 飘飘欲仙)(每空1分,共4分。所填成语中如有错别字,不给分。)18 .C(ABD项的引号是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C项的引号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特定称谓。)19 .D(“玉簪螺髻”是比喻高矮、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像女子的玉簪和海螺形的发髻,写出了远山的秀美。)(二)语言文字运用n (
15、本题共2小题,io分)20 .研究发现,约70%的慢性疾病与“隐性饥饿”有关。(每处2分,共4分)【20题详解】一是句式杂糅,“据研究表明发现”,可改为为“研究发现”、“研究表明”或“据研究”;二是主客体颠倒,不合逻辑,此处是说疾病的发生,“约70%的慢性疾病”为陈述主体,应该表述为“约 70%的慢性疾病与隐性饥饿有关”。21 .但危害不小(但可能会引发疾病)很少晒太阳的人很难做到均衡饮食(每处2分,共6分)【21题详解】处,“比如”后面列举的是“隐性饥饿”的危害,与“可能没有感觉”形成转折,可见此处应填:但危 害不小或但可能会引发疾病。处,前文有“以下儿类人尤其要当心”,后面列举了 “节食减
16、肥者”“素食人群”“常熬夜的人”等人 群,此处后文说“晒太阳”的重要性,可见应填:很少晒太阳的人。处,前句说“常出差者,在外就餐”,后句说“此类人群一旦饮食失衡”,可见应填:很难做到均衡饮 食。四、22.作文(60分)例文:清明时节“云祭扫”文明春风花芬芳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自然经济时代,对清明时节最为传神的描述。因此也有许多 人念念不忘这传统的祭祀方式。但我认为,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到云时代了,我们大可不必冒着“雨纷纷”赶路,也没必要“路上欲 断魂”,我们完全以让清明随“云”而起:清明时节“云祭扫”,文明春风花芬芳。清明时节“云祭扫”,更能够让文明春风吹绽花芬芳。首先,云祭扫,
17、让自己能够在网上寄托思念, 抒发情感,这样的寄托于抒发更纯洁,让文明之花在网络绽放,释放的是纯真情感的芬芳;其次,云祭扫, 可以保护先人的安息地,他们周围的鲜花绽放,释放的是更加纯净的芬芳,因为不会受到任何污染,这样 的芬芳也是对先人最好的祭品。第三,云祭扫,倡导出一种文明新风尚,让文明之花在我们的时代绽放, 释放出一种清新的芬芳。其实,传统节日之所以有绵延千载而不衰的强大生命力,恰恰是因为其能与时俱进,在不同的时代有 不同的传承方式,但无论传承方式怎么变化,其精神内核自始如一。祭祀也是如此,相较于形式,内容更 为根本。有民俗学者指出,虽然清明节俗繁多、形式各异,但贯通于其中的核心价值乃是中华
18、民族对生命的热 爱和关怀。人们对先人的追思缅怀,同时也是对传承济世德业、弘扬优秀家风的美好期待以及对人生价值 和生命意义的深深思考。只要回归到清明的核心价值上,“云祭扫”就是值得大力倡导和推广的祭祀方式。 同样,我们只要能够把握住这个真谛,那么,仪式感完全可以推陈出新,走向现代化。其实,这也是对先 人最好的告慰。清明时节,带上一颗感恩、缅怀、敬畏、虔诚、沉思的心,通过网络“云祭扫”,既可以表达对先人 的追思之情,也可以抚慰和充实生者的精神和心灵。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更多人更深切地体会到“自由 呼吸”是多么可贵,生命是多么可贵。凡是有助于“自由呼吸”,有助于呵护生命的事物,我们都应张开 双臂去热
19、情拥抱。我们有理由期待,“云祭扫”不只是特殊时期的一种替代性祭祀方式,还将会成为传递 文明的一种新风尚。美好的追求必须有与时俱进的美好仪式,清明时节“云祭扫”,文明春风花芬芳。让我们的清明更加 清正、明净、文明、安全、健康、绿色,何乐而不为?【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针对这些年新出现的“云祭扫”这一网络祭祀方式给出了解释,以及对此产生的争议。各方的不 同观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支持祭扫形式的改变,认为时代在发展,祭扫方式应该与时俱进,更主要的 是因时空限制、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传统祭扫面临诸多质疑,而“云祭扫”则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这一困境; 另一类是批判否
