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六次段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六次段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六次段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六次段考语文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孔子及其早期儒家建构了 “六经”的经典体系,又开创了 “六经以外立说”的子学体 系。经过宋儒的经典重建,原始儒家文献的“六经”与儒家诸子演变为“六经”与“四 书”两个经典体系。“六经”之礼与“四书”之仁的结构形成了一种联系密切、多重效应的 互补关系。“礼”与“仁”之间通过思想文化的多重互补,推动了儒教文明的历史建构,也 强化了儒家文化的恒常生命。“礼”与“仁”的互补体现为国家典章制度与个体思想道德的结合。儒学思想体系庞 大,但
2、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家政治层面的典章制度,一个是个体存在层面的精 神人格。对儒学而言,关于国家政治的典章制度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在这些典章制度的 制定、推广、执行过程中,离不开社会各个个体的接受、认同、实践,必然会进入到个体 存在与精神人格层面。从理论意义上讲,这种“礼”与“仁”的互补使得儒家的政治学说 与道德学说打通并连接为一体,使儒学更充分地发挥其文化功能。从实践意义上讲,“礼” 与“仁”的互补使得国家政治层面的典章制度、礼乐文明,能够与个体日用常行的生活世 界、精神世界结合起来,从而能够将治国平天下的宏伟事业开拓与正心诚意的个体安身立 命结合为一体。这样,儒学可以成为一种既广大又
3、精微的全方位文明体系。“礼”与“仁”的互补实现了宗教信仰与人文理性的融通。“礼”源于“事神致福”的 宗教巫术。西周将崇奉天神上帝的巫术宗教演化为礼乐文化的典章制度之后,仍然具有浓 厚的宗教信仰色彩。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天神上帝的信仰受到怀疑,与宗教神灵相关 的礼乐制度受到严重的冲击。孔子及其早期儒家学者既是三代礼乐文明的继承者,同时是 三代礼乐文明的开拓者。孔子及其早期儒家以“仁”释“礼。故而将礼的宗教信仰与仁的 人文理性结合起来。他们一方面整理三代王室文献而成经典,另一方面通过诠释“六经” 和自由讲学,倡导仁义道德的人文理性。这样,作为“六经”核心的“礼”对人的各种社 会行为的规范要求,均
4、不是来自精神压迫、政治强制,而是依据于孔子所确立的“仁二依 据于人性以及与人性相关的情感、理性、意志。孔子反复追问:“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论语阳货)他显然认为,只有发自人的人文理性、内在情 感的礼仪准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合理的。孔子将这种人的人文理性、内在情感称之为 “仁。“仁”就成了 “礼”的人本基础,使得“礼”具有了价值的合理性的依据。“礼”与 “仁”的互补最终形成了儒家的人文信仰。由于儒家“六经”之文与诸子之学存在明显的差别,礼学与仁学也存在明显的紧张, 这最终导致后世儒学的思想纷争与学派分歧,并在两千多年儒学演变发展过程中引发儒家 荫,没有现成的答案,
5、只有自己去摸索。这是拉丁美洲孤独的根源。从而可以归纳出:拉丁 美洲具备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现实情况,只能探索出自己的社会发展道路,而不能完全追随欧 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上亦游学京师,禹年 虽幼,而见上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更始既至雒阳,以世祖为大司马,使安集河北。禹闻 之自南阳发北径渡河追至邺谒上见之甚欢谓曰我得拜除长吏生远来宁欲仕耶禹曰:“不愿 也。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更 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崛起,志
6、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非有忠 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明公虽建蕃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 揽延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上大悦, 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上止广阿城门楼上,披舆地图,指示 邓禹,曰:“天下郡国如是,我乃始得一处,卿言天下不足定,何也? ”上破邯郸,诛王 郎,欲北发突骑,禹曰:“吴汉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以禹为知人。赤眉入长安,邓 禹为司徒,讨赤眉,不以时进,光武敕曰:“司徒,尧也;赤眉,桀也。今长安吏民,孰不 延望? ”光武即位,拜邓禹为大司徒,制曰:“前将军邓禹,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帷幄
