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公开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公开课教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八年级语文下册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游记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丽,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非凡。 3.抓住关键句,品尝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4.领悟文章蕴含着的深刻意义自然的伟力,民族精神的源头。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纪录片再说长江其次集重上江源。“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听着这熟识的旋律,令人浮想联翩,歌词中的“雪山”就是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它位于东经91度07分,北纬33度29分。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观看的纪录片,说一说各拉丹冬为什么会成为长江的源头呢。 今日我们学习马丽华的游记散文在长江源
2、头各拉丹冬,揭开各拉丹冬神奇的面纱,感受雪域高原的壮丽风光,体会表达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理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请同学通读全文,从文中找出关于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词语。 1.第1自然段写到“各拉丹冬有阴阳二坡,西北阴坡尽是冰雪,风光单调,东南阳坡才好看”。你认为“我”巡游的是哪里呢? 明确:“我”巡游的是东南阳坡。从第3自然段“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可知巡游的是东南阳坡。 2.本文是根据怎样的挨次组织材料的?找出第一天巡游中表达这一挨次的词语。 明确: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也是以“我”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表达了“我”巡游各
3、拉丹冬雪山的所见所感。词语有:草坝子冰河砾石堆上走下砾石堆,接近冰山此地海拔已超过六千米。 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感受雪山壮丽 请同学们品读第56自然段。 1.从文中找出描写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语句。是根据怎样的挨次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雪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远处全景: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宽阔的冰河;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冰塔林就由很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是按由远至近的挨次来描绘的。感受: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 请同学们品读第1011自然段。 2.思索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
4、了雪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触觉:写冰窟。特点:暖和。 让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及对的情感的把握。听觉:写风。特点:声音大(咆哮);不停息(川流不息);威力大(扫荡)。 视觉:冰体。特点:晶莹雪白;美丽,千姿百态(挺立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曲折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缓缓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熠熠烁烁,光荣夺目。 感受:是琼瑶仙境;这波浪是否就是年轮。 3.分两次集中描写雪山,这两次描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写其次次之前,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雪山的感受? 明确:第56自然段是从低处欣赏描写,第1011自然段是从高处欣赏描写,这样从不同角度呈现
5、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韵。两次写欣赏雪山的感受,表现了对雪山熟悉渐渐加深,对雪山的情感步步增加。也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请同学们品读第1214自然段。 4.这几段描写的重点是什么?从中感悟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描写了砾石堆和坚冰之下的流水。感悟:一刻不停,开头演绎长江的故事。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着一起感受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异壮丽,我们也感受到了造物主的伟力,今日我们来探讨一下这篇文章语言的魅力,以及面对如此的美景,内心所生发出的怎样的情感震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赏析句子,感受语言魅力 联系上下文,品尝下面的语句的妙处。 (1)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
6、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暴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明确:运用比方的修辞方法,将白雪掩盖下的各拉丹冬雪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给予雪山以生命,“变化多端”一词,又写出了这里自然环境严酷,天气恶劣。 (2)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痛苦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展,如同霹雳舞的“太空步”。 明确:运用比方的修辞方法,把身体不适应高山气候比作“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痛苦”比作小震,“连夜高烧”比作大震;把“动作的缓慢”比作“太空步”,写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海拔高,气候条件的严酷。 (3)我双手合
7、十,面对各拉丹冬威武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 明确:“行了跪拜大礼”这一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我”的虔诚及对各拉丹冬雪山的崇敬。 (4)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明确:“白色金字塔”,示意雪山如同帝王一般,“统领”一词又给予雪山以帝王的行为,表现了各拉丹冬雪山的高大威武,令人敬畏。 目标导学二:品尝写景,体会情感 在写景时,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联想想象,让学生品读课文,标画联想想象的句子。 1.在欣赏雪山时,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想象? 明确:(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制造力。 (2)打量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围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
