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四).pdf
《2023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四).pdf(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四)一、选择题(共 40小题,1-30每小题1 分,31-40每小题1分).1.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是有钾离子内流维持的C.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前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2.关于营养级的错误叙述的是()A.处于同一营养级别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B.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C.同一种动物可同时占几个营养级D.营养级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分析的基础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
2、分解者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B.一定能固定CO2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D.一定是植物5.要使一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A.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和人6.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取决于()A.人口的大量迁入B.人口的机械增长C.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D.人口年龄结构7.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C.系统内伴随物质循环的能量
3、转移过程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8.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D.种群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个体的集合9.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温带阔叶林B.热带雨林C.寒带针叶林D.温带草原10.农田中除草的主要目的是()A.调节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B.调节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C.调节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使其流向人类D.调节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1.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封闭生态瓶内,要使其中的生物能长时间存活,必
4、须提供()A.02B.H2O C.足够的有机物 D.太阳能12.在生产上,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这是利用了生态系统的功能()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D.以上都不是1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1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组成该群落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分层的现象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
5、捕捞量C.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15.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通过何方式实现?()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16.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C.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D.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17.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
6、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兴奋的本质是局部电流18.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A.淋 巴 B.淋巴和组织液 C.血浆和组织液 D.血浆和淋巴19.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A.浆细胞 B.记忆淋巴细胞 C.过敏反应D.免疫反应20.人体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病菌等感染,主要原因是患者的()A.过敏反应增强 B.细胞免疫作用减弱C.效应B 细胞数量减少 D.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21.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C.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D.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22.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在人
7、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23.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C.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24.玉米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 的核酸种类数共有()A.8 B.7 C.5 D.425.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遗传物质主要存在部位依次是()A.DNA、细胞核、细胞质B.核酸、染色体、细胞核
8、C.DNA、染色体、细胞质D.DNA、染色体、细胞核26.S 型细菌具有多糖类荚膜,R 型细菌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R 型活细菌时加入S 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有荚膜的细菌B.培养R 型活细菌时加入S 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C.培养R 型活细菌时加入S 型细菌的D N A,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D.培养R 型活细菌时加入S 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2 7.某蛋白质由65个氨基酸组成,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的碱基数目至少有()A.390 个B.195 个C.65 个 D.260 个28.tRNA与 mRNA碱基互补配对现象可出现在真核细胞
9、的()A.细胞核中B.核糖体上C.核膜上 D.核孔处29.下列方法不能导致人工诱变的是()A.X 射线 B.激 光 C.亚硝酸 D.低温30.下列的科学技术成果与所运用的科学原理有错误的是()A.抗虫棉-基因重组B.无籽西瓜-单倍体育种C.利用航天器处理萌发的番茄种子-基因突变D.生产啤酒-无氧呼吸3 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A.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B.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过程C.不断的产生新基因的过程D.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3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33.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正常值都有一个变
10、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描述是()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34.研究发现两种现象:动物体内的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 细 胞(浆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甲、乙这两种物质为()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C.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35.下列有关动物激素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有些激素促进动物的发育B.动物生命活
11、动的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C.有些激素促进动物的生长D.有些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36.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A.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B.胃粘膜起保护作用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D.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37.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 淋巴细胞B.抗体是由B 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D.记忆B 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 细胞38.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A.甲状腺素B.雌激素 C.促甲状腺素D.促性腺激
12、素39.下列结合种群特征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40.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调查对象和方法相符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蜘蛛种群密度B.逐个计数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种群密度D.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每空没特别说明均为2分).4 1.下列三个图为真核细胞内三项重要的生理活动.据图回答问题:(1)图一、二、三所表示的三个过程在细胞核内完成的有(填图示的番号),属于
13、基因表达的有(填图示的番号).(2)图一所示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分裂周期的一期;复制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在细胞周期的一期分开.如果图二中是以C 链作模板链合成A 链,参与该过程的酶是42.应用免疫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病毒入侵人体后,主要由免疫系统将其清除,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 疫 细 胞 和、等免疫活性物质组成.(2)效应T 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T 细胞与红细胞共同来源于 细胞.(3)衰 老 的 红 细 胞 成 为,由人类的免疫系统清除.43.关于实验室条件下生物物种的培养,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草履虫、酵母菌所作的实验,表明种群在一定空间、一定资源条件下
14、的增长类型,一般都是以 曲线增长的.(2)在一定环境中种群增长曲线的渐近线,生态学上称为环境容纳量,其含义是.一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能够 或 不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3)试根据费值的意义,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有害生物的防治分别提 出 你 的 建 议.一.44.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暴发.回答问题:屈18|(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一条食物链传递给鹰,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2)通常情况下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不变、减弱).(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体
15、内贮存的能量(能、不能)传递给植物.45.简要回答生物多样性的有关问题:(1)性状表现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 从分子水平看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40小题,1-30每小题1 分,31-40每小题1分).1.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 确 的 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是有钾离子内流维持的C.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前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静息时,神经细
16、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解答】解:A、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A 错误;B、神经元静息电位的形成与细胞中K,外流有关,B 错误;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不是主动运输,C 错误;D、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17、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所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以电信号的方式进行传导,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对兴奋神经纤维上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的理解与掌握是解题的关键,其中对于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理的理解是本题的难点.2.关于营养级的错误叙述的是()A.处于同一营养级别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B.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C.同一种动物可同时占几个营养级D.营养级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分析的基础【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动物的食物来源
18、相似,但不一定是一个种群;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故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同一种动物可处于不同的食物链中,同时占几个营养级.【解答】解: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动物的食物来源相似,但不一定是一个种群,A错误;B、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且逐级递减,B正确;C、同一种动物可处于不同的食物链中,可同时占几个不同的营养级,C 正确;D、营养级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分析的基础,其中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D 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
19、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两部分.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流是生态系统的功能.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两部分,A 正确;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属于生态系统成分的生物成分,B 错误;C、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流是生态系统的功能,C 错误;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D
20、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结构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 确 的 是()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B.一定能固定CO2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D.一定是植物【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此题考查对生产者的理解.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把CO2和 H2。制造成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绿色植物,但也有像硝化细菌等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解答】解:A、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因此都位于同一营养级,A 正确;B、生产者能利用
21、CO2和 H2O制造成有机物,B 正确;C、生产者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是能量转换的载体,C 正确;D、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的,自养型分为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光能自养的有蓝藻、光合细菌、植物,化能自养有硝化细菌等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D 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对生产者的理解.强调学生对生态系统各成份的分类、功能的了解.5.要使一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 具 有()A.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和人【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明确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据此答题.【解
22、答】解: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非生物部分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因此,生态系统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还必须具有生产者和分解者.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23、,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6.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取 决 于()A.人口的大量迁入B.人口的机械增长C.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D.人口年龄结构【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解答】解: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
24、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7.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C.系统内伴随物质循环的能量转移过程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随着吃与被吃物质和能量随之一起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如食物链:草玲兔f鹰,兔吃草,草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兔的体内,鹰吃兔,兔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鹰的体内.因此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内伴随着物质循环的能量转变过
25、程.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主要存在于物质中,生物获取物质的同时也就得到了能量.8.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错 误 的 是()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D.种群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个体的集合【考点】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有些生态系统如极发苔原,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生物 第二 学期 期末 模拟 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