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6篇 学期教学计划安排.docx
《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6篇 学期教学计划安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6篇 学期教学计划安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6篇 学期教学计划安排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1 1、认真指导学生每一次习作,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 2、无论是写记实作文,还是写想象作文,都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教材,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 4、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多给他们创造想象的氛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5、认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学生的观察方法,养成学生勤于观察的习惯 6、重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文中好的写作方法表达方式,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至用。 7、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
2、学生在阅读别人文章时感悟别人的表达方法,并要求学生积攒每一篇课文和课外阅读时遇到的美词佳句,丰富学生的词汇和语言。 8、培养学生自己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养成“观察构思提纲草稿修改誊写”的良好的写作习惯。 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
3、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 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设计练习,复习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
4、维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1.如图1所示,直线、被直线所截,如果,那么,为什么? 2.如图2,如果,那么,为什么? 图1图2 3.如图3,直线、被直线所截.(1)如果,那么,为什么? (2)如果,那么,为什么? 4.如图4,一个弯形管道的拐角,这时管道、平行吗? 图3图4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 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
5、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板书(已知), (邻补角定义), (同角的补角相等). (以备后面推导判定定理使用.) 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继续,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通过第1、2两题复习上节课所学平行线判定的两个方法,使学生明确,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第3题是为推导本节到定定理做铺垫,即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内错角相等,为定理的推理论证,分散了难点. 师:第4题是一个实际问题,题目中已知的两个角是什
6、么位置关系角? 学生活动:同分内角. 师: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互补. 师:这个问题就是知道同分内角互补了,那么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2.5(2) 师:请同学们看复习提问中的第3题,我们知道了与互补,那么,由此你还可以推出什么?根据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还可以推出,这个推理的全过程就是: (已知),(邻补角定义), (同角的补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再加上这一步即可).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思索后回答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学生语言不规范,注意纠正). 师
7、:也就是说,我们又得到了一种方法,我们把它简单说成: 板书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由于复习引入第3题为定理的推导做好了铺垫,所以学生并不难接受推理过程,放手由学生总结出判定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另外在叙述判定方法时,训练学生用准确、规范的几何语言. 师:请同学们思考,刚才我们由同旁内角互补,推导两条直线平行,除了上面的推理过程,有没有其他途径?怎样写推理格式?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对照复习提问第3题的第2问很快地找到另一种途径,并在练习本上写出推理格式,找一个学生在原来黑板上的板书基础上完成. 通过使用不同种方法的推理,不仅开拓学生思维,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地使用推理,从而使
8、学生掌握推理格式的书写. 尝试反过,巩固练习 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3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视唱练耳是我校的主要课程之一。视唱练耳、乐理属于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基本能力训练范畴,一向得到各院校的充分重视。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教学原则 教师在教学准备中,经过一系列程序的安排,可以使学生从音乐的作品或由传统音乐作品中,扎实地掌握综合音乐感觉和音乐技能。从而做到针对音乐技术理论教学改革、必须要考虑的通过怎样的结构安排与教学手段,使知识传授获得最大的效果。 (二)教学方式与考核 本课程为2学年,每周一课时,每学期共16周,讲授14周,复习1周,考试1周。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 第一学年 第1周第一讲绪
9、论音乐的听觉范畴与音乐的听觉训练范畴 1、音乐传统教育中的听觉训练范畴 2、传统音乐作品中的听觉训练范畴 3、多元化音乐作品中的听觉训练范畴 4、音乐听觉训练的最终目的-实用 第一讲掌握要点:使您的听觉走进音乐 第24周第二讲关于音程在作品中的特性 1、二度旋律音程 2、节奏 3、旋律 4、调式 第二讲掌握要点:二度音程与作品 第56周第三讲关于音程在作品中的特性 1、三度旋律音程 2、节奏 3、旋律 4、调式 第三讲掌握要点:三度音程与作品。 第78周第四讲关于音程在作品中的特性 1、四度旋律音程 2、节奏 3、弦律 4、调式 第四讲掌握要点:四度音程与作品 第910周第五讲关于音程在作品中
10、的特性 1、五度旋律音程 2、节奏 3、旋律 4、调式 第五讲掌握要点:五度音程与作品 第1112周第六讲关于音程在作品中的特性 1、六、度旋律音程 2、节奏 3、旋律 4、调式 第六讲掌握要点:六、度音程与作品 第1314周第六讲关于音程在作品中的特性 1、七度旋律音程 2、节奏 3、旋律 4、调式 第六讲掌握要点:七度音程与作品 第15周期末复习 第16周期末考试 第二学期 第14周第七讲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多声部练习 2、和声音程 3、和声性旋律 4、调式中的稳定与不稳定音级 第七讲掌握要点:和声音程、调式中的稳定与不稳定音级 第58周第八讲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多
11、声部练习 2、和声音程、和弦 3、和声性旋律 4、大调式中的正三和弦 第八讲掌握要点:和声音程、大调式中的正三和弦 第912周第九讲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正三和弦的运用 2、和声性旋律 3、大调式中的终止式 第九讲掌握要点:大调式中的终止式 第1315周期末复习 第16周期末考试 第三学期 第14周第十讲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四声部练习 2、和声音程、和弦 3、四重奏式的和声性旋律 4、大调式中的vi级副三和弦、阻碍终止 第十讲掌握要点:大调式中的vi级副三和弦、阻碍终止 第58周第十一讲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大调式中的ii级、vi级副三和弦的运用 2、和声性旋律
12、 3、节奏 第十一讲掌握要点:大调式中的ii级、vi级副三和弦的运用 第912周第十二讲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3、大调式中的属7及其它副三和弦的运用 4、和声性旋律 5、节奏 第十二讲掌握要点:大调式中的属7及其它副三和弦的运用 第1315周期末复习 第16周期末考试 第四学期 第14周第十三讲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多声部练习 2、和声音程、和弦 3、和声性旋律 4、小调式中的正三和弦 第十三讲掌握要点:小调式中的正三和弦 第58周第十四讲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正三和弦的运用 2、和声性旋律 3、小调式中的终止式 第十四讲掌握要点:小调式中的终止式 第912周第十五讲
13、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多声部练习 2、和声音程、和弦 3、重奏式的和声性旋律 4、小调式中的vi级副三和弦、阻碍终止 第十五讲掌握要点:小调式中的vi级副三和弦、阻碍终止 第1314周第十六讲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小调式中的属7及其它副三和弦的运用 2、和声性旋律 3、节奏 第十六讲掌握要点:小调式中的属7及其它副三和弦的运用 第15周期末复习 第16周期末考试 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4 一、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常规中的管理和要求 (一)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课后检测、课后辅导 1、在研究课程标准的前提之下,教师要做到认真备课,在自备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出对教材和学生有针对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6篇 学期教学计划安排 整个 学期 教学计划 安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