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光现象考试题型总结有解析.docx
《八年级光现象考试题型总结有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光现象考试题型总结有解析.docx(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八年级光现象考试题型总结有解析 题型一、光源的识别 1、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可以发光,以下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 水母 B.萤火虫 C.月亮 D.霓虹灯 题型二、三种光现象的识别,描述 2、以下各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3以下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中,木工师傅观看木板是否光滑平坦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C图丙中,钢笔“错位”了是由于光的反射 D图丁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状况 4、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光现象的精彩诗句,如辛弃疾的“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其
2、中“天在清溪底”的现象与图中现象相像的是( ) 5、以下四个物理现象中,有一个现象形成的缘由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现象是( ) A人站在太阳光下会有影子 B对镜梳妆时能看到镜中的“自己” C镜子在阳光下会晃眼睛 D河水中有岸边的树的倒影 6以下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题型三、小孔成像 1如下列图所示,某同学用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 (2)请在下列图中作出蜡烛AB在
3、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 该同学将一根高3cm的蜡烛固定在小孔前6cm处,转变像到小孔的距离,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依据表中的数据及试验观看到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 (选填“正比”或“反比”),当像到小孔的距离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时,所成的像是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肯定是_(选填:“倒立的”、“放大的”、“等大的”、“缩小的”)。 题型四、光反射定律的应用 1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24角,要使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传播,那么平面镜与水平面所成的度数是 。 2. 入射光与镜面的夹
4、角为20,则反射角为_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_ 3、如图,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6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那么反射角是 _,折射角是_ 、 题型五、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识别 1、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的积水,以下推断中正确的选项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C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 D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 2、光学试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耀,无意中发觉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消失一
5、个光明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 A地面汲取了全部的光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3、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耀,如下图,从侧面看去,是( ) A白纸和平面镜都较亮 B白纸和平面镜都较暗 C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较暗 D平面镜被照亮而白纸较暗 题型六、平面镜成像 1、如图,在观看平面镜成像的试验中,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B蜡烛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C把蜡烛移近平面镜时,它的像会远离平面镜 D烛焰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如图为一辆轿
6、车的俯视示意图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置,司机在右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c点依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司机眼睛看到C点的光路图 3、如下图,在O点放置一个平面镜,使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太阳光经O点反射后,水平射入窗口P中请你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4、平面镜以与水平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面上O点,如下图,一个小球以1m/s的速度沿桌面对点O匀速滚去,若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90,则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运动方向转变的角度为( ) A0B45C90D180 5、一平面镜以与水平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面上,如下图,一个小球以1m/s的速度沿桌面对点O匀滚动去,则小球在平面镜中的
7、像是( ) A以2m/s的速度运动,且运动路线与地面成45角 B以1m/s的速度运动,且运动路线与地面成45角 C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运动 D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运动 6、如图甲所示是某试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情景: (1)该小组同学应当选取两根 (选填“一样”或“不一样”)的蜡烛做试验 (2)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 (3)如图乙是该小组的试验记录,通过分析它们发觉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4)该小组试验的缺乏之处是 (5)此试验不能用平面镜进展,是由于平面镜 ,不能确定像
8、的位置 题型七、光的折射作图 1、如下图,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水面,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如下图,潜水员眼睛在水下A点处,B点有条小鱼,C点有只小鸟,请作出潜水员观看鱼、鸟的光路图。 题型八、推断物体颜色 1某同学在课外探究活动过程中,用一束太阳光照在一张红纸板上,观察纸板是红色,假如他用一束蓝光照在该红纸板上,观察纸板颜色可能是( ) A品红 B. 黑色 C. 红色 D. 紫色 2关于眼睛看到的字,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眼 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眼 C白光照在书上,白纸反射白光,黑字不反光 D暗室中红光照到白纸红字上,能
9、看清红字 3在没有其他光照的状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 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B. 上衣、裙子都呈红色 C. 上衣呈白色,裙子呈蓝色 D. 上衣、裙子都呈黑色 4、彩虹的形成是属于光的 现象;人在夕阳照耀下,看到自己的上衣红彤彤的,他的上衣原来可能是 色 题型九、红外线、紫外线识别和应用 1、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看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
