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17篇(《观潮》教学设计).docx
《观潮教学设计17篇(《观潮》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潮教学设计17篇(《观潮》教学设计).docx(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观潮教学设计17篇(观潮教学设计)观潮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
2、”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卡片。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
3、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可以使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掌握课文的整体脉络。同时,提供两种分段方法,提倡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理解。】
5、 五、合作交流,反馈检查。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意思,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指导背诵。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观潮教学设计2 观潮教学设计 第一课:观 潮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 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 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二、指导思想: 观潮
6、(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三课)是一篇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文 章。本课的设计旨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 感情地朗读、观看录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 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四、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录像机、鹏博士教学软件、液晶投影仪、大屏 幕、录像带、多媒体电子教室。 五、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 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 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
7、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 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汇报交流 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 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 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三)放录像(潮来时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 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 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 采。
8、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 像,请同学们戴上耳机,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四)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刚才我们在录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 (学生通过看书找出是3、4自然段) 1.学生自读3、4自然段。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 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读精彩些。 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提问随即板书关键词语) (1)教师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生解疑, 课件出示: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 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什么时候在
9、什么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b.怎么会出现“一条白线”?看到白线人们怎样沸腾的,学学看,就这种场 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形容? c.齐读这句话,读出那种沸腾的场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a.怎么会形成“白色城墙”呢? 因为大潮由远而近,远看像白线的白浪 越变越大,越涨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墙。) 3.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 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 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课件出示: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a.潮来时是什么样的声音?谁能学学看
10、? b.就这种声音作者用什么词来形容的?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师:看到白线拉长变粗,潮水很快地占满江面,迅速向我们奔涌而来, 那气势越来越雄伟,你的心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激动,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 b.指读。 c.男女同学比赛读。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 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如果这句话换成“浪潮越来越近,气势越来 越雄伟,声音越来越大。”你觉得怎么样? b.如果换成原来的内容,又觉得怎样?怎样才能读出那种气势来? c.指读、师读、齐读 4.教师小结:作者把大潮到来时的
11、气势写得多形象,正如预习提示中所 说的,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人如临其境。(板书:有声有色、 雄伟壮观) 5.学生将3、4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得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潮来时的 雄伟气势。 6.学生通过访问教师计算机,调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教师在网上查看 学生练习情况) 7.调一学生的练习作示范,投影到屏幕集体订正。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水变化的?(教师指屏幕启发学生说出由远而近) (板书:远 近) (2)师小结: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 潮水变化,使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听到声音越来越大,看到潮水越来越 近,浪头越来越高,使我们感受到大潮滚滚而来,奔
12、腾咆哮的非凡气势。我们 为在祖国大地上有如此壮观的景象而自豪、而骄傲。 (3)让学生带着无限赞叹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 观潮教学设计3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三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品读句子,感受潮的雄伟气势。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积累语言。 3、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4、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5、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在上一节课已学了课文的第一段,了解了海宁盐官是观潮的好地
13、方,农历的八月十八是观潮的好日子。在潮来前,江面是人们。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上节课提出来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二、品文赏潮 1、读文: 自由读课文2、3段,哪些地方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找到句子后与同伴交流一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句子,读一读。 2、品文: 读后交流: 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 一道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白色城墙 千万匹齐头并进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让学生充分交流学习所得: 读句子谈体会到的再读句子。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交流朗读。 3、赏潮: 欣赏钱江大潮来时的录像。 选择一个画面将你最喜欢的句子读出来。 4、找出写人们的句
14、子,想一想: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你是海宁人,以前看过潮,今天学了课文,假如你是看潮人群中的一个,你将怎么做? 5、说潮: 有很多人还没有看到过潮呢?你能根据课文的内容将这天下奇观介绍给他们吗? 自由准备,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组合。 全班交流。 6、学习最后一段: 读一读: 哪些地方也能说明它是天下奇观? 读后交流: 余波漫天卷地 好久恢复平静 江水涨七八米 想象说话: 面对滚滚而去的大潮,你此刻的心情怎样?又想说什么呢? 同伴交流全班交流。 三、总结赞潮 1、释疑: 因为所以说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 2、赞潮: 你将怎样读课文的第一句,试一试。 四、拓展升情 1、同学们作者在观了
15、潮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下了此文,他是按的顺序写的,将钱塘江大潮的宏伟气势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也看过潮,也写过文章。 2、读一读同学写的观潮的文章。 3、结束语: 钱塘江的大潮滚滚向前,它不仅是我们海宁一道美丽的风景,它更像征了我们海宁人的一种精神,那就是猛进如潮,我们是潮乡儿女,今天,我们还是学生,在学习上,我们也应发扬这一精神。 品文赏潮、交流说潮、赞潮升情: 在品读课文中,欣赏钱江潮的雄伟气势,通过同伴的合作学习,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潮,发展语言,利用课文的空白点进行合理想象,赞美家乡的潮,由此联系到其精神,激发对家乡的自豪感。 观潮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
16、的写作顺序,领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节。 教学重点: 1、字词教学; 2、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领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录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步了解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
17、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老师简介钱塘江大潮的形成。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学习“潮、浩、沸、涨”,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学习“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学习“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 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
18、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作业 1、写生字。 2、练习朗读课文,体会钱塘潮的壮丽。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
19、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 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
20、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潮 教学 设计 1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