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 编 版 历 史 七 年 级 上 学 期期末测试卷学校 班级姓名 成绩选 择 题(共 30小题,6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i .暑假期间,小明全家到了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他们观看了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模型、古人类用火遗迹、北京猿人居住的洞穴复原模型等。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A.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B.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C.他们会使用天然火 D.他们过着群居生活2.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一种方式,历史上子承父业的世袭制代替了部落联盟首领推荐的禅止制,公天下 变成 家天下”开
2、始于A.禹因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B.“国人暴动”C.启利用家族权势继承了禹的位置 D.汤战胜桀,夏朝灭亡3.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实行分封制,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青铜冶炼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4.在我国古代早期历史上,商代影响深远。下列有关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图一司母戊鼎 图二甲骨文图三殷墟宫殿复原图A.图一表明商朝青铜铸造水平高B.图二说明商朝巳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C.图三与商王盘庚迁都密切相关D.三幅图证明商代时我国开始有
3、早期国家5.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得益于什么的推广 磨 制 工 具 青 铜 工 具 铁 制 工 具 牛 耕A.B.C.D.6.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其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诸侯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各国纷纷变法,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C.周王室势力日益强大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7.许多成语来自我国古代历史故事,语言简洁,寓意深刻。“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 三个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反映出当时社会A.奴隶制度形成 B.封建制度瓦解 C.各国战争不断 D.民族交融出现8.据 华阳国志 蜀志记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僮。时无荒年,天下谓之 天府 也。这主要得益于战
4、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A.都江堰 B.驰道 C.灵渠 D.长城9.下列古代思想家,属于道家代表人物的是孔子 老子 孟子 庄子A.B.C.D.10.秦时,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 霜 之 吏 此 官 职 应 是A.丞相 B.太尉 C.刺史 D.御史大夫11.公元前238年,嬴政开始亲政,为统一六国的战争积极准备着。他制定三部战略,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不 到 10年时间,赢政先后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由此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 B.周朝 C.秦朝 D.汉朝12.列表归纳是历史学习常用的方
5、法之一。从下表信息中可以得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有秦朝全国人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修筑长城坑杀儒生死刑赋税2000万人70多万人40万人460多人10多种农民要上缴三分之二收获物繁重的徭役 沉重的赋税 残酷的刑罚 频繁的农民起义A.B.C.D.13.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 文景之治的片段,其中,哪一情景与史实不符?A.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政府奖励B.地方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文帝提拔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D.景帝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14.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A.郡县制 B.休养生息
6、C.推恩令 D.盐铁官营15.关注历史教材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如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第三单元秦汉时期:_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亡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6.下图是秦汉时期反击游牧民族袭扰战争的典型战役,这场战争之所以具有正义性,是因为方那.定安郡A.显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B.促进了我国的民族融合C.保护了中原的经济文化D.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1 7
7、.西汉“大一统”这一历史概念的核心是A.“大一统”即管辖疆域的大统一B.由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而提出C.除了疆域统一,思想、文化、经济上也统一控制D.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18.下列关于东汉后期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B.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统治C.当时的社会统治黑暗、残暴 D.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19.西 晋 古今注音乐篇记载:“横吹,胡乐也。张 博 望(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长安),惟得摩诃兜 勒(马其顿)一曲。“据此可知A.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B.汉朝以武力加强对西域的控制C.中国与马其顿的交流始于西晋 D.文明互鉴促进了
8、西域经济发展20.“三股势力”企图分裂新疆的行径不得人心,下列史实能充分说明新疆地区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C.设置伊犁将军 D.新疆行省2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刻有文字的甲骨洛阳白马寺A.古代科技的演进C.中外文明的交融B.农业文明的发展D.中原文化的辉煌22.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人学识渊博,但也反映了书写材料的落后。东汉时,蔡伦开创了书写材料的新局面,主要是因为蔡伦扩大了造纸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了造纸工艺大大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引进和改进了欧洲的造纸技术A.B.C.D.23.东
9、汉末年,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示意图是24.历史推论离不开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黄巾起义-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B.王与马共天下-反应了东周初期的政治格局C.八 王 之 乱-标志着西晋由盛转衰D.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 5.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根据下列图片所代表的时期和地点,指出黄河流域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五代I 国分布图A.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B.一直是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心C.长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D.一直是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心26.七一班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正在进行“魏晋