8、长的时间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凹凸消长,这波浪是否就是年轮。 (3)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头演绎长江的故事。 2.这些联想和想象中分别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明确:第(1)句,“眩晕”的意思是“感到本身或四周的东西旋转”,这里是被眼前的奇伟的景象所折服。赞美造物主的宏大奇妙的制造力,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雪山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第(2)句,由冰山的裂纹和波状皱褶联想到树的年轮,给予各拉丹冬雪山以生命,赞颂雪山的奇妙,历史长远,犹如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 第(3)句,“演绎”是“铺陈,发挥”的意思,这里是说坚冰之下的流水,是圣洁的,是长江
9、的生命源头,从这里开启了长江的生命之旅,长江从今开启了孕育生命,造福人类之旅,这流水,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同长江一样源远流长。 小结:从不同的角度写景,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方、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了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的奇妙漂亮,并给予雪山以生命,写景中蕴含着对雪山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又通过联想和想象,抒发了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赞美。 八年级语文下册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领会美景与趣事。 2.学习本文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并用的写法。 3.感受文章语言略带幽默与书卷气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朗读古诗词)阅读的方式有许多种,古人说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也是一种阅读,在旅行中去熟悉未知的这个世界,去探究这个世界的绚烂。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爬山,我们可以领会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绮丽。登顶,可以感受一览众山小的壮阔。今日,我们随着马克吐温的脚步,去勃朗峰来一次绮丽之旅。 二、预习反应 1、说一说,沟通你所知道的和勃朗峰 (1)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演说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有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种体裁。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剧烈的正义感和对一般人民的关怀,具有幽默和挖苦的特点。他经受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
11、到帝国主义的进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挖苦再到悲观厌世的进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挖苦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剧烈。 (2)勃郎峰 勃朗峰,阿尔卑斯山脉峰,也是西欧第一顶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疆。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溶化,白雪皑皑,冰川发育,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掩盖,顺坡下滑,西北坡法国一侧有的梅德冰川,东南坡意大利一侧有米阿杰和布伦瓦等大冰川。建有科学讨论试验站。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宏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的旅游中心。 2、写一写,你所把握的字音 字词注音,抽生
12、到黑板上完成。 翌日(y)辚辚(ln)巉峻(chn)拾级(sh)霓裳(n)隧道(su) 俯瞰(kn)穹顶(qing)皑皑(i)缭绕(lio)沟壑(h)打嗝(g)纷至沓来(t) 3、考一考,词语正确的一项 三、沟通展现 1、跳读课文,理清思路。 过渡语:可怜可悯,教师引导为什么说乘客可怜可悯呢?物有所值的旅行是什么样的呢?请跳读课文,找一找这一路写了哪些风光,各有什么特点?又在这一路遇到了什么人和事?梳理课文之后,用一个词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突出的印象。 预设(奇),沿途奇美,主峰奇伟,山峰奇险,云朵奇幻;车夫“奇人”经受“奇遇” 2、品读语言 (1)这一路秀丽的风景,经受的奇人奇事,都被我们的写
13、进了精彩的文字里。下面请同学们划出文中你觉得最精彩的句子,品读分析说说你的阅读感受。(分组合作,一大组风景,二大组人物) 【沟通点拨】取道黑首观赏瀑布,“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一连串四字词语,语言整齐,极富文学意味;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仰面眺望四周的一座峰巅时,用了“颜色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四字词语连用,词藻华美且用词精确,令人耳目一新。“车王”赶马车“什么乱石废物,沟壑原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每当我们险遭不测时,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地说:只当是种乐趣吧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真如我说的
14、,我就是车王。”等句子,无不暗含着诙谐与幽默,读来饶有兴味,让读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乐。 (2)揣摩文中“车王”和“勃郎队长”的说话语气,用自己的方式读出来,抓描写,品性格和生活态度。 四、质疑辅正 为什么用了一整段文字描写肥皂泡? 【沟通点拨】眼前的绚丽颜色,正像人们透过肥皂泡看到的世界,那样精彩,颜色斑斓,但却转瞬即逝,它们又在无穷地变幻着,不能长期,不能永恒,感悟到历史变迁,人世沧桑,个人在时间的长河中特别渺小。 五、拓展延长 1、国学经典诵读,谈启发 2.小练笔,说感悟 你肯定也登临过许多山,也肯定遇到过人生中的一座座“山”,也曾生发出很多的感慨吧!请翻开记忆的匣子,选择你所遇到的“山
15、”,把你登山的感悟写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共享。 八年级语文下册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2.抓住关键句,理清课文的思路,把握演讲的语言特点。 3.喜爱体育,用体育精神来激发自己生活、学习的激情。 一、导入新课 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是丰富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其就任宣言中指出:“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精神让我们兴奋,今日我们就来熟悉一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先生。倾听他对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的阐述。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熟识背景学问 1.背景学问介绍。 顾拜旦在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立与进展的奋斗生涯中,发
