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pdf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pdf(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习资料分享/升学政策解读/优质师资推荐 咨询电话:18020133571 文言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专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江苏省连云港市 20212021-20222022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文本一文本一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
2、,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
3、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文本二文本二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苟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送西入秦。至秦,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日:“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遂上谏逐客书,理足词雄,情词恳切,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草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法度,定律令,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始皇巡狩,
4、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节选自史记李斯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李斯以闾阎历/储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 B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 C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
5、为三公/可谓尊用矣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习资料分享/升学政策解读/优质师资推荐 咨询电话:18020133571 D李斯以闾阎历/储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何谓尊用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从,即“合纵”,指战国时韩、魏、燕、赵、齐、楚六国联盟抵抗秦国的策略。B黔首,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谓。黔,黑。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C四夷,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即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的合称。D六艺,这里是指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
6、一项是(3 分)()A用“太山”“河海”作比,指出秦国应该广纳贤才,方可走向强大。B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武器和粮食提供给敌人的做法不理解。C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终往秦国,得到秦王重用,官至丞相。D李斯忠心耿耿反受刑而死,究其原因,司马迁看法却与世俗不同。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4 分)(2)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4 分)14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秦国不能逐客的原因。(3 分)江苏省泰州市江苏省泰州市 20212021-20222022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
7、卷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题。叶伯巨,字居升,宁海人。通经术。以国子生授平遥训导。洪武九年星变,诏求直言。伯巨上书,略曰: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上下等差,各有定分,所以强干弱枝,遏乱源而崇治本耳。今裂土分封,使诸王各有分地,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后削其地而夺之权,则必生觖望。甚者缘间而起,防之无及矣。议者曰:诸王皆天子骨肉,分地虽广,立法虽侈,岂有抗衡之理?臣窃以为不然。何不观于汉、晋之事乎?由此言之,分封逾制,祸患立生。此臣所以为太过者也。臣又观历代开国之君,未有不以任德结民心,以任刑失民心者。国祚长短,悉由于
8、此。古者之断死刑也,天子撤乐减膳,诚以天生斯民,立之司牧,固欲其并生,非欲其即死。不幸有不率教者入于其中,则不得已而授之以刑耳。议者曰:宋、元中叶,专事姑息,赏罚无章,以致亡灭。主上痛惩其弊,故制不宥之刑,权神变之法,使人知惧而莫测其端也。臣又以为不然。开基之主垂范百世,一动一静,必使子孙有所持守。况刑者,民之司命,可不慎欤!盖天下之治乱,气化之转移,人心之趋向,非一朝一夕故也。臣愚谓天下之趋于治,犹坚冰之泮也。冰之泮,非太阳所能骤致,阳气发生,土脉微动,然后得以融释。圣人之治天!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习资料分享/升学政策解读/优质师资推荐 咨询电话:18020133571 下,亦犹是
9、也。今使天下诸生考于礼部升于太学历练众职任之以事可以洗历代举选之陋上法成周。然而升于太学者,或未数月,遽选入官,间或委以民社。臣恐其人未谙时务,未熟朝廷礼法,上乖国政,而下困黎民也。此皆臣所以为求治太速之过也。然是时诸王止建藩号,未曾裂土,不尽如伯巨所言。迨洪武末年,燕王屡奉命出塞,势始强。后因削夺称兵,遂有天下,人乃以伯巨为先见云。(选自明史叶伯巨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今使天下诸生/考于礼部/升于太学历练/众职任之以事/可以洗历代举选之陋/上法成周 B.今使天下诸生考/于礼部升/于太学历练/众职任之以事/可以洗历代举选之陋/上法成周 C.今
10、使天下诸生考于礼部/升于太学/历练众职/任之以事/可以洗历代举选之陋/上法成周 D.今使天下诸生考于礼部/升于太学历/练众职/任之以事/可以洗历代举选之陋/上法成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在位年号,年号由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B.分封,被封诸侯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等义务。C.减膳,古代皇帝在发生天灾、天象变异或异常事件时吃素或减少肴馔,以示自责。D.礼部,六部之一。掌管朝廷典礼、祭祀、科举以及官吏的任免、考核等事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11、叶伯巨认为诸侯国对先王之制的沿袭没有超过三分之一,所以导致了上下阶层的等级差别,这不利于国家安定。B.叶伯巨认为上天生了百姓,并为他们设立了管理者,本意就是想要他们一起生存,而不是要他们走向死亡。C.刑罚是针对那些不听管教的人施行的,国君应以道德教化获得民心,谨慎用刑,使子孙后代有所坚持守护。D.叶伯巨的进言,针对现状,有的放矢,并考虑到反对者的言论,体现了他目光的敏锐,思维的严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臣恐其人未谙时务,未熟朝廷礼法,上乖国政,而下困黎民也。(4 分)(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4 分)14.叶伯巨是从