10、南北朝埋藏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不能入选该主题的是A.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民族大量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和技术C.国家统一社会秩序安定D.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27.如图是魏晋时期的墓砖壁画“犁耕图”,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下列对该出土文物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A.棉布已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B.曲辕犁在当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C.反映了魏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牛耕 D.展现了当时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28.总结概括某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很重要的方法。下面是一位初一同学在学了某一时期历史后作的概括,你认为这一时期是:北方民族大融句 南方经济大发扃,技化荣科文繁
11、(南北经济发展)A.先秦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2 9.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汉人胡食图 胡人汉服图A.民族交融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3 0.2 0 1 8 年 1 2 月 3 1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一九年新年贺词,提到我国当代著名天文学家南仁东,表示今年天上多了颗“南 仁 东 星 早 在 1 9 6 7 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曾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以纪念祖冲之这位杰出的中国古代科学家。下列哪些成就是属于祖冲之的把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撰写 齐民要术 创 制 大明历设计制造出指南车A.B.C.D.非选择题(共3小
12、题,40分)3 1.(13 分)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动乱的时期,也是一个社会转型的时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经济篇)下面是铁农具、牛耕示意图和都江堰图片(1)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农业发展什么作用?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2 分)材 料 二(政治篇)A、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亵微,诸侯强并弱,齐、楚、泰、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B、(2)据 A 指出春秋的政治形势:与 A 相比,B 的政治形势有何变化?(3 分)材料三(改革篇)某班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旧贵族:统治国家必须遵循古代的法则,祖宗之法不可变。商鞅:社会是不断向
13、前发展的,治理国家的措施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调整,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做法,就可以施行,不需遵循古代的制度。旧贵族:我的爵位、官职都是世袭的,我不能容忍改革触动我的特权和利益。商鞅:奴隶主贵族世代享有特权,不需要努力就可拥有爵位和大官的地位,所以不思进取、腐朽无能,阻碍了秦国的强大。旧资族:我驱使奴煮劳动,占有他们的劳动成果,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商鞅:时代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奴隶已经没有生产积极性了,应当承认土地私有,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这样国家的财政收入才会增多,国家才会富裕。(3)从材料可看出商鞅对变法持什么态度?列举商鞅变法的两例措施。(4 分)材料四(思想篇)中国的哲学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
14、期,这一时期,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蓬勃而出。在战国时代,被称为诸子百家的各个学派、各种思想交错碰撞,即彼此批评博弈,又相互吸收交融,形成了为后世所称到的百家争鸣,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写下了最为灿烂的篇章。摘 自 中国通史(4)据材料和所学,简述百家争鸣的背景: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4 分)32.(13分)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H it*(1)根据材料一,说出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2分)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史记商君列传(2)根据
15、材料二,概括这则材料所反映的两项内容。(2分)材 料 三“商君治秦,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3)根据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分析商君治秦的历史作用。(3分)材料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4)根据材料四以及所学知识,说出秦统一中国后采取哪些措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3分)材料五 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3 k(一种刑罚)左趾,没入其器物。”-汉书食货志(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3 3.(1 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材料二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材料三敦煌莫高窟壁画
16、中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见如图)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建立了北魏政权,并努力学习和接收汉族先进文化的是哪一个内迁的少数民族?(4分)(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说一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主要有哪两种类型?(4分)(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说说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重要影响?(5分)参考答案选择题(共30小题,6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i .暑假期间,小明全家到了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他们观看了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模型、古人类用火遗
17、迹、北京猿人居住的洞穴复原模型等。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A.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B.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C.他们会使用天然火 D.他们过着群居生活【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他们使用打制石器,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生活,而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故 A 项叙述错误,与题意相符;BCD对北京人的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2.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一种方式,历史上子承父业的世袭制代替了部落联盟首领推荐的禅止制,公天下 变成 家天下”开始于A.禹因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首