16、表了1200多篇著作和演说,内容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和美学等方面,其中闪耀着他的体育思想。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是顾拜旦于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庆祝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5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文献,顾拜旦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2.介绍。 顾拜旦,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少年时代热爱体育,对古希腊绚烂文化饶有兴趣。1896年创办现代奥运会,开头了体育活动家的生涯。他担当国际奥委会主席之职长达28年之久,终生提倡奥林匹克精神,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1.“5年前”详细是哪一年?这一年有什么重大的大事
17、发生? 明确:详细指1914年,这一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第1自然段中提到了“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缘由是什么呢? 明确:主要表达在第5自然段中。一是:现在,我们正处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人类渴望进步,但又经常误入歧途。二是:青少年开头为呆板而简单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峻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浅薄的世界观所束缚。 3.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主义与一般的体育运动有什么区分? 明确: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一是运发动特别享受努力拼搏的乐趣,二是体育带给人的是美感,三是体育能兴奋人心。 4.“奥林匹克主义的完善实现”详细指什么而言
18、? 明确:必需要面对群众,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熬炼形式,到达强身健体的乐趣。这就是完善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5.请你用一句话,结合全文概括一下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明确:奥林匹克精神包括又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它可以给人带来愉悦感,带来美感和荣誉感,它可以让群众参加,促进社会和平、公正,推动社会的进步。 目标导学三:理清思路,体会语言特色 1.这篇演讲稿思路清楚,构造严谨,请你梳理文章的思路。 明确:第1自然段,总领全文,指出奥林匹克主义在经受战斗后马上扮演崭新的角色。第23自然段,指出平和与自信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有力支撑;第45自然段,说明奥林匹克主义与一般体育运动的
19、不同之处及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缘由;第67自然段指出如何将奥林匹克精神变成现实群众参加;第810自然段,畅想美妙前景,确信奥林匹克精神必将如阳光普照大地,必将拥有沉甸甸的收获。 2.演讲稿的语言特点有哪些? 明确:精确性。演讲使用的语言肯定要准确、清楚地表现出所要叙述的事实和思想。简洁性。以最少的语言表达出最多的内容。通俗性。演讲的语言要口语化;演讲的语言要共性化;要说自己的话。语言要生动感人。好的演讲稿,语言应当是生动感人的。要使语言生动感人,必需做到用形象化的语言。用幽默幽默的语言,能打悦耳众,富有感召力。 3.请学生再朗读课文,说说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试举例说明。 明确:用词精确。如第1
20、自然段,“这凸显了它马上扮演的崭新角色的意义”,“崭新角色”把“奥林匹克”当作人来写,精确说明了奥林匹克主义在当今的意义与以往不同。 表达生动感人,富有感召力。如:第4自然段描述奥林匹克主义带给参加者的欢乐,“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会是怎样的情景”,最终一段,畅想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妙将来:“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4.尝试演讲,揣摩下面的句子,应用怎样的语气演讲呢? (1)“奥林匹克精神开头为渐趋平和而又布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应用怎样的语气朗读呢? 明确:用赞颂的语气,喜悦的语气。 (2)“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
21、动”,找出应重读的关键词语。 明确:“包括”“超越”这几个关键词语需要重读。 (3)“请允许我具体阐述一下二者的区分”应用怎样的语调朗读呢? 明确:运用平和的语调。 (4)“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应用怎样的语调语气朗读呢? 明确:语调渐渐上扬,用赞美的语气。 三、板书设计(略) 八年级语文下册公开课教案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尝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学习从声响、外形、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4.领悟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毅的民族精神
22、。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表达黄河奔腾的气概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教师简洁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形成。出示3张有关瀑布的照片,请学生推断哪张为“壶口瀑布”。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3张中最喜爱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时的感觉。 今日我们学习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气概。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气概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一边听一边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及壶口瀑布的气概。 学生自由朗读,依据刚刚听读的体会,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壶口瀑布的意境美。并说说文章两次写到壶
23、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季节。在文中标出两次所在的段落。 明确:第一次是雨季,在其次自然段;其次次是枯水季节,在第三、四自然段。 目标导学二:分析壶口瀑布的特点 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和枯水季壶口瀑布的语句。思索: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明确:(1)雨季壶口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概磅礴。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 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充满,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我在雾中想查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
24、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消失一个洪峰将我们淹没。 (2)枯水季瀑布的特点:气概磅礴、宏伟壮大、坚韧不拔、刚中带柔的特点。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相互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目标导学三:体会黄河象征的民族精神。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我突然陷入深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造物者莫非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1.小组争论:应当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这段文字? 明确:语气应当由平缓慢慢提速,带着赞叹、赞美的语气朗读。 2.看到这黄河之水使想到什么?流露出