12、哪三个方面上书直言当下弊端的?请简要概括。(3 分)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 20212021-20222022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习资料分享/升学政策解读/优质师资推荐 咨询电话:1802013357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丁内外艰,执丧累年,毁瘠如礼。服除,签书武成军判官事。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
13、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安石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帝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安石卧家求退。帝乃拜光枢密副使,光辞之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而臣之所忧,乃
14、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富室既尽,常平己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贱,此事之必至者也。”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苏轼自登州召还,缘道人相聚号呼曰:寄谢司马相公,毋去朝廷,厚自爱以活我。”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免朝觐,许乘肩舆,三日一入省。诏令子康扶入对,两宫虚己以听。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太皇太后闻之恸,与帝即临其丧,赠太师、温国公,襚以一品礼服,赙银绢七千。
15、谥曰文正。(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 B.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 C.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 D.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选输之忧籍从其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习资料分享/升学政策解读/优质师资推荐 咨询电话:18020133571 A.服除:守丧期满而脱除丧
16、服。我国传统的丧服有五等丧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B.三代:这里指祖孙三代。汉书李广传赞:“然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广至陵,遂亡其宗,哀哉!”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D.赙: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如:赙遗;赙赐;赙补;赙祭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司马光遭逢父母过世,守丧多年。因过度悲伤,而使身体瘦弱,他这样做是合乎礼仪的。B.司马光对新法持反对态度。他援引汉武帝和汉元帝的例子证明“祖宗之法不可变也”。C.司马光深得百姓爱戴。苏轼从登州返京时有一群道士希望他
17、转告司马光,一定要爱惜身体。D.司马光的门客见其因操劳国事而身体赢弱,用诸葛亮的经历劝诫,司马光对此十分洒脱。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4 分)(2)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赢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4 分)14.本文表现了司马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3 分)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淮安市 20212021-20222022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范增论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
18、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
19、。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习资料分享/升学政策解读/优质师资推荐 咨询电话:18020133571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
20、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注】疽(j):恶疮。几:事物变化的迹象、征兆。引文见诗经小雅頍弁。雨(y):下;集:降下;霰(xin):小冰粒。卿子冠军:指上将军宋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B 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C 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
21、/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D.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论,一般是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如过秦论。书,有的指随事谏诤、议论政务的奏疏,如答司马谏议书。B.卒伍,秦时乡里基层组织,这里指家乡。卒伍也指军队编制,五人为伍,百人为卒,泛指军队。“加之以师旅”中“师旅”指军队,军队五百人为旅,两千五百人为师。C.子一般用于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如孔子、孟子,而“苏子”就是苏某人,苏轼自称。子也用以尊称对方,“卿子”犹如公子。“吾不能早用子”中“子”也
22、是尊称。D.义帝意为名义上的皇帝,类似义子之称。高帝是刘邦的谥号。谥号就是盖棺定论,褒贬是非功过,分为官谥和私谥,“私谥”是由其亲友或门生议定的谥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苏轼认为范增不明去就之分,却想依靠项羽来成就自己的功名。他极力劝谏项羽杀刘邦,只是尽臣子的本分而已,却不为项羽做人气量考虑,可谓见识浅陋。B.苏轼认为立义帝一事,范增是主谋。义帝的存亡,不仅关系到楚的盛衰,也和范增的祸福密切相关。苏轼认为后来项羽杀义帝并非范增本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习资料分享/升学政策解读/优质师资推荐 咨询电话:18020133571 C.苏轼认为
23、范增离开项羽是明智的,因为范增若不离开,必然逃脱不了被项羽杀害的悲惨命运,遗憾的是范增离开项羽太晚了。D.苏轼在结尾处称赞范增是人中豪杰,肯定范增的谋略才干就是否定项羽的不能知人善用。全文论的是范增,实际处处意在批评项羽不善用人,终必败亡。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3 分)(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3 分)(六国论)14.苏轼认为义帝是天下贤主的依据何在?请简要概括。(4 分)江苏省常州市八校江苏省常州市八校 20212021-20222022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合调研语文试卷学年
24、高一下学期期末联合调研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小题。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数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迁。会陈豨反代,汉七年,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
25、王敖至长安。赵王敖得出,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后数岁,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