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学问点总结 Shihuawei6688 八年级物理(下册)学问点总结 第六章力和机械61怎样熟悉力 一、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对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来说,它们都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力通常用符号F表示,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二、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留意:假如我们描述一个力的时候,必需说明这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的形变分外形的转变和体积的转变两种状况.外形的转变指受到外力时物体的外观发生变化.比方橡皮筋拉紧时,由长变短;体积的转
2、变是指物体受到外力时体积发生变化的情形.比方用力挤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 2、使物体转变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转变包括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转变和运动方向的转变。详细包括这几种情形: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转变物体运动方向的转变 6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一、力的测量方法 1.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1)原理:弹簧受到拉力作用时,弹簧的伸长量和受到的拉力大小成正比 (2)使用留意事项:使用前应先校零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超出其量程的力,否则有可能超出弹簧测力计中的弹簧的弹性限度,造成弹簧测力计的毁坏使用时应尽量避开弹簧测力计中的弹簧与外壳摩擦,以免误差变大弹簧测力计不能颠
3、倒使用,否则会造成测量不准。 二、力的描述方法-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作用方向画一个带箭头的线段,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假如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了几个力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平移,把它们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留意:在同一幅图中,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但是在不同的示意图中,线段的长短与力的大小并不对应。 63重力 一、重力的产生 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地球四周所用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二、重力的方向1.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应用:在一根细线下吊一个物体,做成重锤线,重锤线可以指示重力的方向,即竖直向下的方向。利
4、用重锤线检查物体放置是否竖直,检查平面是否水平。三、重力的大小 1、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公式:G=mg公式中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9.8NKg(在粗略计算的状况下,可取g=10NKg) 留意:(1)在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方g值略有差异,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受到的重力大小也略有不同。(2)月球上的物体由于被地球吸引也受到“重力”的作用,g月大约是g地的16 3、测量:(1)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2)先用天平或磅秤等测出物体的质量,再根 据公式G=mg算出物体所受的重力。四、物体的重心 1、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2、外形规章、质地匀称的物体
5、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长方形、正方形的重心在其对角线的交点上;圆环、球的重心在圆心或球心上;3、找重心的方法:(1)支撑法(2)悬挂法 4、增大物体底部支撑面积,降低重心位置,都可以增大物体的稳定性 64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一、摩擦力 1、概念: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 2、摩擦力的分类:(1)静摩擦力: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趋势,使物体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2)滑动摩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始终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二、
6、滑动摩擦力 1、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的粗糙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间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物体间的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留意:(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和物体运动的速度也无关;只和物体间压力的大小和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2)摩擦力可以是物体运动的动力,也可以是物体运动的阻力。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杠杆 1、杠杆是一根在力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杠杆包括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五要素。留意:所谓“硬棒”是指受力时绕固定点转动的物
7、体;杠杆不肯定都是“棒”状的,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甚至许多看上去不是杆状的。2、支点:杠杆在动力(阻力)的作用下围绕哪一点转动,该点即为杠杆的支点。讨论杠杆问题时应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3、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动力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6、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表示为:F1L1=F2L2三、杠杆的分类及应用杠杆分类力臂关系力的大小特点应用撬杠、羊角锤、铡刀、省力杠杆L1L2F1F2费劲但省距离筷子、钓鱼
8、竿、前臂、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也不费劲天平、定滑轮166滑轮和滑轮组名称定义图样特点实质等臂杠杆L1=L2定轴固定不动的不省力但可转变力滑滑轮的方向轮省力杠杆L1=动轴随物体一起省力但不能转变力2L2滑运动的滑轮的方向轮滑由动滑轮和动省力又能转变力的轮滑轮组成的方向组1、竖直方向的滑轮组:F=1nGS=nh2、滑轮组绕线方法:“奇动偶定”第七章运动和力7.1怎样描述运动 一、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转变叫做机械运动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二、参照物 1、定义:我们为了讨论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上讲除了
9、被讨论的物体之外的任何物体都可作参照物。讨论地面上物体的运动状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看同一个物体时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推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留意:应当明确,不事先选定参照物,我们说某个物体是静止或运动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寻常在讨论物体的运动状况时,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那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选择参照物通常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任意,二是便利。 7.2怎样比拟运动的快慢 一、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一样的时间,比拟路程的长短2、一样的路程,比拟时间的长短二、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
10、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2、公式:= st变形公式S=tt=S3、单位:国际单位是mS,常用单位是Kmh.1mS=3.6Kmh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Shihuawei6688 4、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三、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四、变速运动 1、定义: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2、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7.3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一、斜面试验 1、三次试验中令小车都从斜面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底面时具有一样的初速度 2、试验现象:在一样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小车前进的
