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语文教案5篇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docx





《有关语文教案5篇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语文教案5篇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有关语文教案5篇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有关语文教案1 教学任务 1.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2.学习勾践在困境中不气馁、不沉沦,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精神。 3.理解和整理归纳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栖、昆、资、形成、吊、蕃、释、饩、旅”等词语的意义。 2.整理归纳“知、夏、既、劝、遂、当”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1.掌握古汉语中省略句式的类型和特点。 2.体会本文外交辞令的巧妙传神,锤炼语言方面的字约义丰的特点。 教具准备 录音机,勾践灭吴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特点 1.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2.介绍有关背
2、景。 3.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清出著名的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屋曾有一幅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中的“苦心人”就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勾践,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今天,我们就结合历史史实和古人的记述,看看勾践事如何在失败中崛起,终于报仇雪耻,吞并吴国的。 二、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先让学生看课文62页的介绍) 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语,国语是继左传之后的又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国语中的“国“,指的是周王朝和鲁、齐、晋、郑、楚、吴、越七个诸侯国。“语”就是
3、语言的意思。因为这部书是人物语言记载来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活动的,所以称作国语。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而且是第一部分国记言的国别史。它所记载的言论史实,上起于西周的周穆王(公元前947年),下止于战国初期的鲁悼公(公元前453年),全书分为八部分:即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共二十一卷。其中周语三卷,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郑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 虽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言“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但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一般的看法是,国语的成书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然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国之瞽史改编、润色而成。时代大约在战国初
4、年。 后人曾传国语和左传并称,称左传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其实左传侧重记事,国语侧重记言,就文学价值说,国语不及左传。(请参考课本62页介绍) 但总的来说,国语开创的国别史对后世是很有影响的。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司马迁史记和世家,陈寿的三国志,皆与国语一脉相承。 三、背景介绍 勾践灭吴记述了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的矛盾斗争及勾践灭吴的故事。 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摩擦,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定要报仇,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大败之后退守到会稽山时,只剩下五千人,本文所叙述的就是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卧薪尝胆,富国强
5、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报仇雪耻的故事。 (放录音,让同学们整体感知课文) 四、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1)生字:栖(q)絺(ch)譬(p)雠(chn)嚭(p)赦(she)鄞(yn)蕃(fn)饩(x) (2)多音字:贾(g)人爪(zho)牙疹(chn)疾疹衣(y)非其夫人之所识则不衣 (3)通假字:“餔”通“哺”例句: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 “有”通“又”例句: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三千 (4)异体字:“已”同“矣”例句:虽悔之,亦无及已 “句”同“勾”例句: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取”同“娶”例句:令壮者无取老妇 “免”同“娩”例句: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
6、之 “政”同“征”例句: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歠”同“啜”例句: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多音字、通假字、异体字的读音) 2.再读课文,指导诵读,理清思路,简析文章。 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 (1)勾践之言要读得沉稳、坚定、语速适中,因它虽兵败栖于会稽,事急求谋臣,但紧张而不慌乱,实为将帅风度。 (2)大夫种临危不乱,挺身而出,进见勾践。所言责备之中又可见忠贞和自负,要读出来。 (3)“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句节奏感很强,“夏、冬、旱、水”要用重音读。 (4)“无乃后乎?”是大夫钟对勾践的提醒,要读出责备之中的忠诚之意。
7、“何后之有?”虽是反问句却要读出诚恳的纳谏之意。 (范读,学生齐读) 提问:本段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本段以简练的笔法写出越国兵败退守会稽之后,君臣执手相谋的情景。 第二自然段 诵读指导: (1)本段主要记叙吴国大夫伍子胥的言辞。勾践派大夫钟使吴,以求和解,伍子胥坚决反对,他的进谏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要读得从容不迫,抑扬顿挫,尤其是“不可!”和“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句要读得恳切、坚决而有力量。 (大夫钟之言要以谦卑恭顺之语气增添吴王夫差的骄矜之气。 (齐读,指名一学生读,读后点出不足之处) 提问:大夫钟赴吴求和,吴国君臣的态度如何?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吴国忠臣伍
8、子胥反对和解,力谏吴王夫差。认为“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已。”吴国佞臣太宰嚭贪财好色,为越开脱,以“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之,又何求焉?”站在越国的利益上,谏夫差同意和解。而夫差不听忠臣之谏,轻信太宰嚭之言,与越国和解。勾践灭吴说课稿教案 (齐读一、二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反复阅读课文,借助解释、古汉语词典进一步疏通文意。 2.完成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课文的36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 资料显示(一)(投影或多媒体) 1.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史书,共21卷,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_,_,_,_,_,_,_,_等八国之事。 2.国语是通过_来反映春秋各国
9、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活动的。 学生回答: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之事。国语是通过记载人物语言来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活动的。 资料显示(二)(投影或多媒体)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2.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 3.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 4.遂使之行成于吴 学生回答:“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的“栖”应为“退守”之意。“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中的“昆”为“兄”之意。“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中的“贾人”为“商人”,“资”为“储备”,“絺”为“夏天穿的一种细葛布”。“遂使之行成于吴”句中的“行”为“赴吴”
10、,“成”为“讲和”。 资料显示(三)(投影或多媒体) 1.大夫钟是如何论述为政必须先求谋臣的道理的?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后,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2.对于越国的求和,子胥、太宰嚭的态度如何?结局如何? 学生回答:大夫钟用通俗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责备君王平日没有培养谋臣武将以备用时。越王勾践退守会稽之后干的第一件是求谋臣。 对于越国的求和伍子胥坚决反对,太宰嚭贪财好色,为越开脱,吴王夫差听信了太宰嚭。 二、学习课文的36自然段 从第二自然段中可知:大夫钟略施小计,贿赂了吴国佞臣太宰嚭,吴王夫差听信太宰嚭之言,与越国订立了盟约,为勾践的报仇雪耻创造了条件。为了复国,勾践是如何做的呢? 1.学习三、四自
11、然段 (学生齐读) 诵读指导 (1)“勾践说于国人曰”中“说”读shu.“去民之所恶”中的“恶”读,当作“不好”讲。“南至于句无”句的“句”读gu,同“勾”。 “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中的“衣”读y,是动词,当“穿”讲。“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有关语文教案2 教学内容 秋游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秋天美好
12、的景象。 教学资源 教学挂图、小黑板 预习设计 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小节号。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出课文中带有田字格中生字的词。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 导入新课(3分) 1、齐背练习1中的小诗秋天到。 2、知道讲的是秋天庄稼和果子长得好,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二、板书课题,解题(4分)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课题。 2、齐读课题 3、知道“秋游”的含义: 秋游就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4、看过课题,自由发问。 三、指导看图(6分) 出示学习单: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画,说说你所观察到的秋天的天空、白云是什么样的?
