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谐运动说课稿3篇(各种各样的运动说课稿).docx
《简谐运动说课稿3篇(各种各样的运动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谐运动说课稿3篇(各种各样的运动说课稿).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简谐运动说课稿3篇(各种各样的运动说课稿)简谐运动说课稿1 简谐运动这一节是第九章第一节。这一节内容是研究周期性运动的一种方法。学习本节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节的地位,重点确定为:作简谐运动的物体的受力特点及其运动规律。这是大纲的要求,也是本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 本节的难点是: (1)作简谐运动的物体的受力特点 (2)简谐运动的运动规律 这是因为: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必须经过感性认识、实践、理性认识、再实践、直至上升到理论,最后又指导实践
2、。因此,使学生头脑中的新知识在原知识结构上进行改组、顺应、同化是比较困难的。 难点突破:找新旧知识连接点。物体做匀加速自由落体运动的受力特点和运动规律是什么;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受力特点和运动规律是什么;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和运动规律是什么; 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认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 (一)知识目标 1、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的教育,从而进行德育教育。 2、知道机械振动是机械运动的另一种形式,知道机械振动的概念。 3、知道什么是简谐运动以及物体在什么样的力作用下做简谐运动。 4、理解简谐运动的运动规律。 5、知道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知道判
3、断简谐运动的方法以及研究简谐运动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对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精神的培养。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3、指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使用 方法:引导发现法、问题探究法、学导式综合运用。 理由:(1)这种方法属于教育理论的启发式。 (2)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 (3)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手段:讨论式、多媒体计算机 理由:(1)提高学生兴趣。 (2)注意力集中。 (3)提高课堂吸收率 二、 学法指导 教学问题实际上就是不仅使学生
4、学会,而且要使学生会学。本节课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联想、学会对比、学会归纳、学会总结。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是通过“四让”来体现的,即“概念让学生说,规律让学生找,道理让学生讲,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完全使学生从原来的学会向会学转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如何建立物理模型的科学方法。 三、 教学程序的设计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本节的课堂程序设计的主导思想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处在一个充满问题的未知领域内,通过问题的不断提出、不断探索、不断解决、不断总结,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作简谐运动
5、的物体的受力特点及其运动规律,这样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同时,学生还学到了类比、归纳等学习方法。 1、创设情景,大屏幕演示简谐运动并提出问题 2、分组研究、讨论,学生将自己得到的结果在组内公布,答案不一致的进行讨论。这本身就是研究性学习中共同学习的一种体现,也是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一种体验。然后每组同学将讨论结果在班内公布,这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3、联想猜测,研究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5、巩固训练,加深印象,巩固新知 6、作业布置,作业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这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分层次教学的充分体
6、现,同时通过思考题在课下继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程序的设计 本节课在程序上分为“问题提出历史介绍方法讲解模拟训练联想猜测研究发现归纳总结作业布置”等八个阶段。 1、问题提出 本节课将计算y=x2在0,1上的曲边梯形的面积,那么如何计算呢?心理学表明:思维从疑问开始,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启动,同时这个曲边梯形并不象正方形、长方形、圆、扇形等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利用,它没有现成的公式可用,问题本身具有新鲜感和诱惑力,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这样引入符合教学论中的激发性原则。 2、历史介绍 介绍300年前,牛顿、卡瓦列利、瓦里士等著名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一下数学史,了解一
7、下大科学家对这个问题本身的看法,由于学生的大科学家的崇拜,更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对科学家不畏艰难勇于探索事迹的介绍,也是对学生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精神的教育。这也符合教学论中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3、方法讲解 由于微积分的发展完善经过了近千年历史,所以微积分思想方法不适合让学生在课上自己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即自学式;所以由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形象地模拟、演示、描述,使学生从感性上理解,再逐步上升到理性上的认识,这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即先由感性认识再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计算机的直观形象的演示,也符合教学论中的直观性原则;极限理论与计算机的结合运用,使学生清楚地看到
8、曲边梯形的面积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这也符合事物的发展变化由量变到质变的哲学原理。 4、模拟训练 练习题目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强化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尝试、体验,才能深刻理解“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的微积分思想方法;对学困生来讲,这样才能打好基础,这样安排即符合教学论中的巩固性原则,也符合素质教育理论中面向全体的基本要求。 5、联想猜测 数学的发现和进展都是从联想猜测开始的,在经过几道题目的训练之后,对y=1/x2在0,1上曲边梯形面积为确定数值,那么在1,)上呢?有这样的猜测是正常的,因为在这之前学习数列知识时,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即1/2+1/22+1/23+,这无穷多个正