11、越远。 3、通过试验可以得出一下结论:在抱负状况下,在外表肯定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久运动下去。 4、伽利略斜面试验的卓越之处不是试验本身,而是试验所用的方法-抱负试验二、牛顿第肯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条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3、物体的状态: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留意:“总保持”是指“原来是怎样,后来也仍旧是怎样”的意思。例如,原来是静止的,不受力时仍旧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原来是运动的(不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四、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12、状态的性质。 2、任何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根本属性。3、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4、惯性对人们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利用惯性的实例有:跳远时助跑、各种物体离开人体时连续运动、拍打衣服上的灰尘等。防止惯性造成危害的例子:制止超速、制止超载、司机要带安全带、保持车距、车未停稳,请勿下车等。 5、解释惯性现象时一般要考虑到以下四点:要讨论的物体原来处于怎样的状态(静止或运动),消失题目中发生的状况时物体(或物体的某一局部)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原来静止的,仍旧保持静止状态;原来是运动的,将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 6、易错点:由于惯性是物
13、体的一种根本属性,不是力,因此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不能说成“物体受到惯性作用”。 7.4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2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Shihuawei6688 3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扩展阅读:201*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学问点总结 201*201*学年度其次学期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熟悉: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3、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转变物体的外形,二、力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转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转变(速度大
14、小的转变,比方: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转变,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假如物体的外形或运动状态发生转变,它肯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假如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必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必需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
15、是施力物体。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 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二、弹力1、弹力 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外形的性质叫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外形的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 构造: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
16、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使用前:(1)观看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2)观看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 (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使用中:(4)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全都,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地理位置有关。公式:G=mgG重力牛
17、顿(N);m质量千克(kg)g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是很准确的状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匀称形状规章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匀称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第八章力和运动一、牛顿第肯定律1、牛顿第肯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讨论成果,得出了牛顿第肯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 【
18、试验设计】如图,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不同的物体,让小车从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头滑下。观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外表运动的距离。 【试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推论】假如运动中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留意事项】 三个小车需要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缘由是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一样。这利用了掌握变量法。 伽科略斜面试验的卓越之处不是试验本身,而是试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试验的根底上,进展抱负化推理(也称作抱负化试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A、牛顿第肯定律是在大量阅历事实的根底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
19、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根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四周不受力是不行能的,因此不行能用试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肯定律。 B、牛顿第肯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的状况下,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肯定律告知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缘由。2、惯性: 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惯性不是力,“惯性力”、“在惯性作
20、用下”或“受到惯性”、“克制惯性”等说法是错误的。利用惯性的实例:跳远运发动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的实例:小型客车前排乘客系安全带、车辆行驶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汽车限速、汽车制止超载。解释惯性现象的根本步骤: 确认讨论对象原来处于什么状态; 其中的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局部)受何种力,运动状态发生何种转变;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局部)由于惯性连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发生了何种现象(或造成了何种结果)二、二力平衡 1、几个力平衡:物体在受几个力的作用时,假如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2、
21、平衡状态:物体假如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3、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假如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可以用八字概括“同物、等大、反向、共线”。5、试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试验设计】在一个光滑的桌面上放一辆小车,小车两端分别用细线拴住,通过定滑轮与等质量的砝码连接,观看小车的运动状况。把小车转一个角度,过一会儿,松开手,观看小车的运动状态。 【试验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留意事项】
22、试验要在光滑的桌面上进展,目的是使试验更加精确、牢靠(排解摩擦带来的影响)。定滑轮的作用:转变力的方向。6、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拟: 一样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一样性质的力。 7、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运动状态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匀速运动不变因运动快慢转变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转变力是转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运动方向转变因8、推断二力是不是平衡力的两种方法:(1)依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若二力满意“同物、等大、反向、共线”的条件,就是一对平衡力。(2)依据二力平衡的定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 下册 知识点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