10、选项是( ) A只有红色的物体才会发出红外线 B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C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D过量的紫外线照耀对人体有害 3、如图为一利用红外线工作的防盗报警器,其原理是:红外放射器发出一束较强的红外线,红外接收器可接收红外线,当盗贼遮挡在AB间,即拦住红外线,此时红外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线,便驱动喇叭报警,从而到达防盗的目的 (1)该原理说明:红外线_(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红外线_(能不能)穿透人体 (2)红外线看不见,摸不着,你怎样才能证明红外放射器和接收器间是否有红外线? 请简述:_ 答案和解析 题型二、三种光现象的识别,描述 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光的
11、传播主要有三种:光在匀称介质中的直线传播、光在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光会进入透亮介质的折射。竹的倒影是由于竹的光照耀到水面时发生的反射;水面“折”枝是由于枝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手,在后面消失一个光照不到的地方;镜中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它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考点:光的传播 3、【答案】B 【解析】A、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木工师傅观看木板是否平坦,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钢笔“错位”了是由于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光的传播方向发生转变的原因,因此属于光的折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光
12、的反射白光由七色光组成,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散射后,紫光的偏折程度应最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应选B 4、【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天在清溪底是一种平面镜成像现象,即天为景物以水面为平面镜成像在水中,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 A、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故与天在清溪底的形成原理一样故A正确 B、小孔成像反响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 C、分解太阳光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故C错误 D、矫正视力,无论是凹透镜还是凸透镜,都是利用了光的折射故D错误 应选A 考点:光直线传播
13、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试验方案;光的色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点评:明确天在清溪底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解决此题的入手点 5、【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光的反射、直线传播、镜面反射分析各选项。A、人站在太阳光下就有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对镜梳妆时能看到镜中的“自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镜子在阳光下会晃眼睛是镜面反射;D、河水中有岸边的树的倒影,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的光的反射。应选A。 考点:光现象 6、【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此项错误; B、近
14、视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力量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远视是由于晶关体曲度过小,折光力量太弱使像成在视网膜后面,用凸透镜矫正,此项错误; 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此项正确; 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项错误 所以选C 考点:光现象 点评: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 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白光分解成七色光
15、叫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现象; 不管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依据对以上学问点的理解来推断此题 题型三、小孔成像 1、【答案】光在匀称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作图略(2分) 正比,缩小,倒立的 【解析】(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匀称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发光物体的每一个点都可看作为点光源,每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都会通过小孔照到屏幕的某个区域蜡烛A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下边缘,到达光屏下部,蜡烛B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上边缘,到达光屏的上部,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蜡烛成像的光路图如下图 (3)由表格上的数据可知,像的高度随像到小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求出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距离
16、的比值,可以发觉比值是一个定值;所以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正比 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当像到小孔的距离为2.0cm、4.0cm时,成像的长度为1.0cm、2.0cm,均小于蜡烛的长3cm, 所以当像到小孔的距离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时,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由表可知,当像到小孔的距离和蜡烛到小孔的距离相等时,即为6.0cm,此时蜡烛和像均为3.0cm; 当像到小孔的距离大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相等时,即8.0cm、10cm,成像的长度为4.0cm、5.0cm,均大于蜡烛的长3cm; 所以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可能是放大的、可能是等大、可能是缩小的,但肯定是倒立的 题型四、光反射定律的应用 1、【答案】
17、12 78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有两种状况,反射光线可水平向右射出,也可以水平向左射出,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在图甲中,入射光线AO与水平虚线的夹角为24,在图乙中,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24 24 24 A N B O 1 甲 A N B O 乙 在图甲中,AOB=180-24=156 NOB=AOB=78 1=90-NOB=12 在图乙中,AOB=24 NOB=AOB=12 2=90-NOB=78 考点:光的反射 2、解 析: 分析:先求出入射角的度数,然后依据光的反射定律即可求出反射角的度数,两者相加即可求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 解答:解:入射光与镜面的夹角为20,则入射角为
18、90-20=70,依据光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得反射角也是7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70+70=140; 故答案为:70;140 3、解 析: 此题考察的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解题的关键是对于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依据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垂直于两种物体的分界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到水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再依据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推断出折射角的大小。 题型五、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识别 1、解:(1)安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现象 考试 题型 总结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