18、领 B.“国人暴动”C.启利用家族权势继承了禹的位置 D.汤战胜桀,夏朝灭亡【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启是利用家族权势来继承了禹的位置的,他们二者之间是存在着血缘关系的,这说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公天下 开始变成了“家天下”,故选C;禹是因为治水有功才成为部落首领的,而不是因为子承父业,排除A;“国人暴动”是一场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这其中不涉及子承父业的问题,排 除 B:商汤与夏桀之间没有子承父业的关系,他们是两个不同部落的首领,排 除 D。3.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
19、是A.西周实行分封制,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青铜冶炼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A【解析】阅读题干所给关键信息:“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 及天子、诸侯、大夫和士用鼎的数量跟身份成正比的信息,可以判断其反映的是西周实行分封制,等级森严,A 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题干中未涉及西周的腐败、冶铜业的水平及各地经济发展的比较,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4.在我国古代早期历史上,商代影响深远。下列有关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图一司母戊鼎 图二甲骨文 图三般墟宫殿复原图A.图一表明商朝青铜铸造水平高B.图二说明商朝巳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C.图三
20、与商王盘庚迁都密切相关D.三幅图证明商代时我国开始有早期国家【答案】D【解析】本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依据题干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图一是商朝著名青铜器司母戊鼎,表明商朝青铜铸造水平高,A 不符合题意;图二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甲骨文,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B 不符合题意;图三殷墟与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密切相关,C 不符合题意;我国开始有早期国家始于夏朝而不是商朝,D 符合题意。故选D。5.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得益于什么的推广磨制 工 具 青 铜 工 具 铁 制 工 具 牛 耕A.B.C.D.【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铁
21、制农具和牛耕得到使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这标志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正确;原始社会后期已经使用磨制工具,夏、商、西周时期已经使用青铜工具,排除。故选B。6.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其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诸侯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各国纷纷变法,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C.周王室势力日益强大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写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遭到破坏,D 符合题意:A 项是诸侯争霸的表现或影响,不符合题意;B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因此选D。7.许多成语来自我国古代历史故事,语言简洁,寓意深刻。“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
22、上谈兵”三个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反映出当时社会A.奴隶制度形成 B.封建制度瓦解 C.各国战争不断 D.民族交融出现【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战争不断,诸侯兼并争霸社会特点,C 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8.据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馍。时无荒年,天下谓之 天 府 也 这 主 要得益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A.都江堰 B.驰道 C.灵渠 D.长城【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大型水
23、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A 正确;秦始皇统全国后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B 排除;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征服越族,下令修建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C 排除;长城是秦始皇修建的防御匈奴的军事工程,D 排除;故选A9.下列古代思想家,属于道家代表人物的是孔子 老子 孟子 庄子A.B.C.D.【答案】D【解析】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创始人,而战国时期的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继承和发展老子的学说,正确。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儒家创始人,而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排除。故 选 D。10.秦时,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
24、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 霜 之 吏 此 官 职 应 是A.丞相 B.太尉 C.刺史 D.御史大夫【答案】D【解析】依据“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可知该官员负有监察百官的职责,结合所学知识,秦朝时期在中央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D 正确,A B 排除;刺史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设立的监察地方诸侯和高官的官员,C 排除。故 选 D。11.公元前238年,嬴政开始亲政,为统一六国的战争积极准备着。他制定三部战略,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不 到 10年时间,赢政先后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由此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25、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 B.周朝 C.秦朝 D.汉朝【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C 正确;禹建立夏朝,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刘邦建立汉朝,A B D 排除。故选Co12.列表归纳是历史学习常用的方法之一。从下表信息中可以得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有秦朝全国人口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修筑长城坑杀儒生死刑赋税2000万人70多万人40万人460多人10多 利 农民要上缴三分之二收获物繁重的徭役 沉重的赋税 残酷的刑罚 频繁的农民起义A.B.C.D.【答案】A【解析】秦始皇穷兵虢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期末考试试卷 部编版七 年级 上学 历史 期末考试 试卷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