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适用班级:高三学年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原生文明的创新性(节选) 中国原生文明历经了七大时代:五帝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秦帝国。每个时代在以社会制度为核心的文明形态上都有创新,秦代达到原生文明的最高峰民族统一、文字统一、疆域统一,由此创造性地统一了中国文明。此后,历朝历代不断完善直到今天。 五帝时代的禅让制是一种古老的民主政治雏形,发展为以后的“公天下”意识。夏商周从邦联制发展到联邦制的实践,为秦王朝的大一统形态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代改革精神、天下向一思潮、诸子百家争
2、鸣并争先投入治国实践,是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的政治遗产。最鲜明的一个特征是,春秋战国500余年,变法运动一浪接一浪向前推进,从没有中断。商鞅变法最为深刻,创造了战国时代法治文明,使秦国不断强大,最终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中国文明的统一。同时,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和思想大爆炸,是人类古典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原典大创造现象。百家争鸣,奠定了我们民族思想文化多元性的根基。 秦帝国时代最大的创造是统一了中国文明。夏商周三代,中国是松散邦联制、联邦制的统一。春秋伊始,对这种以国家经济为基础的僵化社会产生了普遍的不满,要求变革的呼声日渐高涨。自此,那时的中国进入了重新探索新的国家形式的历史阶段。到了战国时代,社会
3、对松散分治的诸侯制的危害已经有了普遍的深刻的认识,“天下向一”的思潮开始形成。当时的思想家如孟子、荀子、韩非子等,都曾经就“天下向一”有过分析论述。战国的历史实践也趋向于统一的发展,天下由春秋时代的数百个诸侯国,渐渐兼并融合为三十余个诸侯国,又渐渐兼并融合为七大诸侯国。因此,战国末期统一诸侯国是历史的必然,不由秦统一,也会由别的诸侯国统一。而秦之所以能承担统一重任,最根本的原因,是经由深彻改革而创建了法治文明,从而使秦成为当时整体文明最为发达的诸侯国。 统一国家是如此,统一文明也是基于历史潮流而发生。否则,这种统一文明在秦灭亡之后不能持久传承。战国末期,当时中国的所有基本制度与文化经济的基本呈
4、现方式,都因国而异。所谓田畴异亩、车涂异轨、文字异形、言语异声等等,都显示了这种国别不同。这种差异与不同,给经济民生的发展带了极大阻力,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都有普遍的不满。为此,秦帝国以方方面面的统一,最终完成了文明形态的统一,获得了当时社会的最为普遍的拥护,也成为后世无法改变的文明基础,一直有效传承两千余年。历史已经证明,秦帝国统一中国文明的坚实根基是不可撼动的。 我们的原生文明时代将近三千年。在这近三千年中,每个时代都有巨大的文明跨越,都有强烈的文明创造精神,都推动了中国古典文明的巨大发展,直到我们建立了伟大的统一文明的国家。惟其如此,原生文明是我们文明跨越的根基,原生文明时代是我们今天可
5、以谋取文明跨越经验的最重要历史时期。1.下列有关“中国原生文明”的表述,不符合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原生文明所经历的每一个时代,都在以社会制度为核心的文明形态方面进行创 新。B. 中国原生文明在秦时发展到了最高峰,形成了至今仍在不断完善的统一的中国文明。C. 战国时代法治文明是中国原生文明的核心内容,秦国因此而强大,并进而统一了中国。D. 原生文明的创新性,不仅推动了中国古典文明的发展,也是我们今天可以汲取的经 验。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以时间先后为序论述了中国原生文明的发展过程,并重点分 析了春秋战国时代原生文明的基本特质。B. 第
6、一段概括中国原生文明经历了七个时代;紧接着第二段以五帝和夏商周时代为例,强调每一个时代都在践行着“大一统”。C. 第三段先概述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遗产,再以“商鞅变法”和“百家争鸣”为例,阐明了我们民族思想文化多元性的根本原因。D. 第四、五两段分别具体分析了秦帝国“统一国家”和“统一文明”的历史原因,最后强调秦帝国统一中国文明是有坚实根基的。3.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五帝时代的禅让制是一种古老的民主政治雏形,发展为以后的“公天下”意识。夏商 周从联邦制发展到邦联制的实践,为秦王朝的大一统形态奠定了基础。B. 春秋伊始的变革呼声,是人们对夏商周三代以以国家经济为基础
7、的僵化社会产生了普遍不满的表达。C. “天下向一”的思潮和战国时期趋向于统一的历史实践,都说明了战国末期统一诸侯国是历史的必然。D. 秦亡后,秦完成的“统一文明”仍能传承两千余年的事实说明,“统一文明”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产物。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
8、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
9、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
10、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4对下列各句中对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襄子最怨智伯 怨:痛恨 B卒释去之 去:使离开 C何乃残身苦形 苦:痛苦 D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数:责备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豫让“义人也”的一组是(3分) 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 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 B. C. D.6下列各项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
11、项是(3分)A智伯被消灭后,豫让为报答智伯,乔装改扮入宫涂厕准备刺杀赵襄子,失败被擒, 但 赵襄子认为他是有义之人,释放了他。B豫让两次刺杀赵襄子都未成功,一次隐于厕所,一次藏于桥下。但因为赵襄子“心动”、“马惊”使得刺杀失败,这两处的细节交待,突出了事件的传奇色彩。C赵襄子指责豫让既然易主侍奉智伯,就不该一再为其报仇。而豫让认为智伯对自己有 知遇之恩,表达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D第二次行刺失败被擒,豫让要求向赵襄子的衣服刺几下以了却心愿,赵襄子感于他的大义,满足了他的要求后才将其处死。7把文中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12、(5分) (2)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 二月二日出郊 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注:雨脚,即雨线之意。8.请赏析颔联“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5分)9.诗中写到“谁似田家知此乐”,结合全诗看,所乐的内容是什么?请具体回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 (逍遥游)(2)余立侍左右
13、, , 。 (送东阳马生序)(3)浩荡离愁白日斜,呤鞭东指即天涯. , 。 (己亥杂诗)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泥塑神手张充仁 20世纪,中国诞生了艺术巨匠张充仁。他那双被上帝亲吻过的神奇的手,创造了一个 个震撼世人的奇迹。张充仁的雕塑几乎是一部编年史,每一段特殊时期都在他的手中由软泥凝固、坚硬起,永久地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张充仁的一生,如同他的雕塑作品一般丰富而纯粹。他出生于上海徐家汇。父亲是个木雕艺人,母亲则擅长刺绣,张充仁耳濡目染,自幼酷爱绘画。幼年时期进入徐家汇类思小学,获得艺术生涯中第一份名副其实的启蒙教育,之后逐渐接触并学习绘画。 1931年张
14、充仁只身远涉重洋,赴比利时留学。单眼皮、吃狗肉、长辫子,是那时欧洲人对中国人的全部印象,张充仁立刻指出,无论描绘什么故事都要以事实为根据。他第一个在欧洲喊出“日本在侵略中国”,并把这一切融入一幅幅简洁明快的漫画里。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著名漫画家埃尔热,他竭尽所能引导埃尔热去发现真实的中国,“要让全世界知道真正的中国,这可比我学美术更重要”。当埃尔热在四十年后与张充仁通信时,这样写道:“是你让我继马可波罗之后认识了中国,认识了她的文明、她的思想、她的艺术和艺术家,我仍然专心于道德经和庄子,这两本书也是你向我推荐的。” 张充仁回国后,在小洋房里创办了“充仁”画室。先后培训学生300余人,其中较著名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第三 十二 中学 2014 届高三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