7、,决 胜千里。孔子曰:自吾有回也,门人日以亲。以元功拜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建 武中,罢三公,以列候就第。邓禹笃于经书,教学子孙。序曰:贤骏思圣主,风云从龙武,自然之应也。邓禹以弱冠睹废兴之兆,赢粮策马, 以追世祖,遂信竹帛之愿,建社稷之谋,袭萧何之爵位,可谓材难矣。受命之初,躬率六 师;立师傅,位三公,功德之极,而禹兼之。易称“利见大人”,诗有“自求多 福”,其禹之谓与?(改编自东观汉记卷九) 【注】西汉末刘玄史称更始帝。不足:不难。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禹闻之/自南阳发/北径渡河/追至邺谒上/见之甚欢/谓曰/我得拜除/长吏生远来/宁欲仕 耶/B.禹闻之
8、/自南阳发北/径渡河追/至邺谒上/见之甚欢/谓曰/我得拜除长吏/生远来宁/欲仕 耶/C.禹闻之/自南阳发北/径渡河/追至邺谒/上见之甚欢/谓曰/我得拜除长吏/生远来宁/欲仕 耶/D.禹闻之/自南阳发/北径渡河/追至邺谒/上见之甚欢/谓曰/我得拜除长吏/生远来/宁欲仕 耶/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祖是中国古代帝王庙号之一,在文中和“上”“光武”都同指一人。B. “赤眉、青犊之属”的“属”与“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的“属”意 思相同。C. “三辅假号”的“假”与“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中的 “假”意思相同。D. “披舆地图”
9、的“披”指打开,与鸿门宴中“披帷西向立”的“披”相同。12 .下列对原文中有关邓禹“知人”的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禹年轻时在长安求学,结识刘秀,看出他非同寻常,如能谋划天下,将很容易平定混 乱的局面。B.邓禹认为更始帝缺乏决断能力,手下将领目光短浅,刘秀如果只是辅佐更始帝,则难以 实现志向。C.邓禹在刘秀攻下邯郸、杀死王朗、想向北进军时,建言应派吴汉领军,认为他是将领中 的佼佼者。D.邓禹有名垂史册的意愿,洞悉王朝兴亡的征兆,选择追随刘秀,南征北战、出谋定策, 功德盖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今之计,莫如揽延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2)
10、以元功拜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答案】io. D11. C 12. A13. (1)当今的大计,没有什么比招揽英雄,致力于取悦民心,建立高祖一样的功业,拯 救万民的生命更重要的了。(2)邓禹凭着大功劳(或:首功)而被授以太傅之职,谒见皇帝时被安排在面向东的尊 位,非常受皇帝的尊重宠信。【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邓禹听说后,就自南阳驱马,向北径直渡过黄河,在邺县追上了光武帝。光武帝见 到邓禹很高兴,说我能够任免官员,你从远方赶来,难道 为了出仕为官吗?“上”即光武帝,是“见之甚欢”的主语,二者构成主谓结构,其间不能分开,排除AB。“宁耶”为表反问的固定句式,应
11、独立成句,故应在“宁”前断开,排除C。故选D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B. “赤眉、青犊之属”的“属”,类。句意:赤眉、青犊之流。“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的“属”,类。句意:有宁越、徐尚、苏秦、杜 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C. “三辅假号”的“假”,假借。句意:往往群聚假借名号。“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中的假,临时委派。句意:苏武 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 同前往。两个“假”字意义不同。D. “披舆地图”的“披”,打开,撩开,散开。句意:(刘秀)打开地图。鸿