9、数之和的结果却是1,因此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联想之后,自然要对y=1/x2在1,)的面积提出猜测,这符合人们思维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也符合数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再次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也从中学到了联想、猜测的思想方法。 6、研究发现 类似于数列问题一样,也可利用极限工具来处理,方法确定之后,由师生共同探索,先研究y=1/x2在1,a上的曲边梯形面积,在让a,即可得到y=1/x2在1,上的面积,而y=1/x在1,上却没有结果;从研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这样处理使优秀学生的思路得以扩展,这也符合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的基本观点,使各类学生都有所发展。从结果上看y=1/x2在1,
10、上能够求出面积,而y=1/x在1,上却没有 结果,其规律并没有给出,实质上这是数学分析广义积分中的柯西法则和阿贝尔法则,这样处理,给学生留下悬念,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做下铺垫,这符合教学论中的量力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7、归纳总结 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目的是让学生在头脑中更深刻更清晰地留下思维的痕迹,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的微积分思想方法,同时师生共同总结,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符合教学论中的激发性原则。 8、作业布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通过作业反馈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效果,以便下节课查陋补缺,这
11、符合教学论中的程序原则和反馈原则。 简谐运动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简谐运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中的内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动力学及功和能的知识后而编 排的,是力学的一个特例。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形式,对它的研究为以后学习电磁振荡、电磁波和光的本性奠定了知识基础此外,机械振 动和机械波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简谐运动是第八章中的第一节内容,是学习 本章后面各节内容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研究简谐运动规律时
12、要用到以前学过的运动学、动力学、功和能的知识,可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因此这 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物理科的课程标准,物理教学应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教育等三个方面。因此,本节课教学目标也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了解简谐运动的若干实例。 (2) 知道简谐运动中回复力的特点。 (3) 知道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4) 理解简谐运动中位移、速度、回复力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5) 知道在研究物理规律时一般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2能力目标 (1)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
13、2)分析简谐运动过程中有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认识物理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简单实验的操作,及参与对简谐运动规律的分析,培养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 (2)通过对简谐运动的研究,使学生发现其中所严格遵循的简谐美、对称美。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如果能抓住简谐运动中的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也就把握了复杂的机械振动的要领,所以本节的教学重点为: (1)简谐运动过程中有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2)简谐运动回复力的特点。 2难点: 刚进入高二年级的学生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他们习惯于分析恒力作用下物体的单程运动,对变力作用下来回
14、运动的振动过程的多量分析,学生普遍会感到有些困难,因此本节的教学难点为:从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区分简谐运动中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规律。 (四)。学情分析及处理对策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运动学的基本知识及分析物理规律的一定能力。因此,本节课从研究弹簧振子的振动过程出发,去了解简谐运动的特点和理解其运动规律,使学生能顺利地掌握新知识,为本章的学习打好铺垫。 虽然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但抽象思维、推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仍然有限。因此,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和引导学生分析振动的动态过程,来进一步提高学生这几个方面的能力。 二、教法 1、物理实验具有形象、
15、生动、易调动学生积极性,化抽象为具体之功效,所以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增加感性认识,通过对生活中身边见过的振动实例加深 学生的切身体会。(所用仪器:弹簧振子、装有水的透明玻璃水槽、红色的小木块、钢板尺、铁架台、单摆、竖直弹簧振子、吉它)。 2、由于弹簧振子的振动时其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是动态变化的,学生不易掌握。因此教学时要密切联系旧有知识,借助计算机模拟辅助教学手段,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当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的理解应用过程,及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过程。 因此,这节课可采用直观实验演示、讲授、讨论并辅以电教手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三、学法: 以直观教学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现象中寻找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简谐运动 说课稿 各种各样 运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