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十堰市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题高一语文本试卷共8页,23题,均为必考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书院楹联多含导化性情、启迪智慧之意蕴,也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最直接的体现。江西白鹿洞书院楹联 日:“泉石可人,烟霞友我;青山傍屋,绿树盈门。”朱熹评此地“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 遁迹著书之所”。“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书院这种选址观念主要是受到儒家“天人合 一” “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即顺应天道,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儒家学
2、派认为,自然山 水具有某种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的形式结构,具有德化的作用。“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凤凰山敷文书院联)中和、蕴藉正是儒家对人的涵养所要求的一种极高境地。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书 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辩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即 一方面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传播道业,济世救民。正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的跋中所言: “窃观古者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 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东林书院有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3、摘编自冯刚、田日匀相关论文) 材料二:主持人(光明日报智库问答专栏记者):历史上,书院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也是思想、文化、 观念交流碰撞的地方,可以说是名家大儒荟萃,群星竞相闪耀。历史上的传统书院缘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这给现代教育带来哪些启发?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传统书院带给现代教育很多启发。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书院形 成了独特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理念。无论是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人文环境的营造方面,还是在教育内容、 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形式方面,传统书院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例如,传统书院教育追求“求学”与“求道” 相统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将道德情操、健全人格
4、、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根本 任务;传统书院教育师生关系密切,教师的高尚人格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感召力,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深 受其影响和感染;传统书院教育提倡自由讲学、自由研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经常切磋商榷、质疑问难; 传统书院教育尊重学生禀赋、个性差异,注意因材施教。之间,不管未来面临着怎样的遭遇,都应该从容淡定,学会知足。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庖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日西山东日 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才历,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松,子瞻杖策
5、载酒,乘渔舟, 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 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 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 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 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 入山视之,笑日:“兹欲以成吾亭邪? ”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昔余少年, 从子瞻游。有山可登
6、,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 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 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 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有删改)注子瞻,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齐安(今湖北黄州)。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随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日西山 /东日寒溪/
7、B.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随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日西山 /东日寒溪/C.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隋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日西山 /东日寒溪/D.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隋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日西山 /东日寒溪/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萧然绝俗”与“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B.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也用来尊称对方,如称孔丘为“孔子”,称孟轲为“孟子”。C. “然将适西山”中“适”的含义为“到
8、去”,与“意适忘反”中的“适”字含义不同。D. “所以有乐于是也”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瞻到长江南岸游山,受到热情接待。然后他们一起去游玩,一直走到深山尽处才停下来,大家玩得 忘记了回家,常常在山上夜宿。B.去西山要走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能到达小块平坦的地方,游人会在那里休息。人们可俯视长江, 可看到高山,从旁边可以看到小溪幽谷。C.西山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其遗址狭小,旁边长着古树。子瞻希望能够重修亭子,有一天暴风雷雨连 根拔起一棵古木,成全了子瞻的愿望。D.苏辙年轻时跟随着子瞻到各地游玩,子瞻尽情地享受
9、大自然的乐趣,有人把他当作神仙。子瞻认为天 下的乐事很多,而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是最开心的。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14 .苏轼仕途受挫而被贬黄州,但他为什么能找到快乐呢?请简要说明。【答案】10.C11. D 12. D13. (1)每当风停了而太阳出来的时候,江面波平浪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上酒,乘着渔船,横渡长江到 南岸去。(2)于是一起营建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优美景色才完备了,子瞻在这时候最快乐。14.他心中无愧,在外面不受人家的指责;他把心思暂时寄托在这山林之间,享受大自
10、然带来的快乐。【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子瞻被贬到齐安后,他的家就住在江边。齐安没有什么名山,可是长江南岸武昌的群山,连绵起伏, 山谷非常幽深,其中有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迁于齐安” “庐于江上”都是动补结构,结构一致,二者断开,且“庐”是名词作动词,和“于江上”构 成动补结构,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D。“陂随蔓延”和“涧谷深密”两句都是主谓短语,结构一致,各自独立,据此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和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A. “绝”,前者为“断,断绝”,后者为“横渡”。句意:寂寞清静恍若绝世。/并不善
11、于游泳,却可以 横渡长江黄河。C. “意适忘反”中的“适”字含义为“闲适,舒畅”,二者含义不同。句意:可是要到西山去时。/心情 很舒适忘记返回。D. “含义相同”错误,二者含义不同,前者为“的原因”,后者为“用来的”。句意:在这里 找到快乐的原因。/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E. “子瞻认为天下的乐事很多”错,张冠李戴,根据原文“昔余少年,从子瞻游盖天下之乐无 穷,而以适意为悦”可知,不是“子瞻认为”,而是“苏辙认为”。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伏息”,隐匿形迹,此处指波涛隐匿,波
12、平浪静;“杖策”,拄着拐杖;“乱流”,横渡江河; “南”,名词作动词,到南岸去。(2) “相与”,一起;“营”,营建;“胜”,优美、美好的景色;“于是”,在这时候。【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根据“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可知,他心中无愧,在外面不受人家的指责。根据“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可知,他把心思暂时寄托在这山林之间,享受大自然带来的 快乐。以上两点就是子瞻能找到快乐的原因。参考译文:子瞻被贬到齐安(今湖北黄州)后,他家的房舍就在江边。齐安没有名山,可是长江南岸武昌(今湖 北鄂州)的群山,连绵起伏,山谷非常幽深,其中有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