20、定网络祭祀,认为这种形式没有仪式感,违背了亲情和文化传统。据此,考生写作时可以选择支持任何一方的观点,也可以两种观点结合在一起,不管任何一种都要做 到就事论事,陈述理由,自圆其说。比如:角度一:可以选择支持和赞同。“云祭祀”,是一种文明的进步,并不代表抛弃传统,清明节的意义 在于发自内心地去缅怀亲人、先人,遥寄哀思。如何祭祀,只是一种形式。发自内心地追思先人,无论是 现场祭祀还是网上祭祀,其实并无太大差别。慎终追远、心存感恩是清明祭祀的核心精神,缅怀先人不必 拘泥形式。无论在家放几个牌位,表达对亲人的哀思,还是找人代扫墓、微信连线,抑或制作思念卡、敬 献鲜花、书写寄语如此种种,都能表达对亲人的
21、怀念;角度二:可以选择反对。祭祀已故亲人,当心存思念,若无怀念,不必成为负担,和微信红包一样, 这些有传统意味的行为一旦变得极为廉价便宜,其内涵就会大打折扣。谁能保证,长此以往,祭祀行为不 会流于表面?正如部分人所言,虽然信息能够一点即到,但诚意却打了折扣,原本意义重大的祭祀行为, 到了如今已经索然无味;角度三:辩证角度。既肯定其有利的一面,又看到其不足之处。祭祀先人、追宗认祖是中华孝文化的 一种延伸,是中国人维系家庭观念和代系稳定的方式。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不少公墓服务中心亦推出了 包括清扫墓地、敬献香烛在内的类似服务,这是满足人们多元需求的一种方式。然而,在祭拜过程中,如 磕头、痛哭等情感
22、表达行为是无法通过社会商品服务形式实现的,亲情的表达还需亲力亲为。当缅怀逝者 的清明节扫墓沦为买卖,具体到可以用金钱来衡量时,其形虽在,而味变也。其实,对于那些真的俗务缠 身,不能亲自到坟前祭拜者,不必失落,更不必雇人哭坟,亲人在世时,懂得珍惜和陪伴;亲人离世后, 即使只在心里缅怀,也是爱的真实表达。写作时可由现象到本质,从“利弊”两个角度辩证分析对“云祭祀”的看法。首先指出清明节扫墓、 祭祖是表达对逝者的思念;然后分析“快餐”式地扫墓违背了扫墓的初衷;再进一步分析清明扫墓是一种 文化传承,请人祭扫背离了传承的意义;最后明确祭祀不是走形式,情感的付出才是祭奠的本质。结尾照 应开头,强化观点,提
23、出灵活祭祀的方式。立意:1 .无论哪种祭祀形式,真情都应是其内核。2 .“云祭祀” +传统祭祀,满足多层面的追思之需。3 .亲情、真情不可替代,“云祭扫”可休矣。B.现代文学革命批判封建旧文学、贵族文学和山林文学,可见这些文学在精神和形式上无可取处。C.网络文学同五四文学所批判的类型化的通俗小说在形式上有相似处,但在内容上已经与时俱进。D.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全民文化水平提高,文学的消遣功能大于启蒙意义,文学边缘化成为必然。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网络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的区别()(3分)A.前者面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计划经济开始转型的形势,后者面对晚清以来中国落后挨 打的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 南充市 嘉陵 第一 中学 2022 2023 学年 下学 期中考试 Word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279113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