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第二章-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理论基础-PPT.ppt
《新编第二章-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理论基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第二章-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理论基础-PPT.ppt(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蒙台梭利的儿童观。2.了解蒙台梭利的教师观。3.理解蒙台梭利的教学观。回忆讨论蒙台梭利的生平和对世界幼儿教育的贡献第一节蒙台梭利儿童观一、儿童的秩序感二、敏感期三、有吸收力的心理四、儿童的工作儿童观是成人对儿童的看法及态度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是形成教育理论的基础,是开展教育实践的前提。蒙台梭利儿童观是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的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的观点,又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和实验研究以及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命哲学的理论加以阐述和发
2、挥的。一、儿童的秩序感儿童具有双重秩序感:一种是外部的,这种秩序感与儿童对他所在环境的体验有关;还有一种是内部的秩序感,它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及这些部分的相对位置。这种敏感必可以称为“内部定位”。玛利亚蒙台梭利(一)外部秩序感(一)外部秩序感蒙台梭利认为外部秩序是各种物品与环境的关系,即每种物品在环境中应该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儿童对秩序的敏感可以追溯到他出生的第一个月一个6个月大的小女孩呆在一个房间里,一位妇女走了进来并把阳伞发在了桌子上,这个孩子看了一会儿阳伞,然后哭了起来。那位妇女以为她要阳伞,就把阳伞微笑的送到她的面前,但小女孩推开阳伞哭闹的更厉害了。正当妇女和小女孩都焦躁不安时
3、,小女孩的母亲把阳伞拿走并放到了另一个房间里,小女孩立即安静下来。使她不安的原因是那位妇女把伞放在了桌子上,这严重打乱了这个小女孩原有的物体有序排放的记忆。(二)内部秩序感(二)内部秩序感关于内部秩序感,蒙台梭利认为大自然已经给儿童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敏感性,这一特性能使他感受到身体的各种姿势和位置。一位英国保姆请假离开一段时间,她找了个能干的保姆顶替她几天。但这个替代保姆再给小孩洗澡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无论什么时候,小孩一洗澡就会变的绝望和不安,直到原来的保姆回来,小孩才又开始喜欢洗澡了。经过比较她们发现,第一个保姆给小孩洗澡时,是右手靠近他的头,左手靠近他的脚;第二个保姆恰好和她相反。这种情况
4、反映了内部秩序敏感期的力量,在这段时间里,大自然正在发挥着创造作用。(三)儿童秩序感的培养(三)儿童秩序感的培养1.物品摆放的秩序性物品摆放的秩序性例如:室内活动区域按顺时针方向有序地摆放。从日常生活练习领域感官教育领域数学教育领域文化艺术教育领域。活动区域材料用具的摆放井然有序。2.蒙氏教具本身的秩序性蒙氏教具本身的秩序性如长捧:由10根从100cm递减到10cm长的红色角棒组成,角棒粗细相同,长短不同,可用来帮助幼儿认识长短、比较长短3.蒙氏教学中的秩序性蒙氏教学中的秩序性(1)有序的练习)有序的练习如使用勺练习“舀”的动作:大勺舀米小勺舀玻璃球小勺分纽扣。(2)有序的展示方法)有序的展示
5、方法如教师展示切香蕉的方法是:把切香蕉的托盘从橱柜里取出,搬运到桌子上。分别取出砧板、小碟、牙签盒和刀,摆放好后洗手。取一张餐巾纸铺于砧板上,把香蕉平放于餐巾纸上。拿刀,按画在香蕉上的控制线切香蕉,切好后把香蕉一块一块放进小碟中。取毛巾把刀刃擦干净后,把刀合上放好。取切好的香蕉块剥皮后放于另一小碟中,插上牙签并把香蕉皮丢掉。收拾整理用具,并放加原处。洗手,品尝香蕉。4.蒙氏工作常规的秩序性蒙氏工作常规的秩序性维持作息时间的规律性和地点相对固定性二、敏感期敏感期是指生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中某事物的感知极其敏锐,产生无法抗拒的冲动,而且相应器官的机能也急速发展的时期。敏感期最早是由荷兰生物学家
