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分析.docx
《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分析摘要:为解决我国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体系长期存在的多主体缺乏协同 的问题,从主体、权责、模式3个角度切入分析,发现多主体动机异 化、权责配置的交叉与悬浮及分段式管理模式滞后所形成的逻辑闭环 是导致问题形成的关键。基于“程序-结构”协同机制框架,构建我 国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体系的协同机制,以降低交易成本与减少合作风 险促进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内多主体间达成协同。并提出促进协同 治理的相关建议,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思路。关键词: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协同治理理论;程序一结构;协同 机制市政基础设施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赖以依存的基本条件,是人 居环境改善、公共服务提升和城市安全运
2、转的根本保障,也是新型城 镇化的物质基础1。市政基础设施实质上涵盖了能源供应、给排水、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环保环卫、防灾减灾等众多类型,各类设施各 司其职的同时又互为影响、相互依赖,由其构成的复杂系统整体上支 撑着城市运行与发展2。其管理是指在不同主管部门的职能层层划分 下,以城区政府为主要载体,兼具大型企事业机构参与的城市市政管 理事务3。其管理过程所涉及到的集权与分权的有机平衡,正是市政 基础设施管理的协同需求所在。实践中多元的管理主体5,模糊 的权责划分6,滞后的管理模式,不仅显著影响了市政基础设施 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决定了市政基础设施管理需要系统性和全 局性思维。尤其在极端天气
3、、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危机等各类威胁城 息的一致性,从而打破信息壁垒与隔阂,化解市政基础设施各管理主 体间的信息不完整性和不对称性的矛盾。而且有助于重塑市政基础设 施管理流程,解决现有体系中线性流程的割裂与僵化,避免了信息获 取滞后和层级流通不畅,降低各主体获取各种与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相 关信息所花费的时间、人工等交易成本。(3) “综合协调机构”“管 理委员会”能够保障多主体共同参与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具有降低执 行交易成本的作用。其中,前者能够将各主体的高层领导容纳进一个 权威充分、统一协调、整体运作的组织结构,进行的官方性自上而下 的资源整合,从而将外部的协调过程转化为内部的协商交流,便于达
4、成市政基础设施管理战略的统一共识;后者能够吸纳市政基础设施管 理领域内多行业、多类型、多级别的专家及代表,综合代表多方利益, 基于轻松自由的商讨氛围进行自下而上的协作交流。而且有助于扩宽 主体间的沟通渠道,培养主动参与的文化,在尊重各方意见的前提下 达成共同理解,从而化解市政基础设施管理过程中的多头协商与重复 协商。最终降低了在市政基础设施协同管理执行过程中的时间、人工、 财务等执行成本。(4) “协商管理会议”“管理行政协议”能够强 化多主体共同参与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具有减少分配不公的合作风险 的作用。其中,前者通过自愿发起、自由参与,能够在充分发扬民主 的基础上通过定期或非定期举办协商会议
5、,扩宽各主体利益表达的平 台,鼓励各主体开展联合研究,积极探索、共同解决上一阶段市政基 础设施管理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尊重各方的意愿来共同确定下一 阶段的治理任务和方案,避免了相互扯皮、推诿;后者相比于依据法 律法规的单方行政行为,其签订取决于各主体自身意愿,而且内容更 加丰富和灵活,能够弥补行政管理手段的不足,强化各主体针对管理 范围及管理权责的模糊性进行商讨的力度,对其中涉及的权责关系进 行利益平衡,进一步规范了市政基础设施管理操作流程与执行标准, 最终减少了各管理主体间因权责与利益的争抢所造成的分配不公的 合作风险。4建议4.1 避免“重结构-轻程序”的偏差(1)学术界关于市政基础设施
6、管 理的现有研究成果明显更关注于部门设置、领导关系、职责分工等有 助于形成协同的结构性设置,更侧重对管理主体相互之间和其内部各 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分析。(2)实践中多数主体倾向 于将缺乏协同的问题归因于自身的部门行政级别及权力范围,忽略了 市政基础设施的协调程序。尽管国际经验表明,从“结构”方面来促 进协同的形成的确是一种有效且成熟的解决方案,但各国行政体制及 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体系的固有差异不容忽视,真正发挥促进协同作用 的实则是那些隐藏在“结构”背后,为“结构”赋予生命和活力的“程 序”,因此应当正视“结构”与“程序”的平衡,规避重结构一轻 程序”的逻辑偏差。4.2 纠正市政基础
7、设施管理体系在科层制下的固有问题尽管上述机制 的构建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协同的形成,但其管 理体系在我国科层制下存在着的固有问题仍不容忽视。尤其是科层制 所固有的本位主义与部门利益滋长、责权失衡与重叠错配、奉命唯谨 与消极避责、权力集中与激励失灵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市 政基础设施管理质量及管理效能的提升。(1)在组织结构形态方面, 推动扁平化、网络化与柔性化的组织形态变革。纵向整合与减少各类 设施的专业化管理层级,克服子系统内部政策效力与执行力逐层递减 的问题。同时,以全过程协作为目标,重构多元管理主体间信息交流 与沟通协商的网络化平台,解决现有体系中线性流程的割裂与僵
8、化, 增加管理体系适应复杂管理需求变化的弹性和容错性。(2)在权责 界定方面,首先优化现有科层制下的权责结构,重点解决权大责小、 权轻责重的失衡与倒挂问题;止匕外,健全分工与责权对等的整体追责 机制,加强政务公开力度,以及对协同过程中各主体因部门利益和消 极倦怠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问题的处理力度。5结语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实践,发现由多主体管理动机异 化、权责配置的交叉与悬浮、管理模式的滞后所形成的不断自我强化 的逻辑闭环是导致缺乏协同问题形成的内在机理。以此作为研究起点, 基于“程序一结构”的协同机制框架,从“程序性安排”“技术性工 具与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4个方面出发,构建出以
