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与提升对策研究.docx
《“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与提升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与提升对策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与提升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信息无处不在,信息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资源。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本课题的研究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提高,同样也是高校教育水平的体现,积极开展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各方面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信息素养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1974 年,第一个对信息素养进行定义的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
2、owski,他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技能,并且把解决问题看做是信息素养的关键,Paul Zurkowski的定义为以后的信息素养的定义奠定了基石。美国信息产业协会在1979 年对信息素养下的定义是“人们知道在解决问题时利用的技术和技能”,该定义是对上述Paul Zurkowski提出的定义的补充。1989 年,美国图书馆协会首次提出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的关系。美国图书馆协会发布的关于信息素养的定义,是最为广泛引用并被接受使用的。1990 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Mike Eisenber博士和BobBerkowits博士认为提出“信息素养的六大技能”,简称“Big6 技能”,其主要包括确定任务、决定
3、策略、搜索获取、加工利用、合成展示、鉴赏评价。美国学者Doyle在1992 年的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指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能够认识到信息的需要;认识到正确的、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合理决策的基础;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展开成功的检索策略;从计算机的和其他技术来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应用;将新的信息综合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在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中使用信息。2003 年9 月,来自全世界的40 位代表在布达拉格会议上进行了关于信息素养的讨论,并发表了布达拉格宣言:走向信息素养社会。会议宣布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人权,并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种能够确定、查
4、找、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来解决一个问题的能力。会议指出,信息素养是人们投身信息社会的一个基本条件,如果没有信息素养,信息社会的全部潜能就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信息素养的研究相对较晚,90 年代起,国内出现了关于信息素养的研究。1997 年,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马海群的论信息素质教育将信息素养定义为“在信息化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信息智慧(涉及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觉悟、信息观念、信息潜能、信息心理等等”。该定义被广泛引用,它基本确定了国内信息素养概念的框架。2000 年,谢立虹认为“信息素养是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
5、、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人们所具有的信息意识、信息处理的各种能力或技能,包括信息搜集(开发)、鉴别、综合分析的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及积极的信息心理和良好的信息道德”。2003 年,皮介郑认为“信息素养是信息主体在信息行为中认识和表达信息需求,并利用适当的信息工具从各种信息源查找、获取、组织和利用信息的技能以及此过程需要的信息观念、意识、知识、态度、习惯和应遵循的伦理道德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能力和品质”。 二、“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对策 (一)开设信息检索课程 有绝大多数同学不会或者不愿使用高级检索,要想改变现状,学校就需要开设信息检索课程。通过老师讲授,同学们会明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互联网 环境 大学生 信息 素养 现状 分析 提升 对策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