6、德佛里在研究动物时发现的。(一)敏感期含义(一)敏感期含义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敏感期,即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幼儿有某种心理倾向性,从而使儿童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刻对一定的事物或活动表现出积极性和兴趣,并能有效地认识事物和掌握活动,而过了这一时期上述情况便会消失而且不再出现。蒙台梭利曾以蝴蝶幼虫为例对敏感期加以说明。她说有人做过实验,某种蝴蝶刚孵化出来的幼虫最初只吃小树枝顶端的嫩芽,原因不是它生来知道自己所需的嫩芽位于小树枝的顶端,而是因为它生来最初的日子里对光有一种强烈的感受性,而这种对光的强烈的感受性自然地引导幼虫以独特的方式爬往明亮的地方,最后到达小树枝的顶端,从而得以享用嫩绿的幼芽。
7、但是,当蝴蝶的幼虫不再需要择食嫩芽的时候,它对光的敏感也就消失了。也就是说,蝴蝶幼虫对光的敏感时期结束后它就可以吃较为厚硬的树叶了。玛利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二)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二)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1.语言敏感期(语言敏感期(0-6岁)岁)2.秩序敏感期(秩序敏感期(2-4岁)岁)3.感官敏感期(感官敏感期(0-6岁)岁)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岁)5.动作敏感期(动作敏感期(0-6岁)岁)6.社会规范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岁)7.阅读敏感期(阅读敏感期(4.5-5.5岁)岁)8.文化敏
8、感期(文化敏感期(6-9岁)岁)(三)敏感期的意义(三)敏感期的意义“老妈妈正在火炉旁打毛线袜子。由于年事已高,眼神不济,经常脱针而不察。等到织完之后,袜子上有多处脱针,因此袜子就不耐穿。与此同理,儿童在发展过程中错过了敏感期的某一部分,但还是可以长大成人。然而未能够充分发挥本身具备的能力,本来应该获得的强而有力的完整形象将成为遥不可及的幻想。”-蒙台梭利三、有吸收力的心理三、有吸收力的心理儿童拥有独自学习的能力,他有一颗能够吸收各种知识的心灵。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儿童阶段形成的,而且是在人生头三年形成的。玛利亚蒙台梭利什么是“有吸收性的心理”呢?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天生具有一种能自然吸收外界各种
9、有益于自身成长的能量的心灵,这是一种天赋禀性。她强调儿童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即是收性心理的作用。蒙台梭利认为“吸收性心理”是儿童吸收抚育自己的双亲、家族、教师等社会关系的人格、吸收社会环境中的有效成份并形成自己心理的原动力。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里,儿童正是依靠这种具有吸收性的心理,获得关于周围的各种印象和文化模式,使之成为自己心理的一部分,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和行为模式。如蒙台梭利她认为语言的获得只有3岁以下的孩子才能轻松地完成,即使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多种语言,3岁以前的孩子也能轻松地掌握,这就是童年期所特有的吸收性心理所使然。相反,成人由于不具备吸收性的心理,无论学习如何努力,他们都很难完全
10、掌握一门外语。四、儿童的工作四、儿童的工作(一)儿童工作的意义(一)儿童工作的意义蒙台梭利对儿童的“工作”和“游戏”进行了区分,她将儿童使用教具的活动称之为“工作”,而将儿童日常的玩耍和使用普通玩具的活动称之为“游戏”。蒙台梭利所谓的工作既不是以往成人所谓的游戏,也不是成人所从事的工作,它是自发地选择、操作教具并在其中获得身心发展的活动。在蒙台梭利看来,儿童身心的发展必须通过“工作”而不是“游戏”来完成。工作促进了儿童人格的形成以及智力与意志的发展。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从无意识的工作心智工作有意识的活动性、创造性与建构性的工作,都是为了沟通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展开人类的自然秉赋,使自己得到良好的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编 第二 蒙台梭利 教学法 理论基础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