9、“政策条款” 与“联合项目计划” “管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化管理平台”“综合协调 机构与管理委员会”“协商管理会议与行政协议”为主要动力的市政 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协同机制,并从降低交易成本与减少合作风险两方 面揭示了该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逻辑。同时,未来研究应当关注市政 基础设施的演化特征与协同需求和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的协同要 素。参考文献:1张伟,骆雪平.基于系统思维的基础设施项目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 平台框架J.工程管理学报,2017, 31 (1) :60-65.张洋,宁艳杰,金占勇.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设计招投标问题及对策 J.工程管理学报,2017, 31 (1) :49-53.当前地方市政管理
10、中的“碎片化”现象及成因分析J.甘肃社会科 学,2015 (2):179-182.李振,鲁宇.中国的选择性分(集)权模式:以部门垂直管理化和 行政审批权限改革为案例的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5, 12 (3):13-22, 155.杨贯英.浅析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 与财务,2018 (22) :11-12.禹清.市政基础设施管理问题研究J.智能城市,2020, 6 (9): 92-94.宋艳.分析市政管理现状提高市政管理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9 (7) :183-183.邵顺琴.市政基础设施管理问题研究J.屋舍,2017(34):169-169.9罗槃,张永
11、伟.“新基建”背景下城市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思路J.城 市发展研究,2020, 27 (11) :51-56.10刘晓洋,许丹敏.城市井盖设施管理的碎片化及其治理:以广州 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9 (12) :79-86.市运行的不确定性风险加剧的背景下,对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体系整体 的高效联动、协同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构建与完善市政基础 设施管理体系的协同机制已然成为当下我国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目 前国内外与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相关的研究较少,其中国内多侧重于针 对某一特定类型设施的管理问题进行梳理、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如 杨贯英认为对于公共属性较强的市政基础设施而言,可以通过建立 统一的
12、项目管理平台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效率。禹清更关注具有水利、 燃气这样垄断性的基础设施,将其管理问题归因于监管职权缺位、管 理职能错位和管理定位不准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加快构建协同管 理新路径。宋艳认为各自为政是导致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缺乏协同的 主要原因,并着重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邵顺琴认为市政 管线设施存在典型的政出多门问题,建议优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布局。 罗桀等9聚焦于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围绕其智能化进行论述,并提出 应完善跨部门共同管理的机制。刘晓洋等10以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 针对井盖基础设施管理中存在的主体碎片化、职权碎片化、流程碎片 化等问题,从制度、组织、技术和文化4个方面构建了
13、协同策略。国 外学者则强调市政基础设施管理技术手段与工具方面的应用研究,探 讨如何以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为抓手,结合信息技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如DiSM等11将市政基础设施看作一个复杂系统,将其管理的低效 归因于相关信息传递的低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构建市政基础设 施全生命周期系统,促进城市智慧化转型。GlobaSB等12从可持续 发展的角度将各类市政基础设施看做一个系统性工程,强调智能环保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稳定、安全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BrownL13结合具体情境分析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的低效性,论证了通 过构建智能基础设施去改善市政管理水平的可行性。目前现有研究缺 乏对协同机制
14、构建的系统性、理论性探讨,不利于深入研究和知识的 积累。因此,本文分别从主体、权责、模式3个角度对我国市政基础 设施管理体系缺乏协同的问题成因及机理进行分析,并以此为起点, 针对性地构建出适用于我国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体系的协同机制。1我国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体系主要特征及碎片化管理现象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市政基础设施管理领域中多元主 体的不断加入与分工细化奠定了基础。在特定历史条件、行政体制和 管理能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体系经历了以增加 主体间协调成本和社会交易费用为代价去提升专业化管理效率的系 列变革。体系内部多元的管理主体、分散的管理权责、分段的管理流 程因此形成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市政 基础设施 管理体系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