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陕西省西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动物纹样是商代及西周早期青铜器上最著名的装饰特征。商代安阳时期,动物纹样发 展到了巅峰。及至商代晚期(安阳时期)到西周早期,动物纹样则极为复杂多变。这些纹样 中的动物可以分为两类:其一为真实存在的动物,如犀牛、兔、龟、鱼、鸟、象、虎、牛等; 其二为现实中不存在,但见于古代文献中的神话动物,最具代表性的如饕餐、夔、龙、虬等。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有没有特定的“含义”呢?研究古代中国青铜器的学者大多相信 这种意义的存在。不胜枚举的既往研究认为,特定的动物代表特定的图腾或神灵
2、,然而这一 点在商周文献中却几乎从未提及。与此相反,少数研究者坚持认为,动物图形由几何图形发 展而来,是几何图形的衍生,因此不具有任何意义。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同时从两个 方面入手。其一,我们可以先确定动物纹样发展的历史顺序,来比较一下几何图案是否确实 比动物纹样出现得更早。其二,我们可以根据具有说服力的事实依据来提出一个图形学方面 的理论解释。就第一点而言,动物形装饰纹样不仅与古代中国青铜器最早的那些装饰纹样同 时出现,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就第二点而言,我们需要提出一个学者们认为有理可 依的、令人信服的“含义”,以解释理论。这一理论必须源自对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的脚踏 实地的研读,并
3、且应该涵盖上述所有动物纹样的特征。我相信这种理论是存在的。事实上,先秦文献中确实保存着古人对青铜器本身及其动物图案含义的解释。国语 中有关于绝地天通神话的描述,其中提到了 “物”(牺牲)和“器”(礼器)。此传说表明, 巫觐借此来交通天地或人神,礼器和牺牲就是天地交通仪式必需物品的一部分。如果青铜器的诞生是为了协助完成沟通生死的仪式,那么动物纹样是否是青铜器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呢?左传宣公三年给出了明确的解释。这一年,楚庄王讨伐陆浑。当行 进至洛河时,他在周都洛阳附近驻足检阅军队。周定王派王孙满迎接楚王,楚王却肆无忌惮 地向王孙满问询象征王室的鼎的尺寸和重量。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
4、德 也,远方图物,贡全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 不若,髓魅胭蒯,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夏代铸造铜鼎时在上面铸造了一些“物”的形象,这样人们就能 一目了然地认出哪些是能够帮助人类交通天地的动物,哪些是无助甚至有害的动物。因而, 王孙满清楚地告诉我们,有些动物能帮助巫觐完成其交通天地的使命,它们的形象会被铸造 肃然起敬的英雄壮举;小说中的军人只是普通基层官兵,所做的只是搬运水泥的工作,没 有传统英雄显赫的身份或伟大的功绩;小说中的军人具有真实的人性,他们有接受任务时 的犹豫,有盼望支援的“欢天喜地”和工期延后的短暂抱怨,不同于传统
5、英雄的高大形象。 9.穿插关于朝鲜战争的记叙,表现王大心在困境面前不断反思和成长的心路历程;将 朝鲜战场上的事迹和士兵搬卸水泥的事件放在一起,暗示军人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精神一 脉相承。历史与现实相互交织,扩展了文章的表现空间,使主题意蕴更加深刻。【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 “表明他想离开这里回连队疗伤”错,结合“威武委屈地看着地面,好像受了伤是件很 见不得人的事。王大心让他坐连队的车回去,威武抓着他的手说:指导员,我一定会回来 的,相信我,我一定回来!几天后,威武回来了,他是挺着腰杆回来的“,可见威武并非 真的想离开连队疗伤,他对自己负伤感到
6、愧疚;“认为他企图逃避困难,对此感到反感和不 屑”错,文中只是说“王大心一直没明白,当时威武的眼光里为什么是恳求,而且很强烈。 直到后来他才琢磨透,威武是在恳求大伙”,表达了王大心对威武眼光里的恳求的不理 解,并没有认为他企图逃避困难,也美哦与对此表现出反感和不屑。故选Do【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理解“非传统英雄的英雄”的含义要抓住关键词“传统英雄”来理解。传统英雄一般是指在普通人中间有超出常人的能力的人,他们能够带领人们做出巨大的对人 们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他们自己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传统英雄在性格上兼备无限的勇气与强 烈的责任感,聪明睿智的头脑与战胜邪恶的强大能力
7、使他们当危难来临之际常以身作则,义 不容辞地迎难而上。这篇小说主要写指导员王大心带领四个战士从一个基地赶赴戈壁滩上的一个小火车站装卸 工地用的水泥。一个指导员带领四个兵,一个月扛完一万吨水泥,这说不上惊天动地的故事, 他们没有传统英雄显赫的身份或伟大的功绩,所以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指导员王大心带领四个战士卸工地用的水泥,先前说是七天,结果干了一个月。这个地方没 水没电,什么都要从几百里外的基地往这里运,而且连住处也没有,只能在一个破旧的红砖 房里将就一下。五个人每人每天要将一火车皮的水泥卸下来再装到从基地工地赶来的卡车 上,劳动量之大可想而知。他们坚韧顽强的精神品质,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所
8、以他们也有 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壮举。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基层部队官兵,言行不崇高,私心杂念更是不少,如 “装卸搬运水泥是一个没半点技术含量却又最苦最累的活儿”“第七天的时候,大家很有点 欢天喜地的意思,只等着大部队开过来支援”,所以小说中的军人具有真实的人性,不同于 传统英雄的高大形象。【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文中在第三、五、八、十一段中穿插关于朝鲜战争的记叙,分别记叙了一个连的志愿军战士 为伏击美国军队全部冻死在阵地上,一个叫朱克的老人面对面和美国兵拼刺刀,朝鲜战争时 很多受伤的士兵不愿被送到后方,一九五零年冻死在雪夜里的无名连,这些对朝鲜战场上事