12、门宴中“披帷西向立”的“披”,打开,撩开,散开。句意:掀开帷帐朝西站着。 故选C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A. “邓禹年轻时如能谋划天下,将很容易平定混乱的局面”错误,原文为“时上亦游 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上知非常人,遂相亲附”,邓禹年轻时在长安求学,结识刘秀,看 出他非同寻常,所以和刘秀很亲近,后来在刘秀担任大司马后,邓禹认为“以公而虑天 下,不足定也”,认为以刘秀的德才足可以来平定天下。选项将两个时间段的事情混在了一 起。故选A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揽延”,招揽;“务”,致力于、追求;“立”,建立。(2) “元功
13、”,大功劳;“拜”,(被)授予官位;“进见”,谒见;“东向”,面向东的尊位; “见。被、受到。参考译文:邓禹字仲华,南阳郡新野县人。十三岁时,能背诵诗经,到长安跟人学习,当时光 武帝也在京师求学,邓禹虽然年纪小,但他见到光武帝,就知道他不是普通的人,于是和 光武帝很亲近。直到更始帝到了雒阳,才派遣后来的光武帝为大司马,使之安定河北。邓禹 听说这件事,从南阳出发,向北径直渡过黄河,在邺县追上光武帝。光武帝见到他非常高 兴,对他说:“我能够任免官员,你从远方赶来,难道是想做官吗? ”邓禹说;“不想。更 始虽然定都关西,但现在山东没有安定,赤眉、青犊之流,动辄以数万人,在三辅一带往 往群聚假借名号。
14、更始既没有挫败过他们,而他们也不听指挥裁决,各将领都是些庸人崛 起,志向在于发财,争相使用威力,早晚图快乐罢了,并没有忠良明智,深谋远虑,真想 尊重主上安抚百姓的。明公虽然建立了辅佐王室的功劳,恐怕也难成大业。为今之计,不 如延揽四方英雄,务必取悦民心,建立高祖的伟业,拯救百姓万民的生命。像您这样的人 来谋划天下大事,不会费多少时日费多大力气便可平定天下。”刘秀大悦,因此令左右的人 称邓禹为邓将军。让他住宿在帐中,共同商定策略计划。光武到了广阿城城楼上,打开地 图,指给邓禹看,说:“天下郡国如此之多,到今天我才得到其中的一个。你先前认为我忧 虑天下不能平定是多余的,为什么? ”光武帝攻破邯郸,
15、消灭了王朗,想要向北发动精锐 骑兵冲锋,邓禹说:“吴汉可以,那人勇猛而有智谋,众将少有能赶得上他的J光武帝认 为邓禹为有智慧的人。赤眉攻入长安,邓禹被任命为司徒,讨伐赤眉,而邓禹久不进兵, 光武帝敕令说:“司徒,是尧;赤眉,是桀。长安的官吏民众,谁不是翘首以盼呢? 光武 帝登上皇位,授予邓禹大司徒之位,诏书上说:“前将军邓禹:深执忠孝,与我运筹帷幄之 中,决胜千里之外。孔子说过:自从我有了颜回,弟子们日益亲密。”邓禹凭着大功劳(或:首功)而被授以太傅之职,谒见皇帝时被安排在面向东的尊位,非常受皇帝的尊重 宠信。建武中,辞去了三公之位,以列侯的身份免职回家。邓禹专心学习经书,教授子孙 学习。序言
16、评论道:优秀的人才渴望能遇到贤明的君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是自然而然的 事情。邓禹在二十岁左右了解了国家兴亡的道理,邓公携带粮食,鞭赶马匹,在纷乱中独奔 光武,为国家出谋划策,有萧何一样的爵位,可以说是难得的人才。刚开始被任用的时 候,亲自率领六师;位为先师,官位致三公,功德非常大,邓禹都具备。易经说有“大 人风范”,诗经有“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多的幸福。这不是说的邓禹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作刘克庄日月跳丸,光阴脱兔。登临不用深怀古。向来吹帽插花人,尽随残照西风去。 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炊烟三两人家住。欲携斗酒答秋
17、光,山深无觅黄花处。【注】牛山:春秋时齐国景公登临牛山,观览都城临淄风景而堕泪,感叹自己如果能够 长生不死该有多好。吹帽:东晋孟嘉参加桓温的龙山雅集,一阵风吹来,嘉帽被吹落, 但他并未发觉。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标题点明写作时间,词人顺应习俗而登临,并因登临之地而产生怀古之幽情。B.词人以“吹帽插花”的风流与“残照西风”的萧索相应,表达人到暮年的独特况味。C. “炊烟三两人家住”用语平易自然,不事雕饰,意蕴与陶潜的“依依墟里烟”相近。 D.词作中典故运用不落斧凿,包有登临传统、田园意象和行旅之感,文化意味浓厚。15.面对“日月跳丸,光阴脱兔”和“老矣征衫,飘
18、然客路”的现实,作者陷入力图自我 宽慰,却又无法消解的矛盾之中,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上片写登临。重阳节词人登上牛山,触景生情,产生了对流光易逝 人生短暂的感喟;他登高望远,“不用深怀古”表明词人要从这种怀古之情中超脱出来;”向 来”二句写岁月的无情是普遍的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现实,作者自我安慰,进入一 种旷达超脱的境界。下片写写客中孤寂落寞的心绪。词人虽然超脱,但仍不免感叹自己的岁月迟暮和漂泊流离, 客中的寂寞更增添了他心境的悲凉;“欲携”二句,写他试图振起豪兴,以斗酒唤起壮怀, 但山路阻隔,难觅黄花,理想只能归于破灭,准确地表达了处于风雨飘摇的末世文人,凄凉
