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昼夜和四季》教案2(2023春).docx
《小学科学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昼夜和四季》教案2(2023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昼夜和四季》教案2(2023春).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昼夜和四季1 .昼夜的形成【教材分析】本课是在低年级学生认识了太阳的东升西落之后,进一步认识地球自转形成的昼夜交替与天 体东升西落现象。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探究地球的运动”目的是 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及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活动2”模拟昼夜的形 成”意在通过实验、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昼夜是怎样形成的。应用与拓展“谁先迎来黎明” 旨在引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判断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沟通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 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昼夜交替成因的兴趣
2、;树立学生尊重证据、作出判断,与人合作学习、沟 通交流,尊重他人、形成统一观点的科学态度。本课重点是认识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的成因。【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 .能说出地球在不停地绕着地轴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2 .能归纳出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能举例说明昼夜交替对人们 生活的影响。科学思维1 .能用科学的语言、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2 .能运用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3 .能对探究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实践L能从昼夜交替现象与太阳东升西落的联系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4 .能对地球的运动和昼夜交替成因作出假
3、设。5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有关地球运动和昼夜交替成因的信息。态度责任1 .能对天体的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2 .能大胆质疑,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关于形成“天体东升西落”现象的可能性。3 .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大家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教师准备】转椅、太阳模型、地球仪、橡皮泥、手电筒、同一地点昼夜情境图、哥白尼“日心说”视频 等。【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引导:我们知道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伴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会发生什么现 象呢?(出示同一地点白天与黑夜的图片)昼夜现象
4、有什么规律呢?(交替、循环)2 .提问:这些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和天体的运动有什么关系?(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1 .探究地球的运动。(1)作出假设。谈话:我们对太阳东升西落的成因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个学 术讨论会,将自己的看法和理由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比一比,谁的理由更充分,谁的解释更清 楚。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和理由。假设:太阳的东升西落可能是由于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2)实验观察。出示实验方法:A.一名学生举着太阳模型,另一名学生坐在转椅上,面向太阳模型。B.坐在转椅上的学生假定自己是地球,规定自己的左边是东,右边是西。然后分别缓慢地进行顺时
5、针(自东向西) 和逆时针(自西向东)旋转,观察“太阳”在视野中的运动情况。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第1页中。(3)得出结论。讨论:我们怎样转动时,才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小结:地球像陀螺一样不停地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24小时。2 .模拟昼夜的形成。(1)提出问题。引导: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变化,你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吗?(2)作出假设。假设:昼夜交替现象可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形成的。(3)实验观察。讲述实验方法:A.在地球仪上确定一点,粘上橡皮泥做的
6、小人。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使地球仪 被照亮一半,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区域。B.将地球仪自西向东缓慢转动,观察橡皮泥小人所在位置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4)得出结论。讨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推想自然界中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小结: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对 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 .引导: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判断在同一天中,上海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被太阳照到。2 .提示: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和两个城市的东西位置来思考
7、。3 .判断:学生进行判断。4 .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判断结果,并说明理由。【学习背景】地球自转是一种绕轴旋转运动,在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观察则呈顺时针方 向,习惯上称为自西向东旋转。地球自转周期为一日,因参照点不同而有恒星日(以恒星为参照 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和太阴日(以月球 为参照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之别,时间分别为23时56分、24时和24时50分。小时15 度,线速度则因纬度和海拔不同而异。自转角速度为每地球自转决定了地球上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 -些自然地理过程具有昼夜节 奏,还使运动物体如气团、洋流和流水发生偏转。地
8、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地球的不同经线上具有 不同的地方时间,还有潮汐转变为与自转方向相反的潮汐波。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认识了太阳的东升西落等现象,这为学生进一步认识昼夜形成的原因等 知识提供了基础。【教学后记】2.地球、月球和太阳【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之 后,进一步认识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方式。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 两个活动。活动1 ”认识地球、月球和太阳”目的是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指导学生认 识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和地球的公转、月球的公转和自转。活动2“认识地球的引力” 意在通过实验、观察等活
9、动,引领学生认识地球的引力。应用与拓展“自制重锤”旨在通过制作、 观测等活动,引领学生了解什么是重锤及其使用方法,体验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 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动手制作、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沟通交流、反思 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采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探究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 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方式的兴趣;树立学生尊重证据、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能与他人合作 探究、沟通交流,尊重他人、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本课重点是认识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方式。【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 .能描述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2 .能描述地球的公转和
10、月球的自转和公转。3 .能说出什么是地球引力。4 .能举例说明地球引力作用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科学思维1 .能运用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2 .能对探究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实践1 .能从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互联系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 .能通过观察、制作、实验等方式来获取信息。3 .能用科学的语言、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态度责任1 .能对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方式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用新的思路、新 的方法、新的材料设计制作方案。3.能与他人合作学习、交流沟通,综合考虑多人意见,形成集 体的观点。【教师准备】三球仪、白纸、铅笔、计算器、
11、直尺、圆规、铁丝、橡皮泥、钳子、健子等。【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 .引导:(播放儿歌:“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绕着太阳转呀转,一年一年停不 了想一想,从儿歌中你知道了什么?3 .提问:地球、月球和太阳它们的相对大小是怎样的?它们的运动方式又是怎样的?(二)观察模型,感知事实1 .讲述:人们为了模仿自然界中的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的情况发明了三 球仪。(出示三球仪图片)三球仪中间的太阳一般采用发光的灯泡制作,小地球仪模拟的是地球, 离地球近的小球体模拟的是月球。通过三球仪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我们
12、想要了解的信息。2 .出示观察要求:(1)观察地球、月球和太阳谁大谁小,它们之间的相互距离是怎样的。(2)转动三球仪观察地球是怎样运动的,月球是怎样运动的。(3)观察地球在运转过程中地轴指向哪儿。3 .观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中。4 .汇报:指定学生代表汇报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补充或评价。(三)制作模型,理解事实1 .引导:通过观察地球仪,我们只能初步感知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和运动方式,而 实际上它们的大小和运动方式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根据有关数据,(出示地球、月球和太阳的 一些相关数据)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一个三球模型来进行理解。2 .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昼夜和四季 小学 科学 冀人版 六年级 下册 第一 单元 昼夜 四季 教案 2023
限制150内