9、 迹的记叙,表现了当时军人们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精神。每次插入关于朝鲜战争的记叙都是在王大心遇到问题,进行反思的时候,如“这种震撼甚至 让他有点迷惘,他试图去琢磨,在那个死亡的冬夜里,那个没留下番号的连队,他们都在想 些什么?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整齐划一地接受了死亡? ” “当王大心回忆着这个细节的时候总 在想:到底是什么,给了老人还有他同时代的人们,那样强大的精神力量? ”“王大心在看 朝鲜战争的纪录片时不断会想,在那个时刻,能够受伤被送到后方 应该是很幸福的事了。 但是,很多人却终生无法面对那个拷问;为什么只有自己活下来了? ”穿插这些关于朝鲜战 争的记叙,正好表现了王大心在困境面前不断反思和
10、成长的心路历程。这篇小说主要写指导员王大心带领四个战士从一个基地赶赴戈壁滩上的一个小火车站装卸 工地用的水泥,五个人每人每天要将一火车皮的水泥卸下来再装到从基地工地赶来的卡车 上,一干就是一个月,表现了他们坚韧顽强的精神。作者将朝鲜战场上的事迹和士兵搬卸水 泥的事件放在一起,暗示了无论是在什么年代,什么情况下,军人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精 神是一脉相承的。插入的关于朝鲜战争的记叙属于历史,而王大心带领四个战士卸工地用的水泥事情是现在发 生的,历史与现实的穿插,能产生时空转换的效果,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展示英雄形象,从 而深化文章的主旨。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1、。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 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 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 马融。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及党事起,乃 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 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休见而 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徒 争论古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续及玄答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灵帝
12、末,党禁 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 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 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 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 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时袁绍与曹操相S/XZSZSZXZVw*拒于官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年七 十四。遗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续经赴会千余人。 (节选自后汉书郑玄传
13、)【注】乡啬夫:乡中小吏,掌管诉讼和收赋税。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B.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C.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D.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汉代于京城设立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B.山东,在文中指靖山以东,与“沛公居山东
14、时”的“山东”不同。今天指山东省。C.公车,官车,汉代为官署名,天下向朝廷上书言事及征召等事,经由此处受理。D.绩经,分别指古代用麻布制成的丧服和丧带,指整套丧服,后引申为“服丧”。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玄爱好学习,执着求学。他先后到当地的学校、太学学习,向京兆第五元先、东郡张 恭祖学习;后入关,通过涿郡卢植介绍,以扶风郡马融为师。B.郑玄不慕权贵,淡泊名利。大将军何进征召,他住一晚即逃归;大将军袁绍举荐,他未 就任;公车署征召,他推辞有病;去世前,留遗嘱要求薄葬。C.郑玄不喜做官,勤于研究。他年轻时即不愿做官为吏;周围许多人因党锢之祸受拘禁, 只有他
15、隐居在家修习儒家经籍得以逃过。他还促进了古文经学的兴盛。D.郑玄桃李天下,受人敬佩。在东莱时,他的学徒已有几百甚至上千人;他七十四岁去世, 从郡守以下曾经跟随他学习的人中,参加丧会的有千余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2)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答案】10. D11. B 12. C13. (1)何休见到这些后感叹地说:“郑康成走进了我的房室,拿起了我的长矛,来讨伐 我啊!”(2)袁绍的宾客有很多是豪俊之士,都很有才干学说,见郑玄是儒者,并不用学识渊博通 达之人来称赞他。【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
16、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郑玄依照儒家经籍进行申辩对答,每一对答都超出了问题本身,并且都是(他们)以 前没有听说过的,座中没有谁不嗟叹心服。袁绍于是便举荐郑玄为“茂才”,上表推荐他任 左中郎将。但他都没有接受。“所未闻”是所字结构,名词性质,做“得”的宾语,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B。“表”意思是“上表”,是下一句的谓语,“表为左中郎将”意为“上表推荐他任左中郎将 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故选D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 “与山东不同”错误,“沛公居山东时”的“山东”与本文意思一致,均为“靖山以东”。故选Bo【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
