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docx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但是近年来,以马家爵事件、清华学 生硫酸泼熊事件、复旦研究生虐猫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恶性事件,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大量的调查和统计报告表明,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心理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反应和障碍,有的甚至比较严重。本文对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成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分析,总结了各种预防措施。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展开论述: 一、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三、 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成因 引言:早在半个世纪
2、之前,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就曾提醒人们:要防止远比自然灾害更危险的人类疾病的蔓延。他认为,随着人们对外部空间的拓展,人对心灵的提升却停滞了,人们在智力方面收获过剩,心灵方面却沦丧殆尽。几十年过去了,荣格这种担心成为了现实。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加大、生存竞争和压力的增大、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心理健康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面对社会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对自己期望值很高却对挫折承受力又不强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和思想都在发生深刻而剧烈的变化,承受的心理压力和面对的心理问题远大于以前,心理健康与否是他们能否健康成熟的重要因素。 2001 年3 月,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
3、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心理健康教育在解决学生成长课题、潜能开发、心理困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患、促进全面发展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践证明,大学生的许多心理健康问题是在成长中遇到的,完全可以通过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来解决。通过心理测试、咨询等手段了解大学生在不同时期会出现的心理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帮助,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困惑。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心理困惑产生的原
4、因,总结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现状、心理问题及成因 2.1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 早在1948 年成立之初,便在宪章中明确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well-being) 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 年) 所明确的心理健康标准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1977 年美国学者恩格尔(G.L.Engel) 提出了生物一心理一
5、社会医学(biopsychosocialmedical model)的健康新模式,强调健康就是人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这种新的健康观使医学模式从单一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学模式。 贾霍达综合了弗洛姆、马斯洛和罗杰斯的观点,归纳了六项心理健康标准 :(1) 对自我的态度;(2)成长、发展与自我实现;(3) 整合的人格;(4) 自律性;(5) 对外界环境知觉的精确程度;(6) 支配环境。舒尔兹(Sehulth)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1) 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2) 能认识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3) 能正视现实;(4) 能向新目标和新经验挑战;(5)独特性的人格特制。 综合国
6、内外各学者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 (1) 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 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3)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4) 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 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6) 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 (7)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2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和较高自尊心的群体,有着不同于一般青年的抱负和追求,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而也就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从这意义上说,大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调查发现,1995 年上
7、海高校的大学生中,30% 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在200 多种令学生烦恼的原因中,人际关系、学习、异性交往与对未来的担忧各占约20%( 上海青年报,1996,3,21)。心理问题如得不到及时疏导、治疗就会引发白杀、犯罪等恶性事件。因此,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 。1999 年国家教委调查报告显示,在调查的12.6 万名大学生中20.23% 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海淀区16 所大学中,因精神方面有问题而休学的占休学人数的37.9%,因此而退学的占退学人数的64.4% 均居第一位 。 北京、江苏、江西、山东、上海等省市的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跟踪调查表明:大学生中有抑郁、焦虑
8、、社会恐惧、自卑、过分依赖、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的人数要高于一般的社会青年!江西省1999 年1 月至10 月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是1996 年的3 倍。2004 年9 月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家爵事件更让人触目惊心。 原国家教委曾对12.6 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20.23%,每年全国高校学生因失恋、考试失败、人际冲突、生活受挫等自杀者达数十人之多。据上海高校的调查,在200 多种令大学生烦恼的原因中,人际关系、学生、异性、对未来的担忧各占20% 。随着大学生独生子女及贫困生的大量增加,这些心理问题将更加突出,如果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加以认真研究解决,不仅将严重
9、影响未来高级人才的质量,还将诱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心理问题已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才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威胁,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已成为当今社会和各高校关注的重点。 2.3 大学生心理问题 2.3.1 情绪问题 进入大学后, 社会角色的换位引起了大学生许多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内心的痛苦和不安。大学生易出现的情绪困扰主要有:(1)抑郁。抑郁是大学生最为常见的情绪困扰。如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咨询及治疗,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疾病,造成严重后果。(2)焦虑。通常包括自信心、自尊心的丧失、失败感、罪恶感的增加等,是由几种情绪混合而成的情绪体验,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3)自卑。自卑的人大多性格内向,
10、常常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总感到别人瞧不起自己;做事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敢与人交往,不敢实践,因而抑制了自己的才华和进取的时机。(4)冷漠。一般表现为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无动于衷,漠不关心,既不与人交流思想感情,也不多管闲事,一副冷若冰霜的样子。从表面上看,冷漠的学生是无动于衷,实际上一些学生内心十分痛苦,有很重的压抑感,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2.3.2 人际关系问题 有的大学生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自负的心态,待人处事以自我为中心,总想表现自己,经常抱怨别人不理解、不体贴、不关心。有的大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也不愿和同学交流、合作,一心只读圣贤书,导
11、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此外,大学生之间由于个性、利益等方面的原因也容易产生冲突,导致有些大学生相互冷漠,甚至仇视打击对方,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在内心积聚心理问题,极易产生心理疾病。 2.3.3 学业问题 大学生在学业上的主要问题是:(1)学习压力大;(2)学习动力不足;(3)学习目的不明确及学习成绩不理想;(4)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2.3.4 恋爱与性的问题 大学生大都处18 25 岁的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已进入了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趋向成熟的阶段,不少大学生开始谈恋爱,但在如何处理恋爱与性问题上常常感到困惑。 2.3.4.1 恋爱 当前大学生恋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低龄化。有
12、些大学新生一进校门就开始寻觅恋人。二是公开化。三是从众心理。四是轻率心理。五是逃避心理。 2.3.4.2 性心理 由于大学生已进入青年中期,随着性心理的发展,会出现一系列的性心理行为,如针对性知识的兴趣和追求、对异性的爱慕、性欲望、性幻想、性冲动以及自慰行为等。恋爱中性心理问题上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已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改革开放20 多年来,西方的“性文化”不断冲击和影响大学生的性观念,使一些学生对性的认知产生了偏差,导致一系列性心理障碍和性适应不良现象。 2.4 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 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也有发展过程中自身
13、主观的因素。 2.4.1 社会因素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说:“我国当前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这个变革包括几千年沿袭下来的文化、观念的变革,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因适应不良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生理和心理处于不稳定阶段,心理素质还十分脆弱,容易造成价值观的混乱和情绪的起伏不定,致使他们心理复杂而动荡不安,加之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较低,在发展变化迅速、高效率、快节奏和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出现各种心理困惑也就在所难免。 2.4.2 家庭因素 2.4.2.1 家庭环境和教育 家庭教育福禄贝尔 说过:“国民的生命,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还不如说是在
14、母亲的手中”。家庭环境和教育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格特点和心理素质。东北师范大学张金明 曾作过一次调查:8684 名学生中,父亲大专文化程度占 623,高中占 2729,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 6647 ;而母亲文化程度大专文化以上只占 447,高中占 2305,初中以下占 7247。父母文化程度越高,思想、观念越开明,教养方式越民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越少;反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越多。 2.4.2.1 经济因素 大学生中贫困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不少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贫困导致心理上的畸形发展,造成经济上和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大学生 心理健康 问题 初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