13、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 紧靠山梁而面朝山谷,被茂密的松树才历树丛隐蔽,寂寞清静恍若绝世,车马的喧嚣和人的足迹没有到这 里。每当风停了而太阳出来的时候,江面波平浪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上酒,乘着渔船,横渡长江到南岸 去。山中有几个人,待客热情而爱好游玩。听说子瞻到来,急忙裹着头巾笑着出来迎接他,然后一起去游 玩。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气力用尽了才停下来,他们扫去落叶席地而坐,大家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 得舒畅开心而忘记了回家,常常在山上夜宿。就这样子瞻在齐安停留了三年,没觉得时间有多长。可是要 到西山去时,(必须)经过青松翠柏之间,(还要走)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能到达小块平坦的地方。游 人到了这里一
14、定要休息一会儿,人们倚靠在奇形怪状的石头上,在大树的树荫下休息,向下可俯视长江, 向上可以看到高山,从旁边可以看到小溪幽谷,风和云的变化,树林山脚的阴面和阳面的景象,都展现在 人们面前。这里还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容纳很多游人。亭子旁长着几十棵古树, 树干很粗壮且有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到了树下,就整天在观察它们。一天来了一阵 暴风雷雨,连根拔起其中一棵古木,子瞻趁机把长树的地方开辟出来,亭子的地基能够扩大。子瞻与朋友 们进山看了看,笑着说:“这是上天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愿望吗?”于是一起营建亭子,亭子建成后西 山的优美景色才完备了,子瞻在这时候最快乐。我年轻
15、的时候,跟随着子瞻到各地游玩。遇山就登山,遇 水就划船,子瞻每次都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先下水。有些她方不能到达,子瞻一天就闷闷不乐了。有 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自由自在地在泉边岩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随意捡着山中的落果, 舀着溪水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都把他当作神仙。其实天下的乐事很多,而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是最开心 的。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什么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没有不猛然清醒(感到吃 惊)又自我解嘲。比如喝酒吃饭,丰盛的菜肴摆在面前,只不过是为了填饱肚子罢了,而吃下去后那些食 物同样都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知道哪些东西该吃哪些东西不该吃呢?只要心中无愧,在外面不受
16、人家 的指责,把心思暂时寄托在这山林之间。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找到快乐的原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月下独酌(其一)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注】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当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无情游, 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面对“一壶酒”而“独酌”,渲染了一种寂寞的氛围
17、,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B. “不解”有不理解之意,五、六句写月亮本就不理解诗人,影子也徒然地伴随身边。C七、八句,诗人表示自己暂且以明月和身影为伴,要趁着这春天的夜晚及时行乐。D.最后六句,写诗人要与明月、身影永结无情之游,想象丰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16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答案】15.B16.含意:诗人忽发奇想,邀请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饮,让人感觉冷清清的场面顿时热闹起来。思想感情:面对官场失意,诗人抒发了自己的孤寂和忧愁之感;但诗人善于自我调适,排遣寂寞,表达了 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解析】【15题
18、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8. “月亮本就不理解诗人”曲解诗意,“月既不解饮”应理解为“月亮本来就不懂饮酒,不懂畅饮之 乐”。【16题详解】I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含意和思想情感的能力。“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思: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只是他一个人登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 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 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三人”把 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
19、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 感。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对影成三人,毕竟影子也不 会喝酒。表面上看,诗人好像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面对官场失意,诗人孤独到 了邀请天上的明月和自己的影子一起喝酒,抒发了自己的孤寂和忧愁之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 一句用“猿”等意象来描写夔州的秋天,“ 一 句直接抒发了诗人远离故乡而长期漂泊在外的悲愁。(2)曹操短歌行中,诗人感叹年华易逝,借酒解忧 两句诗是“, ”。(3)苏轼赤壁赋中
20、,写乘船在江面上自由漂荡,像是凌空乘风飞行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的两句是【答案】.风急天高猿啸哀.万里悲秋常作客.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啸” “作” “冯” “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家的写作素材需要长期的积累,写作技巧需要长期的磨炼,一位优秀的作家不可能是速成的,一部 伟大的作品也不可能是 的。古往今来,文艺巨制都是作家 的结果。只有倾注心血,精益 求精,才能创作出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精品力作。作家应把提高质量作为作品的
21、生命线,守住初 心,耐住寂寞,以严肃的态度和严格的标准努力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作家要用好手中的笔, 用这把刻刀精心雕琢出高水准的艺术珍品。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扎根于人民/在生活实践积累灵感、寻找素材和提升境界,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 检验好作品的标准。传之久远的经典作品,无不引领着社会风尚。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自觉摒弃低俗、媚 俗、庸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陶冶情操和启迪心智,真正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文为世存。不要半途 而废,而要 ,推进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
22、语,不得改变原意。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 .一挥而就呕心沥血(婵精竭虑)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坚持不懈)19 .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扎根于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寻找灵感、积累素材和提升境界,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 检验作品好坏的标准。20 .比喻句把作家手中的笔比作刻刀,把作家精心写作的作品比作雕刻家雕琢的艺术珍品,表达生动形象。 强调了作家应把提高质量作为作品的生命线,以严肃的态度和严格的标准努力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 术价值。【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语境说的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不可能一挥笔就
23、能写成,故填写“一挥而就”。一挥而就:原义是一挥笔就能成功(就:完成)。指才思敏捷,写字、作文或画画速度很快;多含褒义。第二空,语境说的是文艺巨制都是作家费尽精力写成的,故填写“呕心沥血”“婵精竭虑”。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弹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这两个成语都有费尽心血,用尽精力的意思。第三空,语境说的是要坚持,故填写“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或“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锲而不舍:原义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这三个成语都有长久坚持,有恒心,有毅力的意思,故都可以填写。【19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湖北省 十堰市 高一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