17、的能力。C.“周围许多人因党锢之祸受拘禁,只有他隐居在家”错误,“禁锢”意为“封建时代 统治集团禁止异己的人做官或不许他们参加政治活动”,并非“拘禁”,且他也受到了禁锢。 故选C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操”,持,拿着;“以”,来;“伐”,讨伐。(2) “才说”,才干学说;“玄儒者”,判断句;“通人”,学识渊博通达之人;“许”, 称赞,同意。参考译文:郑玄字康成,是北海郡高密县人。郑玄年轻时任乡啬夫,辞官回家后,便常常到当地的 学校去学习,不愿意做官吏,他的父亲多次为此恼怒,也不能阻止他。后来就到太学跟随老 师学习,尊奉京兆的第五元先为师,又随从东郡张恭祖
18、学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 韩诗古文尚书。由于在靖山以东地区没有值得求问的人了,郑玄便西行进入关中, 通过涿郡卢植的介绍,尊奉扶风郡马融为师。郑玄独自游学,十多年后才回到乡里。家庭贫 困,便在东莱郡租种别人的田地,跟随他的学徒已有数百甚至上千人。等到发生党锢之事, 郑玄竟和同郡孙嵩等四十多人都被限制活动,于是就暗暗地修习儒家经籍,关闭门户不再外 出。当时任城何休喜好公羊经学,就著述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郑玄 却针对这三本书都提出了辩驳。何休见到这些后感叹地说:“郑康成走进了我的房室,操起 了我的长矛,来讨伐我啊!”起初,光武帝中兴汉朝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这些人 为古文、今文经学争辩不休
19、,后来马融回答了北地郡太守刘续,加上郑玄与何休的对答,文 言翻译与考据都通达精深,从此古文经学便彻底兴盛起来了。灵帝末年,限制党籍人士活动 的禁令被解除后,大将军何进听说了郑玄的贤名便派人前去征召他。州郡长官因为何进是极 有权势的外戚,不敢违抗他的意旨,于是便迫胁郑玄,郑玄迫于无奈而去拜访他。何进为他 准备了坐几和手杖,对他的礼遇很是优厚。郑玄不接受何进所赐予的朝服,而是头戴幅巾去 见何进。住了一宿便逃奔而去。当时大将军袁绍在冀州统领军队,派遣使者邀请郑玄,以盛 大的规模招待宾客,郑玄最后到达,袁绍便延请他就上座。袁绍的宾客有很多是豪俊之士, 都很有才干学说,见到郑玄是儒者,并不用学识渊博通达
20、之人来称赞他,竞相提出种种不经 的说法,各家纷纷起身向他发难。郑玄依照儒家经籍进行申辩对答,每一对答都超出了问题 本身,并且都是(他们)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座中没有谁不嗟叹心服。袁绍于是便举荐郑玄 为“茂才”,上表推荐他任左中郎将。但他都没有接受。公车署征召他任大司农,赐给他一 辆四马安车,所经过地方的郡县都派长吏接送。到朝廷后,郑玄就以生病的理由自求回家。 这时袁绍正和曹操两军在官渡僵持不下,袁绍让他的儿子袁谭派遣使者逼迫郑玄随从军队。 郑玄迫于无奈,带病来到元城县,病情危重而无法继续行进,这一年六月病逝,享年七十四 岁。留下遗嘱要求薄葬。从郡守以下曾经跟随他学习的人中,披麻戴孝参加丧会的有一
21、千多 人。(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注:此诗大约作于唐代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杜甫时年五十岁,居于成都草堂。 莫,没有。槎,木筏。陶谢,指陶渊明、谢灵运。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海”表明江水的宽度和深度,且具有动感,是引发诗人灵感的重要原因。B.首联是诗人对刻意求工的艺术追求的总结,此特点在登高诗中有所体现。C.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江水,只用水槛垂钓、故着浮槎来暗示锦江的水势之大。D.诗
22、人行将衰老,春花美景已不能引起自己的深愁,转而追求陶谢的悠闲生活。15.诗中的“短述”流露出作者对诗歌创作从执着到平和的心态变化。请结合全诗加以简析。 【答案】14. D 15.开篇说自己过去对诗歌的追求,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 现在老了写诗完全是胡乱应付,即使有春花美景也不会动心;今天面对美景,反而想将 写诗的事情交给陶谢这样有才华的人。诗人至此没有了过去的刻意求工,转以平和的心态对 待。【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的能力。D. “春花美景已不能引起自己的深愁,转而追求陶谢的悠闲生活”错。诗歌尾联的大意是: 今天看见江水如海的美景,很想找到
23、像陶渊明、谢灵运一样的诗人,让他们写诗记下这次一 同游春赏景的感受。面对美景,作者想将写诗的事情交给陶谢这样有才华的人。诗人至此没 有了过去的刻意求工,转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故选Do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结构思路及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开篇写“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说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 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颔联写“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写现在人已越来越老,写诗全都是随随便便 敷衍而成,对着春天的花鸟,没有了过去的深深忧愁。颈联和尾联写“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写江边新装了一副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陕西省 西安 中学 高二上 学期 期末 校际 联考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