25、怎样的情感? 明确:由海、河、瀑、泉、雾全部水的形态,想到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想到了博大包涵的胸怀。正由于如此,在笔下黄河之水也被给予人的情感,而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请连续朗读第六自然段,由黄河之水想到人之外,还想到了什么? 明确:想到民族的精神。他由黄河的“柔中带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顽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小结:描写了黄河之水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概,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由黄河的性
26、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毅,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谈论和抒情,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宏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着一起感受了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不同的美,并体会了黄河之水象征的民族精神,请同学们一起来回忆黄河之水有哪些精神(请学生发言)。这节课我们将从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方面连续感受壶口瀑布的气概和精神。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体会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 1.在写雨季的壶口时,写“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忙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这一感受,有何用意? 明确: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动身,间接写出了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惧的气概,使人感受较
27、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无穷。 2.你还能找到运用侧面描写的例子吗? 明确:第三自然段,“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引用当地人讲的“猪毛被拔光”的事,侧面表达壶口瀑布的迅疾。 3.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呢? 明确:写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旋出光溜溜的大坑,侧面表现出河水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说明水的刚毅和抗争精神。 4.的重点是要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 明确: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详细描写其次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概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
28、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目标导学二:品尝本文语言特色及效果 1.是从哪些角度来描绘雨季瀑布的特点的? 明确:听觉角度: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视觉角度:“河谷里雾气充满”“像一锅正沸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 2.描绘雨季壶口瀑布时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找出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一句详细分析。 (1)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充满,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明确:本句运用比方,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汹涌澎湃的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惊心动魄、气概磅礴的特点。 (2)(瀑布)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
29、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明确:句中用了“跌”“吸”“灌”“冲”一系列动词来描写河水,突出河水险急、汹涌澎湃的气概,使河水的形象更加立体可感。 3.描写了壶口上游的河水和脚下的深沟,找出相应的语段,认真品尝其语言特色,体会其意境。 (1)上游:“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明确:运用比方、拟人、夸大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旧气概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呈现了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 (2)龙槽壶口: “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
30、着,顿然拢成一束消逝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明确:运用“吸”“拢”“冲”“跌”“碎”“升”“跨”“穿”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转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碎成点,碎成雾,布满灵性与生命力气。分析描写壶口瀑布的语言特点,应当从多种角度入手,修辞手法、用词角度、句式特点等。 “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确实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明确:运用比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时奔腾的黄河之水已变成了飞流而下的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 “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明确:运用排比、拟人、比方的修辞手法和长短句
31、结合的语言,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碍后查找其他的出路,成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目标导学三:学习本文写景的语言特点 调动多种感官,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运用一系列具有表现力的动词,结合自身的感受,描写了壶口瀑布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概,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请你选取生活中的一处景物,认真观看,结合内心感受,写一个描写景物的片段。不少于200字。 例如:站在湖岸的观景台上,我激奋的心情几乎跃出胸腔。试想,面对这一湖蓝得“晕”人的碧水,扑面的芳香水汽,哪有生命不兴奋呢?哪有意兴不飞扬呢?我尽全力把身子往前倾,脖子向前伸,瞪大眼睛向湖中望去。湖中间的水域,好像有一台一刻不停运转着的机器,生产出粼粼清波,后头的清波驱逐着前面的,一齐向四周递进,奔向湖岸;阳光照在清波上,粼粼闪动,有些晃眼,像薄薄的金片铺于太阳底下;清波一波连着一波,波波相依,蔚为壮丽,就像天上掉下来的一块布满很多皱褶的绿色大布;蓝色的湖面映托着湛蓝的天空,天空高远,朵朵白云如只只绵羊,闲适得意,好像是不情愿离开这人间美景;湖面上水雾氤氲,缭围着弯扭着回旋着往天空升腾,但到了肯定高度就不见了踪影。 三、板书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