13、 2、思考:小朋友有的( ),有的( ),有的( )。 3、自己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四、初读指导(17分) 1、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指名读。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2、解决提出的问题 3、出示学习单 思考: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 )天空美。 ( )农田美。 4、齐读课文 五、教学生字(10分) 1、自学生字表。按笔顺描红 2、提出注意点 兔:最后一笔是小兔的尾巴,不能丢。 凉:“两点水旁”,与“冷
14、”有关,不能写成“三点水旁”。 逐:第七笔是“点”,不能写成“捺”。 3、看老师范写 4、描红临帖 板块一 1、小朋友们,前面练习1中刚学的秋天到,你们还会背吗?嗯,一起试试看吧。 2、小朋友回忆一下,这首诗歌里主要讲的是什么呀? 3、过渡:秋天这么美,这么好,你们喜欢吗?你们想出去玩玩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和课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到郊外去“秋游”。 板块二 1、跟着老师一起写写这个课题吧。 2、一起读。读的高兴点哦。 3、“秋游“是什么意思呢?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5、过渡:是呀,秋天到哪儿去游玩呢?看些什么,玩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图吧。(出示挂图) 板块三 1、我们按从上
15、到下的顺序观察一下,看看,秋天的天空、田野是什么样的? 2、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草地上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呢?他们是怎么玩的? 板块四 1、昨晚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老师要来检查罗。准备好了吗? 2、检查自学情况。 3、回忆一下,看到课题的时候,我们刚才提出了什么问题?现在你们能回答了吗? 4、老师给这篇课文作了个概括。认真地 想一想,给每个自然段选择正确的意思。如果想不出,可以再读读课文。 5、看来小朋友们已经把课文初步读懂了,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 板块五 1、最后我们来学习几个生字,请小朋友们看一下课后的生字笔顺表,把
16、生字的笔顺描一遍。 2、你在生字的字形上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 3、刚才在描红中,你们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呢?谁来帮帮这些同学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并范写。 4、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说。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作业设计 完成习字册上的生字。 完成补充、一课一练一 积累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 教学内容 秋游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汇。 2、指导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 难点
17、: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资源 教学挂图,小黑板 预习设计 感情朗读课文,想象秋天的美景。 观察插图,感受小朋友的快乐激动的心情。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谈话导入:(3分) 1、唱起郊游,走进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0分) 出示学习单 1、自由读读第一小节 2、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3、渐渐可以换什么词 比较句子,理解“渐渐”,说明天气不是一下子凉的,而是慢慢变凉的。并知道“渐渐“的近义词就是“慢慢”。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5分) 出示学习单 1、自由读课文,天空、农田美在何处,用线把它画出来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全班交流 (1)天空:蓝、大 (2)想象天空中
18、的白云。用上比喻句:有时像,有时像 (3)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第二小节。 (4)指名读第三小节 (5)比较短句(第一句话只说出了庄稼的颜色,第二句话还说出了这些庄稼都成熟了。) (6)高兴得读读第三小节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0分) 1、出示: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听师范读第四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 (1)亮开了嗓子 (2)除了唱歌,还会怎么“亮”?(大声呼喊:“秋天,真美呀!” 我爱你,秋天!) 3、读好这一小节 4、观察图画,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说。 五:总结(2分) 1、说说感受 2、感情朗读全课文 板块一 1、秋风起了,天气凉了。在这金
19、风送爽、天朗气清的季节里,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去郊外游玩,如何? 2、师:那就让我们拉起小手,唱起歌儿,一起去秋游! 板块二 1、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渐渐凉了”,再说“秋风起了”?(因为是秋风先起的,天气才渐渐变凉的。) 3、出示:A、天气凉了。 B、天气渐渐凉了。 比较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第二句加了“渐渐”后好在哪里。 4、第二句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5、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了些什美丽的景象呢? 板块三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读二三小节。想想天空、农田美在什么地方?可以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关语文教案5篇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有关 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 教案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