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4篇 比例解应用题例6教学设计.docx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4篇 比例解应用题例6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4篇 比例解应用题例6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4篇 比例解应用题例6教学设计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思路。 3、学会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分析、推理、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比的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展示收集的物品,体会比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师:看来,比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的应用。 二、探索新知 1、读题,理解题意。 出示课件,观察老师收集的物品,齐读什么叫稀释液,谈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例题,齐读,你
2、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做实验。 师:500ml的稀释液是如何按1:4的比配制成的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了解一下。把水和浓缩液配制在一起,仔细观察看有什么变化? 师:1份的浓缩液和4份的水制成的液体叫什么?你知道500ml的稀释液是几份吗?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按1:3配制呢?按1:5配制呢? 3、画线段图。 师生一起在线段图上表示浓缩液、水和稀释液之间的关系。让生上台指出各部分表示什么。 师:1份的浓缩液和4份的水合起来是几份?板书:1+4=5? 把稀释液看出单位“1”,平均分成5份,浓缩液还能怎样表示?水呢?板书: 4、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找生板演,同桌交流,最后集体汇报(注意对应关系
3、)。 5、归纳方法。 方法一,先求每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 方法二,把1:4转化成分数,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来解决。 6、检验。 师:这道题我们做的对不对呢?如何检验? 三、巩固练习。 1、我们按1:10的比把白米醋加水配制成一瓶550ml的稀释液,加热沸腾后给教室消毒,其中需要醋和水各多少毫升? 2、 适用范围 稀释比例 (原液:水) 作用时间 (分钟) 使用方法 一般物体表面 1:200 10-30 对各类清洁物体表面擦拭、浸泡、冲洗消毒。 1:100 10-30 对各类非清洁物体表面擦拭、浸泡、冲洗、喷洒消毒。 果蔬 1:250 10 将果蔬洗净后再消毒;消毒后用生
4、活饮用水将残留消毒液洗净。 织物 1:125 20 消毒时将织物全部浸没在消毒液中,消毒后用生活饮用水将残留消毒液洗净。 排泄物 1:4 120 按照1份消毒液、2份排泄物混合搅拌后静置120分钟以上。 周末小明清洗苹果,需要配置502ml的稀释液,需要消毒液和水各多少毫升? 四、全课总结 谈收获,图片欣赏。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2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五常市特殊教育学校 樊照彬 一、教材分析 比例的应用为全日制聋校数学第十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三部分内容,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从构建上更注重学生技能的养成和知识的运用。把通过三个相关联的量求第四个量的运算,用方程的方法呈现为比例的形式,这样从视觉上
5、更附和了聋生的认识特点,同时也把复杂的等量关系更清晰的更简单的体现在比例的内容里。让学生轻松的理解比例就是在等号两边表示两组相等的比。这样的方法也是比例应用题的一大特点。同时更有助于学生从理论知识到技能操作的转变,使新课程理念融入于特教课堂。 二、教学方法 情趣导入法、总结法、问题导入法及指导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应用题中比例的意义,并根据比例的性质解决应用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应用题中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分析并确定数量关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求解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自主探索的求知欲。 4、缺陷
6、补偿: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积累语言发展思维。 重点:利用比例的意义确定等量关系。 难点:数量间的运算关系。 四、教学流程: 1、兴趣入题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毕业后未来的生活呢?现在我请大家为自己的将来设想一下,你准备做什么呢?”。 2、初探新知 出示根据学生的理想加工的题例。 董健昕同学经营一服装店,卖3件衣服可以盈利150元,按这样的收入计算,每月卖出80件可以盈利多少元? 让学生运用“三步”解题法,分析问题。 1看 已知条件包括:3件、盈利150元、80件 求知条件:盈利多少元? 2找 从名数看包括四种数量:件数、盈利总额、件数、盈利总额。且四种数量是两两重复的。 确定数量关系:总额与件数间
7、的关系是除法,进一步确定比例关系,总额 :件数=总额 :件数。 等号左边的总额为150元,件数为3件,等号的右边总额为?,件数为80件。 3解 解:设盈利?元。 150 :3=? :80 3?=15080 ?=150803 ?=4000 答:可以盈利4000元。 巩固方法: 出示文本中的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让邻座的学生间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数量及数量间的关系并求解。 即时小结: 比例的形式就是:比=比,应用题中的比例即为:左边的数量关系等于右边数量关系。如何利用比例来解应用题就是看是否有两两相对的数量,并确定
8、对应的数量间是否存在正、反比例关系。让学生从抽象到直观的掌握方法。 课业布置: 紧扣学生的理想出示题例二:职业课上,每天做8面国旗,要10天完成,如果每天做10面要几天完成呢? 板书设计: 比例的应用 1看:(已知:3件、盈利150元、80件)(未知:盈利?元?) 2找: (总额 :件数=总额 :件数) 3解 解:设盈利?元。 150 :3=? :80 3?=15080 ?=4000 答:可以盈利4000元。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3 比例的应用教学反思 比例的应用这部分教材包括正、反比例两个例题,它的知识在一定的程度上含有辨证的思想,让学生明白在某个前提不变的情况下,相关联的两个量的变化与
9、这个前提之间因果的关系。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讨论题中不变量、变量中的比例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从而使学生掌握用比例解答的基本方法。 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基本把新旧方法进行对比。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了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运用。 课堂上我采用了以旧知引路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通过设置两个表格,给于学生几个问题作为提示,通过问题带领学生,让学生在形象的数字中寻找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建立等式,然后去感悟这个比例式成立的依据进行自学,探究新知,而且通过以前学习的方法:旧知与正、反比例解法的联系与区别。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与思考的空间。 课堂上,我抛砖引玉,引导学生
10、分析出题中有行驶路程和行驶时间的这两种量,关系是:路程时间=速度,题中的“照这样的速度”就说明速度一定,因此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教师:“运用前面我们掌握的比例知识,同学们会解答吗?你准备用哪方面的知识解答?”学生:“准备用正比例解答,因为题中的条件符合正比例的要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是互动的;交流是踊跃的,成功的。 练习题的设计能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尽量设计一些引起学生兴趣,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题目,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克服老教材中那种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的叙述、说法,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新课的认识。 当然,本课还有不足之处:如不能充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弄清题目的真正题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4篇 比例解应用题例6教学设计 应用 比例 应用题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