19、悲哀的心态。【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 “意蕴与陶潜的依依墟里烟相近错误。本词“炊烟三两人家住以寥落人家的稀 疏炊烟,勾勒出异乡的偏僻荒凉景象,点染出“飘然客路”的阑寂凄凉;“依依墟里烟”勾 勒出田园生活平静安详的意境。两者意境不同。故选Co【15题详解】木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小令上阕抒写词人登临牛山的感慨。首句用“日月跳丸,光阴脱兔”两个极为形象的比喻 写出岁月匆匆的步履,触景生情,产生了对流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喟。“登临不用深怀 古”,词人说“不用深怀古”,实际上已经在怀古,只不过词人要从这种怀古之情中超脱出 来,以更加豁达的态度对待人
20、生和历史。最后两句词人以“吹帽插花人”暗指那些文采风 流、俊逸落拓之士,也都随着“残照西风”尽行归于大化,指明人生短促、岁月无情的客 观规律任何人都不可抗拒,因而“深怀古”也只能是徒然伤神罢了。下阕抒写词人客中孤寂落寞的心绪。“老矣征衫”句,从字面来看,词人是描写为岁月风霜 所飘洒的“征衫”已残旧破损,实则是写常年流离漂泊的词人自己已至垂暮之年;“飘然客 路”,点明词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凄楚悲凉。而“炊烟三两人家”则以寥落人家的稀疏炊 烟,勾勒出异乡的偏僻荒凉景象,更点染出“飘然客路”的阑寂凄凉。最后二句“欲携斗 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是全令的绝妙警句,词人虽有斗酒诗百篇的豪兴去报答明丽 的
21、秋光,然而山深壑幽,无处寻觅斗寒的黄花。黄花秋菊是词人期望和理想的象征,黄花 的无可寻觅乃是理想失落的写照,没落的时代凋尽了词人心中的黄花,虽豪兴满怀亦只能 喟然长叹了,末世文人凄凉悲哀的心态准确展露出来。(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贾谊的过秦论中,蒙恬北筑长城、击退匈奴后,以致“,使北部边境的百姓免受匈奴侵扰之苦。(2)贾谊认为,起初,秦国以很小的地盘而“”,最后却因为一个人发动叛乱而 导致彻底灭亡,根本原因就是“(3)贾谊认为,推翻秦王朝的力量其实并不强大,陈胜吴广起义军连武器都没有,只不过 是“,工装备极为低劣。【答案】.胡人不敢南下而
22、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致万乘之势.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字形有:“报怨” “乘” “揭” “竿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民以食为天。如今的中国是美食大国,无数菜式令人 。但在新石器时代,原始 先民只有烧、煮、蒸等有限几种烹饪方式。鼎最早是炊煮食材用的,有点像现在的火锅。 事实上,类似的三足器皿最早都有在下面放炭火加热的功能,如鬲、爵等,我们常能在它 们腹底发现烟食的痕迹。鼎的历史悠久。河南博物院有一件裴李岗文化的“乳钉纹红陶鼎”
23、,距今有7000 9000年的历史,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鼎。所谓【A】“仓縻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在先民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后,鼎就逐渐变成了礼器。传说禹曾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 州牧贡献青铜,铸为九鼎,并在上面铸刻名山大川、奇异之物,于是“九鼎”就有了王权 配和国家繁荣统一的意味。这个故事未必为真,但后来的周礼确实对鼎等青铜器的使用 做了严格规定。【B】公羊传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J而百姓 自然就不能用鼎了。当然,随着周王室日渐衰微,这些规定慢慢成了 。如曾国在战 国初期是一个小国,但在其国君曾侯乙的墓葬中,考古工作者竟然也发掘出了周天子才能 使用的九鼎八篇。类似情
24、况在“礼崩乐坏”的东周并不少见。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18 .文中有A、B两处引用,一个提供了出处,一个没有提供出处,原因是什么?【答案】17.(示例)眼花缭乱至高无上一纸空文18 .A的引用不需出处,因为所引用内容只是作者语言的一部分,作者只取其意思,没有 别的用意。加上出处,反而影响语言的连贯性。B的引用需要出处,因为作者的目的是论 证观点,有了出处就表明内容准确,有来历,能够增强论证的说服力。【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处前面是“无数菜式”,“令人”表明这是给人的感觉,菜式多,人们的感觉就纷繁迷 乱,所以可填“眼花缭乱: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河南省 郑州 外国语学校 上学 第六 段考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